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采,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就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聽者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都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
說話一定要把握火候
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采,但如果時機掌握不好,就無法達到說話的目的。因為聽者的內心,往往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要對方願意聽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都應當選擇適當的時機。
這有如一個參賽的棒球運動員,雖有良好的技藝、強健的體魄,但是他沒有把握住擊球的“決定性的瞬間”,或早或遲,棒就落空了。
所以,時機對你非常寶貴。但何時才是這“決定性的瞬間”,怎樣才能判定並咬住,並沒有一定的規則,主要是看對話時的具體情況,憑你的經驗和感覺而定。
電冰箱老化了,製冷效果很差。丈夫幾次提出要買一個新的,都因妻子不同意而沒有買成。
中午,妻子對丈夫說:“今天真熱,你把冰箱裏的冰棒給我拿一支來。”
丈夫打開冰箱說:“冰棒都化了。”
“這個破冰箱!”妻子罵道。
“還是再買一個新的吧。”
“買一個吧。”妻子欣然同意了。
到了商店,看中了一個冰箱,一問價格,要三千多元。
“太貴了,還是不買吧。”妻子說。
“端午節快到了,天氣這麽熱,單位給的肉和魚往哪放·”丈夫說。
售貨員這時插入一句:“這個冰箱雖然貴點,但耗電小,容積大,從長遠看還是合算的。”
“那好,就買這個吧。”妻子終於同意了。
這位丈夫捕捉住了說話的時機,終於達到了目的。
在反映情況和說服人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把時機選在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因為一些人由於勞累、遇到不順心或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時,是沒有心情來聽你說話的。
你一定聽過夫婦之間這樣的抱怨:
妻子說:“他回到家來,自個兒喝茶,坐下來埋頭看報。要是我問他個什麽,他就含糊地答一句。要是我想和他聊聊,他的心早就離得遠遠的,也許還掛著辦公室的事。我整天陪著孩子,真渴望能有點精神調劑,可是他卻不理睬我。”
而丈夫也一肚子怨氣:“我還沒來得及關上門,她就忙不迭地向我嘮叨起來:什麽菜的價錢又貴了,孩子把杯子摔了,隔壁老太太又說了她幾句。煩死了……”
為尊重對方,考慮對方什麽時候談話才有較大興趣,這是必須的。
掌握語言的準確性
在辯論或說服中,我們反擊的目的是調節和改善自己所處的人際關係環境,是為解決矛盾而不是擴大矛盾。這是反擊有效性的重要標誌。良好的口才是戰勝受氣的一大法寶,但良槍在手,用不好也會走火,傷人害己。因此,利用語言進行反擊,必須把握反擊的有效性。
掌握語言反擊的度是反擊有效性的決定性因素。所謂度,就是界限性。根據不受氣的第一大準則,利用語言反擊時,應按照自己對環境的敏銳判斷,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準確把握該說什麽、怎樣說、說到什麽程度。也就是說,應根據對語言出口後可能產生的後果的準確預測,確定自己的語言界限。否則,語言不準確或不到位,則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尷尬的境地。
掌握語言反擊的度,首先應具有明確的針對性,不要擴大打擊麵。在反擊時,要抓住主要矛盾,丁就是丁,卯就是卯,而不應四麵樹敵,把本來可以爭取的中間力量甚至朋友統統都推到與自己對立的陣營中去,使自己陷於孤立、被動地位。筆者曾在公共汽車上遇到過這樣一件事情。在北京,乘坐公共汽車時,行李超過規定標準應額外買票已是眾所周知,但外地人卻未必了解這一規定。一位肩扛大包的外地人上車後,因購買行李票同乘務員爭執起來。他似乎也挺有道理,責問乘務員道:“我坐火車走了幾千裏都沒因行李多交費,單就你這公共汽車就該多交費·啥子道理!”一句話一下子把乘務員已到了嘴邊的話給噎了回去,不知如何反駁。過了半天,她似乎自言自語道:“就這幫沒素質的外地人把北京給搞亂了。”誰知,這趟從北京站開出的公共汽車上,乘客中三分之二是外地人。她這一句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乘客們紛紛質問乘務員:“我們這些外地人難道都沒買票·難道都不講道理·這位老鄉初來北京,是他不了解北京的規矩還是他故意蠻橫無理·”這位乘務員依照規章製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本沒有什麽過錯,開始時她完全受大家支持,但她因反擊時語言的度沒有把握好,才使自己一步跨人了困境當中。這是我們在進行語言反擊時應吸取的教訓。所以,語言反擊應三思而後行,話語出口之前先掂量。否則,話語出口如覆水難收,自己會更加受氣。
