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否取決於我們自己的心態,人應該學會熱愛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擁有本身就是快樂,隻要你願意享受快樂,快樂就會黏上你。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快樂,這個快樂就是現在,樂觀的人會把這些看做是上帝的恩賜。懷著熱忱的心去享受現實,你會友現每一天都是嶄新的,生命是那麽美好,我們擁有現在,我們有什麽理由不去熱愛生活呢?

生活離不開熱情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他的生活質量。

如果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生活,那麽生活就會賦予你陽光雨露,你會在愉悅的環境下收獲累累碩果;如果你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生活,那麽你將一直在陰霾的天空下掙紮,潮濕的心永遠得不到晾曬,甚至會晦變畸形。

心理學家早已發現,隻要你充滿熱情地行動,你就會變得富有**和充滿活力,進而會得到很多的樂趣,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時你的經濟狀況也會令人滿意。

如果你想充滿熱情,培養正確的人生態度,就需要從改變起床的方式開始。

鬧鍾響時,一般人會呻吟一下,拍一拍臉說:“喔,不!不要告訴我現在是起床的時間了,我覺得還是躺著的好。”以這樣的態度來迎接今天會使不好的心情延續到明天。如果換一種積極的心態,就會讓新的一天充滿活力。

早上鬧鍾響時,伸手把它關掉,然後立刻坐起來,雙手拍掌,並且說:“這是美好的一天,我要盡量多利用這個世界所提供的各種機會。”接著去沐浴,如果沒有小孩在睡覺,你還可以在浴室中高歌一曲。你不必借口說:“ 我不會唱歌。”此時,你唱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做唱歌這件事。

威廉·詹姆士說:“我們不唱歌是因為我們不快樂。我們快樂是因為我們唱歌。”

你還能做到下一步,當你進入餐廳用早餐時,拍幾下桌子,並說:“親愛的,你煮的牛奶、雞蛋,下是我希望你準備的早餐。”即使你在過去365天每天同樣的早餐,她也會十分驚奇的看著你。而驚奇本身很有價值,即使早餐並不真的那麽好,聽到你的話她會在明天做得更好。

當你充滿熱情地起床,充滿熱情地吃早餐時,你在這美好的一天裏將會大有作為。一天隻是一生的一小部分,你隻要把握好每一天,就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美國最偉大的總統羅斯福,身殘誌堅,充滿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他用心對待每一件事,每一個人,深受美國人民的愛戴。就連他的仆人安德烈的妻子一個小小的願望,他都放在心上,盡而想辦法來滿足她。有一天,安德列的妻子問羅斯福總統野鴨是什麽樣子,因為她一生沒有離開過華盛頓,沒有機會到野外看野鴨,羅斯福總統耐心地向她描述野鴨的模樣和習性。第二天,安德列屋子裏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傳來羅斯福總統的聲音,那聲音告訴安德列的妻子,他們樓下院子裏的草地上有一隻野鴨,安德列的妻子不僅看到了野鴨,更看見了對麵窗戶裏羅斯福總統微笑的臉龐。跟這樣一位充滿熱情和關懷的人在一起,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所以說,冷漠的人不會有成功的人生,因為他的冷漠不僅營造不了成功的環境,反而禁錮了自己的心靈,也就禁錮了一雙飛翔的翅膀。

快樂與否取決於我們的心態,人應該會熱愛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擁有本身就是快樂,隻要你願意享受快樂,快樂就會黏上你。其實,我們每個人擁有快樂,這個快樂就是現在,樂觀的人會把這些看做是上帝的恩賜。懷著熱忱的心去享受現實,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是嶄新的,生命是那麽美好,我們擁有現在,我們有什麽理由不去熱愛生活呢?

詩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寫道:“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讓我們與詩人的情懷共勉,用熱情為生活插上飛翔的翅膀。

智慧啟示: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他的生活質量。

勇敢麵對困難

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勇敢麵對或退縮逃避,你會走哪一條路呢?

