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匯總了來自我國20個省、2個直轄市、4個自治區的2016年扶貧情況總結,部分地區(如吉林省、浙江省、重慶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由於缺少資料,暫未被列入統計範疇。

一、各地扶貧總體情況

總體來看,各省(市、自治區)均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以及《關於切實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下貫徹落實各項扶貧措施,因地製宜,尋找到適合本地發展特色的扶貧方法,為打贏扶貧攻堅戰做了充分的準備。2016年各地區轉變扶貧思路和模式,從傳統的直接性資金補助的援助方式,改為以政策、創造公益崗位、引入產業項目、對接勞務需求、鼓勵創新創業等方式帶動就業扶貧,真正實現了從“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轉變。

從各地總結的文字材料來看,各地的就業扶貧措施可以歸納為12項大類(見圖8-1)。具體情況如下:有18個地區采取政策支持手段進行精準扶貧;21個地區實施技能培訓計劃,通過提高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從而提高就業率和工資;14個地區進行貧困數據摸底排查,建立脫貧台賬和貧困人口信息平台,實時監控貧困人口的數量和脫貧情況,及時了解本地區扶貧工作的新進展;13個地區通過鼓勵自主創業實現就業扶貧,通過創業培訓、資金補貼、提供場地等一條龍服務,為創業人員掃清障礙、解除後顧之憂;11個地區通過實施就業服務或是就業援助項目幫助貧困人口解決就業難題,如設立“就業服務月”開設免費專場招聘會,提供最新就業信息等,幫助勞動人口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9個地區采用居家就業、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方式,通過該地區的特色產業如旅遊、鋼鐵、製造業等優勢,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就近就業,解決了一些年長者、婦女、行動不便者的就業困難;8個地區積極落實責任機製,建立專門的扶貧工作小組,將扶貧工作模塊分割,責任到人,由地區一把手牽頭,將扶貧作為本地區主要的工作任務之一;7個地區通過實施轉移就業,疏解本地過剩的勞動人口,到異地尋找工作機會,實現脫貧;5個地區通過勞務協作對接實現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一些省份與其他經濟形勢較好、有一定勞動力需求的地區簽訂協作方案,每年固定向該地區輸送一定量的勞動力,實現精準式的勞務輸出;4個地區通過建立勞務公司、培養勞務經紀人等方式進行勞務輸出,使得異地轉移就業的居民得到更好的保障、更規範的管理;4個地區通過社保兜底提供社保資金補助,保證無法實現穩定就業的勞動人口的基本生活;2個地區通過資金支持幫助貧困人口逐步實現脫貧。

圖8-1 各省(市、自治區)扶貧措施統計

二、分地區經驗總結

我們將按統計局劃分的地區類型——直轄市、民族自治區、東部地區(不含直轄市)、東北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不含自治區),對各地區進行分類歸納整理。

(一)直轄市扶貧經驗

北京市通過六大方法助力就業扶貧。一是信息對接,入戶核實低收入農戶勞動者就業狀況和意願。二是協作對接,大力開發適合低收入農戶勞動者的崗位資源。三是政策對接,不斷擴大社會公益性就業組織“托底”安置等政策促就業的作用。四是培訓對接,著力增強低收入農戶勞動力的就業競爭能力。五是社保對接,促進低收入農戶穩定轉移就業和提升社會保險保障程度。六是責任對接,積極助力低收入村的發展。

天津市通過四項措施實現精準幫扶。一是轉移就業,精準幫扶就業扶貧對象。分類施策,提供“一對一”精準就業服務。二是鼓勵創業,精準幫扶脫貧創業發展。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三是素質就業,精準幫扶技能人才培養,繼續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四是強化領導,聚集精準就業扶貧合力,科學編製幫扶規劃並認真部署實施,建立完善區級、鄉鎮級幫扶工作機製。

(二)民族自治區扶貧經驗

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施三項措施完善就業扶貧機製效應。一是製定方案,部署就業扶貧。製定出台了《就業創業扶貧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思路。二是摸清底數,建立動態台賬。在自治區勞動就業核心業務子係統中增加了“就業扶貧業務模塊”,實現信息資源和數據整合。三是開展就業培訓以提升扶貧對象就業能力,有針對性地對貧困勞動者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如按照年齡結構(30歲以下,30~50歲,50歲以上)進行培訓。

