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在20幾歲起都必須麵對金錢問題。20幾歲,正是你開始賺錢又沒有太大開銷的時候,如果你從20幾歲開始理財,那麽你就可以輕鬆麵對今後人生的任何難題。為了三十而立,或者一生幸福,你必須在20幾歲多做準備。不要以為年輕是瀟灑的借口,其實人生經不住太多的瀟灑。不要到了中年,才感覺到理財的重要,那時你比別人落後了一大截,況且體力、精力會大不如從前。

1.理財要趁早,早行動才能早成功

許多人兒童時代是懵懵懂懂地過,青年時代是渾渾噩噩地玩,到了中年時代,需要成家立業了,這才感覺到金錢的重要,於是匆匆忙忙地著手賺錢致富,但此時已比別人落後了一大截,況且此時無論是體力、活力還是創造力都已不如從前,賺起錢來費力很多。

許多20幾歲的年輕人一提致富,就想一夜暴富。固然,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如買彩票中獎之類,但畢竟有此運氣的人不多,絕大多數人還得依靠勤奮努力逐漸積累財富。一次調查顯示,美國41萬個百萬富翁中,78%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他們的財富都是通過連續二三十年每周7天做相對枯燥的工作而獲得的。

這個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每當一個“少年英雄”創辦了一個航空公司,一個計算機公司,或者一個巧克力餅幹公司,同時就有成千上萬個“成功者”在新聞機構沒有注意到的崗位默默無聞地幹著同樣出色的工作。

既然一夜暴富是不現實的,20幾歲的年輕人隻有靠早行動才能早成功。美國人查理斯調查了美國170位百萬富翁,發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很早就強迫自己將收入的1/4左右用於投資。

越早開始投資,就能越早達到致富目標,從而使自己與家人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而且越早開始投資,利上滾利時間越長,時間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額就越少,賺錢就越輕鬆且愉快!

美國佛羅裏達州的一名13歲學生薩和特,曾經替人照看嬰兒以賺取零用錢,留意到家務繁重的嬰兒母親經常要緊急上街購買紙尿片,於是靈機一動,決定創辦他的“打電話送尿片”公司,隻收取15%的服務費,便會送上紙尿片、嬰兒藥物或小件的玩具等東西,他最初給附近的家庭服務,很快便受到左鄰右舍的歡迎,於是印了一些卡片四處分送。結果業務迅速發展,生意奇佳,而他又隻能在課餘用單車送貨,於是他用每小時6美元的薪金雇用了一些大學生幫助他。現在他已擁有多家規模龐大的公司。

1996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為美國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認為股票投資之神。他也是早投資理財的典型。巴菲特在11歲就開始投資第一隻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一直賠錢,他的姐姐一直罵他,而他堅持要放著三四年才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而他則繼續持有,最後證明了他的想法。

巴菲特20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一段日子裏,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隻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卻是大啃金融學的書籍,並跑去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當時他的本錢不夠但他又不喜歡借錢,而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

1954年他如願以償到葛萊姆教授的顧問公司任職,兩年後他向親戚朋友集資10萬美元,成立自己的顧問公司,該公司的資產增值30倍以後,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從11歲就開始投資股市,曆經幾十年堅持不懈。因此,他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資理財創造出巨大財富,完全是靠近六十年的歲月,慢慢地在複利的作用下創造出來的。

當然,我們在這裏不是提倡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小小年紀就去做生意賺錢,而隻是借此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致富要從小事做起,從今天起步,隻有早行動才能早致富。許多人兒童時代是懵懵懂懂地過,青年時代是渾渾噩噩地玩,到了中年時代,需要成家立業了,這才感覺到金錢的重要,於是匆匆忙忙地著手賺錢致富,但此時已比別人落後了一大截,況且此時無論是體力、活力還是創造力都已不如從前,賺起錢來費力很多。而在許多西方國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投資理財能力,在美國、日本的小學都開設有理財課,讓他們從小就掌握投資理財的方法。一些家庭包括那些家財億萬的富豪人家,也從小就鍛煉孩子的賺錢理財能力。比如讓小孩做家務,父母給予一定的報酬;讓小孩上街賣報紙,賺取零花錢等。有人認為這樣做會使小孩從小受到金錢的玷汙,其實這比我們國內某些家庭裏小孩要錢給錢、要物給物合理得多,既能讓孩子認識到勞動的意義,認識到賺錢的不易,也能培養孩子的經營意識與理財能力。縱觀國內外成功的富翁,很多都是從小就有經營意識,很多甚至是從小就開始投資理財的,這一點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2.從20歲開始理財,才能確保一生幸福

