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民生夢——中國夢的現實詮釋
中國夢是有層次的,從微觀層次來看,它首先是個人的“夢”,可以具體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的追求和夢想。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就是關乎民生的“就業夢”“安居夢”“健康夢”“成才夢”……通過勤勞創造,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因此,實現中國夢,民生是基礎,民生改善是最好的詮釋,它使中國夢不至於成為一句虛幻、空洞的口號,具備了現實的溫度。
中國夢從個人的“夢”上升到國家民族的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社會和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世界列強的欺淩和壓迫,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苦苦求索、艱難追尋。從經濟學分析的角度,我們就可以看出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調整城鄉產業和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實施趕超型科技進步戰略;克服利益梗阻,堅定推進改革,形成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的體製和機製;深入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體製改革。這樣,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就能夠實現,中國人的“民生夢”就有了實現的基礎。
中國夢不僅是屬於中國的,也是屬於世界的。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兩大主題,占世界人口20%以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處於偉大複興進程中的中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堅持把本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破解人類發展的難題。中國已成為國際經濟中的匯率壓艙石,是世界經濟增長的資本新源頭,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中國夢的實現,將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0.1.2 前賢先哲的民生夢想
中國夢,時代不同內容不一,領域不同職責不同。古往今來,中華民族始終以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意誌品格著稱於世。其中既有知識分子從“小康”到“大同”的民生夢,也有勞苦大眾從“等貴賤、均貧富”到“天朝田畝製度”的民生夢,更有民主主義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民生夢,這些夢就是自古以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生夢的代表。
孔子被後人稱為大賢至聖,然而他更是一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逐夢者,其在《禮記·禮運》篇中,設想了一個“大同小康夢”。與孔子同時代的一些思想家,也不乏與孔子一樣的民生理想和追求,墨家代表墨子設計了一個“兼愛”“尚同”的理想社會;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思想家,提出了“不勞動者不得食”的民生理想;道家思想家老子向往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太上不知有之”的社會,設想了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到了中世紀,一些知識分子為民代言,為民生鼓呼,如魏晉之際的鮑敬言設計了一個“無君無臣”的烏托邦;宋元之際,思想家鄧牧提出一種與鮑敬言的烏托邦頗為類似的理想,主張“廢有司,去縣令”;明末清初,黃宗羲更是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貴不在朝廷也,賤不在草莽也”的思想。中國近代變法思想先驅者龔自珍,認為要從“本”源上下功夫,這個“本”源就是“人心”,就是要根據才智、能力、德行分配財富土地,實行土地公有之下的分層享有製度。鴉片戰爭以後,外國列強不斷侵略中國,中國積貧積弱。領導戊戌變法的知識分子康有為,發表了一部帶有烏托邦空想性質的《大同書》,提出了“太平之世”,描繪了一幅實行公有製之後民生解決的美好圖景。
2000多年來,廣大勞苦群眾為了爭取基本的民生權利,不屈不撓,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反壓迫、爭民生的英雄史詩。秦末農民陳勝、吳廣在饑饉和完不成徭役處於被斬首的死亡威脅下,揭竿而起;兩漢之際的樊崇“以饑饉相聚”,都是為了民生權利的基本保障。中唐以後,勞動人民的反抗鬥爭不僅僅限於人身權、生存權等基本民生權利的要求,而是進一步提出了“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這就蘊含著對解決民生的基礎——土地提出了訴求,由早期狂暴的空想向更現實的平均思想轉變。明中葉以後,廣大民眾賴以生存的民生資料——土地高度集中於皇權,地租的形態開始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變,勞苦大眾的生活越發艱難。農民為爭取民生權利而開展起義鬥爭,也由傳統的“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向對土地的現實要求,即“耕者有其田”“不納稅、不繳糧”等口號轉變。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近代社會,廣大人民爭取民生權利的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洪秀全把“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付諸實施,主張去除等級製度,“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種樸素的農民平均主義式的夢想,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很難實現的,但他們對民生理想的追求,特別是“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的民生夢想,標誌著千百萬被壓迫民眾已經開始覺醒。
在馬克思主義還未來到中國或剛剛傳入中國而未和中國的工人階級相結合的年代裏,迅速興起的具有青春性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者,他們繼承了中國曆代農民的平等、平均思想,走上了曆史舞台,表達了他們的夢想。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者,在提出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治綱領的同時,也提出了他們帶有主觀社會主義色彩的民生理想。基於對歐美資本主義的認識,提出了“民生、民權、民族”的“三民主義”理想。其中“民生主義”理想是他最重要的理想,其具體措施就是實現“平均地權”和“節製資本”。
0.1.3 民生中國夢的實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中華兒女普遍的堅定的思想意識和目標追求,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近代以來,無數仁人誌士為了民生中國夢的實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鬥,譜寫了一曲曲慷慨悲歌。“五四”呐喊、南湖遊船、遵義會議、萬裏長征路上的艱難、延安窯洞的曙光、長城內外抗日的烽火、大江南北的怒吼、天安門上的莊嚴宣告……隻有無產階級登上風雲變幻的曆史舞台,隻有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領導,才真正肇始了民生中國夢,標誌著民生中國夢正式拉開了序幕。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不但以隻占世界7%的耕地麵積解決了占世界總人口22%的人口的吃飯穿衣問題,而且實現了綜合國力的超越,先後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初步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符合現階段中國社會實際的社會保障體係,實現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全覆蓋,2013年全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49 750萬人,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32 218萬人,並已基本建立全民醫療保險體係,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達到90%以上;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航天潛海夢……中國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如進出口貿易總量、外匯儲備、糧食產量、鋼產量等,中國正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偉大的中國,一個個夢想成為現實。今天的中國,民族複興、民生改善的夢想仍在繼續。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當代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根本要求,十八大提出的實現民生中國夢的“兩個百年”,實際上就是民生中國夢的實現階段,它呈現出諸多重要的時代特征:一是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的“實力特征”;二是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華文明在複興中進一步演進的“文明特征”;四是促進人全麵發展的“價值特征”,共同富裕、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清正廉潔、誠信友善、文明和諧、天藍水淨、世界和平……十八大報告在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都反映了老百姓的切身願望。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堅韌不拔的精神,眾誌成城的力量,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