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每一天,時時刻刻,我們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風險裏,有風險的存在才有預防和控製風險的方法。那些過於保守,沒有剛毅性格的人很難成功,隻有堅持到底才能達到成功的頂峰。

隻有不成功,沒有失敗

在西點人的眼裏可以有“不成功”,但是不能有“失敗”,失敗是最容易導致事物轉變的切人點,也是發現自身缺點的決好時機,我們應該抱著“寧願因努力嚐試而挫敗,也不願庸庸碌碌虛度光陰”的態度去生活。對失敗,打擊,挫折之類的東西,一律看作“紙老虎”。別把失敗當作失敗,它不過是一種人生嚐試,一段普通的人生經曆而已。

失敗與成功總是緊緊相連,成功常會成為下一個失敗的原因,反之,任何失敗也都可能因智慧和努力而成為下一次成功的原因。人們最常處在成功與失敗的分界點而不自知,在即將獲得成功時卻放棄前行,在成功之門前停止了堅定的步伐,終與成功失之交臂,殊不知可能隻要多邁出一步,便是另一片天空。

失敗者與成功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成功者永遠比失敗者多走一步,在跌倒後多爬起來一次。所以成功者見到了勝利的曙光,而失敗者卻永遠停留在黑暗中。

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生最精彩的一次演講,也是他最後的一次演講。

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整個會堂坐滿了學生,他們正在等候丘吉爾的出現。正在這時,丘吉爾在他的隨從陪同下走進了會場並慢慢地走向講台。他脫下他的大衣交給隨從,然後又摘下了帽子,默默地注視所有的聽眾。

過了一分鍾後。丘吉爾說了一句話:“Never give up!(永不放棄!)”丘吉爾說完後穿上了大衣,戴上了帽子離開了會場。這時整個“永不放棄”或許是麵對困難最好的方式。丘吉爾曾經這樣說過:“某些人早年生活中的艱難逆境、厄運災難所引起的痛苦、蔑視和嘲笑的刺激,形成了堅忍不拔的意誌和天生的智慧。而沒有這些品質,就很難完成偉大的事業。”

成就大事業者都有一份“永不放棄”的決心,堅持到底是他們共同的品質。例如,富蘭克林如果沒有堅韌的品質,是根本不可能當上美國總統的。當他在律師界初露鋒芒的時候,他因為一些問題幾乎陷於徹底的失敗。盡管當時他十分苦惱,但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氣餒或是放棄。他說,他將嚐試999次,如果還是失敗的話,他將進行第l 000次的努力。

麵對失敗,永不放棄是最美妙的語言;麵對成功,永不放棄是最完美的注解。

有了這樣一種永不放棄的堅韌精神,就沒有什麽做不成的事。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住這樣的精神和毅力。

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一座城市被包圍了,情況非常危急,如果第=天下午不能夠聯係到援兵,這座城市將會完全淪陷。於是守將派遣了一名士兵去河對岸的鄰城求救。

當這名士兵趕到渡口時,卻沒有看到船的影子,兵荒馬亂,船夫早已逃難而去。士兵心急如焚,是趕回城市向守將匯報,還是繼續等待· 太陽下山,夜幕降臨了,到了半夜氣溫更是急轉直降,天空似乎飄起了鵝毛大雪。無邊的黑暗和刺骨的寒冷包圍著這名士兵,恐懼和絕望讓他度過了難熬的一夜,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對自己說:不到最後一刻,不能輕言放棄。

終於朝陽升起,太陽再次照耀了這片大地。這名士兵驚喜地發

現,那條不可阻擋的大河之上結起了一層冰,冰凍得很結實,足以讓他和馬匹安全通過。他欣喜若狂地走過河麵,通知了援軍。這座城市就這樣得救了。

對此,我們隻能總結說,一個人沒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個行業中都不會得到成就,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倒下,隻有無所畏懼才能夠勇往直前。

回想曆史上留下大名的那些人物,鮮有一帆風順獲得成功的,往往都經曆了不止一次的考驗和磨難,才能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寫到這裏,就想到了有“生命的藝術長廊”之稱的神秘的百老匯。它的神秘性和創造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來到百老匯,尋求聲譽、財產、權力和愛情。每隔一段時間,在尋求者的隊伍中就會有人脫穎而出,於是世界上就傳說又有一人征了百老匯。而百老匯卻又不是輕易能夠征服的。隻有一個人在拒絕“放棄”之後,它才會承認他的才智與天分,為他的毅力所折服,並給予財富、名利的回報。芬妮·赫斯特就是其中之一。

