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和身邊的人成為朋友,不要遠交近攻,以鄰為壑。很多時候,遠水救不了近火,你離不開身邊人的幫助。
獨木難支,注意和身邊的人多交往
一個人要想做一番事業,就一定要有一幫誌同道合的朋友,至少你能團結一幫人。隻有一幫人的努力,才能成就更大的事業。死腦筋的人往往崇尚個人英雄,個人創造曆史和奇跡。事實上,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並不是個人創造了曆史和奇跡,而是個人善於團結一幫人順應曆史,然後創造奇跡。畢竟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都是獨木難支的。
一個製造企業聘請了一位有特殊管理專長、卻在專業技術方麵並不是很強的廠長。因為前任的廠長在專業技術方麵十分專精,再加上多年的相處和工作習慣,所以廠內的員工對新任的廠長並不服。不但對於新的管理改革方案不熱心配合,而且看到他就遠遠地躲開不願接近。新任廠長看到這種情形,認為自己該和他們打成一片才可以貫徹自己的管理改革措施。
第一個月他經常帶一些小禮物,在晚間到兩位主管的家裏,和他們及家人談天說地,後來幾乎是無話不談,他也就因此了解了主管們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缺點。
第二個月開始,他和兩位主管取得了共識,兩位主管時常在晚上到廠長的家裏喝茶,報告一些廠裏員工的特殊的個性或是近況,並且將自己遇到一些事也作了一番報告。這樣,新廠長就對廠裏的員工們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上班的時候,隻見廠長四下走動。
當看到倉庫的小姐就說:“嗨!我看到過你的男朋友在工廠門口等你,他好帥好高啊!今天他來嗎?”其實他並不曾遇到過女孩的男友。
“嘿!聽說你兒子功課特棒,他的腦袋瓜子一定跟你一樣聰明。”
新廠長經常和大夥兒一起在餐廳用餐,一邊吃一邊將兩位主管的一些小缺點都講出來,而和廠長早有默契的兩位主管,在一旁隻是傻笑。
沒有多久,廠裏便上上下下打成一片,新廠長的管理改革政策也獲得了普遍的支持。
不要去迷信個人英雄,我們可以憑借個人的**去激發自己的潛能,但是要成就大事,你就必須有一幫認同你的人。隻有你團結了這幫人一起行動,你的事業才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
思路小結
要明白獨木難支,不要試圖去逞個人威風,要善於團結一大幫人,順應曆史,創造奇跡。
想要說服別人,行動為上上策
要想說服別人,我們要善於運用行動的力量。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每天聽到的道理實在太多,好像每一個人都能說上幾句,每一個人說的道理都能站住腳跟。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想說服別人,就要善於運用自己的行動,而不是你的道理和威嚴。尤其是你有威嚴的時候,你更是不能濫用這種威嚴。死腦筋的人往往以威服人,沒有和別人做良好的溝通。威嚴是會變的,也不會讓人心服口服的。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了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起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
落地後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小和尚倉皇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地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幹年後,成為這座廟的長老。
有位老師發現了一位學生上課時時常低著頭畫些什麽,有一天他走過去拿起學生的畫,發現畫中的人物正是齜牙咧嘴的自己。老師沒有發火,隻是憨憨地笑著,要學生課後再加工畫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學生上課時再沒有畫畫,各門功課都學得不錯,後來他成為頗有造詣的漫畫家。
不要試圖否定你不認同的人,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認同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都有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我們要學會尊重和包容。隻有你尊重和包容了別人的興趣和愛好,別人才會包容你,或者選擇跟隨你。你的包容更是感化別人的力量。在生活中千萬不要試圖用陳詞濫調的說教去打動別人,而要善於用自己包容他們的行動。
思路小結
要善於運用行動,而不是所謂的威嚴。行動是人們最好的老師,它對人的教育能沁入心脾。而威嚴隻不過是讓人產生口服,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在這裏也適用。
不要讓身邊出現拆橋的人
朋友不怕多,仇家隻怕一個。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多的朋友,他們能夠和自己一起成就一番大事,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很忌憚出現仇敵,因為隻要有一個仇敵和自己針鋒相對,我們前期做的很多成就往往就功虧一簣。死腦筋的人不怕仇敵,在他們看來不遭人妒是庸才。其實無論自己是庸才也罷,是奇才也罷,遭人嫉妒始終是不好的事情,因為你樹立的仇敵,說不定會成為你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在你最春風得意的時候引爆。我們人越是成功,越要學會謙卑,不是為了惺惺作態,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
李四為人挺好,能力也佳,卻總是官途不順。他自己也納悶:“有人跟領導搞不好關係所以才不被提拔,我跟領導關係倒是不錯,怎麽也不起作用呢?”