相對於30幾歲的人來說,20幾歲正是開始賺錢卻最沒處花的時期。如果你從20幾歲開始學習理財,到30幾歲最艱難的時候,你也能不費力地安然生活,而且一生都將成為錢的主人。

如果你想把錢留在身邊隻有兩種方法。

要麽就是增加收入,要麽就是減少開支。也就是要將“收入-支出”的差變成正值。

但是,事實上可能有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都無法做到這兩點。不過,賺錢除了這兩點別無他法,所以,你有必要先冷靜地反省一下自己。

首先,你要先搞清楚自己是攻擊型的,還是防守型的。有的人可能因為職業和年齡的關係,覺得自己很難增加收入,隻能加強防守,也就是減少開支。但是,請先不要考慮這些外部因素,請分析一下內部因素,也就是分析一下你的性格,確定自己到底是屬於哪個類型的。

之後,如果想嚐試的話,就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屬於攻擊型的,你就應該選擇增加收入的方法來理財。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屬於防守型的,你就應該將節約貫徹到底,以增加積蓄。

攻擊型的人認為錢不花是不會來的。其實能成大事的20幾歲的年輕人也屬於這種類型。除了一些毫無必要的支出以外,該花錢的時候就一定要花。否則,收入的錢也會隨之減少。

防守型的年輕人絕不會用借來的錢或用信用卡買東西。他們連使用手頭現有的錢都會考慮再三,所以他們從來不會透支消費。這樣的做法非常好。

當然,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人,最後都要看收支是否能夠保持平衡。隻攻擊不懂防守的年輕人最後可能會玉石俱焚,隻防守不攻擊的年輕人最後也可能會食不果腹。但是在這裏,希望大家能更積極一點,選擇攻擊型的做法。因為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施展自己的特長來賺錢,也未嚐不是一種樂趣。

例如,在創業時,需要投入資金,防守型的年輕人就會非常小心翼翼。不隻是創業,不管你要開始做什麽,動則就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到最後如果扣除成本什麽錢也沒有掙到的時候,保守型的年輕人就會想:“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要投入資金,在家看看書什麽的,也不至於白白浪費錢。”

相反,如果讓攻擊型的年輕人一直控製自己的支出的話,他們就會感到很壓抑。他們認為錢花出去了還可以再掙回來。

總之,每個類型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你不能武斷地說哪個類型好,哪個類型不好。對20幾歲的年輕朋友而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屬於哪個類型的,之後就一直按照適合這個類型的賺錢方法去做。

3.在20幾歲時,理財要有足夠的耐心

20幾歲的年輕人往往會急功近利,沒有耐心,在投資理財上,也因急躁而缺乏耐心,想要馬上見到成果。但投資理財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越求快越起不到作用。

許多努力工作的將近30歲的年輕人,每日為錢辛苦、為錢忙的上班族,都曾有過共同的經驗,眼看著同齡人穿著高級服飾、住在豪華別墅、開著名貴轎車疾駛而過,威風八麵,令人羨慕不已。然而在欣羨之餘,你可能曾經想過:“是什麽因素使得他們能夠富有,而我卻沒有?”

不少20幾歲的年輕人將這些別人致富的原因,直接歸因於他們生來富有、他們創業成功、他們比別人聰明、他們比別人努力或是他們比別人幸運。但是,家世、創業、聰明、努力與運氣,並無法解釋所有致富的原因。你我都曾遇到過不少有錢人,他們並非出身在有錢人家,也不是什麽大生意人,他們不見得很聰明,並沒有受過什麽高等教育,也沒有比我們勤儉,甚至不少暴發戶整天遊手好閑,他們唯一比你強的,似乎隻是他很有錢。

到底那些富人擁有什麽特殊技能?他們何以能在一生中累積如此巨大的財富呢?這正是我們多年來極欲探尋的問題。我們曾經嚐試用家世、創業、職業、學曆、智商與努力程度等因素來解釋他們致富的原因,似乎都失敗。經過多年的觀察、歸納與學理上的研究,我們發現一個眾人所忽略但卻極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投資理財的能力。

以近70億美元的財富,名列全球華人前十大富豪的李嘉誠,是香港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的主席,他傳奇性的致富生涯,以及他在香港政商界所具有的影響力,使李嘉誠博得另一美名——“李超人”。

