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不僅要有健康的身體,而且更要擁有一個仁愛的心,從3歲就培養孩子的愛心,孩子長大後才能擁有更加完美的人生,因為在3歲的時候,孩子的心理發展比較快,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
國家教育機構的一些專家,對多個幼兒進行心理測試,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個小朋友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願意把自己的外套借給她嗎?”很多孩子都是半天不回答。後來,這些專家指明要孩子給一個答案,結果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孩子說:“不可以,因為她病了,媽媽說疾病會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給我看病。”有的孩子說:“不可以,媽媽說自己的衣服不能隨便給別人穿的。”結果,半數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朋友。
3歲的孩子,他們的多種表現都是來自家長的教育,現在的社會,很多家長為了孩子,都讓孩子保持高度的戒備,結果,很多孩子都表現得不會關心他人,沒有同情心,沒有了愛心,可見,父母的影響是深刻的。所以說,孩子愛心的培養,需要父母的愛心澆灌。孩子愛心的培養,關鍵是在這個3歲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要想培養孩子的愛心,家長就要給孩子做好示範,在生活中,家長要作為愛心傳遞的使者,尊老愛幼,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讓孩子也懂得尊敬他人,愛護一草一木,珍惜光陰等,在無形中使孩子擁有愛的感知,同時,耐心地給孩子講解什麽是愛,家長為什麽這樣做,讓孩子懂得,在生活中,他的破壞玩具、撕毀圖書等行為是不好的行為,用愛心感化孩子。孩子會從熟悉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中汲取愛,從小讓孩子懂得:尊人者,人敬之;愛人者,人愛之。愛是相互的,博愛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第二,正確引導,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更何況一個3歲的孩子呢?因為孩子年齡太小,孩子也許有很多壞習慣、很多讓家長不滿意的地方,作為家長,要冷靜對待孩子的缺點,要寬容地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要用善意的批評方式,正確引導孩子,用博大的愛心去感化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給孩子無限的愛,讓孩子也懂得擁有愛心是至高無上的。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你也許會有新的體會,才能有目的地、恰當地進行評議,也隻有恰當的評議才能使孩子信服、接受你的建議。不直接地去指責、埋怨,多給孩子建議性的引導;不說不能怎麽樣,多說如果能怎麽樣會更好。讓孩子確實認識到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不是階級敵人,能讓孩子信服的父母是擁有博愛的父母。作為父母,放下架子、身入童境、循循善誘是關鍵。不怕孩子出錯,就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孩子壞習慣的糾正,全在父母的轉移和引導上。
第三,懂得欣賞,促使孩子自愛、自立、自強心的形成。
孩子也許會製造很多麻煩,也許會惹是生非,家長要懂得欣賞孩子的“創新”,在批評孩子的過錯中,鼓勵孩子如何去做好身邊的事,不僅巧妙地讓孩子知道什麽不對、應該怎麽做,而且使他感覺到自己原來很優秀,感到自己在變化中長大,從而產生自愛、自立,努力把握正確的方向,達到自強。
第四,創造情感教育的機會。
家長培養孩子的愛心,就是給孩子做好講解員,給孩子做好愛心的傳遞工作,創造一些有愛心的場景,讓愛從小在孩子心中萌芽、成長。如看到狗媽媽在保護小狗時,可介紹母愛的偉大、無私和奮不顧身;有人在草地上亂跑,告訴孩子自己似乎聽到小草在呼喊:“哎喲,誰把我踩扁了,快來幫幫我!”孩子會主動過去扶起小草;講故事、閱讀書籍也是培養愛心的方式之一。
可見,培養孩子的愛心,途徑和方式很多,關鍵是家長如何進行愛心的培養,讓孩子擁有一顆純真的愛心,別對愛不理不睬,家長首先要做一個愛的使者,長期地、不斷地把愛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