星期天,他正煩著,見兒子和同學下跳棋,就湊過去解悶兒。兒子總是輸,於是他幫兒子出主意:“你不會給自己多搭幾座橋嗎?”
搭橋——下跳棋的一種捷徑,每搭一座橋,就可以連跳好幾步,事半功倍。棋局大有起色,李四得意揚揚,就勢教導兒子:“生活就跟下棋一個道理,學會給自己多搭幾座橋,多尋求一些幫助和捷徑,路才好走。”兒子連連點頭。
兒子的同學笑而不語,移動兩個棋子兒,就把兒子剛設好的棋路給堵死了。於是,棋局又一次急轉直下,兒子又輸了。
兒子的同學得意地說:“看到了吧?這就叫拆橋。你橋搭得再好,碰上一個拆橋的,你就輸定了。所以,要贏棋不但要搭橋,還要防著別人拆橋,關鍵時刻還要學會拆別人的橋,這才能走得比別人快呀!”
李四大怔,接著大悟,然後仰頭長嘯。半年後,李四官途暢通,勢如破竹無人能阻。
實際上,拆橋永遠比建橋容易,而且很多人心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意識。為此當一個人成功的時候,信服他的人往往比嫉妒他的人要少得多。為此當我們取得成就時,要善於將這種成就帶來的得意消除。不要想著在別人麵前炫耀,更不要趾高氣揚地表現自己,越是有成就,越要把自己放得更低。試想一下,和有成就的你來比,別人可能會有些謙卑,當你更用一種得意的姿態在他們麵前出現的時候,難免會對你產生極強的嫉妒,而這種嫉妒往往使人失去理智,瘋狂地和自己作對。
思路小結
要學會無論得意還是失意,始終都要保持自己的謙遜。
奚落別人,難免會讓人奚落
一個人奚落別人的習慣要不得,奚落別人的人難免最終會被別人奚落。哪怕我們並沒有惡意,也不要任著自己的性子口無遮攔。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當我們的價值觀念和別人不同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采取一種方式反對。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認真的反對,也可以裝作不理,但是最好不要采取奚落和諷刺的方式,這對別人來說往往是一種含沙射影的侮辱。死腦筋的人往往認為諷刺是最有力量的,它能讓別人無地自容。事實上,諷刺的力量在於增強別人的仇恨,諷刺往往上升到做人的高度,沒有人受到侮辱的時候不起來反抗的。
孔融10歲那年,跟著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名聲很大,做著司隸校尉的官。上他家門拜訪的人,隻有名流雅士和近親才能通報接待。孔融慕名前往,來到門前,對守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通報以後,請他進去入座。李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麽親?”孔融答道:“從前我的先祖仲尼和您的先人伯陽有師從關係,這麽一來小人和您是一代代傳下來的世交呢?”聽了這話,元禮和賓客沒有人不以為他是奇才。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些,人們把孔融剛才的話告訴了陳韙。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機靈,長大未必聰明。”孔融接過陳韙的話頭說:“想想陳先生小時必定機靈。”陳韙給窘得手足失措。
我們要用一種善良和善意去對待別人,我們要照顧別人的感受和境地,即使非常不認同別人,我們也應該光明磊落,坦**胸懷地去對待別人,而不要憑借口舌之利去挖苦別人。挖苦別人從根本上講是侮辱了一個人的人格,但一個人的人格受到侮辱的時候,往往很簡單的事情就變得複雜了,往往可以講得清道理的事情就變得是非不清了。為了活躍氣氛,有些人喜歡拿別人開玩笑,其實人不應該拿別人開玩笑的,要開玩笑就盡量開在自己身上。因為對方如果心情好,或者置之一笑,但如果心情不好,就會以為你有意挖苦。為了活躍氣氛,何必冒這個風險呢?