1939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嘉誠隨著父親從老家廣東潮安逃到香港,當時李嘉誠年僅12歲,讀了兩年書之後,因太平洋戰爭,中國香港淪陷。隔年他的父親病重去逝,身為長子的李嘉誠隻好輟學挑起家擔。1945年中國香港光複,他結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工作3年後,在他20歲那年被提拔為總經理,兩年後他把所有的積蓄7000元的港幣拿出來創業,設立一家小型的塑膠廠——“長江實業公司”,就是今天香港第一大集團長江實業的前身。

連小學學曆都沒有,光靠著生產塑膠花的李嘉誠,是如何跨出他成為首富的第一步的?1958年因為長江廠房的房東要提高租金,於是李嘉誠在北角買了一塊地,自蓋廠房。20世紀60年代初塑膠花業不景氣,1967年香港房價暴跌,李嘉誠即趁機低價大量收購土地。1972年香港股市大漲,長江實業上市並趁機吸收大眾的資金購買土地,從他在1958年蓋好的第一棟廠房後的十年間,他持有的房地產麵積達到18萬平方米以上,增加了50倍,現在長江的土地以樓麵麵積計算,總計約有148萬平方公尺。李嘉誠在房地產的投資已縱橫了39年,長時間的投資累積了他的超級財富。

打拚了50年,致富成功的李嘉誠對成功的看法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事業已有些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30歲之後,機會的比率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理財致富也是如此,20歲以前,所有的錢都是靠雙手勤勞換來;20~30歲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到中年時賺的錢已經不重要,這時候反而是如何管錢比較重要。李嘉誠一生都在為他的財富奮鬥。想要成為有錢人,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

每個20幾歲的年輕人都渴望輕輕鬆鬆地賺到第二個100萬、1000萬,達到財源滾滾的境界。問題是要賺到第二個100萬之前,要先有第一個100萬。但是,怎樣才能賺到第一個100萬?若你想利用投資理財累積100萬的話,則需要“時間”,必須要經曆長時間的煎熬,熬得過賺第一個100萬的艱苦時期,自然能夠享受賺第二個100萬的輕鬆愉快。

絕大多數的富人,其巨大的財富,都是由小錢經過長期的時間逐漸累積起來的,初期大部分人所擁有的本錢都很少,甚至微不足道。然而成功就是由一連串的小成就所織繪而成,大財富是由小財富的累積再加上複利作用而成。可見時間在投資理財中的重要性。

耐心是理財的必備條件,能有耐心熬得過長期的等待時間,創造財富的力量就越來越大,這就是“複利”的特色。然而今天我們身處事事求快的“速食”文化,事事強調速度與效率,吃飯上速食餐廳、寄信用快遞、開車上高速公路、洗照片到快速衝洗店、學東西上速成班。20幾歲年輕人也隨之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沒有耐心,在投資理財上,也因而顯得急躁而缺乏耐心,想要馬上見到成果。但是在其他事務上求快,或許較有效率,但投資理財卻快不得,時間是理財的必要條件,越求快越達不到目的。

對於想快速致富的人,我們的忠告是:投資理財並不適合你。因為,投資理財是個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的事。利用理財創造財富的力量,雖然比我們想象的要來得大,但是所需的時間卻比想象的來得久。

投資理財能夠緩慢而穩健地致富,但是用小錢投資,而想在短時間內賺取億萬的財富,我們可以在此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試想,母親可否不經曆懷胎十月而生出嬰兒?農夫可否縮短稻苗成長的時日?

財富的增長與生命的成長是一樣的,均是點點滴滴、日日月月、歲歲年年在複利的作用下形成的,不可能一步登天而快速成長。這是自然界的定律,上天從不改其自然法則。

多少投資人在一夕間賺大錢,也在一夕間破產,其成功是由於僥幸,其失敗之因在於“可能僥幸一時,但不可能經常僥幸”。任何一夕致富的投資機會,必定潛藏著更高的一夕致貧的風險。

隻要耐得住性子,將資產投資在正確的投資標的上,不需要操作也不需要操心,自然會引領財富成長,假以時日成為億萬富翁是十拿九穩之事。對投資理財而言,欲速則不達、“快”一定不好!