芬妮·赫斯特奮鬥的故事是對依靠毅力獲得成功的極好詮釋。赫斯特於1915年來到紐約,想依靠寫作來積累財富。但這個過程很漫長,整整耗費了她4年時間。在4年裏赫斯特摸熟了紐約的人行道,她白天用來打短工,晚上耕耘希望。在希望黯淡時,她沒有說:“好啊,百老匯,你勝利了。”而是說:“好的,百老匯,你可以擊敗某些人,但卻不能擊敗我,我會使你認輸的。”

在她的第一篇稿子發表前,曾收到過36張退稿單。普通的人在接到第一張退稿單時,便會放棄寫作了。而她卻堅持了4年之久,決心要獲得成功。終於,赫斯特成功了。她戰勝了困難與時問的考驗。從此以後,出版商紛紛登門求稿。錢來得太快,她幾乎都來不及數。接著電影界也發現了她,從此輝煌的成就就如洪水似的滾滾而來。

任何一個成功的人在各種緊要關頭,都具有臨危不懼,不怕失敗,頑強拚搏的精神,都能在最艱難的時候,不灰心喪氣,並能不斷地在失敗中認真總結教訓,迎難而上,化恥辱為動力,從而增加了成功的機會。沒有人會喜歡拒絕,也沒人會喜歡失敗,因為它們大多是一些痛苦的經曆,甚至可能讓你的人生受到重創。

其實,倘若能把失敗當成人生的必修功課,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失敗都會給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因此凡是想積累財富的人,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一次困難就退縮的人,有再多的財富也談不上是積累。

成功者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跌倒之後有所領悟,而不是莫名其妙的爬起來。他們會把這些挫折和暫時性的失利當成一種特殊的幸運。振作精神,調整方向,想著與此前不同但是正確的方向大步前進。

我們每個人都會麵臨各種挑戰,各種機會,各種挫折,這時候你的抉擇,你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是你未來的命運。成功不是一個海港,而是一次埋伏著許多危險的旅程,人生的賭注就是在這次旅程中要做個贏家,成功永遠屬於不怕失敗的人。

倘若能把每一次的失敗或者成功,都看成一種經曆,那麽這些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最終的人生目標是勇往直前。

【校長箴言】

一個擁有堅韌精神的人一定不會懷疑自己是否可能成功,也從來不懼怕失敗,因為他們隻有必勝的信心和堅韌的精神,隻知道不斷向前衝,不斷向目標靠近。失敗一次沒什麽,爬起來繼續前進就行;失敗了許多次也決不氣餒,因為再試一次就可能成功。

挑戰,無處不在

人生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它的精彩在於它千變萬化的生活,有苦有樂,有酸有甜。在荊棘叢生的人生旅途,我們也會麵對很多挑戰,而精彩的人生就在於勇於直麵挑戰。就像出生在草原上狼,時時刻刻處於一種危險之中,敵人環伺,人類捕殺,疾病纏身……經曆了這些挑戰,它們就成為了強者,這所有都是他們必須勇敢去麵對的困境。

其實,人類也是一樣,上天賦予任何人以能力,無非希望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鼓起勇氣,向著成功的目標毫不猶豫的奔下去,一切都會顯得輕而易舉。

現實生活中,一切沒有嚐試過的事物都可能成為一項挑戰。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油鹽貴”,“不在其位難謀其事”,有時候,光靠換位思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親身去體會。

美國NBA的夏洛特黃蜂隊有一位身高僅l.60米的運動員,他就是蒂尼·伯格斯——NBA最矮的球星。伯格斯這麽矮,怎麽能在巨人如林的籃球場上競技,並且躋身大名鼎鼎的NBA球星之列呢·這是因為伯格斯的自信。

伯格斯自幼十分喜愛籃球,但由於身材矮小,夥伴們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很傷心地問媽媽:“媽媽,我還能長高嗎·”媽媽鼓勵他:“孩子,你能長高,長得很高很高,會成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從此,長高的夢想象一粒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茅,變得越來越強烈,不可扼製。