人生的成長不會一路綠燈,生活少不了挫折和困難。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有些人會微笑著積極迎戰,有些人則頹廢的逃避。困難過後,頹廢的人會頹廢,微笑迎戰的人會更陽光。

有勇氣挑戰的人,碰到挫折與失敗會勇敢麵對。勇敢麵對困難能經得起考驗,他們的精神就能撒發出閃亮的光芒。就像沒有手的謝坤山,比平常人做了更多的是,用嘴彩會人間,並開了多次畫展,他從來不叫苦,還鬥誌昂揚,讓大家知道世界的美好;隻有一雙腳的他,走了更遠的路到處演講,把握每個幫助別人的機會;少了一雙眼睛的他看的更遠更廣,也看見了無限光明的未來。身體上的殘缺對他來說根本就不是問題,再加上他的努力,成了一位知名的畫家。

反過來說,如果謝坤山無法麵對生命中的風雨,遇到打擊與挫敗就灰心喪誌、退縮逃避,很可能他就會變成一個在街上乞討的乞丐,自怨自艾,不曉得除了手之外還可似運用他的嘴巴來畫畫,終其一生窮困潦倒。

也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失敗。所以人的一生一定要勇敢麵對困難,勇往直前、追尋崇高的夢想,實現心中最美好的願望。

為什麽要勇敢麵對困難呢?因為經曆過一段艱苦的過程之後,可以讓我們更有堅定的意誌,還可以增加生活上的智慧,進一步強化整體的競爭力。

像史懷哲將一生奉獻給非洲,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關進了戰俘營,但他還是無法忘懷他的病人,所以史懷哲在1953年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因此他崇高的博愛情懷,廣受世人的推崇與尊敬,又如民國88年的十大傑出青年賴東進,他出生在乞丐家庭,父母親靠乞討維生,到處流浪,飽受飢餓與恥笑,但他始終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完成學業,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總算苦盡甘來,娶妻生子,安頓一家人的生活,他告訴大家:“不論再怎麽苦,多大的挑戰,我都會勇敢麵對,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

如果逃避問題會有什麽壞處呢?

會讓人隻要一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還會失去競爭力,無法生存而被淘汰。

弗洛姆是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有一天,幾個學生來向他請教:心態對一個人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他微微一笑,什麽也不說,然後,弗洛姆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裏。

在他的引導下,幾個學生很快就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秘房間。接著,弗洛姆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才看清楚房間的所有布置,這一看全都睜大了眼睛,身上出了一身冷汗,個個目瞪口呆。

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麵就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裏蠕動著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隻毒蛇正高高地昂著頭,朝他們“滋滋”地吐著芯子。

弗洛姆看著他們,問:“現在,你們還願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了片刻,終於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一踏上去就戰戰兢兢,如臨大敵。

“啪”,弗洛姆又打開了房內另外幾盞燈,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才發現在小木橋的下方裝著一道安全網。

弗洛姆大聲地問:“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現在就通過這座小橋?” 學生們沒有作聲,“你們為什麽不願意呢?”弗洛姆問道。

“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心有餘悸地反問。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了,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了心理威懾,於是,你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

那麽要如何做才可以勇敢麵對困難呢?第一:不要自己先嚇到自己,要先做做看,才知道事情的困難度。第二:所有的挑戰都是簡單的,隻要放手去做,就一定可以克服的。第三:隻要用心去完成一件困難的事,將會有許多的成就感。

俗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英國詩人拜倫說:逆境是通達真理的一條路,相信自己,就可以戰勝挑戰,到達成功的彼岸。

微笑麵對逆境,微笑對待一切。用一份美麗的心情去瓦解一切挫折和困難。在生活中,僅遇到點不順,就垂頭喪氣,心情低落,這樣的人肯定無法成就大的事業,麵對困難,我們要積極迎戰,帶著一份美麗的心情去麵對。逆境再苦再難,微微一笑,努力邁過。對困難、挫折、逆境,不順,微微一笑,讓他們通通失敗離開。

智慧啟示:

有時人的失敗是因為他將困難考慮得太複雜,沒有良好的心態,以致於被眼前的困難嚇倒。隻有忘卻困難,一如既往,放鬆心態,你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對自己充滿信心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前進路上困難、挫折、預想的目標一時未能達到,甚至生理的某些缺陷,都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自怨自艾,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甚至走向自暴自棄。

心理學認為,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自卑心理可能產生在任何年齡段和各種各樣的人身上,比如說,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閃現出“輝煌”與“亮麗”,往往容易產生“看破紅塵”的感歎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以至把悲觀失望當成了人生的主調;經過奮力拚搏,工作有了成績,事業上創造了“輝煌”,但總擔心“風光”不再,容易產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歎;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一去不回頭,往往容易哀怨歲月的無情和生發出紅日偏西的無奈......這種自卑心理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誌,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的對立麵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長處。如果隻看到自己的短處,似乎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估價自己,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就能激發自信心。要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複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陰影的困擾,就會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戴朵花,自己給自己發錦旗,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出像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

在100多年前的美國費城,6個高中生向他們仰慕已久的牧師請求:“先生,您肯教我們讀書嗎?我們想上大學,可是我們沒錢。我們中學快畢業了,有一定的學識,你肯教教我們嗎?”