若真的很想要快速致富,建議你不妨利用創業的途徑,而不要利用投資理財。如果讀者之中有人想要快速致富,怎麽辦?衷心建議是,最好選擇創業的途徑,我們可以看到古今中外多數富人致富的過程,發現由創業而快速致富的例子不少,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在大一時休學創立微軟公司,在短短的20年間就成為美國首富。

隻不過,創業致富的成功概率極低,創業致富的概率更低。根據我國創業協會的統計,一個人初次創業的成功率隻有7%左右,而且創業成功並不代表致富。換言之,我們每看到一位風風光光的成功企業家,其背後至少有數十個默默無聞的失敗者。況且創業的過程相當艱辛,創業成功者一天工作十餘小時,似乎是必備之條件。

反之,投資理財隻要方法正確,投資於股市、房市,耐心等待數十年,致富的成功概率非常高,想不富有都很難,而且其過程輕鬆愉快!你要采取哪一種方法致富,抉擇在於自己。我們仍須再次強調,創業快速致富有其可能性,而理財快速致富是絕不可能。

4.在20幾歲時,

做好基礎工作,理財不要貪多求快三十而立,三十而富,可以說是每個20幾歲的年輕人的人生理想。但是,貪大求快是20幾歲這個年紀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他們忽視了基礎性的工作,忽視了財富積累的過程,這是非常荒唐的做法。任何20幾歲的人要沿著筆直的路線達到自己認定的目標都是不現實的。

貪大是20幾歲的年輕人的典型缺點。其原因之一是有些20幾歲的年輕人一心想發大財,但是他們不屑於賺小錢,隻想賺大錢,當然最後的結果是他們大錢小錢都沒有賺到;而有心人則抓住機會去賺這些小錢,最終積累成巨額的財富。

成功的人士都是從小事做起的。有些事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別人卻很難做到;但也可能正好相反,一個人內心充滿對未來的憧憬,但別人對他美好的計劃根本視而不見。任何20幾歲的年輕人都不要自大地認為自己天生是個“做大事,賺大錢”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賺小錢,要知道,連小事也做不好,連小錢也不願意賺或賺不來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他能夠做大事、賺大錢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為了一分錢與別人討價還價不是一件醜事,小商小販也不是沒什麽出息,世界上許多富翁都是從小商小販做起的。金錢需要一分一厘積攢,而人生經驗也需要一點一滴積累。當一個人成為富翁的那一天,他就已經成了一位人生經驗十分豐富的人。在20幾歲時,隻有紮紮實實地從小事情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幹大事業,這樣從事的事業才會有堅實的基礎。錢賺得容易,必然失去得也容易。如果憑投機而暴富,那麽來得快,去得也快。

“先做小事,先賺小錢”有什麽好處呢?“先做小事,先賺小錢”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在低風險的情況之下積累工作經驗,同時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能力。當一個人做小事得心應手時,就可以做大一點的事。賺小錢既然沒問題,那麽賺大錢就不會太難!何況小錢賺久了,也可累積成“大錢”!

此外,“先做小事,先賺小錢”還可培養20幾歲的年輕人踏實的做事態度和金錢觀念,這對年輕人日後幹一番事業以及一生都有莫大的助益!

縱觀一切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他們無不從小事做起,從小買賣做起,很多成大事、賺大錢者並不是一走上社會就取得輝煌業績,很多大企業家是從夥計當起,很多政治家是從職員當起,很多將軍是從士兵當起,一走上社會就真正“做大事,賺大錢”的人是很少的!所以,當一個人的條件隻是“普通”,又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時,那麽“先做小事,先賺小錢”絕對沒錯!絕對不能賭“機遇”,因為“機遇”是看不到抓不到、難以預測的!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經營家庭用品郵購的青年。他先在發行量最大的婦女雜誌刊登他的“一美元商品”廣告,所登的商品都是有名的大廠商生產的,非常實用,所以雜誌一刊登出來,訂購單就像雪片般多得使他喘不過氣來。他並沒什麽資金,這種生意也不需要資金,客戶匯款一來,用收來的錢去買貨就行了。但是廣告中大約20%的商品進貨價格就超出一美元,60%的商品進貨價格剛好是一美元。顯而易見,顧客越多,他的虧損便越多。但他並不是一個傻瓜。寄商品給顧客時,他會再附帶寄去20種三美元以上一百美元以下的商品目錄和圖解說明,再附一張空白匯款單。