思路小結
要學會尊重別人,而不要去奚落別人,不管自己有沒有惡意,都應該做到尊重和自我尊重。
讓身邊的一麵麵鏡子閃耀起來
我們身邊的人都是自己的一麵麵鏡子,都可以照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來。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為什麽他總是針對著我?為什麽他總是看我不順眼……當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先想到別人一定有問題,別人太過於針對性了。我們一定要想這個問題的原因,為什麽是我呢?是因為在對待他的問題上,我和別人有所不同。這種不同往往就在於我們自己的錯誤或者過失。死腦筋的人崇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這種態度在很多時候都是有助的。但是在我們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如果始終抱著這種態度,我們就容易陷入到過於自我之中,其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麵鏡子,可以照出我們的優點和不足,我們要善於運用這麵鏡子來不斷提高自己。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和佛印禪師一起坐禪。
蘇東坡說:“大師,你看我坐在這裏像什麽?”
“看來像一尊佛。”佛印說。
蘇東坡譏笑著說:“但我看你倒像一堆牛糞。”
“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自己是牛糞,看別人也會像牛糞。”聽了蘇東坡的話,蘇小妹如此說。
其實看到別人是什麽,往往我們心中有什麽。當我們看到別人滿是缺點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反省自己是否千瘡百孔;當我們對別人嗤之以鼻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度量,是否真的容不下別人。隻有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我們才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做人,要善於與人為善,要善於將別人的批評和建議當成促進自己行動的力量。我們不要去指責別人,當我們有些話覺得非要說出口不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問問自己是否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不存在的話,我們怎麽會反應這麽激烈。
善於把別人當鏡子來看,就要學會接受。與脾氣暴躁的人交往,可以鍛煉我們的從容;與小肚雞腸的人交往,可以培養我們的大度……通過這種方式來不斷否定不成熟的自己,是獲得進步的最好方式。
思路小結
要學會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當成鏡子。當看到別人優點的時候,要善於學習,將他作為自己的榜樣;當看到別人不足的時候,我們要善於自我檢討,不要讓自己重蹈覆轍。同時,不管通過什麽方式,你都應該善待你的鏡子,正是他們促進了你的提高。
獅子不會傷害好朋友
即使是獅子也有好朋友,它不願意也不會去傷害朋友。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們不僅不能嫉妒別人的成就,生怕他變成獅子之後會傷害自己。同時即使有一天我們成為了獅子,我們也不要去恣意傷害別人,不要狂妄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即使是獅子也有自己不願意傷害的人。死腦筋的人要麽害怕別人過於強大,最後傷害了自己;要麽自己成了獅子以後,就恣意傷害別人。我們要有所畏懼,不要做這樣的事情。
從前,有個騎士正在打獵取樂的時候,迎麵走來一頭一瘸一拐的獅子。獅子舉起一隻腳給他看。騎士跳下馬來,從獅子腳上拔出一根尖刺,又給傷口塗了一些油膏,傷口很快就愈合了。過了一些時候,國王也到森林裏打獵,捉住了這頭獅子,把它關起來養了好多年。
後來,騎士冒犯了國王,就逃到從前常常打獵的那個森林裏避風險。他在那兒攔路搶劫,殺害了許多旅客。國王不能再容忍,派軍隊將他捕獲歸案,並判處他受餓獅吞噬之刑。
騎士就這樣被拋進獅窟,恐懼地等待被吞噬的時刻。不料獅子仔細地把他打量了一番,記起他就是從前的那個朋友,於是,親昵地偎在他身旁。一人一獸就這樣過了七天七夜,沒吃一點東西。這消息傳到國王耳朵裏,他驚奇不已,叫人把騎士從獅窟中帶上來。
“朋友,”國王說,“你用什麽方法叫獅子不傷害你呢?”
“陛下,有一次我騎馬路過森林,這頭獅子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麵前。我從它腳上拔下一根大刺,後來又治愈了它的傷口,因此它饒了我。”
“好,”國王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改過自新。”
騎士叩謝國王恩典。從此以後,他事事小心檢點,一直活到高齡才安然逝去。
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很多對自己懷有善心的人,他們幫助過自己。對這些朋友,我們一定要懷著感恩的心,在適當的機會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對別人表示感謝,不要重蹈曾經朋友反成仇的悲劇。人一定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隻有這樣,一個人在失意的時候,會擁有很多朋友和良好的信譽,在得意的時候也不會狂妄自大,進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思路小結
要有感恩的心,通過一種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中每一個人,尤其不要讓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寒心。
與人為善,用好意對待周圍的人
人要懷著一種善意去對待別人,要學會與人為善,不要隨意去懷疑別人的動機,否則不僅會破壞自己的信譽,而且會讓身邊的好心人心寒。死腦筋的人往往懷疑一切,去考究別人的動機。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人都是自私的。事實上,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利他行為。如果我們用一種懷疑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的話,我們不僅失去了朋友,而且也會逼迫別人去自私。
大烏龜和小烏龜在一起喝可樂。大烏龜喝完自己的一份後,就對小烏龜說:“你去外麵幫我拿一下可樂。”
小烏龜剛走幾步,就不走了,回頭說:“你肯定是支我出去以後,要把我的可樂喝掉。”
“這怎麽可能?你是在幫助我啊!”
