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人對話過程中,如果缺少問問題和發表評論這兩個中流砥柱,就會讓交談變成沉悶的單方活動。是不是很熟悉這樣的對話:

“今天在學校怎麽樣?”

“還行。”

“有什麽新鮮事嗎?”

“沒有。”

“數學考試成績下來了嗎?”

“嗯。”

“怎麽樣?”

“還行。”

很令人失望,是不是?在任何交談中都有一個潛在的、不言而喻的期望——雙方都要為了達到溝通的目標而承擔各自的角色,來保持交談的順利進行。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溝通者,相反,別人可能會認為我們很古怪,或對我們有負麵的評價。

對於有社會認識技能障礙的孩子,我們要教他們數學或科學技能,同時也要教給他們社會性的語言、概念和策略。可以從溝通的兩大基礎開始:問問題和發表評論。

為什麽要問問題?

→展示對別人的興趣。我們都被期望對其他人有一定程度的社會性的好奇心——來表明我們對他人的想法、言論或者做的事情感興趣。這會讓周圍的人跟我們溝通的時候感覺很好。

→驗證我們的假設或觀點。除非問問題,不然我們永遠不能確定是否我們關於別人的想法與事實相符。

→澄清或獲得新的信息。我們通過提問來學習新事物,並擴展我們的個人教育。

為什麽要發表評論?

→讓別人知道我們聽到了他們的想法和觀點,這會讓人們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表達同意或不同意。

→提供關於主題的附加信息。

在正式或非正式的環境中(比如,在結構化的教學環境以及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給你的孩子或學生提供反複練習的機會。

這裏有另外一些想法,你可以由此開始:

提問題

很多自閉症孩子不知道怎樣問問題。甚至即便他們掌握方法,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可理解的問題,讓他在眾人麵前將問題說出來,也需要他有極大的勇氣才行。所以,要從小就開始教孩子提問的藝術:

→像Lotto遊戲(誰有小熊?)、釣魚遊戲(你那兒有三嗎?)、猜我的名字遊戲(你是一個動物嗎?你是一種食物嗎?)這樣的遊戲,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教孩子提問題的開始。

→將猜謎遊戲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帶回家一袋子生活用品,讓你的孩子通過提問來猜猜裏麵是什麽,比如,是早餐吃的嗎?是甜點嗎?是穀類嗎?是雞蛋嗎?是燕麥片嗎?是玉米片嗎?

→在教室或家裏:做一個神秘盒。孩子得去猜裏麵有什麽,逐漸縮小選擇的範圍。從分類開始:是動物類的、衣物類的、食品類的還是玩具類的?然後加入更多特征的描述:是棕色的?白色的?紅色的?這個你穿在上麵還是下麵?這個你是白天穿還是晚上穿?冬天穿還是夏天穿?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可以用圖畫冊來輪流玩“這是什麽”遊戲。指著某頁上的物品,問“這是什麽”,然後翻一頁輪到孩子問你“這是什麽”。如果遇到孩子不知道或不明白的內容,可以通過這個活動增加詞匯量,也能強化孩子問問題的好習慣。

→在社會情境中,通過提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與交談的對象建立聯係,找到彼此有什麽共同之處。

→環境(你最喜歡在這個公園裏做什麽?你最喜歡乘坐什麽?)

→共同目標(你拿的是什麽口味的冰激淩?這是你第一次來象棋俱樂部嗎?)

→曆史事件(你什麽時候放假回來的?上個周末你們全家去看什麽電影了?)

→共同的活動(你喜歡煙花嗎?)

基本問句形式:

→你跟誰一起?

→做了什麽?

→什麽時候做的?

→哪裏做的?

→為什麽做?

→怎麽做的?

發表評論

給予支持性的評論是維持社交談話的連接器,我們以此來:

● 承認說話者的感受:“惡心!” “真了不起!”

● 加入我們自己的觀感:“我也喜歡那個!”“討厭!”

● 讓人知道我們能接受他們的觀點:“老兄,那太爛了!”

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必須堅持學這些詞語,但僅僅學會這些詞語還不夠,還要和適當的語調、表情配合起來。比如,一個孩子說“惡心”的時候臉上還帶著微笑的話,就可能會被認為是在開玩笑或不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