這位牧師名叫康惠爾,他答應教這6個貧家子弟。同時他又暗自思忖:“一定還會有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他們想學習但付不起學費。我應該為這樣的年輕人辦一所大學。”於是,他開始為籌建大學募捐。

當時建一所大學大概要花150萬美元。康惠爾四處奔走,在各地演講了5年,出乎他意料的是,5年辛苦籌募到的錢不足1000美元。康惠爾深感悲哀,情緒低落。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教堂周圍的草枯黃得東倒西歪。他問園丁:“為什麽這裏的草長得不如其他地方的草呢?”

園丁回答說:“你覺得這地方的草長得不好,主要是因為你把這些草和別的草相比的緣故。我們常常看到別人美麗的草地,希望別人的草地就是我們自己的,卻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園丁的一席話使康惠爾恍然大悟,他跑進教堂開始撰寫演講稿。

他在演講稿中指出:我們大家往往讓時間在等待中白白流逝,卻沒有努力工作使事情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他在演講中講了一個農夫的故事:有個農夫擁有一塊土地,生活過得很不錯。但是,當他聽說可以找到埋有鑽石的寶庫時,他便想,隻要有一塊鑽石就可以富得難以想像。於是,農夫把自己的地賣了,離家出走,四處尋找可以發現鑽石的地方。農夫走向遙遠的異國他鄉,然而從未發現鑽石,最後,他囊空如洗。有一天晚上,他終於在海灘自殺身亡。

真是無巧不成書。那個買下這個農夫的土地的人,在散步中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異樣的石頭,拾起一看,它晶光閃閃,反射出光芒。仔細察看,發現這是一塊鑽石。這樣,就在農夫賣掉的這塊土地上,新主人發現了從未被人發現的鑽石寶藏。

這個故事是發人深省的,康惠爾寫道:財富不是僅憑著奔走四方才發現的,它需要自己往深處挖掘,屬於相信並依靠自己能力的人。

康惠爾作了,年這個“鑽石寶藏”的演講。7年後,他賺得了800萬美元,這筆錢大大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學校的需要。他建立的學校今天還聳立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這便是著名的學府坦普爾大學。

自信不是孤芳自賞,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無根據的自以為是和盲目樂觀;而是激勵自己奮發進取的一種心理素質,是以高昂的鬥誌、充沛的幹勁、迎接生活挑戰的一種樂觀情緒,是戰勝自己、告別自卑、擺脫煩惱的一種靈丹妙藥。自信,並非意味著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成功,而是說戰略上要藐視困難,戰術上要重視困難,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動手,腳踏實地、鍥而不舍地奮鬥拚搏,紮紮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戰勝每一個困難,從一次次勝利和成功的喜悅中肯定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卑的羈絆,從而創造生命的亮點,成就事業的輝煌。

智慧啟示:

每個人身上都蘊涵著巨大的潛能。隻要你相信自己並深入挖掘,成功便觸手可及。

樂觀麵對生活

在美國北部的芝加哥及華盛頓地區,有一種蟬要在地下生活整整17年。這些蟬被稱為“17年蟬”。17年一到,在極其有限的期間內,幼蟲一齊湧出地麵,一平方米地麵同時有幾百隻進行著成蛾過程。

湧出地麵的蟬,停留在樹枝上,盡情地歌唱著生命的喜悅。但是殘酷的是地下生活長達17年,而在地上隻能存活短短的兩個星期。如果有一些蟬因此而煩惱、因此而痛苦,它們會怎樣?一生一眨眼便結束了……試著想像一隻蟬正在苦惱中的情景吧!兩個星期的地麵生活,對蟬來說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而周圍其他事物卻不會有任何感覺。即使要最快樂地生活,也不過隻是瞬間即逝的人生,那麽,何苦在這寶貴的時間內煩惱、痛苦呢?這隻能是白白地耗費生命。