其次,應控製打擊的力度,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一句話把人噎死。在大多數情況下,反擊時應為對方留一點餘地,掌握打擊的分寸。因為大多數人都愛麵子,給對方留有餘地,實質上是為緩和彼此間的衝突留下了回旋的空間,也為自己留了一步台階。否則,你把他逼進了死胡同,他別無選擇隻能與你對壘。結果,雙方劍拔弩張,到頭來兩敗俱傷,還是沒有改變你受氣的境地。這並不是我們反擊的目的。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並不能深刻理解這一道理,似乎反擊得越狠越好,實際並非如此。所以說,語言反擊是一門鬥爭藝術。
阿偉暗戀上了佳佳,但佳佳心有他屬,並不為他所動。終於到了佳佳的生日了,阿偉決定在生日party上“火”一把。
在搖曳的生日燭光裏,阿偉動情地唱起了“愛,愛,愛不完……”佳佳感覺阿偉在大庭廣眾之中令自己很難堪,但她隻淡淡笑了笑,以舒緩的語調說:“看不出阿偉平時不聲不響,原來歌喉如此優美。我們該為將來那位有幸擁有他深情歌聲的小姐祝福。”一句話,似是讚美,又似表白,於無聲處給了阿偉當頭一棒。但不知情者不會有任何覺察。既給阿偉留足了麵子,又使自己輕鬆戰勝了受氣。
以上這兩個方麵,可概括為一句話:隻有把握語言反擊的廣度和深度,才能保證語言反擊的力度,有效地達到反擊的目的,使自己避免受氣。
能言善辯的藝術
當你想要駁倒對方時,除了必須理由充分,還要靠說話的技巧。你要悉心靜聽對方的說話,摘出他話中的要點與漏洞,如果對方不曾說完,無論如何不要插嘴,麵部表情,也不要露出什麽地方不對,什麽地方讚同的表示,等他說完,有時還需問他一句,還有其他的意思嗎·言多必失,讓他暢所欲言,正.是找尋反駁點的好機會。
你開始反駁時,態度必須從容,說話必須穩當,先把他的話總括扼要地提出,問他是否是這些意思,再從他對的方麵,表示適當的讚同,使他高興。說到後來,用“但是”兩字一轉,逐層反駁,把輕的放在前麵,重的留在後麵,越說越緊,越說越硬,直使他無法置辯。如果你要教訓他幾句,更要留在最後,看見他的麵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才好開始說教訓的話。說教訓的話,態度必須誠摯才顯出你的善意,千萬不要有斥責或譏笑的意思,免得他惱羞成怒,引起新的紛爭,因為反駁者雖恃理由與技巧使他折服,但也必須動以感情使他心悅誠服。理由越是充分,反擊越是強烈,語氣就越要婉轉。中間有時還要替他設身處地,代為表達苦衷與用意,然後隨即加以反擊,使他知道錯誤。有時還不妨態度激昂,接著又須和悅,春風與雷霆,相互間用,充分表示你的立場的公正,表示你的凜然難犯,表示你的富於同情。就全部反駁過程而論,都是欲抑先揚,但不要揚得過分,否則反使你的抑失去了力量,也不要抑得過分,這會使你的揚引不起他感悟,廢話是絕對要避免的,但是巧譬善喻絕不是廢話,譬得越巧喻得越善,越能激起他的同悟。
反駁完畢,你雖取得勝利,態度仍須謙讓,使他不覺得是失敗,更須丟開正文,隨便談談,總要有說有笑,把反駁時嚴肅的空氣盡力衝淡。爭辯是一回事,交誼是一回事,爭辯隻限於一個事項,不要牽涉到交誼,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身份,隨時要把代表人的本身分開,不要產生有直接人身攻擊的嫌疑。萬一對方盛怒之下,對你作人身攻擊,你必須用和氣的態度向他說明你是代表人,不是當事人。經過多方的解釋必可減少誤會,即使對方出口辱罵,你也要大度包涵,付之一笑。
至於沒有利害關係的辯論,有的是維護各人的主張,有的則是比賽彼此的口才。為維護主張而反駁,多少要承認對方若幹的論點,反駁的語氣,有時可用補正的方式,不必完全以攻擊的態度,倘若是在會議上,隻要爭取多數人的同情,促使各方麵的響應,讓各方麵群起而攻擊,造成他四麵楚歌的局麵,就可以不必單槍匹馬和他相辯。這種四麵合圍,不但力量雄厚,聲勢壯大,而且你也可以不必費極大的氣力。
至於比賽辯論技術,原隻是遊戰性質,不要過分認真,倘使對方假戲真做,你便乘機退出,表示講和。有人不能明白這一點,往往因薄物細故,極力爭辯,弄得雙方麵紅耳赤,不歡而散,其實這又何苦呢·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說話之難在於無法修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它不像寫文章一樣,可增刪改動,可仔細思考。話一說出口,幾乎就沒有收回的餘地。
何況,社交對象形形色色,交談之前宜先打個腹稿,理出主題,免得臨時口不擇言或摸不著重點。說話時兩眼當然要注視對方,表示很有興趣的樣子,並隨時注意對方的反應,以調整自己的話題。如發現對方有不想聽下去的表情,或不時瞄一眼手表,你就該長話短說,盡快結束談話。如果他表情疑慮,你就該多加解釋。如果他很感興趣,你不妨加以發揮。如果他想插嘴,你就讓他發表意見。總而言之,與人交談必須懂得察顏觀色,以免誤會。