“業餘球星”的生活即將結束了,伯格斯麵·瞄著更嚴峻的考驗——l.60米的身高能打好職業賽嗎·

伯格斯橫下心來,決定要憑自己l.60米的身高在高手如雲的NBA賽場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別人說我矮,反倒成了我的動力,我偏要證明矮個子也能做大事情。”在威克·福萊斯特大學和華盛頓子彈隊的賽場上,人們看到蒂尼·伯格斯簡直就是個“地滾虎”,從下方來的球90%都被他收走……

後來,憑借精彩出眾的表現,蒂尼·伯格斯加入了實力強大的夏洛特黃蜂隊,在他的一份技術分析表上寫春投籃命中率50%,罰球命中率90%…-·

一份雜誌專門為他撰文,說他個人技術好,發揮了矮個子重心低的特長,成為一名使對手害怕的斷球能手。“夏洛特的成功在於伯格斯的矮”,不知是誰喊出了這樣的口號。許多人都讚同這一說法,許多廣告商也推出了“矮球星”的照片,上麵是伯格斯淳樸的微笑。

成為著名球星的伯格斯始終牢記著當年他媽媽鼓勵他的話,雖然他沒有長得很高很高,但可以告慰媽媽的是,他已經成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了。

男孩們要知道,敢於迎接挑戰是一切成功的前提。沒有敢於迎接挑戰者,就沒有成功者。

敢於迎接挑戰是成功的開始,對於一個對什麽都沒有興趣熱情而安於現狀的人來說,迎接挑戰是唯一可以解救他的東西;對於一個小有成就的人來說,敢於迎接挑戰會使他的投資更加贏利。誠然我們不能認為敢於迎接挑戰就一定會成功,但我們至少可以肯定那些連騎馬都學不會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不敢接受挑戰的人,已經被戰敗。

迎接挑戰,意味著充分地生活。一旦你明白它將帶給你多麽大的幸福和快樂,你就會願意開始這次旅行。一些年輕人,他們得過且過、自己感覺良好,認為隨波逐流地過一輩子是愉快的事,自我約束是世俗的觀點,自我放縱才是自我個性,自我表現。等到他們被生活的牆撞的懵懵懂懂甚至頭破血流時就應該明白自己的想法有多麽的幼稚了。

倘若生活是一條蜿蜒的河流,那麽隻有逆流而上,才會激起千層浪花!目映,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年輕的人群裏,很多人都願意選擇比較自在的、平靜的生活。每當問他們為何不過一種更富有更開闊的生活時,融啪就會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態。殊不知,真正的生活是充滿生命活力的鬥障!懦弱的人不會去想怎樣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他們也絕不會品嚐到勝利浙帶來的震撼與幸福。

一戰期間,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無人的荒島上,一位上尉在進行一敬偷襲撤回時受傷。敵方狙擊手和機槍手組成一個交叉火力,向任何敢於前來營救那筋疲力盡的上尉的人發出挑戰。部隊司令挑選兩名誌願者來承擔這項營救傷員的危險使命。整個部隊繼續前進,司令之所以選中這兩個人是由於其光榮的履曆,及其在部隊長期服役中表現來的“魔鬼般的鬥誌”。於是他們兩人潛行至荒島,匍匐前進,在黑夜裏的槍林彈雨中救回了他們的上尉。 在一個精銳的軍團中能勇於麵對挑戰,並出色完成任務是一項特殊的榮譽。呆在戰壕中不會有特別的興奮.但當你從掩體中探出頭來你會感覺到足夠的刺激。當你昂首於眾人之上時,你的日子將不再單調枯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挑戰在勇敢者麵前是會變成矮人的。挑戰像彈簧,你弱他就強,接受它的同時就意味著提升了自己。接受挑戰是擁有自信的表現,完成挑戰是實力的象征。挑戰,無處不在,勇敢者也同樣無處不在,而且很多勇敢者不隻擁有勇敢的品質,還擁有成功的喜悅。

勇敢地生活,盡量發揮自己的才智,在一個共同項目下,共同被指引著在一段愉快的時間裏接受培訓。正確的生活方式會使你充實而有後勁,錯誤的生活方式隻會讓你空虛,像即將破滅的肥皂泡。你願意作何選擇·在奮鬥者眼裏,生活是偉大而光榮的挑戰。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有句話是“真的勇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我要說,真的勇士要敢於直麵人生的各種挑戰。這樣才不會給你的人生留有遺憾,要相信風雨洗禮後,天空才能出現彩虹!