蟬的一生是短短的兩個星期,人生是80年,而80年與地球46億年的曆史對比看,蟬與人都處於同樣的境地。都不過是眨眼間的、不可預測的生命而已。

正因為如此,生命之火燃燒著的每時每刻才顯得十分珍貴。隻有向理想挑戰,開朗而愉快地、樂觀而勇敢地生活,才能體現出生命真正的價值。

苦惱,可以來自諸多方麵。既可因病痛而苦惱,又可因貧困而苦惱;既可因環境髒亂差而苦惱,又可因遭人排擠、毀謗而苦惱;既可因天氣不佳而苦惱,又可因工作任務不能完成而苦惱。但有的人卻不因此苦惱。

一個人在痛苦中掙紮時,往往缺乏冷靜,所以,很容易忽視周圍的一切,隻認為全世界就自己是個倒黴蛋,就自己一個人掙紮在痛苦中。但是,和你擁有同樣痛苦並且掙紮在痛苦中的人,社會上有的是。

一位殘疾兒的母親說道:“在出席殘疾兒大會之前,我一直認為人世間就我一個人背負著這樣的不幸。但是,參加會議時,詢問其他人後才知道人家背負著比我更大的痛苦,比我更煩惱。我曾經想過和孩子一起死掉算了。現在想來,真是太慚愧了!”

“隻有自己一個人在痛苦中煎熬”這種孤獨感會加大痛苦。不論怎樣的煩惱,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有自己的夥伴。

假如你苦惱著:“為什麽就我一個人如此……”此時此刻,世界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為什麽就我一個人如此……”而苦惱著。遭遇痛苦或煩惱的,並非你一個人。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比現在的你更為苦惱。同他相比,你還是較為幸運的。

一個人隻看表麵上是看不出來的。有些人一眼看去似乎陶醉在幸福裏,而實際上卻深埋著許許多多的不幸。

在痛苦時,你要想到還有比自己更為痛苦的人。例如:看看報紙或雜誌上的生活顧問欄,聽聽廣播裏的人間指南節目。你會發現,還有人比你更為痛苦。

另外,讀一些傳記,了解曆史上偉大人物們的苦惱,例如身負三重痛苦的海倫.凱勒、美國的林肯總統。讀了後,你會覺得自己的痛苦沒有達到那一步,你的痛苦會隨之減輕。

“不要計算已經失去的東西,數數還剩下的東西”,這是英國的哥特曼博士的一句名言。人一生的所有一切,是因人的思維而決定的。

丟失什麽東西時,別再去想已經丟失掉的那個東西,看一看還剩下什麽東西。抱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太少了。正如詩人丁尼生所說“從失望中不會產生任何東西”,總去想那些已經失去的東西,這種悲觀主義者,常常煩惱或者緊張、不安。

例如,攜帶5萬元出門,可是其中3萬元在途中丟失。如果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就會動輒想起已經丟失的3萬元,唉聲歎氣,那麽,後悔、懊惱的情緒總是困擾著他。

相反,樂觀主義者則認為“小錯,還剩了2萬元呢!”“要是一分不剩,那不是幹瞪眼嗎?”3萬元不會失而複得,這是既成事實,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決定了你的精神狀態的好壞。

是注意已經失去的東西,還是珍惜仍存在的東西?習慣於運用哪一種思考方式,決定你的人生是灰暗、憂鬱的,還是明朗、愉快的。

不論在多麽悲慘的情況下,積極思維方式本身決定了你是幸運的並且使你對此深懷感激。相反,原本是非常幸運的,也因為你的消極方式而使你總是不滿意,憤憤不平。

肯定一切並積極向前進取,這種思維方式是保護你自己不受困擾、不受傷害的強大武器。隻要擁有這一武器就能夠在人生的各種各樣的考驗中獲取勝利。

如果手指受傷了,你會不會想:沒傷著胳膊,真幸運!如果胳膊斷了,你會不會想:腿還安然無恙,真走運!如果腿斷了,你會不會想:頭沒受傷,真幸運!如果頭上的骨頭斷了,你會不會想:命沒丟掉,真走運!希望你能夠肯定地回答:會,一定會!