表明態度時,也要有個分寸,譬如認為是對的,就回他一聲很好;覺得不對,就表示此一問題很難說,各有各的立場;可以辦到的,不妨回答我去試試,成功與否不敢保證;辦不到的,就直說此事太困難,恐無多大希望……總之,在交談中要留餘地,以免事後進退兩難。
事實上,交談是應該受到一點限製的,因為交談本來即受三方麵局限: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說三分真話已嫌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恰好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反應如何;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正可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另作長談,這才叫作通達世故。
舉個例說,有時碰到喜歡刺探別人隱私的人,他會迂回進攻,在交談當中插入一些主要的問句,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願意告訴他,應該特別留神,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幹脆說“無可奉告”,以阻止他不斷的煩擾。
此外,宿醉未醒,或是盛怒之後,都不宜交談。因為此時心緒不寧,最易“禍從口出”。
選擇說話的最佳時機
聰明的小孩子往往懂得在大人高興的時候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這時他們的要求多半會被滿足。家長們在心情比較好的時候,為了不破壞氣氛,往往會比平時更加寬容大度。
在上下級相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自然,下屬並不是小孩子,不存在著對領導的人身依附關係。但是,他們之間的權力從屬關係卻是毫無疑問的,下屬要取得的每一分
利益都需要有領導的首肯。在中國這種文化傳統下,事實上,每個領導都有一種“家長”傾向,都有恩威並舉的心理,那麽我們就不妨因勢利導,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領導春風得意之時,或提要求,或進諫語,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史載,有一次唐太宗意興舒坦,心情十分高興,便笑著問大臣魏征:“你看近來政治怎麽樣·”魏征覺得這是一個進諫的好機會,馬上回答說:“貞觀初年,您主動地引導人們進諫;過了三年,遇到有人進諫,還能愉快地接受;這一二年來,勉勉強強接受一些意見,可是心裏總覺得不舒服。”
太宗聽後有些吃驚,問道:“你這樣講有什麽根據嗎·”魏征於是便舉出三件事來加以佐證,這三件事反映的是唐太宗在魏征所說的三個時期內對人的三種不同的態度。唐太宗於是明白了,說道:“若不是您,不能說這樣的話。一個人苦於自己不知道自己啊!”於是,更加虛心地聽取臣下的意見了。由此可見給領導提建議,有很重要的一個學問,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時機和場合,以便使領導更能用心領會你的意見,並不會導致對你的反感。例如在娛樂活動中,一般領導的心情比較好,這時候提出建議會使領導更容易接受。特別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議同當時的情景聯係起來,通過暗示、類比等心理活動的作用,則會對領導有更大的啟發。還有些比較成功的下屬善於接住領導的話茬兒,上承下轉,借題發揮,巧妙地加以應用,從而很好地觸動了領導,使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過去有一個單位剛購置了一批計算機及相關設備,並準備修建一個機房。但在機房安置空調機一事上,領導卻不肯批準,認為單位的同誌們都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辦公,不宜單獨對機房破例。雖然有關同誌據理力爭,說明安裝空調是出於機器保養而非個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領導的老腦筋,說服領導。
後來,單位的領導與同誌們一起出去旅遊、參觀。在一個文物展覽會上,領導發現一些文物有了毀壞和破損,就詢問解說員。解說員解釋說,這是由於文物保護部門缺乏足夠的經費,不能夠使文物保存在一種恒溫狀況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製冷設備,如空調,這些文物可能會保存的更加完善。領導聽後,不禁有些感慨。此時,站在一旁的機房負責人乘機對領導低語:“其實,機房裏裝空調也是這個道理呀!”
