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這邊將情報給邁瑞肯發過去以後,就熱切地等待著消息。
可惜,最後他們什麽也沒有等來。
這可是把霓虹人給急壞了。話說自從他們二戰中被邁瑞肯打服之後,雖然借著要挾要投降聯盟挽回了很多利益,但卻喪失了自主,特別是沒有了軍隊,經濟隻能看邁瑞肯人的臉色行事。
如今華夏居然在很多方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且還是邁瑞肯的先進技術,那麽這是不是邁瑞肯人的意思呢?
畢竟霓虹人也清楚,自己如今借著經濟高速發展,可是生出了一些不該有的心思,所以被邁瑞肯人敲打也很正常。
要真是這樣,自己未來的華夏市場該怎麽辦啊?
周夏嚴自然不知道霓虹人的糾結,就算是知道了,也隻會淡淡一笑。要知道如今他可是非常忙的。
從70年代一直到聯盟解體,可是華夏最重要的機遇期。這段時間為了對抗聯盟,保住自己老大的位置,邁瑞肯基本上都不會給華夏明顯下絆子。甚至還向華夏推銷過F-14戰鬥機。
也因此,利用建國後培養出來的科技隊伍,增強華夏的實力,保證華夏在這段機遇期極速發展就非常重要了。
而要發展,那麽就需要開源節流,沒有什麽手段比得上科技進步更能開源節流了。
如今,周夏嚴已經將汽車廠和國產汽車生產線弄了出來。但工業體係可不是一兩個設備乃至生產線可以帶動起來的,而要從最基本設備搞起,不但硬件上進步,而且也要在軟件,也就是大家思想體係上進步才行。
因此,在將一大批技術資料提供出去以後,周夏嚴就秘密地和李振強他們進入到了相關企業,然後開始協助製造對應的工業母機等關鍵設備。
雖然這次周夏嚴拿回來很多技術資料,但西方以及霓虹這些國家經過上百年的積累,在很多方麵都具有深厚的底蘊。首先就是他們零件的精度要遠好於我們的設備。
這不是說我們國內的工程師不努力,而是我們的工業基礎真的很薄弱。最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儀器要比國外落後很多。沒有足夠精度和高效率的儀器,就不可能做出高精度的設備。
而儀器,才是外國卡我們的關鍵之一。
後世邁瑞肯為什麽能直接拉著西方國家製裁我們的半導體企業?關鍵就是他們掌控著全世界最精密的半導體測量儀器。
也就是說,如果西方國家哪個企業不聽話,繼續與華夏的企業合作,那麽邁瑞肯就直接斷供那個企業的儀器。沒了高精密的儀器,這個企業還怎麽能夠發展?
而現在,周夏嚴就準備利用自己身體裏的外星高科技係統,幫助華夏製造出足夠高精度的儀器和設備。
果然,外星黑科技就是厲害,到了地方,周夏嚴要麽利用超級工具箱進行加工,要麽幹脆將設備拉到自己單獨的工作車間,直接用維修艙的能量網進行升級改進。
很快,一台台在西方國家那裏頂多屬於三流或者準二流的設備,在周夏嚴的幫助下,直接進入了準一流甚至一流設備的行列。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周夏嚴還會和相關人員對設備進行數字化改造。畢竟數字化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不但能提升效率,更關鍵的是,可以給華夏的芯片產業找出更多出路。
畢竟不可能完全指望海外市場,國內的市場需求才是最穩定的。而如今大家都還很窮,有一台收音機甚至還是某些國人的夢想,所以不可能消耗太多的芯片。
但如果各種生產設備增加了數控,這個價格增幅也就可以接受了。
此時,一群人正圍在一起,看著周夏嚴靈活地將一台機械手裝配起來。
因為周夏嚴的介入,所以華夏也開始鼓勵生產線上使用機器人。畢竟對於重複性和高精密的工作,機器人比人更有優勢。
1972年,一篇名叫《關於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報告被交給了華夏科學院,機器人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現在了華夏官方決策參考之中。
不過報告並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反而遭受了不少人的質疑。
而且更麻煩的是,針對高新技術,西方發達國家對華夏進行封鎖,所以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速度要遠落後世界。
在1979年,借著南海海底大油田的發現,自動化研究所提出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第一個攻堅目標,華夏深海探測機器人。
按照前世的曆史,這個機器人會在1985年12月研發成功。它可以深潛199米,能靈活自如地抓取海底指定目標。
我國共生產了6台水下機器人,3台出口,3台自用,為海底探測提供了有效保障。
而這個時空,因為周夏嚴的介入,華夏的工業機器人比原來得到了國家更多的重視。
周夏嚴已經對工業母機進行了好幾次改裝,下麵要做的就是提升各種生產線的自動化,當然核心就是機器人了。
與深海機器人相比,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才是機器人能否發展的關鍵。量變可以產生質變,哪怕我們的機器人起步較晚,基礎沒有那麽牢靠,但隻要應用足夠多,也可以產生真正強大的世界級企業。
而周夏嚴現在正在做的,就是幫助這個研究所製作一台精密工業機器人的樣機。
一年前他與盛京自動化所合作拍攝《你好、瑨州》,裏麵就有工業機器人。隻不過那些機器手臂大多是樣子貨,無法進行真正的工業化生產。
如今周夏嚴不但從霓虹、邁瑞肯、德羅寧的北愛工廠和中東獲得了大量技術,而且還獲得了強大的超級工具和能源網,就可以正是向高精度機器人邁進了。
而這些機器人,則會成為盛京工業係統未來的拳頭產品,然後服務於汽車、航空以及其他工業領域。
周夏嚴是要將這一段時間獲取的先進產品國產化,沒有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人,靠錘子敲可沒戲。
很快,這台新式的機器人手臂就被組裝好了。
看它的樣子比後世的機械手臂差了一些,畢竟此時的科技水平以及材料都達不到那麽高。但即便這樣,也算是國際先進了。
等機器手臂裝配好,周夏嚴就讓技術人員開始測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開了個頭,剩下的自然就是普通的技術人員接收並發展。否則都靠他自己,不但累死他不說,華夏的工業也不會有多少發展。
不能發揮華夏的智力優勢,那才是昏頭呢。
正在這時,李振強來到了周夏嚴的身邊,看著正在測試的機械手臂笑著說:“這次他們做的真不錯。對了,我聽說邁瑞肯人忽然對推動合資很感興趣了。你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