寧夏回族自治區通過政策支持、勞務協作、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四大措施支持就業扶貧。一是完善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政策措施。出台《關於做好新形勢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通知》,發揮轉移就業示範縣引領和勞務中介組織作用、實施農村家庭“兩後生”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二是加強與對口幫扶省區和周邊主要勞務輸入省區勞務協作。加強跨省勞務協作,定期召開勞務協作聯席會議。三是加大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生態移民職業技能培訓,持續實施城鄉貧困和零就業家庭培訓就業援助工程。四是強化精準公共就業服務。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活動,開展分類專項招聘會,免費提供崗位援助服務,引導勞動者積極轉移就業。

西藏自治區通過政策支持、技能培訓、轉移就業三大措施努力實現就業扶貧。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了1+N的就業脫貧係列措施,“1”即西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N”包括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支持農牧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等。二是加大貧困人口培訓投入力度,包括摸清培訓需求、整合培訓資金、完善資金下達方式。三是加強貧困人口轉移就業工作。其中包括加強培訓後的就業推薦工作、加快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設、抓好貧困人口勞務輸出工作和依托企業幫助貧困人口就業。

(三)東北地區扶貧經驗

遼寧省從四個方麵著手提升就業扶貧的工作質量。一是大力開展技能培訓。通過突出重點培訓對象、開展流動送教下鄉、打造“訂單式”培養等方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二是促進貧困群體創業,其中包括:(1)大力推進基層創業孵化平台建設;(2)給予補貼扶持;(3)積極推進縣鄉基層創業服務平台建設,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服務;(4)組織創業明星巡回演講和創業大講堂等活動,大力宣傳自主創業脫貧的先進典型。三是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對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殘疾人等重點貧困群體,大力開展就業援助。四是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搭建了省、市、縣、鄉鎮和村五級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其中包括:(1)依托產業園區實現就近就業;(2)有序引導輸出實現轉移就業;(3)開展農民工專場招聘會活動;(4)大力組織針對貧困人員的專項就業服務活動。

黑龍江省實施四項措施服務就業扶貧,特色措施為人才支撐戰略,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助力脫貧。鼓勵各類人才到貧困地區基層發揮作用,幫助貧困地區基層脫貧致富。大力實施“三支一扶”計劃,並規定在縣鄉工作的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在申報職稱時可免於外語和計算機考試。其他措施有:一是社會保障兜底。(1)促進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8個貧困縣共有326.71萬人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為93.19%;(2)不斷提高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落實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補助政策。二是精準培訓帶動脫貧。一方麵加大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實施力度,另一方麵加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扶持力度。三是發展教育帶動脫貧,主要是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繼續落實好農村戶籍學生免學費政策。

(四)東部地區扶貧經驗

河北省通過五大舉措助力就業扶貧,對22.78萬人次免費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就業人數達到了38.78萬人。一是摸清貧困勞動力基本底數。二是集中組織貧困人員就業對接活動。三是開展促進貧困人員轉移就業洽談會,組織召開了“河北省貧困縣與京津勞務對接洽談會”,與京津企業達成多個合作意向,促進貧困縣勞務輸出。四是加大貧困人員創業扶持力度。指導每個縣依托現有園區或現有房產資源建立至少1個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孵化園。五是深入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提升行動,其中包括:(1)不斷創新培訓方式;(2)組織部分貧困縣開設扶困脫貧帶頭人培訓班;(3)組織農村精準扶貧創業帶頭人網絡創業培訓班;(4)開展就地就近轉移培訓。

江蘇省建立三大體係支持就業扶貧。一是建立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機製。形成組織領導體係,有力保障各項就業扶貧政策製度與服務舉措的精準實施。二是聚焦高標準工作目標定位。其中包括:(1)開展有效就業援助;(2)實施全方位創業扶持,麵向低收入農戶勞動力的普惠性創業政策體係和個性化創業服務體係全麵建立;(3)落實專項培訓計劃,確保每個有培訓意願的低收入農戶勞動力每年都能接受一次政府補貼類職業技能培訓。三是打造全方位政策扶持體係。堅持精準式扶貧、發展式扶貧、協作式扶貧的工作方針,部署實施就業援助、創業扶持、技能提升脫貧三大行動計劃。