這樣雖然賣一美元商品有些虧損,但是他是以小金額的商品虧損買大量顧客的“安全感”和“信用”,顧客就不會在戒備的心情之下向他買比較昂貴的東西了。如此昂貴的商品不僅可以彌補一美元商品的虧損,而且可以獲取很大的利潤。就這樣,他的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一年之後,他設立了一家AB郵購公司。又過三年後,他雇用五十多個員工,1994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五千萬美元。

青年的這種釣大魚的辦法,有著驚人的效果。他起初一無所有,可是自從開始做吃小虧賺大錢的生意,不出幾年就建立起他的公司。當時他不過是一個29歲的小夥子而已。

這個例子就告訴了20幾歲的年輕人:起初沒本錢沒關係,可以先用別人的錢建立起信譽,然後買空賣空,大獲成功。這就說明,任何想掙錢的人欲沿著筆直的路線達到自己認定的目標都是不現實的,世界上也不存在一帆風順地一步到達輝煌頂點、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的先例。

日本橫濱年輕的水果商人石目一郎也是用小錢賺大錢的一個成功者。橫濱有一家生意很好的廉價市場。石目看到這裏顧客很多,整天往來不斷,突然心生一計,把市場門口已經關門的自行車店租過來,經營水果。一間隻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有一百萬日元左右的營業額。

普通人總認為在廉價市場的旁邊開店經營無法做下去,以前的自行車店也是因生意蕭條而關門的。然而石目先生卻認為大有可為。結果他的想法沒錯,事在人為,他成功了,石目現在已做定廉價市場成千上萬的顧客的生意了。石目的店鋪麵積並不大,所以他的店就像倉庫一樣堆滿了水果的箱子。一天進一次貨是無法應付像洪水般湧來的顧客的,於是石目便早晨一次,下午一次,從中央市場雇卡車拉來成箱的水果,一搬下車就在顧客麵前開箱出售。

要奪走廉價市場的顧客,商品售價就必須比廉價市場更便宜才行。一般水果店的利潤是30%,廉價市場是20%,而石目的平均利潤隻有區區10%,雖然利潤不大,但每天的營業額很高,積累起來也非常可觀。

用小錢賺大錢的賺錢法,很重要而又經常會用到的方法就是“借”:借環境,借聲勢。隻有“借”到了地方,找到了可以下嘴的“口子”,才能順順當當地“吃”。試想,如果石目把自己的小店設在一個僻靜的地方,或者設在賣高檔商品的商場旁邊,有誰又會去光顧這個無名的、偏遠的或低檔的小店呢?所以,關鍵還是要在“借”字上下工夫。

但是即使有“從今天起開始做”的想法,但如果訂了不切實際的計劃,到後來難以實行,是不會有什麽結果的。因此,在開始時,不要把目標訂得太遠,應從小處著眼。

恐怕現在的20幾歲的年輕人都不願聽“先做小事,先賺小錢”這句話,因為他們大都雄心萬丈,一踏入社會就想做大事,賺大錢。當然,“做大事,賺大錢”的誌向並沒什麽錯,有了這個誌向就可以不斷向前奮進。但說老實話,社會上真能“做大事,賺大錢”的人並不多,更別說一踏入社會就想“做大事,賺大錢”了。如果真能如此,應該具備一些特別的條件:優越的家庭背景,比如家族有龐大的產業,或是有權有勢的父母;或者擁有超乎尋常的才智,對於一項事業而言幾乎是不可取代的人選;還需要好的機遇,有過人才智的人需要機遇,有優越家庭背景的人也需要機遇。滿足了這些條件才能真正一開始就“做大事,賺大錢”!

因此,向往三十而立的20幾歲的年輕朋友應該問問自己:你的家庭背景如何呢?有沒有可能助你一臂之力?你的才智如何,是“上等”、“中等”,還是“下等”?別人對你的評價又如何呢?你對自己的“機遇”有信心嗎?

對於大多數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這些條件都是難以滿足的,所以從一開始“做小事”是年輕人在30歲以前能夠“賺大錢”的唯一途徑。

5.在20幾歲時,必須保持經濟獨立

人在20幾歲的時候,必須保持經濟獨立,一是因為你都20幾歲了,絕不能再依賴父母養活自己,二是因為隻有保持經濟獨立,你才能開始考慮自己的事業、人際關係以及怎樣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每個20幾歲的年輕人都夢想著在30歲之前成為“富翁”,但是有些20幾歲的年輕人不幸成為了“月光族”,甚至不幸淪為了“負翁”。這些“負翁”沒有儲蓄或者現金儲備,這意味著他們總是把賺來的錢全部花掉,甚至還會透支一點,因此手頭總是沒有多餘的錢。如果沒有了收入來源,他們就會立即陷入困境,將無法支付房租或者分期付款的費用,甚至連飯都沒得吃。