經大烏龜一再保證,小烏龜同意了。
1個小時過去了,大烏龜耐心等待著……
2個小時過去了,小烏龜還沒有回來……
3個小時過去了,小烏龜仍然未見蹤影。
大烏龜想:“小烏龜肯定不會回來了。它一個人在外麵喝可樂,怎麽會回來呢?我幹脆把它這一份喝了!”
大烏龜拿起可樂,剛要喝,門砰然而開。
“住手!”
小烏龜就像從天而降,站在大烏龜麵前,氣衝衝地說:“我早就知道,你要喝我的可樂。”
“你怎麽會知道呢?”大烏龜尷尬而不解地問。
“哼!”小烏龜氣憤地說,“我在門外已經站了3個小時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不斷考量別人的底線。我們認為一個人對自己不好,會千方百計地通過各種試驗來證明,最後證明他果然對自己不好。事實上,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因為需要這樣的一個結果,而采取一係列的行動逼迫別人對自己不好。為什麽我們喜歡去看一個人的本質呢?為什麽我們一定要對別人過於苛求呢?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好,哪怕是有限度的,難道還不夠嗎?我們何苦要逼迫他最後出現我們所謂的“原形畢露”呢?
思路小結
要學會與人為善,不要用一種懷疑的心態對待別人。當你對別人付出了坦誠和真實後,別人自然會這樣對待你。
要把自己和別人之間的“橋”修好
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是人生的基本問題。我們不要想著能夠一勞永逸地將這個問題處理好。我們要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為別人歡欣喜悅或者痛哭流涕;我們也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尊重別人和自己的願望,保持相互之間的距離。死腦筋的人往往唯恐和別人關係不好,千方百計和別人處理好關係。事實上,和別人處理好關係就一定要懂得平衡,要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實現關係轉換,凡事都要有度。
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年長的智者。
少年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
智者送給孩子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在你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你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
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而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
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充分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因為你愛別人,所以你要愛自己。
少年說:“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後來少年變成了中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們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平平常常的四句話,甚至有點繞口令的味道,但卻是人生的基本哲理。我們要善於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要保持著對別人的善意和尊重,同時也保持著自尊。
要做到這一點,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容易。我們要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那是終極目標。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行走在追求這種目標的路上。做人不要過於相信自己的智慧,要懂得不斷自我提高。
思路小結
不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淵藪,也不要讓別人成為自己的桎梏,遊刃有餘地處理好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有果必有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個人真誠地對待別人,一定會得到別人真誠的回報。相反,如果一個人對待別人很虛偽,那麽得到的也將是不真實。死腦筋的人或許希望自己的不真誠能夠換來別人的真誠待遇。事實上,一個人真誠與否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感覺,這種感覺往往很準確。
有一天,狐狸請仙鶴吃飯,可他卻很吝嗇,端出一隻平底的小盤子,盤子裏盛了一點兒肉湯,他還連聲說:“仙鶴大姐,別客氣,請吃吧,吃吧!”仙鶴一看,非常生氣,因為她的嘴巴又尖又長,盤子裏的肉湯一點也沒喝到,可狐狸呢,張開他那又闊又大的嘴巴,呼嚕呼嚕沒幾下,就把湯喝光了,還假惺惺地問仙鶴:“您吃飽了吧?我燒的湯,不知合不合您口味?”