福建省實施三項措施助力就業扶貧。一是細化完善政策舉措。二是加強數據摸底調查,其中包括:(1)建立動態摸底調查機製,建立精準就業扶貧信息數據庫及相關統計規範;(2)積極開展入戶調查;(3)實施督導通報製度。三是加強精準援助服務,其中包括:(1)將貧困家庭勞動力納入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就業工作平台服務對象範圍;(2)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等就業專項活動;(3)製訂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和轉移就業幫扶措施;(4)多渠道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各類互聯網創業孵化基地的創建。

山東省在新時期脫貧攻堅戰中,將工作著力點由組織跨區域轉移及時調整為促進就地就近轉移,打造了以“就業扶貧車間”為載體的就地就近轉移就業脫貧模式。一是統籌“三大資源”,確立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扶貧的後發優勢。通過建設“就業扶貧車間”,整合發揮人口資源優勢、整合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整合發揮集體資源優勢。二是探索“三種模式”,搭建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扶貧的有效載體。其中包括“廠房式”車間、“居家式”車間、“合作社式”車間。三是強化“三項扶持”,增加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扶貧的長效動力,包括強化政策扶持、強化資金扶持。符合相關條件的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就業扶貧車間”一次性獎補。最後是強化技能扶持,推行“短平快”式培訓,按規定實行免費培訓項目清單製度。

廣東省初步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就業扶貧工作機製和政策措施,已組織接收貧困勞動力392名,在崗181人,月平均工資達3000元;接收225名貧困家庭“兩後生”入讀廣東技工院校。其主要內容為:一是明確七個工作步驟,推動精準對接、有序輸入。以“推介—輸入—輸出—穩定”為鏈條,以確保貧困勞動力從農村輸出到企業穩定有序就業為導向。二是出台七項政策措施,實現精準幫扶、靶向施策。包括社會保險補貼、穩崗就業獎勵、入讀職業和技工院校、基本公共服務傾斜、授予企業榮譽稱號等七項政策,形成長期有效工作機製。三是推行三大工作模式,促進精準服務、穩定就業。推行標準化輸入、實名製管理、全方位服務等模式化服務管理,緊扣招聘對接、摸查比對、跟蹤服務等關鍵環節。四是建立三個保障機製,確保解決問題、推進到位。建立統籌聯動、省市協調、督導落實三項機製,實現有效對接。

海南省實施六大措施助力就業扶貧。一是製定出台就業扶貧相關政策措施。二是積極協調落實就業補助資金,啟動市縣開展勞務輸出脫貧培訓工作。積極協調省財政廳為全省19個市縣撥付1200萬元,專項用於勞務輸出脫貧培訓。三是積極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依托優質技工院校大力開展精準技能扶貧工作。四是積極扶持農村貧困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落實貧困家庭子女的求職創業補貼政策,對於低保貧困家庭子女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可按規定享受創業補貼政策,補貼標準為每人1500元。五是開展轉移就業脫貧工作專項督查,進一步落實轉移就業脫貧工作目標。六是認真做好脫貧致富電視夜校和脫貧致富熱線961017的接聽幫扶工作,全力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務。

(五)中部地區扶貧經驗

山西省堅持問題導向,推進政策製度創新,著力破解長期以來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低、服務機製不健全、社保關係不穩定等突出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積極發揮勞務公司這一組織形式的優勢,將流動分散各地的勞務輸出人員組織起來,實行“員工製”管理,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靈活務實的勞動關係和持續穩定的社保關係。實施了依法規範勞動用工管理、構建穩定社保關係、實施社保補貼試點三大措施。其他措施包括六個方麵:一是以“建檔立卡”為基礎,建立農村貧困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和就業實名製登記台賬。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針對性、實用性職業技能培訓。三是以“特色品牌”為引領,暢通勞務輸出渠道。四是以“雙基地”建設為支撐,促進勞務輸出人員穩定就業。五是以“市場化”運營為目標,發展壯大勞務輸出產業。六是以“員工製”管理為核心,保障勞務輸出人員合法權益。

