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

(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在37年間(1978—2015年)總共減少了7.1億人,減幅高達92.8%,農村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到5.7%,降幅為91.8%;1981—2012年,中國減少的貧困人口占到全球減少的貧困人口的71.82%,減貧力度居全球前列。具體來看,2012年,我國農村貧困率為14.8%,城鎮貧困率為3.8%,全國貧困人口數量為1.02億人。2013年,我國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8.5%,尚有農村貧困人口8249萬人。2015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有5575萬人,在城鎮貧困人口方麵,共有1708萬貧困人口被納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貧困人口總數超過7000萬人。2016年,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進一步實施,有效提高了扶貧識別的精準度。農村貧困人口下降到4335萬人,比上年減少了1240萬人,貧困發生率繼續下降。雖然我國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於人口基數大、致貧原因複雜,就業扶貧工作仍然麵臨許多挑戰。自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建檔立卡工作以來,各地積極推進扶貧工作,旨在收集更加準確、全麵的貧困人口信息。

(二)貧困發生率——基於2013年CHIPS數據的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就業扶貧目標群體的具體情況,我們利用CHIPS公開的人口與收入調查數據,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進行進一步分析。統計樣本來自國家統計局2013年城鄉一體化常規住戶調查大樣本庫,包含了從15個省份126個城市234個縣區抽選出的11013戶農村住戶樣本。在統計分析之前,選取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線作為貧困標準線。

表8-1結果顯示,2013年我國農村人口平均收入為25357元,非貧困群體收入為26303元,貧困人口年均收入僅為1665元,表現出巨大的收入差距。即使與標準貧困線相比,我國貧困人口年均收入也僅為貧困線收入的一半左右。可見,我國農村人口不僅貧困範圍大,而且貧困程度深。

表8-1 2013年農村人口平均收入(元)

二、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

(一)因病因殘致貧

通過對我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初步分析發現,因病致貧是導致貧困的最重要原因,占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2%。[1]

表8-2是基於2013年CHIPS數據對調查樣本的貧困群體進行的統計,有效樣本共計16421人。其中,貧困群體人數為566人,可以估算出2013年中國農村的總體貧困發生率約為3.4%。在貧困群體中,殘疾人占比為1.24%,超過了殘疾人人數在總人數中的占比0.47%。可見,由於殘疾導致的失去勞動力的個體陷入貧困的可能性更大。

表8-2 相關人口數量統計(人)

(二)無就業致貧

目前,全國已經登記的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涵蓋了超過60%的貧困人口,而這些地區的貧困家庭的勞動力失業現象突出。對於絕大多數的勞動者來說,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許多研究都發現,從宏觀上來看,一國的失業率與貧困發生率之間存在著很強的正相關性,即失業率越高,貧困發生率也越高。從微觀上來看,家庭成員的就業率與其貧困發生率同樣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性。因此,解決貧困家庭中有就業能力的勞動者就業問題,就能起到迅速降低貧困發生率的作用。

以江西省為例,全省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44.03萬貧困勞動力中,已核實就業信息的人員達99.9%,其中已就業18.74萬人,占比42.56%。2011—2014年,發揮相關農業產業優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擴大貧困人口就業渠道,贛州市貧困人口由215.46萬人減少到105.06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182元提高到6946元。南康區僅由傳統產業就新增農村貧困人口就業超過1萬人,解決了約7400人的脫貧問題。截至目前,江西省共建成就業扶貧車間799個,吸納貧困勞動力1.1萬人,大力鼓勵鄉鎮開發社會服務類扶貧專崗。全省共創建全國就業扶貧基地46個、就業扶貧示範園區60個、就業扶貧示範點600個,累計開發扶貧就業專崗近3萬個。江西省還通過增加政策谘詢、創業培訓、開業指導等服務,積極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發揮了“扶一個、帶一片”的輻射帶動作用。2017年以來,政府共為農村貧困勞動力提供創業服務1.6萬人次,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現自主創業5327人,積累了寶貴的當地就業扶貧經驗。

為了揭示就業狀況和貧困發生率的關係,表8-3計算了就業狀況不同人群的貧困發生率。全部樣本根據2013年年底的就業狀況分成了九組。每組又根據健康狀況分為健康和不健康兩個小組,相應地,分別計算了這兩組的貧困發生率以做比較。其中,有三組樣本的貧困發生率最高,分別是下崗、提前退休、失業人員,其貧困發生率分別是24.48%、9.15%、6.17%。此外,待業和家務勞動者也有較高的貧困發生率。不難發現,有不良健康狀況的人群比健康人群更容易陷入貧困。以就業狀況為“工作或就業”的分組為例,健康狀態下擁有工作的人群的貧困發生率最低,僅為3.04%。不健康人群的貧困發生率為5.73%,比健康人群高出2.69個百分點。一個人如果有病而且失業,那麽他陷入貧困的可能性會更高。

表8-3 健康、就業與貧困發生率

結合數據對貧困原因的分析表明,失業與下崗是中國農村人口發生貧困的極為重要的原因。但除了失業以外,就業質量不高問題在當前的扶貧工作中也應予以重視。就業質量包括工資水平、社會保障、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生活工作平衡性等多項指標。根據相關學者測算,我國至少有超過3000萬的農民工屬於“工作貧困”狀態,其中,農民工、城鎮臨時工等非正規就業群體最容易陷入“工作貧困”。因此,就業穩定性差、社會福利水平低、員工離職率高、頻繁跳槽,對勞動者脫貧都有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