領導看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後說:“回去再打個報告上來”。很快,這位領導就批準了機房的要求,為他們裝上了空調設備。
妙語反擊無理的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總難免碰到一些無理的語言。你對某人的不良或錯誤行為進行直接責備,他卻反過來與你頂撞。如在一外國球場裏,一個大學生的視線完全被前麵一位年輕婦女的帽子擋住了,於是他對她說:
“請您摘下帽子。”可婦女連頭也不回。“請您摘下帽子。”大學生氣衝衝地重複一遍。“為了這個位子,我破費了15個盧布,卻什麽也看不見!”
“為了這頂帽子,我破費了115個盧布。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輕的婦女說完,一動也不動的坐著。她違反公共道德,卻反而振振有詞地反駁大學生的正常幹預。
年輕的朋友們,碰到這種無理行為,你怎麽辦·許多人常
常大發一通怒火,大罵一頓無賴,可到頭來,對方還是振振有詞,條條有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氣得手腳發顫,隻會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那麽,應該怎樣說話,才能反擊這種無理的行為,使得對方覺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呢·有四點值得注意。
(1)情緒平和
遇到無理的行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動,要控製情緒。這個時候的心境平和,對反擊對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現自己的涵養與氣量,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氣概在氣質上鎮住對方,如一下子就犯顏動怒,變臉作色,這不是勇敢的行為。古人曰:“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對方對此不但不會懼怕,反而會對你的失態感到得意。二是能夠冷靜地考慮對策,隻有平靜情緒,才能從容選出最佳對策,否則人都弄糊塗了,就可能做出莽撞之舉來,更不要說什麽最佳對策了。
(2)反擊有力
對無理行為進行語言反擊,不能說了半天,不得要領,或詞軟話綿。而要做到打擊點要準,一下子擊中要害;反擊力量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個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湯姆。這天早晨,他正在門口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得意地一笑。
大爺以禮相待,卻反遭一頓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無賴會說:“我和毛驢說話,誰叫你插嘴來著·”於是大爺抓住湯姆語言的破綻,進行狠狠的反擊。他猛然地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麽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叭叭”,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胡說。”說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大爺的反擊力相當強。既然你以你和驢說話的假設來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認你的假設,借教訓毛驢,來嘲弄你自己建立和毛驢的“朋友”關係。給這個人一頓教訓。
(3)含蓄地諷刺
對無理行為進行反擊,可直言相告,但有時不宜鋒芒畢露,露則太剛,剛則易折。有時,旁敲側擊,綿裏藏針,反而更見力量,它使對方無辮子可抓,隻得自己種的苦果往肚裏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蘇格蘭詩人彭斯那樣。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見到一個富翁被人從河裏救起。富翁給了那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他的人一塊錢作為報酬。圍觀的路人都為這種無恥行徑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裏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生命的價值。”
(4)巧妙借用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語言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定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與力量。要做到雙方語言的巧妙關聯方法有三:
第一,順其言,反其意。這種方法的效果在於使人感到那個無理的人是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例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會上,一個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驢子”在南方語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詞。麵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與驢”並稱,無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表示異議,相反,他把這種並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相等了。