安徽省提出到2020年幫助40萬貧困勞動者通過就業創業實現脫貧的目標。2016年已經幫助28.4萬貧困勞動者實現就業,通過四大舉措實現就業扶貧。其中較為創新的是“居家就業”計劃,針對部分貧困勞動者有就業能力但無法外出就業的問題,創新開展居家就業。組織無法外出就業的貧困勞動者在家從事手工編織、來料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等工作。大力推進訂單定向技能培訓,組織招募就業扶貧基地。針對貧困勞動者就業服務不到位、政策落實難的問題,開展“三送一交心”活動。其他舉措包括:一是堅持施策精準,建立就業脫貧政策體係。二是堅持對象精準,做實就業脫貧台賬。三是堅持責任精準,健全就業脫貧工作體係。安徽省人社廳成立了以主要負責同誌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嚴格執行一把手負責製。

江西省通過三大措施實施就業扶貧。一是打基礎,建立台賬摸清底數。在就業信息管理係統中增設“就業扶貧”模塊,錄入就業扶貧對象實名信息。二是拓渠道,精準化幫扶貧困群體。開展“全方位”幫扶援助,通過五個“一批”,力求就業幫扶到“點”上。包括建立扶貧車間、依托優勢產業、鼓勵創業、進行技能培訓、設立公益性崗位等。三是重培訓,提高技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江西省統籌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工作,通過實施“雨露計劃”“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等提供“立體式”的技能培訓服務,並創新性地將電子商務培訓納入政府培訓補貼範圍。

河南省實施五項措施助力就業扶貧。一是始終把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作為促進異地轉移就業的重要機製,包括:(1)縣級人社部門和上海仙川、廣州番禺、深圳寶安等多家勞動就業管理中心簽訂勞務輸出協議;(2)以西部農林牧業為主建立季節性務工基地。二是始終把多渠道促進就地就近就業作為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有效途徑,包括:(1)政策驅動;(2)人社推動,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機製;(3)服務拉動,為貧困勞動力提供一條龍、全過程的就業援助服務。三是始終把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作為實現增收脫貧的關鍵環節,包括:(1)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加大援企穩崗工作力度。四是始終把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作為實現轉移就業脫貧的基礎工程,包括:(1)開展勞動素養培訓;(2)開展技能性培訓;(3)創新培訓方式,采取集中培訓、上門指導、以師帶徒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五是始終把創新創業作為貧困勞動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包括抓好園區帶動、抓好示範帶動、抓好省部共建。

湖北省探索形成了“四個三”的工作體係,最有特色的是開展勞務協作方式。一是建立三項機製,確保工作落實。包括建立責任機製、建立保障機製、建立問責機製。二是開辟三條路徑,實現就業脫貧。包括技能培訓、就業促進、扶持創業。對於需要創業擔保貸款的,給予最高10萬元的支持。三是開展三級對接,促進勞務協作。在省內積極開展了三級勞務協作對接,內容包括:縣內對接、市州內對接、省內對接。四是製定三大政策,提供有力支撐,內容包括:就業培訓政策、創業帶就業政策、社保補貼政策。

湖南省形成“114”即“一個機製+一個平台+四個關鍵環節”勞務協作脫貧工作模式。一是建好一個機製,強化組織保障。湖南省建立了統一領導、多級聯動、部門協同、兩端協作的整體工作推進機製。二是築牢一個平台,夯實信息支撐。湖南省集中力量,按照“一庫識別、兩頭對接、三線跟蹤、四級管理”的整體架構,開發建設了勞務協作網絡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三是抓好四個環節,落實落細措施。采取“比對+摸底”辦法精準識別貧困勞動力,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開展人崗對接,采取“常態+兜底”辦法穩定就業崗位,通過“前方+後方”實施跟蹤服務。