沒有錢的20幾歲年輕人就好像長時間沒有吃飯的人眼睛裏隻有食物一樣,除了錢以外什麽也顧不上。同樣,有經濟困難的年輕人也無時無刻不在想他們的金錢問題,他們已經無暇顧及其他事情了。債務會把一個人的體力、氣魄、人格、精神、誌趣、雄姿消磨得一幹二淨;由於債務對人的壓迫,還會把一個人一生的希望全部毀滅。

一個人需要足夠的錢才能無憂無慮。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雷德裏克·赫茨伯格稱金錢為“安全因素”,這意味著需要一定數量的金錢才會有安全感。如果入不敷出,人就會終日為錢而苦惱。如果在20幾歲時錢除了維持生活還綽綽有餘,你就會感到很輕鬆,從而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你在20幾歲時必須保持經濟的獨立,不要再依賴別人去生活。

對於金錢而言,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實際上存了多少錢。很多人在工作的時候賺了大筆的錢,但是卻不得不依靠親友和銀行來生活,等到他們年老以後也不得不依賴社會保障係統。這是因為他們雖然賺了很多錢,卻沒能把錢存下來。當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有足夠維持生活的錢時,他才能開始考慮自己的健康、人際關係以及怎麽才能讓事業更上一層樓。

實現經濟獨立有三個支柱,它們分別是儲蓄、保險和投資。

首先必須積累一筆能夠維持二至六個月生活的費用,然後把這筆錢存進銀行,以確保一旦遇上緊急情況,這筆錢馬上就可以兌換為現金。

其次是購買保險。對於無法獨自承擔的任何意外事故或者突然事件,任何人都應該購買保險。對此永遠不要心存僥幸,許多人因為想要省下買保險的錢而毀了自己和全家人的生活。要知道洛克菲勒正是靠保險才發財的,如果不是他搶在暴風到來之前給安大略湖上的一艘貨船購買了保險,世界上就少了一位億萬富翁,而多了一位破產者。

最後,如果一個人已經有了一筆儲蓄,同時已經買了保險,接下來就應該認真作調查,謹慎進行投資,或者與自己信任的人共同投資。

在20幾歲,養成儲蓄的習慣有助於人們實現經濟獨立的目標。首先必須從薪水中拿出一部分用於儲蓄和投資。幾乎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這個習慣,即從薪水中拿出一部分用於長期投資。有很多種儲蓄和投資的方法可供人選擇,儲蓄額將隨著本金和利息的增長而不斷增長。這樣在退休的時候,你就能實現所有經濟方麵的目標了。比如一個人的年薪是3萬元,如果將其中的10%用於儲蓄,即每年3000元,然後將這筆錢用於投資,即使每年獲益10%——這是一個並不高的收益率,那麽退休的時候,他就會身價百萬,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當然,如果能夠讓儲蓄多一些,或者通過運用聰明才智使投資的收益率提高一些,三十而立就不會隻是一個夢想!

更重要的是,儲蓄能改變一個年輕人的性格,讓他更加自律和自信,讓他對自己的生活更有把握。如果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把錢存起來而不是全部花掉,他會變得更明智,考慮問題也會更周全。

有的20幾歲年輕人可能會以為每個月賬單太多,花銷太大,永遠不可能將收入的10%用於儲蓄。這沒有關係,即使不能將收入的10%用於儲蓄,但至少可以存1%。為自己準備一個存錢罐,把它放在桌子上。每天下班以後,把月薪1%的1/30放進去。比如,如果月薪是2000元,每個月的1%就是20元,20元的1/30就是六角七分。隻要每天稍微節約一下,就能每天存六角七分錢。到了月底,拿出這20元去存進銀行。這是一種特殊的儲蓄,因為這筆錢不是用來購買新衣服、新冰箱或者新汽車,而是用來實現經濟獨立的,這是應該下定決心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不會花的一筆錢。一旦將這筆錢存起來,就應該當做根本沒有這些錢。

