法國後現代哲學主要表現為結構—後結構主義,它重點關注文化意義上的他者。理性與非理性、西方與非西方、哲學與非哲學的關係問題成為他者理論的實質性內容,表現為西方學者對理性中心論、西方中心論的批判反思。一般來說,現象學—實存主義比較關注自我與他人之間或認知或實存的關係,基本上是在共同體內部考慮“我”與他人的或衝突或共在的關係。雖然有個別哲學家注意到了文化間的關係問題,但大體上是以理性中心論或西方中心論的眼光來對待的。結構—後結構主義依然關注他人問題,但更為關注文化間關係中的他者問題,並因此表現為各種關注文化差異性、文化多元性、文化異質性的理論。文化差異性、文化多元性、文化異質性既體現在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之間,也體現在西方文化內部的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著深刻的差異和分歧,西方文化內部也存在著雜音和異調。列維-斯特勞斯對原始文化的關注,拉康對無意識話語的解讀,福柯關於理性與非理性關係的論述,德裏達對邏各斯中心論的解構,針對的都是他者和他性問題,都表現為對絕對他性的承認。在下麵各節中,我們首先概要性地描述結構—後結構主義的他者觀,進而深入探討福柯和德裏達思想中的有關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