這樣的思維方式,常常給予你安穩的精神狀態,這比黃金財寶更為珍貴。

美國某些城市裏,夜晚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大富翁嗎?答案肯定是“NO”,那麽,會有人認為他們是大富翁嗎?按一般常規來看,絕不可能有那樣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的人。

這個人是美國房地產大王德那路得·圖蘭浦,正如他所說:“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受到的打擊更大。”曾經因為生意慘敗,他一度負債高達1億美元。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剛巧看到了一些流浪者。他指著那些流浪者對隨從們說:“看看他們、他們也許不敢相信,他們的資產超過了1億美元呢!”的確,流浪者的資產是“0”,但是他們沒有1億元的負債。在負債1億美元的圖蘭浦看來,流浪者們同樣擁有著1億美元的資產。

也就是說,沒有l億資產的人與負債億元的人相比時,可能會認為“我自己擁有1億美元資產”。在意已經擁有的東西,高度評價你仍舊擁有的東西,這尤為關鍵。

這種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處理任何問題都適用。

智慧啟示:

是注意已經失去的東西,還是珍惜仍存在的東西?習慣於運用哪一種思考方式,決定你的人生是灰暗、憂鬱的,還是明朗、愉快的。

遠離煩惱,快樂生活

人活著不可能沒有煩惱,從小到大,各個時期人都有相應的煩惱的。小孩子有小孩子的煩惱,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成功者有成功者的煩惱,失敗者有失敗者的煩惱,每個人的煩惱都是不一樣的。問題是你不要害怕遇到煩惱,因為人不是全能的,所以總會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就伴隨著產生煩惱和焦慮。隻是有時候別人不讓你看見他們的煩惱,但是不代表別人沒有煩惱。

有的人很樂觀,覺得煩惱是一種挑戰,積極迎接自己的煩惱,他的煩惱不需要別人知道;有的人不喜歡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習慣把煩惱自己扛;還有的人則是害怕別人知道自己遇到煩惱,害怕別人笑話自己,所以有意把自己的煩惱隱藏起來了……

人的煩惱大多來自於貪婪、自私、攀比和妒忌等不良心理,來自於對自己的苛刻追求。正如一句英國諺語所說,對相同的一件事物,如果你想開了,就進入了天堂;若想不開,則來到了地獄。快樂往往就在一念之間,成功者和失敗者對待生活的態度,往往也是一瞬間決定他們是否快樂。

對於失敗者來說,他們往往把周圍環境當中每件美中不足的事情放在心上,對周圍事情的指責和消極的念頭捆住了他們的手腳,使他們很難再去體驗歡樂。他們認為一切事情都要糟下去,而且不自覺地促使自己造成不愉快的局麵,使他們的預言實現。

失敗者往往被“情緒包袱”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總想著過去沒解決的問題和矛盾,一講話便是從前的災禍、現在的艱難和未來的倒黴。

對於失敗者來說,從來沒有一件事情是滿意的。當他們終於得到了所向往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又不再想要了;如果失去丁的話,他們又一定要找回來。他們不斷重複老一套消極泄氣的想法,把不幸和煩惱作為生活的主題。即便在平安無事、一切順利的時候,也習慣於隻琢磨生活當中消極泄氣的事情。他們覺得不幸和氣憤的時間太多。他們總是喜歡喋喋不休地發表消極泄氣的言論。他們說泄氣話,指手劃腳,令人難堪,使別人同他們疏遠起來。

失敗者常常由於似乎難以解決的難題而挫傷情緒,失去活力,陷於失望,無所作為。在遇到麻煩和苦惱的時候,他們往往把精力用在責怪、發牢騷和抱怨上。

失敗者說許多帶“不”字的話,例如不能如何、不要如何、不應該如何等等。他們最常用的形容詞是糟糕、討厭、可怕和自私。他們設完投了地指責別人為什麽不如何、怎麽沒有如何。

而成功者往往為自己四周的美好事物和自然的奇跡感到歡愉。他們對於鮮花含苞待放、雨後空氣清新之類的小事也欣賞喜愛。

愉快樂觀的態度是成功者關鍵性的品質之一,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和談吐引導為振奮鼓勁的念頭和看法。成功者體驗得到現實存在的美好事物。他們把過去當成借鑒參考的資料庫,把未來看做充滿無限希望、歡樂和誘人的境界。成功者看重他們所具備的愉快而有價值的條件,想出有創造性的辦法去爭取達到想要達到的其他目標。成功者能夠迅速解決問題,把處境當中的消極方麵縮小到最小程度,並且找出積極的因素來。他們致力於所處的環境中發現求得發展和學習的機會。

成功者喜歡同別人交往,不論自己有所收獲還是對別人有所幫助,都喜形於色。他們對參與了的活動都從好的方麵加以評講談論,同別人相處的情景也很熱情。即使處於嚴峻的環境與災禍之中,成功者也會發掘出積極因素,鼓起勇氣向前跨步,使情況有所改善。