【校長箴言】

有挑戰,就有成功;有成功,必定會有失敗。隻要你付出努力和汗水,竭盡全力地抓住機會,你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做個熱情的“開荒”者

在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有隨大流的觀念,總覺得這樣做很保險,選錯了,大不了大家都錯,落得個心理平衡,不會覺得過於可惜和自責。可反過來呢,倘若對了,那麽利益均分,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就不稀奇了。價值觀念的滯後性由此可見一斑。

其實,價值也有永恒的法則,那就是“物以稀為貴”,這是從數量上講的,換個角度來看,敢為天下先,做比爾那沒有做過的事,雖然風險較大,但是一旦成功,成為眾人爭相效仿的對象,那這種成功的含金量是難以估計的,甚至會得到後世的推崇和敬仰。

愛迪生以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完成了2000多項發明,其中有1000多項獲得了發明專利。愛迪生從出生到去世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問世。他的發明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幫助,所以,一個世紀以來愛迪生一直被人們稱之為“世界發明大王”。

愛迪生雖然有這麽多的發明問世,但他隻上過3個月的小學,小時候的他並不聰明,但他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對任何事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他常提些“大樹是如何生長的”、“樹葉是怎麽回事”等類問題。

12歲時,為了貼補家用,愛迪生不得不在火車上做報童,他將貼補家用後剩下的錢全都用來購買書和實驗藥品,並在車上做實驗。

1862年,愛迪生被招到鐵路上當電報員,實現在一條線上同時傳達兩個以上電訊的想法。

在波士頓,愛迪生有生以來的第一項發明——投票記錄機。

1878年,世界博覽會在巴黎開幕,愛迪生的留聲機獲得發明獎。

不久後,愛迪生又開始研究起電燈。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和失敗,他終於在1879年10月研製成功了一盞鎢絲燈,通電後亮了45個小時。

愛迪生從一種普通的兒童玩具中得到啟發,利用軟片製出了電影放映機。 愛迪生發明蓄電池的時候,為了使性能更好,試驗了9000多次都毫無結果。朋友惋惜地對他說:“做了那麽多試驗卻沒有結果,你不覺得後悔嗎·”從來沒覺得後悔過,因為我知道了幾千種物質不能用的結果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終於製造了堿性電池。

1931年,84歲的愛迪生還念念不忘橡膠的研究工作。人們問他何時告老退休,他回答說:“何時生命中隻剩下一分鍾,我何時休息。”

愛迪生直到他去世的前幾天也沒有放棄過研究發明。

愛迪生用他成功的一生告訴世人:擁有好的創意並不難,有做事情的熱情也不難,難的是將這兩者相結合起來,並持久的堅持下去。在他的腦海裏根本不存在什麽失敗,挫折,困難之類的字眼,有的都是經曆,完成,繼續…”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是奇特的,有意義的,或者說有意思的,但是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人的創造力,意誌力和人品都有著與眾不同的考驗。

開墾一片農田,種下一粒希望的種子,需要付出夜以繼日的辛勤汗水,才能等到它結出豐碩的果實。在外人看來,這無異於一種刑徒,而對於墾荒者而言,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享受。天壤之別的根源就在於擁有熱情。熱情是化解疲勞的最好力量。

擁有熱情的人,不會安於現狀,他們對於自己的物質生活往往沒有過多的要求,但卻對自己追求的事物總不滿足;擁有熱情的人,不會感覺疲憊和厭倦,因為心裏一直在精神抖擻;擁有熱情的人,一年三百多天不會有低潮期,因為自己的身心就像在海邊衝浪的帆船,時刻都全神貫注。

開荒是一種開創的精神,熱情是一種人生的財富,兩者兼而有之,所向無敵。

【校長箴言】

對於每一個要克服的障礙,都離不開開創的精神;麵對著所執行的每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所依靠的是內心的力量。事實上,這種力量並非是生來就有或者不可能改變的特性,它是一種能夠培養和發展的技能。

困難是勇者前進的號角

西點軍校l833屆畢業生,美國軍火大亨杜邦公司的創始人亨利·杜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困難是什麽·困難是讓弱者逃跑的噩夢,但卻是讓勇者前進的號角!”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選取l50名西點軍校的優秀畢業生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他們身上具備三種優秀的品格:一是性格堅韌;二是為目標執著奮鬥的精神;三是自信。這些優秀的品格全部彰顯了優秀畢業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自信和決心。

