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戰場、東南亞戰場,跟上海又有什麽聯係了?
乍一看是沒有什麽聯係的。
但我們不妨再接著往下說說。
今年中,日本強行進駐印度支那南部,迫使法國簽訂《日法共同防衛印支議定書》,進而實際上控製了西貢、金蘭灣海軍基地,將印度支那變成其實現“南進”計劃的戰略基地和後勤基地。
同時,歐洲戰爭爆發以後,英美兩國在研究製定全球性戰略時曾做過分析。
英國其本身是一個歐洲國家,擁有龐大的殖民帝國。
如果說日本在東亞的擴張威脅的是英國的四肢,那麽德國在歐洲的擴張戰爭威脅的則是它的心髒。
如此看來,很明顯德國的威脅是要大於日本對它的威脅。
但是,歐洲是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和爭霸重點,美國的海外投資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國和歐洲國家。
甚至美國有很大一部分投資都在英國。
德國想要侵占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這不是在放美國人的血?
美國能夠坐視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嗎?
戰爭初起之時,美國已經感受到了德國帶來的威脅。
因此,美英兩國早在年初就在華盛頓的秘密會談達成了協定,第一次明確了“先歐後亞”的戰略。
既然是秘密協定,為何還能知曉這一信息。
其實很簡單。
針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稍微一分析,也就不難分析出美國的目標和方向。
正在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盟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敗德國,對日本將在東南亞發動的進攻隻采取防禦。
原本美國用來防禦東南亞日軍的艦隊,為了以應付英國危機形勢,致使東南亞防禦力量大為減弱。
這一情況也正是因為“先歐後亞”的全球性戰略,導致了在遠東防禦問題上讓兩國產生了較大的分歧。
此分歧就是由誰在太平洋上擔當抵禦日本的主要角色。
其後不久,英國和多個國家再次商討了新的戰略部署。
部署中要求,集中在作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時守住香港和菲律賓這兩個前進基地,從這兩處封鎖和襲擊日本。
然而美國認為其戰略範圍太廣、承擔的義務過多而拒絕接受,美英兩國在遠東防禦問題上企圖采取聯合行動的計劃再次破產。
本身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中英兩國已經意識到緬甸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進攻的可能性,已經開始籌劃共同防禦。
甚至還在近期簽訂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
不過協定簽訂之初,重慶政府曾提議派出軍隊入緬甸協防的。
可是,應該覺得形式上的結盟就足以保證緬甸的安全,當即就拒絕了中方的提議。
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中方自是不好再繼續說什麽,隻能按照協定行事。
為了防禦日本,同時保證雙方在歐洲戰場上的利益不受損,兩國也還確實做了很多措施。
譬如美國對日本實行的“道義禁運”、“出口許可證”、“經濟禁運”等措施。
甚至在日本進駐印度支那後又對日本實行廢鋼鐵出口許可證製度,英國也重新開放了滇緬公路,開始輸運援華物資。
同時,英美開始凍結了日本在美、英的資本。
這是自1931年日本開始侵略擴張以來兩國第一次對日本的侵略行徑采取的抵製措施,是兩國第一次的協調行動。
但這些製裁對於日本來說,根本就不足以影響到他繼續發動戰爭。
因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並沒有進行製裁。
那就是石油。
有專家學者進行過統計,光是在1940年7月26日至1941年1月15日這短短的大半年時間,美國向日本簽署了700萬桶的石油輸出許可證,其中有300萬桶石油已經輸入日本。
或許就連美國佬也沒有想到,自己想趁著他國戰爭之際大發戰爭財,不想最後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然,美國要是知道小日本會用自己賣給對方的石油,對自己發動戰爭的話,或許戰場又是另外一個走向了。
幸好的是,所簽署對待石油輸出許可,並沒有完全交割。
而且也在前兩個月開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緊跟著又立馬停止了與日本的所有貿易。
似乎如此是阻止了日本戰爭的腳步。