然後就可以開始用剩下的99%的薪水來生活,直到適應這樣的生活為止。這個過程很短,不會超過一個月。下一個月可以先試著把薪水的2%存進銀行,用其餘的98%來生活。再下一個月,開始把薪水的3%用於儲蓄,用其餘的97%來生活。以此類推,生活在一年之內會有兩個不是很大但是非常重要的變化。首先,自己每個月都能夠儲蓄薪水的10%甚至更多的錢,並且僅依靠其餘90%的薪水甚至更少來生活,但是並不會因此而感到有任何的不便或者困窘。每一次決定買東西之前你都會慎重考慮,有許多東西會延期購買甚至幹脆不買。債務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難以置信的事情將會在生活中發生。當錢存下來以後,用這筆錢去投資時,同時投入的還有一個人的希望。結果,這些錢將為他創造更多的財富。每個人都聽說過“錢生錢,不犯難”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錯,存折上的錢能為人帶來更多的機會和財富。一個人存的錢越多,得到的錢也就越多,就好像一塊大的磁鐵能吸引更多的金屬碎片一樣。

某個人一旦開始攢錢,他將獲得合理投資這筆錢的機會;一旦準備就緒,機會就會在恰當的時間降臨。在他奠定經濟基礎的同時,還將獲得一些機會來使用、投資這些錢,使錢不斷增加。人經常會得到一筆生意或者賺取外快的機會,有積蓄的人就比別人有優勢。賺取這種機會錢是人生的樂趣之一。與那些銀行沒有任何儲蓄、終日為賬單焦慮的人相比,銀行有存款、不用為賬單發愁的人在心理感覺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如果手裏有錢就會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而在他周圍就會建立起一個引力場,它能夠為人吸引更多的機會、創意和資源,從而使他賺到更多的錢。有人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會存錢,你就做不成大事。”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學會了存錢,他就離成功不遠了。

在實現經濟獨立的過程中,20幾歲的年輕人必須要警惕兩件事情,其中任何一件都將影響一個人實現自己的目標。

首先要注意的是帕金森定律,這條定律的內容是:支出通常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渴望三十而立的年輕人必須有意識地違反這一條定律。支出可以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不能將所有的收入都花得幹幹淨淨。下麵是違反帕金森定律的做法:無論何時,如果收入增加了,那就將增加部分的一半用於儲蓄,隻消費另外一半。比如,薪水漲了200元,就將100元或者更多用於儲蓄,隻把其餘部分用於消費。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這樣才能實現經濟獨立的目標。

可能阻礙成功的因素之二是急於求成的心理,即希望無須工作或者付出就能很快賺到錢。這種心理會讓20幾歲的年輕人浪費很多時間在空想、等待或者抱怨中,而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踏踏實實地賺錢。

賺到錢以後,就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來保存這筆錢,不要讓錢財無故流失。日本有這樣一句流傳了很久的諺語:“積累財富就像用大頭針挖沙子,而錢財流失就像將水澆在沙子上。”錢財流失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情。開始儲蓄之後,如果將儲蓄的錢用於投資,就必須先做好仔細的調查。就投資所做的調查和研究的時間至少應該和賺錢的時間一樣長。賺錢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因此投資一定要謹慎。如果辛辛苦苦花了一年時間存了兩千元,但是由於投資不慎而失去了這筆錢,失去的就不僅僅是錢,還有一年的辛勤工作,這等於失去了一年的生命。

最後,20幾歲的年輕人都要明白也許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的投資,即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即使不能用一段時間進全日製學校學習,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比如每天閱讀一個小時、經常參加培訓班及相關課程,等等。

一般而言,一個人每完成一年有效的自學,他的收入就會增加10%~20%,甚至更多。通常能夠得到的回報還不止這些。有很多人開始實施個人和職業發展計劃之後,一年之內薪水就增加到原來的兩三倍。

如果一個人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報酬。隨著收入的增加,他的儲蓄額也會呈直線上升,然後就可以將這筆錢用於投資。年複一年,他的錢也將越來越多。或許隻要十年的時間就能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並最終實現經濟獨立的目標。每個人都會說成功者有多麽幸運,但是他們心裏都知道那與運氣無關。

6.在20幾歲時,要建立你一生的理財規劃

人在20幾歲的人生關鍵時期,必須要做好人生的理財規劃,因為三十而立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作為後盾,況且一個成功者的基本標準之一就是不為錢發愁。在20幾歲的時候,是為將來打基礎的時候,你有一個好的起步,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