小小的男子漢們,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一把披荊斬棘無往不利的刀,那就要相信困難和挫折是一塊不可或缺的磨刀石。困難對於一個勇者來說是磨刀石,也是墊腳石,是一筆財富而不是萬丈深淵。庸人在困難麵前屈服和動搖,勇者殺出重圍掌握命運。在西點學子的眼中,征服的困難越大,取得的成就越不容易,越能說明你是真正的英雄。

在我們眼中叱吒風雲的將軍們,同樣伴隨著困難和挫折成長。麥克阿瑟一生中說過的最具號召力的一句話就是:“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來。”這就是他麵對困難時所吹響的號角。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了,當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擔任美軍總司令,率領美軍頑強抗擊日本軍隊。然而戰線的綿長讓他沒能抵擋住日軍的攻擊,當時的羅斯福總統要求他撤離菲律賓。麥克阿瑟一度無法麵對這樣的挫折,他找出了父親留給他的一把柯爾特四五手槍,決定在關鍵時刻自殺與菲律賓共存亡。到了1942年2月,羅斯福和馬歇爾不停歇地給麥克阿瑟發電報要求他撤離,並答應他撤退到澳大利亞之後,讓他重新組建軍隊擔任總指揮進行反攻。

1942年3月,麥克阿瑟在軍部的一再催促下,無奈撤離了菲律賓,同年4月,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作戰的七萬餘名美軍官兵向日軍投降,5月在菲律賓格裏希綠島作戰的一萬餘名美軍投降,日軍占領了菲律賓全境。

菲律賓戰役是麥克阿瑟從軍之後經曆的首次慘敗,他在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說道:“我從沒想到,美軍曆史上最龐大的一次繳械投降就發生在我的手中。”

但是麥克阿瑟最終沒有選擇自殺,更沒有選擇退縮畏懼,而是麵對他人生中最大的困難和挫折吹響了前進的號角,當他撤退到澳失利亞時,對媒體宣布:“我出來了,但是我將回去!”

1944年10月,麥克阿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他率領28萬大軍登陸菲律賓,正式宣布:“菲律賓人民,我——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回來了!”

麥克阿瑟麵對挫折曾經彷徨但最終吹晌了自己衝鋒的號角。正如同西點著名校友,美國前國務卿黑格說過的那樣:“重要的不是到底麵臨怎樣的困難,而是你如何對待它們。”勇敢麵對困難,大膽采取行動,然後客觀地檢討自己行動背後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汲取經驗然後繼續前進,才是勇者的道路。

西點軍校的學生畢業時,分配到什麽國家或是哪個師自然是個大問題。但是學生們卻絕對不崇尚好逸惡勞,通常是哪裏強者多困難多選擇哪裏。

美國陸軍的麗大王牌精銳部隊,就是在全球範圍內以執行任務反應速度出名的第82空降師和第101空降師。這兩個師,盡管強者如雲,常常麵對最艱巨的任務,但卻是夢想成為元帥的西點優等生最向往的地方,因為這兩個師是美國陸軍軍事行動的主力,是一個年輕軍人發展事業的重要裏程碑。

而相比之下,駐日美軍的生活條件則好到不可想象,據說日本政府通過隱秘的預算貼補駐日美軍的生活,他們的住宿娛樂和辦公服務設施都是第一流的,經濟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如此優越,但卻沒有西點畢業生將駐日服役視為優先考慮。

帶著萬丈雄心走進西點大門的學員,很快就知道什麽是克服困難的堅韌了。堅韌就是必須達到訓練要求,沒有任何通融,否則很快被無情淘汰。因為軍事活動是真刀真槍的活動,以命相搏的時候,誰降低標準誰就失敗,甚至死亡。同時,軍事活動是充滿困難的領域,不確定因素很多,比如,地形複雜、氣候惡劣、對手強大、部隊不精、裝備較差等,它們時刻圍繞著指揮官,沒有堅強的意誌力就頂不住,就可能垮下來。

大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而他也的確在兩耳失聰、生活最悲痛的時候,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依然譜寫著偉大的樂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貝多芬寫出了他最偉大的樂曲。

席勒為病魔困擾15年,而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寫成的。

彌爾頓在雙目失明、貧病交迫的時候,寫下了他的名著。路德幽禁在瓦特堡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

大詩人但丁被判死刑,而過著流亡的生活達20年,他的作品就是在這段時期中完成的。

一個百折不撓的人,愈為環境所迫,反而愈加奮勇,不戰栗不懼怕,胸膛直挺,意誌堅定,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阻礙;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發,反而增強了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使他成為了不起的人物——這真是世間最敬佩、最可羨慕的一種人物。