仙鶴對狐狸笑笑:“謝謝您的午餐,明天請到我們家吃飯吧?”狐狸正等著這句話呢,連忙說:“好的,明天中午我一定去,一定去。”
狐狸一心想在仙鶴家多吃點兒,這天晚飯沒吃,第二天早飯也沒吃,餓著肚皮,早早來到仙鶴家等著吃午飯了。狐狸一進仙鶴家的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兒。他仔細嗅了嗅:“嗯,準是在燒鮮魚,心裏不由得暗暗高興。狐狸坐到飯桌前,不一會兒,仙鶴端出一隻長頸瓶子放到狐狸麵前,指著瓶子裏的魚和鮮湯說:“狐狸先生,請吃吧,別客氣!”狐狸望著那麽一點大的瓶口,他那闊嘴巴怎麽也伸不進去。聞著香味,肚子餓得咕咕叫,饞得直流口水。狐狸什麽也吃不到,隻能看著仙鶴把又尖又長的嘴巴伸進瓶子裏,把魚吃了,湯喝光,還挺客氣地勸狐狸:“吃吧,放開吃吧!”
狐狸耷拉著腦袋,餓著肚子回家了。
不要想著去占別人的便宜,也不要想著逞自己的精明,沒有人傻到失去感覺的地步。我們要用一種光明磊落的心去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尤其是對待我們的朋友。隻要你這樣做了,你一定能夠得到別人的真誠反饋。任何虛偽和做作都會在細節上漏洞百出。因為不是真誠的人,必然會有很多不真誠的地方。
思路小結
不要試圖去占別人的便宜,要用一種真誠的力量去對待別人,正是這種真誠的力量,讓我們交往到更多的朋友。
喜歡“小聰明”的人容易傷害別人
不要試圖去傷害別人,尤其是你身邊的人。我們和很多人其實是唇亡齒寒的關係,當我們為傷害他們而竊喜的時候,我們也毀掉了自己的前程。死腦筋的人往往認為別人的損失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擇手段地給別人製造損失。事實上,很多時候別人的損失是自己更大的損失,我們要確保自己沒有損失,就要學會保障別人的利益。
一隻船在海上航行,船艙裏藏著一隻鼠。鼠偷吃船夫的糧食,咬壞船夫的衣物。船夫恨透了鼠,想捉住它,把它扔到海裏去。
鼠有鼠的辦法,它使出看家的本領,在船底打洞,它要躲到洞裏去,還要把船夫的糧食也搬到洞裏藏起來。結果可想而知。這隻鼠沒有想到,它在船底打洞,不僅毀了船,而且也毀了自己。
生活中,我們一群人形成了共生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我們難免會有矛盾,有衝突,有利益爭奪。即使有這些,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如果我們這個群體為了這些打得不可開交的話,我們也就失去了未來。古人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一個群體即使大家吵得不可開交,但一旦外來的侮辱進來的時候,也要團結一致對外。
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功,很多時候都依賴於一個團隊的力量。你要想獲得成功,就不要破壞這個團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那麽對於一個團隊來說,什麽是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呢?顯然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體諒和信任。隻有體諒,才能讓團隊相互理解;隻有信任,才能讓團隊充分發揮戰鬥力。然而我們一旦為內部利益爭奪得不可開交,我們就失去了體諒和信任,我們也就不可能有再成功的希望了。
思路小結
要學會體諒和信任別人,不要去傷害別人,很多時候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找到一個認同你的人就可以了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做人是很可悲的。明明對別人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卻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反而被別人認為是無事獻殷勤。死腦筋的人往往沒有必要對別人好,免得引起別人的誤會。事實上,受到別人極大的誤解是可悲,但是你通過不斷地對人好,找到一個真正認同你的人那就足夠了。
有位花匠,他家院子裏的一株葡萄藤今年結了不少葡萄,花匠很高興,便摘了一些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一邊吃一邊說:“好吃,好吃,多少錢一斤?”花匠說不要錢,但商人不願意,堅持把錢付給了他。
花匠又把葡萄送給了一個當幹部的,他接過葡萄後沉吟了良久,問:“你有什麽事要我幫忙嗎?”花匠再三表示沒有什麽事,隻是想讓他嚐嚐而已。
花匠又把葡萄送給了一位少婦,她有點意外,而她的丈夫則在一旁一臉的警惕。看樣子,他極不歡迎花匠的到來。
花匠又把葡萄給了一位過路的老人,老人吃了一顆後,摸了摸白胡子,說了聲“不錯”,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那花匠很高興,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真正能和他一起分享快樂心情的人。