第二,結構相仿,意義相對。這種方法是在雙方語言的相仿與相對中,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對抗性。如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簡樸,常常戴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個不懷好意的人嘲笑道:“腦袋上麵的那個玩藝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頂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麵那玩藝是個什麽東西,能算是個腦袋嗎·”安徒生的話語和對方的話語結構、語詞都相仿,隻是幾個關鍵詞的位置顛倒了一下,顯得對立色彩格外鮮明。
第三,佯裝進入,大智若愚。即假裝沒識破對方的圈套,照直鑽進去。這種方法的效果是顯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對方的那種小伎倆。
例如:一個嫉妒的人寫了一封諷刺信給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信上說:“我知道你現在是一字千金,現在附上一美元,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收下錢,回答一個字——“謝!”海明威完全識破對方的刁難、侮辱人的行為,但他根本不將此放在眼裏,他就照他人的刁難要求辦,結果也真搞得那人反而難下台。
說出的話一定是最準確的話
與人說話,應該特別留神。你要說的話,最好事先打好腹稿,列出綱要,免得臨時遺漏;說話開頭,先要定一定神,態度從容,雙眼注視對方,表現出誠懇的神情,並隨時注意他是否讚成你的意見,還是不以為然,據此隨時調整你的說法,如果發覺他露出不願意多聽的神情,你就該設法結束話題。如果他有疑問,你就該多做解釋,如果他樂於接受你的見解,你就該單刀直人,不要再繞圈子,如果發覺他要插口的樣子,你就該請他發表意見,他的答話,你要特別注意,特別留神。
同樣一個“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則是表示驚奇;“喔·”是表示疑問。如果他說“好的,就這樣吧。”這是完全接受;“好的,以後再談吧!”這表示不肯接受:“好的,等我研究研究。”這是原則上可以同意,辦法還須討論;如果他說:“好的,你聽我的回音。”這是肯幫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這是沒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設法。”這是肯負幾分責任的表示。你能夠細細體會,便知道此次說話是否成功了,老於世故的人,往往不肯作露骨的表示,很容易使你誤解他的意思。
你對人回答,也要有個分寸,認為對的,就回答他一聲“很好”。你認為不對的,就回答他:“這個問題很難說。”自認為可以辦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試試,但成功與否不敢肯定。”自認為辦不到的回答他:“這件事太困難了,恐怕沒多大的希望。”
總之,不要說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愉快的後果。一切回答,必須留些回旋的餘地,萬一臨時不能決定,你可以回答:“待我考慮後,再答複你吧!”或者說:“待我與某某商量後,由某某答複吧!”前者是接受與不接受各占一半,後者多數是婉言拒絕。如果對方嘮叨不停,你不願意再聽下去,也有幾個方法可以應付,你可以講些其他無關緊要的話,轉移目標,也可以說:“好的,今天就談到這裏為止。”然後立起身來,說聲“對不起,再見!再見。”他自然會中止談話,離開你那裏。
對方若是一個喜歡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會迂回曲折,中間插入一句主要的話,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願意告訴他,應該特別留神那句主要的話,設法避過,或者故意當作沒有聽見,或者含糊其辭,或者說“不便奉告”,來阻擋他不斷的進攻。此外宿醉未醒,不要見客;盛怒之後,不要見客。醉時容易說錯話,泄漏秘密;怒後容易遷怒來客,無端得罪人。人與人之間好感難得,惡感易成,所以與人對話,必須謹慎。當然知己相聚,上下古今,東西南北,與之所至,無所不談,不必有所拘束,但是謔浪之談,也以不虐為度,否則一言失誤,感情便會產生裂痕,這就不可不防,不可不小心謹慎了。
言可以興邦亦可亂邦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亂邦,所以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情願三緘其口,實行其“庸人之謹”。比方他的隱私惟恐人知,你說話時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基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道理,他會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對自己的用心,極力掩飾不讓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你如與他向來熟悉,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終究會對你感到十分疑惑與妒忌。你處於這種困難境地,絕不可對他表明絕不泄密,那你將如何自處呢·你惟一的辦法,隻有假裝耳聾,若無其事,而這就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謹慎地保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外有智者猜中此事,對外宣告,那麽你無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隻有經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萬一對方對你尚無深刻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假使他采用你的話,然而試行的結果並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會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這個時候還是
