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管是怎樣“有建設性的”,誰喜歡聽批評?接受批評是一個生活技能,要求心智成熟和自信。這個要求離你孩子現在的能力相差太遠。這麽說我們就永遠不能糾正一個內心超敏感的孩子嗎?當然不是,這要取決於傳遞的方式。

→當孩子處於情緒低落、不願交流、焦慮期間或者任何其他類型情感崩潰時,他不能與你交流,不要在這些時候給他強調紀律、糾正他的行為或者不讚同他。

→在你開口講話之前,記住感官問題的挑戰,語言功能受損的孩子對你聲音質量的反應多於對你語言的實際內容。他能聽見你的大喊、嘲笑、誇張的挖苦,你的歇斯底裏,但是他不能明白你在說什麽,因此他也不能明白他做錯了什麽。你要盡可能用平靜的低音量說話,最好蹲下你的身體,這樣你可以和他在同一水平上進行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

→采用一種“社交剖析”的方式。

●識別行為並用正向支持的、解決問題的態度處理它。而不是采用懲罰或者其他負麵後果的方式。

注意:你的孩子也許需要你來幫助確定引起他行為的原因。他說自己很生氣,其實可能是恐懼、挫折感、憂傷、過分激動或者嫉妒的情緒。你要超越他的第一反應來探究問題的實質。

●用練習或者是角色扮演的方式找到更好的方式來處理下一次發生的問題,考慮解決方案時也讓孩子參與。

●在事件發生後盡早實施“問題解析”。

●探討問題或角色扮演要經常進行,不存在一次就能解決的行為問題。

●每一次他的行為正確後就立即告訴他。

→通過視覺提示,用故事板、連環畫、有圖片的文字,或者社交故事,將一些信息視覺化表達出來。

→確保你自己在對待批評時的反應行為是正確的,可以為孩子提供模仿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