我們要有一種生活的心態,而不要用一種功利的心態去看待別人的行為。固然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有自己的動因,但並不是所有的動因都是自己的利益。要是一個人總是很懷疑地看待一個人,那麽他也就失去了生活中很純真的快樂。
我們要學會生活,要學會在生活中享受歡樂。試問,如果我們認為身邊的人都是追逐自己個人利益的人,那麽我們怎麽可能用一種輕鬆的心態來享受生活呢?為此,我們要破除我們的成見,破除我們文化中有害的東西,不要想著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我們寧可在別人表明了自己的目的之後再作判斷,也絕對不應該事先給別人下結論。因為一旦我們下了結論,我們就會犯疑鄰盜斧的低級錯誤。其實,對於別人來說,他隻要有一個人認同他就可以了。如果我們處於被懷疑的地位,我們一定不要過於奢求別人會理解。
思路小結
要轉變一些固有的懷疑觀念,用一種信任的心去體諒別人。
善於推功攬過,與人和睦
沒有人不犯錯,犯錯後勇於承認往往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不僅如此,其實有些功勞是自己的,有些過錯是別人的,我們也要學會推功攬過,這樣可以讓別人更加信服你。死腦筋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功勞給別人,也不會為別人攬任何錯誤,他們把這看做真實。其實,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推功攬過,與人和睦,我們將得到更多。
在一個深山老林裏,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寺廟。甲廟的和尚經常吵架,人人戒備森嚴,生活痛苦;乙廟的和尚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麵,生活快樂。
甲廟的住持看到乙廟的和尚們天天和睦相處,相安無事,心裏非常羨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奧妙所在。於是,有一天他特地來到乙廟,向一位小和尚討教秘方。
住持問:“你們有什麽好方法使廟裏一直保持和諧愉快的氣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為我們經常做錯事。”
正當甲廟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時,忽見一和尚匆匆從外麵回來,走進大廳時不慎摔了一跤。這時,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過來,一邊扶他一邊道歉:“真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把地拖得太濕,讓你摔著了。”
站在大門口的和尚見狀也跟著跑過來說:“不,都是我的錯,沒有提醒你大廳裏正在拖地,該小心點。”
摔跤的和尚沒有半句怨言,隻是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廟住持看了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乙廟和睦相處的奧妙所在。
試想一下,當我們看到別人犯錯的時候,我們將這種過錯攬到自己身上,別人會如何感激我們?而當我們擁有功勞的時候,將這種功勞與別人分享,我們又怎麽會不和睦相處呢?一個人要想做大事,一定要有調動別人積極性的辦法。而推功攬過毫無疑問是所有辦法中最高明的一種。
思路小結
要學會推功攬過,不要讓所謂的事實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我們不要書呆子氣地認為有一說一、尊重事實。事實是需要尊重,但是如果更有利於事情的發展,有些時候,我們超越事實未嚐不是最佳選擇。
做好人也要有底線,不要一味好心腸
做人需要真誠和坦**,但是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手段。尤其是做好人,你一定要注意方式,同時基於長遠來考慮自己的善舉,而不要一味地好心腸。死腦筋的人往往認為好人無須講手段。其實有很多時候,好人的行動要麽不被人理解,要麽缺少長遠的考慮。
從前有一個心腸十分好的人,他想盡可能多地為人們做善事,於是開始琢磨怎麽做才能使所有人都不受委屈,讓所有人都受益,讓所有人都感到生活的平等。
後來這個好心人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建了一座客店,客店裏置辦齊了所有能讓人們感到舒適和平等的設施,客店裏有暖和的客房、上好的爐灶、木柴、燈火,而庫房裏則裝滿了各種糧食,地窖裏也儲藏著各式各樣的蔬菜,這個好心人還備齊了各種水果、飲料、床、被褥,裏外的服裝、靴子,他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有用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這個好心人做完了這一切就離開了,他想等著看結果怎麽樣。不久,陸續有些善良的人來這裏借住,吃點東西,喝點水,住上一夜,要不就待上一兩天,或者一個星期。有時誰需要就拿些衣服、靴子穿,但用完了就立即收拾好,保持原來的樣子,以便其他的旅客接著用。所有人走的時候心裏都十分感激這個不知名的好心人。
