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的產品多麽優良,如果消費者不能感受到它的價值,你就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消費者的感受是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的關鍵之一。

所以,在產品尚未銷往國際市場前,公司應該考慮產品是否需要迎合消費者的感受,是否需要改進包裝產品,或是推出新的行銷廣告策略。

你得考慮更多的因素去適應消費者的需求,這些因素包括文化和經濟的環境、政府的法令規章、地形氣候的差異和競爭對手的產品特色等等。在開發市場前所作的調查工作,應可幫助公司做出如何修正產品的決定。比方說,美國的甜甜圈連鎖店在巴西設立分店前,了解到巴西人很少吃早餐,甜甜圈應該在市場上定位成飯後甜點或是零食,他們還發現巴西的消費者喜歡食用水果味的甜甜圈。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湯廚公司嚐試在巴西出售它的知名產品——青菜和牛肉湯罐頭,但是銷售情況一敗塗地。事後發現巴西人喜歡自己用風幹的肉類或蔬菜慢慢熬湯,他們對於已製成的罐頭湯不感興趣。

改良產品是花錢費事的工作,因此,一般公司都不太願意在這方麵做太多的投資,這種故步自封的觀念,使得一些願意推陳出新和具有產品創意的公司獲得市場先機,任何企業都應學會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以迎合國際市場的需求。

(1)自覺遵守各國政府的法規

政府加諸於貿易方麵的法規通常相當嚴格。有時候,政府為了環保需求而對某些產品設限,比方說,因為受到環保的影響,瑞典政府立法禁止出售噴霧式的空氣清香劑。

政府通常用立法控製某種工業用的標準製度。比方說,美國是全球惟一不用公製作為計量方式的國家,因此進口礦泉水的瓶子就必須引用美式的度量單位來標示容量。

由於許多國家的法規朝令夕改,在配合現行法令修正產品前,應先打聽清楚是否頒布有關新法規,否則等你的產品改良之後,卻抵觸了新的法律要求,可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行銷產品時應盡可能避免法規的限製,有時候不妨主動地尋求當地政府對於產品的核準許可。比方說,將你公司的產品送至政府機關或是獨立經營的產品實驗室,去測試產品性能。在取得政府許可的過程中,你也可了解當地政府對此類進口產品的限製標準。

(2)迎合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有時候,消費者的生理特征和使用習慣會決定一項產品是否有必要改進。美國的某護膚品公司試圖將一樣的護膚產品銷售到澳洲、意大利和亞洲各國,結果完全失敗。因為各國人種有不同的皮膚顏色,而且使用的保養皮膚方式也因地區而異。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醫療生產部門為了打進亞洲市場,必須重新設計其生產的CT檢查儀,因為亞洲人身材普遍較矮小,而且醫院空間也比較狹窄。

有時,不需要改進產品,隻要重新命名定位即可令市場接納。比方說,低糖分的飲料很難打進日本市場,因為以西方的標準而言,日本很少有超重的,而且“節食”(Diet)兩字在日本帶有負麵意義,一般日本女人即使體重超過標準也不願承認正在節食當中。因此.減肥可樂(DietCoke)改名為健美可樂(Coke

Light)宣傳重點也從節食瘦身改為保持苗條身材,這些形象的改變,使得日本消費者接受了可口可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