在計劃經濟時代,錢是一個被回避的話題,人們掙的錢不多,相互之間也沒有什麽差別,根本沒有理財的觀念。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情況發生了變化。錢不僅僅是人的價值的一種體現,更主要的,錢是人們生活的前提條件。時下流行一句話:有什麽別有病,沒什麽別沒錢。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作為一個成功者,基本標準之一就是不為錢而發愁。而要不為錢發愁,就必須學會讓錢生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財,換句話說,要想守住自己的財富,並使自己的財富延續下去,就要規劃好你的“財富導航圖”。

要想更好地控製自身所擁有的財富,就必須學會理財。《聖經》裏有一個絕妙的故事:主人要前往外國,就叫仆人來,“按個人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人五千,一個人兩千,一個人一千。領五千的那個仆人拿走了錢之後就去做買賣,就這樣十分輕鬆地另外賺了五千;領兩千的仆人,也照樣賺了兩千;那位領一千的仆人沒有去做什麽投資而是把銀子埋藏在地裏。

過了一段日子,主人回來和他們算賬。領五千、兩千的仆人,因為為主人增加了財富,受到主人的款待又加派任務。那位領一千的仆人則遭到主人責罵:“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就是把銀子放給兌換銀兩的人,也可連本帶利收回。”主子在當時就把一千兩銀子給奪了回去,給了掙得最多的那個仆人。

上麵的這個故事為我們講明了一個道理,即投資第一,儲蓄第二,上述例子中的五千、兩千、一千,分別代表了不一樣的理財方式,你屬於其中的哪一種呢?衷心地希望你不是把銀子埋在地裏的那種人。

財富閑置等於零。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沒有理財觀念,過度儲蓄與過度消費一樣遭人摒棄。理財,這個近年來炙手可熱的詞匯成就了無數年輕人的夢想。從可以獨立支配手中有固定來源的金錢開始,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就麵臨如何理財的問題;從20幾歲賺到第一筆錢開始,這個人就應該合理地規劃出自己的人生“財富導航圖”,這可以稱得上是規劃人生賺取財富的重要一步。

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在賺錢與花錢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的,人從自己20幾歲的時候開始獨立生活的那一天起,就麵臨著理財的挑戰。隨著社會保障體係的不斷完善,每個20幾歲的年輕人在從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過程當中,都必須為自己的一生做出合理財務預算與策劃。那麽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掙多少錢才夠花呢?

如果你不為自己買漂亮衣物,不下館子,不旅遊,不買房,不看電影,不聽音樂,不玩電腦,不交際,不贍養老人,不結婚,不生孩子,當然也不生病等;一切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都作為奢侈品摒棄,僅需要一日三餐、一間小屋、幾件換季衣物,對於如此的生活消費水準,你認為每月400元人民幣夠不夠?

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這漫長的18年中,我們有長輩關照;如果我們能夠幸運地一直工作到60歲,那麽這42年是為將來做準備的;60~80歲這20年裏,如果以前麵說的每月400元的生活水準計算的話,輕鬆來講應該有9.6萬元的養老準備金,根本不可能超過80歲的用錢期。如此一來我們就知道了自己掙多少錢才夠用。在貨幣價值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前提下,我們僅為生存,掙1000元就夠了。其中400元用於現在的支出,400元留作養老,除此之外的200元用於自己年老時的醫療,其原因是到那個時候許多疾病會頻繁地光顧你。

假如你對400元如此的生活水準感到無比的恐懼,你現在每月掙2000元還覺得不夠花,那麽你將來的生活就要設定在這個基礎之上,現在你每月就得掙4000元、5000元;如果你在以後還打算出國深造、打算投資、打算旅遊,那麽這樣的數目就肯定不夠你的花費了。

對於一個人來說,其個人在每個時期的花費及壓力都是各不相同的,20幾歲的年輕人要儲蓄理財資金,為將來創業或結婚做準備;將來要為一家生計來源及子女的教育費用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在當今的社會裏並不是人人皆有家財萬貫,很多平凡的人為了能生存下去而辛苦努力著,然而盲盲目目、懵懵懂懂、得過且過到何時才能夠致富而創造出自己輝煌的人生?所以人在20幾歲的人生關鍵時期必須要有理財計劃,你可以按時檢視自己的理財狀況,做到量力而行,遇到風險時不畏懼,一定要使自己有較大的風險承受力,走過低潮期,你才能夠儲存一筆創業基金,完成自己創業的理想,創造出更加幸福的生活方式。心中沒有投資理財計劃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的態度,20幾歲的年輕人千萬要引以為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