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犯有錯誤被你知道,你便不惜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愧疚,惟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進而與你發生衝突,你不是憑空多了一個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應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對方成功乃計出於你,而他是你的上司,他則必會深恐好名聲被你搶去,內心惴惴不安。你知道了這種情形,就應該到處宣揚,逢人便說,極力表示這是上司的善謀,這是上司的遠見,一點也不要透露你曾經出了什麽力。
對方不能做的事,而你認為應該做,就算強迫也要讓他必須做到;對於某事,對方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或業已騎虎難下,無法中止,但你認為這事不應該做,就算勉強也必須中止,像這種情形,都是強人所難。你勉強他一定要做,勉強他一定要中止,原本是善意,盡一分摯友之責,心地光明,無可非議。但事實已經如此,雖然勉強也不會有效。如果你在道義上,認為不該熟視無睹,不妨進言婉勸,使他自己覺悟,由他自己來發動,自己去中止,這才是上策。萬一他不願接受你的勸告,你也隻好見機行事,適可而止,否則過於強求,隻是徒傷感情罷了。
留心對方心中的忌諱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方言不同,往往同樣一句話,意義卻完全相反,你以為侮辱,他以為尊敬,你以為尊敬,他以為侮辱,所以古人才有“入境隨俗”的主張。
從前有個浙江人,到北方去做官,他的妻子也是南方人。有一天,太太教女仆洗衣服,她說:“洗好後,出去晾晾。”晾晾的字音,南方人讀做浪浪,浪浪在北方是不好聽的詞。女仆聽了,當然覺得奇怪。太太詢問原因後出口笑罵道:“堂客!”堂客在江蘇、浙江一帶,是罵人的名詞,女仆聽了,急著說:“太太,不敢當”!太太又問其所以,才知道原來在湖北等省,“堂客”是尊敬女人的意思。
這是一個笑話,卻可證明方言意義的不同。比方你稱呼人家的小男孩,叫他小弟弟,總不算錯吧·但是在太倉人聽來,認為你是罵他;比方你對老年男子,叫他老先生,總算不錯吧·但是在江蘇嘉定人聽來,當你是侮辱他。你在安徽,稱朋友的母親,叫老太婆是尊敬她;但是你在江浙地方,稱朋友的母親為老太婆,那簡直是罵她了。各地的風俗不同,說話上的忌諱各異,你與人交際,必須留心對方的避諱話。一不留心,脫口而出,最易令人不快。
雖然對方知道你不懂他的忌諱,情有可原,但在你總是近乎失禮,至少是你犯了對方的忌諱,在友誼上是不會增進的。比方你對江浙人罵一聲混帳,還不是十分嚴重,你如果罵北方女子一聲,那就會被認為是奇恥大辱,非與你大肆交涉不可。從前有一位小學教師,為了一些小爭執,罵學生的母親混帳,不料這位女家長,是一個北方人,因此向學校當局大興問罪之師,要那位舉出她混帳事實來。原來“混帳”二字,在北方是女子偷漢的意思,這種解說使問題顯得嚴重了,學校當局雖一再道歉,聲明誤會,還是不肯罷休,隻好請出他人勸解,才算了事。這近乎笑話的故事,更足以證明方言上的忌諱是必須特別留心的。
留心對方忌諱,在交際上原是小事,在彼此交誼上卻有極大影響,你在社會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因為說話不識忌諱而多招空心冤家,那更是不值得了。
探究出對方的真意
近年來“午夜談心”一類的電台或電視節目非常流行。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應邀在這類節目中擔任對來談心的人進行心理指導,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這位專家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對方的言論給予適當的勸告或指點迷津,但假如言之有失,就會被對方斥責,甚至追加罪名。
然而,這位專家卻在聽(觀)眾中頗有口碑,許多人都希望與他坦誠地交談。他的獨門絕活就是能迅速且正確地從對方的話語中捕捉出一些真實的想法。據他透露:在交談中,對方說出似乎有些異常的話時,便馬上再用這些異常的話來反問對方,便可以探出對方的真意了。
譬如,有一次,一位中年婦女來到這個節目演播廳,主要話題是她的丈夫經常夜歸的問題。一開始,這位婦女舉出很多認為她丈夫夜歸是因為有外遇的理由,隨後,她突然冒出一句:“為什麽隻有男人可以這麽做,卻不準我們女人這樣做……”這位心理專家馬上反問道:“‘隻有男人’這話怎麽個意思·”
這位婦女當即歇斯底裏地說:“不,說這種男人對愛情不專是男人有魅力的表現,是陳舊的觀點,我也很想這麽做,也想背叛他……”他又反問道:“雖說是陳舊的觀點,那你認為現代女性應當水性楊花好嗎·”
她思忖了一陣,答道:“不是的!不是這樣的!不是愛情不專這件事好或不好,而是我討厭他老跟我撒謊……”心理專家又問:“那麽不撒謊,坦白對你說出來就可以原諒嗎·你覺得這種愛情不專的做法好嗎·總之,你可不能因為丈夫這樣做,自己也想去試試愛情不專的行為……”
聽完專家的一番話後,這位中年婦女羞澀地承認了自己的想法不對。
這位心理專家敏捷地抓住了“隻有男人……”這句話,引發對方道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總想去試試愛情不專的舉動和念頭。
上述的這種技巧,在與初次見麵的人交談也是相當有效的。
玩笑一定要開得得體