隻有經曆了逆境的淬煉,一個人才能真正走向成功。隻有那些沒有被不利與艱難遭遇打垮的人,那些麵對困難依然百折不撓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約瑟夫·林肯這樣評價:“困難對於人們會產生不同的作用:正像炎熱的天氣,可以使牛奶變酸,卻能使蘋果變甜。”

困難就如同一塊試金石,真正的金子將在征服困難的過程中顯現自己耀眼的光芒。困難可以使人沉淪,也可以催人奮進;可以使人渾噩,也可以讓人聰慧;可以使人貧困,也可以助人富有;可以使人卑下,也可以使人偉大——全在於你如何對待和揚棄。困難是讓勇者前進的號角,因為他們懂得: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校長箴言】

勇敢地麵對一切,是男子漢們應具備的品質。當遇到困難畏縮不前時,你需要的是正視困難,克服困難;當遇到挫折無法承受時,你需要勇敢地承受挫折,繼續前進……要記住困難是勇者的前進號角。

成功來自最後的堅持

西點有句名言叫做:“成功來自最後的堅持。”形容事情越接近完成越艱難,有些人一開始設定了宏圖大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決心和毅力,最後草草了事。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這一俗語,或許我們可以先了解一個奇妙的“30天荷花定律”。

荷花第1天開放的時候隻有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第2天,荷花就會以比起前一天一倍的速度開放,到了,第8天,荷花就會開滿整個池塘。

那麽是不是荷花在第15天時開了一羊呢·答案並非如此。事實上,到第29天時,荷花也隻不過是開了一半,但是卻會在最後一天盛開後麵的一半。如果差了最後一天,則前幾天的努力都前功盡棄。這就是“30天荷花定律”。

正如同人們追尋成功的道路一樣,所謂厚積而薄發,首先要有厚積薄發毅力。要在成功的道路上堅定堅持,我們需要的是信念和恒心。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一個有堅定信念的人,勝過一百個隻有興趣的人。”人的信念就是擁有這樣神奇的力量,是一種由願望產生的,因為願意相信才會相信,希望相信才會相信的力量。而隻有擁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運用這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斷地創造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按照它行事。

正是信念,給了弱者以勇氣,給了氣餒者以希望,給了那些強者以更強大的力量。

如果你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如果你有堅定的信念,並且從不放棄這個信念,你就會發現自己原來擁有這樣的潛力,原來自己可以做好許多事情。

有一個法國人,年屆42歲時,仍一事無成。他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黴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不知道自己生存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有一天,一個吉卜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無聊地走過去,決定試一下。吉}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說:“您是一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麽·”他大吃一驚,“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吉卜賽人平靜地說:“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我是個倒黴鬼,是個窮光蛋,我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吉卜賽人說,“您知道嗎,您是拿破侖轉世!您身體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侖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麵貌也很像拿破侖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說,“我離婚了,我破產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那是您的過去,”吉卜賽人說,“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您不相信,就不用付錢給我了。不過,五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因為,您就是拿破侖的化身!”

他表麵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但心裏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美妙感覺,他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他想方設法尋找與拿破侖有關的著述來學習。漸漸地,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板,都換了另一種眼光看待他;事業開始順利起來。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自己變了:他的氣質、思維模式,都在不自覺地模仿拿破侖,就連走路、說話都像極了他。l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成了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許多人因為自己常常不能正確衡量自己的能力,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於是就習慣了退讓,習慣了失敗,習慣了放棄。要知道,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如果你在思想上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是個不幸的人,那麽你就不會擁有信念,不會因為目標和信念而全力以赴,那麽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

小小的男子漢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是否也常常遇到許多這樣的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對自己的信心和對成功的渴望。這樣的人不會是真正的失敗者。反之,你們或許也看見過許多原本有實力成功,卻總是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一個必勝的信念而把本應屬於他們的成功讓給了別人。兩種人,你們希望成為哪一種·

著名勵誌大師奧利森·馬登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把帽子扔過柵欄。這是他父親告訴他的,然後他再把這句話告訴了全世界的讀者。

麵對一些比較困難或者不願做的事時,人們總是采取逃避的態度把它往後擱。當奧利森碰到這樣的朋友時,總是對他們說:“把帽子扔過柵欄。”

