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作者所說的“現代”,係指1919—1949年這一時期,中國史學界曾流行過這一概念。
[65] 張豈之:《中國近代史學學術史》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2頁。
[66] 盧鍾鋒:《回顧與總結:新中國曆史學五十年》,載《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7] 劉新成:《曆史學百年》序,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頁。
[68] 參見喬治忠、薑勝利:《中國史學史研究述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4~33頁。
[69]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頁。
[70]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頁。
[71]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604頁。
[72]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3、605頁。
[73]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上的兩個重大問題》,《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605頁。
[74] 以上分別見瞿林東:《中國史學散論》,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96~297、300頁。
[75] 瞿林東:《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3頁。
[76] 瞿林東:《史學與史學評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4頁。
[77] 以上見陳其泰:《中國近代史學的曆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4、48、5頁。
[78] 陳其泰:《中國近代史學的曆程》卷首識語,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頁。
[79] 馬金科、洪京陵:《中國近代史學發展敘論》前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1頁。
[80] 蔣俊:《中國史學近代化進程》緒論,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第1頁。
[81] 蘇雙碧等:《二十世紀中國曆史學》(上),載《光明日報》,1998年1月20日。
[82] 於沛:《外國史學理論的引入和回響》,載《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83] 吳懷祺:《易學與中國史學》,載《南開學報》1997年6期。
[84] 白壽彝:《在史學史助教進修班座談會上的講話》,《白壽彝史學論集》(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296頁。
[85] 瞿林東:《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第32頁。
[86] 參見瞿林東:《史學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7~363頁。
[87] 以上見陳其泰:《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4、6頁。
[88] 劉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龍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1頁。
[89] 梁啟超:《新史學》,《飲冰室合集》第1冊文集之九,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7頁。
[90] 瞿林東:《論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為中國史學步入21世紀而作》,載《史學月刊》2001年第1期。
[91] 以上引自章開沅:《論史魂》,載《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92] 《史學月刊》編輯部:《總結過去,開辟未來,為建設21世紀新史學而奮鬥》,載《史學月刊》2001年第1期。
[93] 白壽彝:《在第一次全國史學史座談會上的講話》,《白壽彝史學論集》(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3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