人際交往中,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能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開玩笑開得不好,則適得其反,傷害感情,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一、內容要高雅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鋼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他對聽眾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二三個座位的票。”於是這半屋子聽眾放聲大笑。波奇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使他反敗為勝。
二、態度要友善
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麽除非是傻瓜才識不破。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能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三、行為要適度
開玩笑除了可借助語言外,有時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逗別人發笑。有對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一天,丈夫擺弄鳥槍,對準妻子說: “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扳機。結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傷。可見,玩笑千萬不能過度。
四、對象要分清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假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此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和長輩、晚輩開玩笑忌輕佻放肆,特別忌談男女情事。幾輩同堂時的玩笑要高雅、機智、幽默、解頤助興、樂在其中。在這種場合,忌談男女風流韻事。當同輩人開這方麵玩笑時, 自己以長輩或晚輩身份在場時,最好不要攙言,隻若無其事地旁聽就是。
②和非血緣關係的異性單獨相處時忌開玩笑(夫妻自然除外),哪怕是開正經的玩笑,也往往會引起對方反感,或者會引起旁人的猜測非議。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當然,也不能拘謹別扭。
③和殘疾人開玩笑,注意避諱。人人都怕別人用自己的短處開玩笑,殘疾人尤其如此。俗話說,不要當著和尚罵禿兒,癩子麵前不談燈泡。
④朋友陪客時,忌和朋友開玩笑。人家已有共同的話題,已經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你突然介入與之玩笑,轉移人家的注意力,打斷人家的話題,破壞談話的雅興,朋友會認為你掃他麵子。
五、場合要適宜
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使,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五分鍾之後,我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總的來說,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
總之,開玩笑不能過分,尤其要分清場合和對象。
找到大家的相同處
當一個人試圖與對方交談時,他最先需要選擇的就是談話的主題。通俗地講,就是你要與對方談什麽,從什麽開始交談。如果你常常覺得與人談話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
是你對應該講什麽話這個問題有很深的誤解。
人們對交談有一個最普遍的誤解是:以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談的。這樣的結果使他們把彼此的交談搞得索然無味。他們在搜腸刮肚地尋找重大事件的同時,卻忽略了談話本身所應具有的意義。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見到熟人的時候,你在腦子裏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動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經曆,以及令人興奮刺激的事情。
自然,這一類事情是一般人最感興趣的了。能夠在談話的時候,講出這樣動聽的事情,無論對聽的人,還是對講的人,都是一種滿足。
但是,這一類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不多。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是用不著你來說別人就已經聽說過的。即使是你親身經曆過的比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處一講再講。此外,你在某一個場合講很受歡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麵前就不一定受歡迎。因此,你若認為隻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談,那你就會經常覺得無話可談了。