然而讓世人根本想不到的是,因為石油問題展開的長達9個月的“馬拉鬆”式談判,這為日本發動戰爭贏得了時間。
在此期間,日本完成了南方作戰兵力的部署,軍備生產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了戰爭的最後準備。
前些天,日本突然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
這是日本南下計劃中最為重要一環。
也正是這場襲擊宣告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珍珠港事件美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部被摧毀,死傷更是多達數千人。
珍珠港事件的發生,也徹底宣告了美國孤立主義外交和防務政策的破產。
想要獨善其身,趁著別國陷入戰爭之際大發戰爭財,根本是行不通的。
被一棍子敲醒的美國人,不得不放棄與日本人妥協。
為有效阻止日軍繼續南進,美國希望利用中國豐富的人力和資源最大限度地拖住和消耗日軍,而自己則是將反攻日本的戰場放在西南太平洋一帶。
說到這裏不得不說一下,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時間,幾乎跟發動第三次長沙戰役的行動時間一致。
小鬼子學習了中國上千年,不得不說將孫子兵法學的很是透徹。
世人都知,長沙是中國戰場上的一個重要戰略要點。
如果占領湖南全境,基本就行成了對貴族三麵包圍之勢,進而一步可以直接威脅到戰時首都重慶。
如果陪都重慶這樣的大後方都能直麵受到日軍的兵鋒威脅,這對全國的抗戰士氣得是個多大的影響啊。
說完國際形勢,再來說說國內的形勢。
前麵提到日軍對長沙發動了第三次攻擊,誓要一舉拿下長沙。
這個時候無疑是轉移了所有人的視線。
很多人做過戰前分析,覺得日本若是再一次進攻長沙,根本沒有精力再開辟其他新的戰場。
重慶方麵自然也是積極的防禦,不想給日本人任何的可趁之機。
然而,身處另一漩渦的汪偽漢奸政府,他們則是打起了另外的心思。
當年汪季新接收日本的幫助時,他是希望接著日本的力量先行建立新的政府,而後通過談判的方式讓日本退兵。
也確實,剛開始也是按照這個方向去談的。
甚至還提出了兩年內退兵的想法。
汪季新麵對這樣的提議,內心自是信息不已的。
他覺得隻要熬過兩年,就能擺脫日本人的束縛,就算是隱忍兩年又如何?
因此,前期心思主要就放在了如何建立新政府事宜上,所以當日方說退兵事宜可以押後商量時,也就沒有再往深處裏去談。
就這樣,汪季新上了賊船不說,關於何時退兵的事情也變得遙遙無期起來。
此間,日本四麵開戰,似乎讓汪偽政府看到了一絲曙光。
他們認為小日本此時根本是無暇顧及他們的。
如果能夠趁著這個時機,徹底的清除重慶政府和延安的勢力,他們將會更加具有話語權。
未來再次談到何時退兵之時,他們也能更有底氣。
本身敵占區的鬥爭,主要也是情報係統特工之間的鬥爭。
因此,這個重擔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汪偽76號的頭上。
雖說李士群有些囂張不已,但他做出來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
再者說,除了他以外現在還有誰能夠承擔這個重任?
同時李士群也很是清楚,想要徹底的清除軍統、中統、地下黨的勢力,肯定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76號對待情報工作是有經驗的,很多人經過這兩年的曆練,已經能夠勉強獨當一麵了。
不過他心裏還是有其他的小九九的。
76號是他能立身上海的根本,如果跟敵對方鬥爭的過程中導致損失慘重,一定會影響到他當前的身份跟地位。
說不定那一天,身上的一切都將會剝奪。
他自是不願看到有這一天。
不願意看到這一天,又想在博弈中最後獲勝,李士群就不得不花點心思了。
說到這裏,他為何要跟穀雨進行合作,其原因也就呼之欲出了。
他想將穀雨拉下水。
其實最為直接的說法,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削弱穀雨的勢力。
當初季雲卿一死,看似穀雨並沒有接收那些殘餘的勢力,但實際上穀雨的影響力,絕對是要超過李士群吳四寶等人的。
如果要是穀雨振臂一呼,想必立馬就會有很多人依附於他。
這些人也包括如今已投靠進76號的部分人。
李士群為何防備著穀雨,不正就是因為此嗎?
任何謀劃、行動,都將穀雨撇在一邊,很聯合一處副處長唐華當麵唱戲,不也正是他幾乎中的一部分嗎?
然而不想的是,還是被穀雨發現了蛛絲馬跡,讓他察覺到了部分行動。
李士群不承認租界北之事自己知情,不就是為了不讓穀雨察覺到自己的哪點小心思嗎?
隻是有句話說得好,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隻要你做了事情,不管多少,都會留下一絲痕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