“什麽意思·”他們不明白。

這是奧利森小時候父親常常教導他的。“當你麵對一道難於翻越的柵欄並準備退縮時,先把帽子扔到柵欄那邊夠不到的地方。這樣你

就不得不強迫自己想盡一切辦法越過這道柵欄。”

奧利森的父親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到城市的。他出生在離城市有60英裏的一個小鎮,20歲時,便離開了家庭和親友來到城市尋找新的生活。除了載他前來的一艘小船外,他一無所有,工作很難。找·奧利森的父親跑了幾天,一無所獲。他有點失望了,幾乎想放棄在城市裏生活的夢想,想駕駛著小船回家。可是他“把帽子扔過了柵欄”——賣掉了僅有的小船,因為要在城市裏生活下去,沒有錢是不行的。沒有了船,也就沒有了退路,奧利森的父親隻有向前。

不久,奧利森的父親在一個大公司裏找到了一份工作,並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奧利森的母親;後來終於發了跡,成了富裕的中產階級的一分子。於是奧利森的父親就以他自身的經曆教導他:“隻有不顧一切的投入才能成功。”奧利森也是遵循著這樣的信念,成為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最偉大的勵誌學家。

的確,就如同這個小故事說的一樣,隻有那些為了信念而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才會在最後獲得成功。

很多人在一開始遭受到挫折的時候就放棄了,一旦放棄,也就永遠遠離了成功。但是隻要你擁有堅定的信念,你就不會因為挫折和困難而放棄既定的目標,不會覺得成功的希望渺茫,因為你的信念就是你的希望。別人都已放棄,自己還在堅持;別人都已退卻,自己依然向前;隻要擁有信念,哪怕前途依然坎坷,依然看不見光明,哪怕自己總是孤獨、堅韌地奮鬥著,你總是會通往成功的。

15世紀,人們知道地球是圓的,但還不知道它有多大、大海有多寬。25歲的哥倫布站在葡萄牙的海岸上想:隻要這茫茫大海比馬可·波羅跋涉過的陸地窄一些,我就有能力達到那裏,有必要搞一艘船到那盛產黃金和香料的東方大陸去發跡。通過閱讀托勒密的《地理

學》,他得知,歐亞大陸占據了北半球的一半,從葡萄牙出發,橫跨大西洋,必定能到達印度;皮埃爾·阿伊利的《世界形象圖》告訴他,隔在印度和歐洲之間的大洋不算寬,順風航行,要不了幾天就能穿越,他激動地在書上作了2000多個旁注;馬可·波羅,他的意大利老鄉,說中國、印度和日本遍地都是香料,黃金用來蓋房子、做窗框,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上寫了200多個眉批;《聖經》也成了他的參考書,其中有一句話:“你應將水集合於大地的第七部分,使其餘的六部分千涸。”哥倫布據此推測:歐、亞、非三個大陸塊占了地球表麵的七分之六,海洋隻占七分之一,因此,馬可·波羅走過的是一務費力不討好的路,人們望而生畏的海路其實近得出奇;他還聽海員們說,偶爾有浮屍隨著海風和洋流漂來,看起來既不像歐洲人、又不像非洲人。這一切激勵著哥倫布的狂想。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種種猜測和傳聞那麽信以為真。他剛剛脫離海盜生涯,窮困潦倒,卻成天想著漂洋過海,想著無窮的黃金和顯赫的地位。

他是當真的。他在葡萄牙踏踏實實地提高航海技術,熟悉各種新型航海儀器,學習現有的海圖、探險故事和遊記。26歲那年,他參與了前往冰島的遠航,這次探險成功後,他比過去更加藐視大西洋了。現在他需要征服的是擁有財富和權勢的人,他自己當一輩子海員或海盜也無力組織起一支海上遠征軍。

他向葡萄牙王室兜售幻想中的黃金國,要價很高:要求封他為佩戴金馬刺的騎士、在他和他的繼承人的姓名前冠以表明貴族身份的“堂”字、授予他海洋大將軍頭銜、任命他為殖民地的終身總督、從殖民地搜刮來的財富中分給他十分之……·葡萄牙王室對此計劃考慮了四年,然後把它否決了。在這四年中,他的妻子去世了,他的兒子長大了。他帶著兒子、航海圖、某人的推薦信以及日益瘋狂的雄。壯誌,又前往西班牙王國。