但有一次,客店卻來了一夥粗魯的惡人。他們隨心所欲地搶光了店裏所有的東西,而且為了這些財物發生了紛爭。開始惡人們開始互相謾罵,接下去就是拳腳相加,甚至互相爭搶,故意地毀壞財物,隻要別人拿到心裏就不舒服。一直鬧到把所有東西都毀壞完了,他們才感到自己又冷又餓,於是開始互相埋怨起來,接著罵起這客店的主人來,他們詛咒說,這裏為什麽搞得這麽糟糕,連個看門的人也不給安排,準備的東西又這麽少,而且還把形形色色的壞人都放了進來。而另一些人卻說這客店根本就沒有什麽主人,客店本身造得就不好。
不久,這些人就離開了客店,又冷、又餓、怒氣衝衝,他們隻是一味地罵著建造這個客店的主人。
思路小結
要學會即使是當好人,也要講究手段,不要一味地將自己的行動僵化。
愛身邊的人是熱愛的起源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做大事,很多人都熱愛整個世界。但是大事那麽遠,世界那麽大,我們應該怎麽起步呢?事實上,一個人的愛心不是從自己的宏偉理想出發,而更多的是從自己身邊的人出發。我們要將身邊的人作為我們熱愛的起源。死腦筋的人往往以鄰為壑,遠交近攻,對身邊的人沒有絲毫熱愛。試想,一個對身邊人都不熱愛的人,我們又能指望他如何去熱愛自己的國家。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實驗學校大門的正麵牆上,曾懸掛著這樣一幅大標語:“要愛你的媽媽!”當有人問蘇霍姆林斯基為什麽不寫“愛祖國”、“愛人民”之類的標語時,他說:“對於一個7歲的孩子,不能講那麽抽象的概念。而且,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愛自己的媽媽”這容易懂、容易做,而且為日後進行的愛祖國的教育打下了基礎。他還說:“必須使兒童經常努力給母親、父親、祖父、祖母等帶來歡樂;否則,兒童就會長成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在他的心裏,既沒有做兒子的孝心,也沒有做父親的慈愛,更沒有為人民做事的偉大理想。如果一個人在億萬個同胞裏連一個最親的人都沒有,他是不可能愛人民的。如果一個人的心裏沒有對最親愛的人的忠誠,他是不可能忠於崇高的理想的。”
愛身邊的人,就要學會關心他們,要學會體諒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感恩。有時,我們不要想著太遙遠的事情,而要學會關注當下,關注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命運。我們要通過一係列卓有成效的小事情來不斷發展自己,不斷地改善著身邊的人的命運。一個立足長遠的人一定關心當下,一個熱愛世界的人一定熱愛身邊的人,否則我們所說的長遠和世界就隻是一句空話,就隻是徒增自己的煩惱。
思路小結
要學會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持續而熱烈地愛著我們身邊的人。
看似助人實為助己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我們自己。在對別人的幫助中,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機遇,進而獲得更多的成功。死腦筋的人,當自己成功了以後,對別人就忌諱很深,擔心自己的成功被別人複製。其實這並沒有用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如果一個人的成功真的很容易複製,那麽這種成功本身就是不長遠的。如果一個人的成功不容易複製,那麽推動一群人共同成功往往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有一位農民,聽說某地培育出一種新的玉米種子,收成很好,於是千方百計買來一些。第一年,他獲得了大豐收。他的鄰居們聽說後,紛紛找到他,向他詢問種子的有關情況和出售種子的地方,這位農民害怕大家都種這樣的種子而失去競爭優勢,便拒絕回答,鄰居們沒有辦法,隻好繼續種原來的種子。誰知第二年,這個農民的玉米減產了,原因是他的優種玉米接受了鄰人劣等玉米的花粉。
我們要學會去關注別人,去幫助別人。我們要用一種善心善舉去將別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為別人提供真正的幫助。同時也要通過一種合適的方式讓別人去理解。我們不奢求別人的感激,但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幫助不被誤解。
做一個善心的人其實很多時候都不難,難的是能夠用幫助自己一樣的心態去幫助別人。隻有你對別人提供了真誠的幫助,別人以後才會為你提供同樣的支持。我們即使是英雄好漢,也離不開別人的支持。我們要做更大的事業,就一定要取得更多的人的支持,通過這種支持,推動自己不斷前進。
人生的事業長河,就像波浪一樣,一個偉大的事業往往是大浪聚集小浪,無數細浪將自己揉碎匯入其中的結果。我們要想取得一個大浪,我們就要學會聚集小浪的力量,顯然幫助別人是最好的辦法,也是雙贏的辦法。
思路小結
要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要善於給別人提供最真誠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