(六)西部地區扶貧經驗

陝西省通過四項措施助力就業扶貧,在深入調研、典型示範等政策創新方麵有借鑒意義。一是加強工作指導,積極探索創新,內容包括:(1)深入調研,為了進一步精準扶貧,先後五次赴延安市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調研;(2)加強指導督查,一方麵進一步明確各層級抓點責任、對象和內容,另一方麵認真落實駐點指導幫帶的要求;(3)抓點示範,對延安市率先給予政策支持、率先投入工作力量、率先開展重點項目支持;(4)主動作為,指導各人社部門認真落實政策,結合實際抓重點、解難點、舉亮點,紮實開展工作。其他措施包括:一是建立工作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支持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廳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二是結合自身特點,出台扶貧政策。三是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就業扶貧,內容包括:(1)建立就業扶貧統計製度;(2)加強轉移就業服務;(3)提升培訓質量;(4)支持返鄉創業。

青海省通過九大措施助力就業扶貧。青海省的特色是利用拉麵經濟實施就業扶貧。壯大拉麵經濟,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內容包括:(1)對開辦拉麵店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開業獎勵;(2)對積極吸納貧困人員實現轉移就業並參加社保的拉麵企業,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企業一定的獎勵;(3)著力提升拉麵技能培訓,開展拉麵烹飪技能、“拉麵+創業”培訓。其他措施主要有:一是切實摸清底數,夯實就業扶貧工作基礎。二是做實技能培訓,確保提升扶貧對象的就業能力。三是強化服務措施,確保就業扶貧工作有序開展。四是培育勞務經紀人,發揮經紀人在轉移就業中的領頭羊作用。五是開發公益性崗位,築牢扶貧攻堅任務的底線。六是開展專項活動,做實季節性、臨時性勞務轉移就業工作,如“金秋采棉”“枸杞采摘”兩項活動勞務對接工作。七是樹立勞務品牌,吸納貧困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八是建立協作機製,加強扶貧工作的監督檢查。

四川省以精準識別為基礎,以就業培訓為先導,以轉移就業為重點,實施積極的就業幫扶政策,努力做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抓謀劃指導。牽頭草擬了《貧困家庭技能培訓和就業促進2016年度工作計劃》等工作方案。二是抓精準識別。完成了與脫貧攻堅大數據平台勞動力信息的比對、複核和認定,摸清了“三個底數”。三是抓機製健全。四是抓就業培訓。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培訓,做到“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結業即就業”。五是抓轉移就業。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機製,加強與東部發達省市的勞務協作,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六是抓定點幫扶。四川省定點幫扶涼山州布拖縣,從各個渠道爭取資金1070萬元,用於布拖縣道路新建改造和產業發展項目建設。

貴州省實施“七個精準”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就業實現脫貧。主要經驗做法為:一是精準識別,建立動態管理台賬,做到就業扶貧對象信息實名化。二是精準施策,加強跟蹤管理服務,促進貧困人口按需就業創業。其中包括:(1)深入實施“雁歸興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2)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和“雙百工程”;(3)加大職業培訓力度,統籌做好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規範化技能培訓;(4)製定貴州省精準開展培訓輸出醫院護工等服務業人員試點實施方案;(5)實施就業援助。三是精準服務,提高質量,不斷完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係建設,其中包括:(1)加強信息係統建設;(2)加強基層平台建設;(3)強化園區拉動;(4)加大宣傳力度。

雲南省實施“六個精準”助力脫貧攻堅,特色戰略為“突出重點、精準推進”。在全省明確了10個“技能扶貧省級聯係縣”,創建了27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範縣”。其主要內容為:一是加大就業補助資金投入力度(每縣50萬至100萬元)。二是組織轉移就業工作幹部培訓,提高兩個專項行動政策文件執行力。三是組織工作推進會議,交流工作經驗,推廣成熟做法。其他措施包括:一是聚焦貧困精準施策。製定兩個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和做好直過民族幫扶的意見。二是壓實責任精準目標。三是匯聚合力精準協作。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合力開展“兩個專項行動”,形成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三機製”“兩統籌”。四是瞄準短板精準投入,包括增大資金投入、優化資金結構、爭取專項經費。五是著眼輸出精準對接,包括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建立勞務對接機製、組織成建製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