其實,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以外,也很願意和朋友們談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普通話題。比如,小孩子長大了,要進哪一所學校比較好啦,花木被蟲子咬了應該買哪一種殺蟲藥啦,這個周末有什麽好電影看啦,等等,這些都是良好的談話題材,也都能使談話雙方感到有興趣。總之,當你選擇淡話的主題時,你要了解對方是否對此感興趣,對方所具備的知識和經驗是否能夠將這次談話進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麽,你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談話者。
表達善意的六個技巧
一、如果你對什麽人有興趣,要讓對方知道
記住,別等著對方來解讀你的心,冒著可能會錯意的風險來接近你。你必須勇敢地對自己的感覺負責,一旦確定自己的感覺,就要去溝通、疏導。如此,就能避免許多苦惱、推敲和時間的浪費。
二、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時間打電話給人家
如果你想跟什麽人說話,就打電話給他。如果你需要和生意上的夥伴或是朋友談談,就會毫不遲疑地去做,為什麽獨對愛侶或是心上人這麽瞻前顧後,不幹不脆·
三、全程參與決策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和獨特的才幹,所以,約會時要讓雙方的點子和建議都能自由地交流,共同參與全程決策。
四、別有了新歡,就忘了舊友
應介紹老朋友給心上人認識,讓大家分享你的愛。
五、要努力開放自己
男女雙方可以無所不談,完全開放自己。這可以加速雙方彼此認識,現代人可沒時間玩猜謎遊戲。另外,對別人的興趣要保持開放的態度,但是不必隱瞞自己喜歡的活動或事物。如果他喜歡深海釣魚,你喜歡歌劇,你可以想想看,當你倆互相向對方引介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新領域時,會是多麽有趣的一件事。不過,你可以設定一些範圍。如果你真的很不喜歡海釣,就不要和他一起去。當他出海去釣魚時,你可以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做你喜歡的事。兩個人各自有各自的愛好,並沒有什麽不好。
六、請務必接電話
即使隻是說“我沒興趣和你出去”也好。如果有人很誠懇地想和你溝通,而你完全漠視,那是很粗魯的舉動。
回避難以回答的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常會遇到一些難以回答,不便回答或不願意回答的問題。如果坦白地答一聲“不知道”,“無可奉告”這不僅使對方難堪,破壞氣氛,而且使自己顯得無風度,沒涵養,沒水平。這時,最巧妙的辦法是使用無效回答。
所謂無效回答,就是用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話去做些實質性的回答,推諉搪塞,答了等於沒答,而別人又不能說沒答。例如:
一男士遇一女士:“喂,小李,聽說你病了,什麽病·”
“不是什麽大病。”
“那到底是什麽病·
“一點小病。”
顯而易見,這位男士可能是真的關心這位女士,但卻失禮,因為兩性間畢竟是有區別的。在這種情況下,小李機警地做了無效回答,非常得體。
生活中,無效回答用得較多的詞兒是“沒什麽”和“不清楚”。
“喂,聽說你們經理交桃花運啦·”
“不清楚呀。”——好事者無可奈何。
無效回答的方法和策略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守勢的(消極的)含混回答。
二、積極的答非所問。我國一位涉外工作者到澳大利亞工作時,一澳大利亞人問他:“你愛澳大利亞嗎·”這位同誌覺得答“愛”與“不愛”都不合適,於是答道:“澳大利亞的袋鼠挺可愛。”這類答複一般用於那些不便於具體肯定與否定的問題。
三、歪答有些荒唐和強人所難的問題,不必硬著頭皮去找正確答案,幹脆將“錯”就“錯”,或者偷換概念,歪打正著,這樣倒會取得好的效果。據說,一外國人問中國有多少廁所,答:“兩個,一個是男廁所,一個是女廁所。”——既然你的提問違反常情,讓人難堪,我何不也讓你哭笑不得·
四、消極地回避。直接說出對方不得不承認的避答理由,使雙方均不難堪。一次,一位外國記者在中央美術館和大家談“女模特兒具有為藝術獻身精神”的話題時,問其中的一位女畫家:“假如讓你當人體模特兒,你願意嗎·”公開說“願意”吧,對一個青年女性非易事;說“不願意”吧,又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於是,這個聰明的女畫家說:“這是我的私事,不在采訪之列吧·”解脫了窘境,且自然而有道理。
五、誘導對方自我否定。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一位朋友問他在加勒比海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朋友脫口而出:“能”。羅斯福接過來道:“我也能”。顯然,羅斯福巧妙地設計了圈套,誘導對方說出自己不想回答的原因,而表麵上又是在回答。
無效回答看起來多帶消極色彩,實際上它處於積極的守勢,守中有攻,柔中有剛。另外,運用無效回答,需要機智,但隻要留心學習,也不難掌握。
話說太多,總會有失誤
一位哲人曾說過:“話說得太多,總會說出蠢話來。”我們每個人都應牢牢記住這句至理名言。
1956年,蘇美最高領導人舉行談判。赫魯曉夫自恃比艾森豪威爾聰明,結果鬧出了不少笑話。
在談判過程中,不論赫魯曉夫提什麽問題,艾森豪威爾都表現得糊糊塗塗,總是先看看他的國務卿杜勒斯,等杜勒斯遞過條子後,他才開始慢條斯理地回答。
據此,赫魯曉夫認為艾森豪威爾智力低下,而認為自己作為蘇聯領袖,當然知道任何問題的答案,無須借助他人。赫魯曉夫當場諷刺說;“美國誰是最高領袖·是艾森豪威爾還是杜勒斯·”
從表麵上看,赫魯曉夫顯得非常機敏、博學,常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艾森豪威爾卻顯得遲鈍、猶豫,缺乏領袖氣概。但事實上卻正好相反。
艾森豪威爾在談判中的智慧表現在兩個方麵,既能及時獲得助手的忠告,同時又為自己贏得了充分的思考時間,避免急中出錯。而赫魯曉夫剛愎自用,鬧出了諸如用皮鞋敲講台的笑話。
談判中“裝聾作啞”的基本方法是:顧左右而言他。即對對方提出的問題不作正麵回答,故意躲躲閃閃,答非所問。以此來爭取時間,調整自己的思路;或以此來回避自己難於回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