在巴洛斯港登陸時,這父子倆衣衫襤褸、汙漬斑斑.一副叫花子的模樣,事實上他們的處境已經和叫花子一樣了,他們連住店的錢都沒有,隻好在修道院借宿。見到國王時,哥倫布把符合自己想象的世界地圖拿出來,試圖引起國王的興趣。國王讓他回去等,他就在焦灼中苦熬著,靠宮廷的施舍和賣書報的微薄收入度日。當王後托人捎給他一筆錢、讓他打扮得體麵些去見國王時,又是六年過去了。

西班牙國王願意為他組建一支船隊。但是,哥倫布提出的條件讓王室成員啼笑皆非,他,一個窮途末路的乞丐,竟然想一下子成為貴族、總督,將來還要和國王一起瓜分殖民地的財富。他一無所獲地離開了西班牙王宮。他準備去遊說另一個國家、經曆又一場“可怕的、連續的、痛苦而長期的戰鬥”、再荒廢不知多少年的生命,直到狂想變為現實。在離開西班牙的路上,王後的使者追上了他,把他召回了王宮。然後,王室與他簽訂了開拓殖民地的協議,接受了他所有的條件。原來,在西班牙的內戰和擴張中,許多功勳卓著的騎士和軍人需要用土地來賞賜,王室沒有足夠的土地,哥倫布的瘋狂計劃,正好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著名的音樂家亨得爾年幼的時候,家裏人不準他學習音樂,連一個音符也不能學,樂器連碰都不能碰。但是這阻止不了這個熱愛音樂的孩子,他總是在半夜時,趁家裏人都熟睡後悄悄跑到閣樓去彈鋼琴。

莫紮特小時候家裏窮,每天都要做大量的苦工來維持生計,但是到了晚上,卻總是偷偷溜去教堂聆聽風琴演奏的樂曲,他把全身心都融入音樂。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對音樂的執著追求,最終,奠紮特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當巴赫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家裏很窮,連點一支蠟燭也舍不得。他隻能在月光下抄寫學習的東西。當那些手抄的資料被沒收以後,他也沒有灰心喪氣,反而更努力地學習音樂。

就是這種對音樂的追求,這種對音樂的熱愛,這種信念,成就了這些偉大的音樂家。當然,不隻是音樂家是這樣,可以說所有的成功者都必定有著堅定的信念。所以,如果你想要擁有成功的話,請對自己的目標建立堅定的信念吧。隻要你能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念,就一定能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萬事從來貴有恒。”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恒心,任何成功都必須依靠我們的全力以赴、堅持到底;反之,立誌無恒,終身事無成,永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摩爾根寫《古代社會》花了40年;歌德寫《浮士德》花了60年;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花了36年;徐霞客寫《徐霞客遊記》花了34年; 列夫·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37年;是什麽支撐著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了目標孜孜不倦,永不言棄·如果是一個短期目標,有可能是興趣,是愛好,是一時衝動;而如果是長期甚至一生的追求,自然少不了持之以恒的強大精神動力。

恒心是一種執著。執著向前、不懈努力、永恒不變,如果是細流,就可穿越萬裏山川,一往無前,匯人大海,爭得屬於自己的一片海洋;如果是筍竹,則會衝開磐石,穿透重壓的泥土,獲得一片美麗的天地。恒心是一種剛毅。擁有恒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擁有恒心,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保持恒心,矢誌不移,沙漠中也可掘出清泉。

堅毅的恒心是一個成功人士成長的重要條件,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隻有認準了目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人們,才能超越一切阻礙,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所以,偉人們到達高峰不是靠突飛,而是由於他們在同伴們酣睡的時候繼續不辭辛苦地堅持攀登所致。科學上也沒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旅途中有無數的礁石、險灘,隻有不畏艱險,持之以恒地勇於攀登的人,才能最終登上高峰。

人生如路,漫長而遠。當你準備離開暖巢而向往外麵的精彩世界時,你要知道,在生命的前方,存在著數不盡的高山、深穀,荊棘、泥沼。這些阻礙你前進的“劫數”有著強大的力量,時時刻刻企圖征服你,恐嚇你,讓你打道回府。但你若擁有了恒心,一切劫難就像見了光的鬼魂一樣威力驟減,不再那麽可怕了。

【校長箴言】

生命是一場馬拉鬆競賽,最大的敵人不是你的對手,而是你自己。唯有全力以赴地堅持,告訴自己:自由堅持到最後,你就能續寫生命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