成功者感到煩惱不快的時候,會動手去扭轉所處的局麵。他們知道,要過得順心愉快,責任在自己。

成功者善於用“情緒吸塵器”清除掉自己的煩惱念頭和悲觀情緒。他們在不利環境中也設法發掘出積極因素宋。他們在頭腦裏儲存的是“好、妙極了、親切、重要、喜歡、高興、了不起”一類的詞語。

黑暗的心情,會在心底播下不良的種子,所以隻有不良的作用反複地傳達下來。因此,還是要盡量以明朗的心情來努力比較好。

假設現在被厄運打垮,也應該把持著“過去已成過去,今後情況一定會變好”的心情。這種將心中由黑暗改變成光明的方法,會慢慢地改變周圍的環境或條件。相反地,不想求改變,心裏一直失望地認為“我的環境不好,條件也不好”的話,就難以轉變成好的環境或條件。所以我們應該抱著“環境或條件雖然不好,我也要做做看”這種心情而去奮鬥。如此,就會在心底播下好的種子,並且由於這樣的作用,環境或條件就會慢慢地變好。

當然隻靠明朗的心情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一邊努力並一邊有“我要做給你看”、“我很想做”、“我一定要做”的這種思想才行。希望和努力能夠為你打開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

努力而無法成功的人也很多。原因之一是,不抱著“我一定要做給你看”、“我一定要成功”的心情去努力。努力,加上信念,並一直持續下去,總有一天你會踏上一條新的道路。本來被你認為“那麽厚重,大概沒辦法打破”的一道牆,總有一天會在你眼前突然崩潰下來的。

縱使身處苦難中,也能夠忘記苦難,這才是開拓新道路應具有的心情。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曾經有過幾次失敗的經驗,但那些都已經成為過去了。未來將有什麽偉大的事業等著我們去開創,是誰都無法預測到的。

智慧啟示:

對相同的一件事物,如果你想開了,就進入了天堂;若想不開,則來到了地獄。

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有信心、求希望、有誠意、善關愛、肯吃苦,而不是悲觀、失望、自卑、虛偽和欺騙,那麽這種人的個性就是令人欣賞的,同時也是他成大事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質。這一點,我們非常希望,試圖成大事者好好想一想,切忌走人消極心態之中。

在人的一生中,積極的心態是一種有效的心理工具,是你能夠看透自己的必備素質。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發揮潛能,那麽積極的心態便會使你產生直覺,從而使你如願以償。

一位射擊世界冠軍的成大事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心態。每次射擊,他都會舉起他的弓,眼睛鎖定30碼外的靶心。此時此刻,除了紅心以外,沒有任何事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拉緊了弦,眼睛注視目標,沉靜而迅速地審視一遍自己的身心狀態,若感覺有一點兒不對,他就放下弓,放鬆,再重新拉一次。假如一切都檢視無誤,他隻要瞄準靶心,放心地讓箭飛出去,就有信心正中紅心。

這種冷靜的信心、十足的狀態,是否隻為體壇的超級巨星所特有,倒也不盡然。隻是當體壇明星處於這種最佳競技心態時,他才可能贏得勝利。而當心態不佳時,他則一掃平日的威風,甚至會輸給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同樣,即使一位平時成績平平的運動員,當他處於最佳心態時,他也可能幹出驚人的成就,打敗那些技術水平雖高但狀態不佳的明星們。事實上我們人人都有這種心態,隻不過自己有時意識不到罷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都是射手,都想在生活中一射而中。假想我們是在鍛煉肌肉神經係統,將箭射向靶心,為什麽我們不能每次都如願呢?

這到底是怎麽啦?我們應該是一如既往才對,怎麽會前一會兒還眉開眼笑,後一陣子就哭喪著臉?為什麽那些一流的運動員也會有得心應手之後,連著多日投不進一球的情形?

事實上,心態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 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人們在任何重要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態。

難怪有人說,我們的環境一一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自己的心態來創造。

心態分兩種,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積極心態能發揮潛能,能吸引財富、成功、快樂和健康;消極心態則排斥這些東西,奪走生活中的一切,使人終身陷在穀底,即使爬到了巔峰,也會被它拖下來。

、積極心態的特點是信心、希望、誠實、愛心和踏實,消極心態的特點是悲觀、失望、自卑、虛偽和欺騙。

世界冠軍摩拉裏就是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人。早在少不更事、守著電視看奧運競賽的年紀,他的心中就充滿了夢想,夢想著即將到來的成功。1984年,一個機會出現了。他在自己擅長的遊泳項目中,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遊泳者,但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他卻隻拿了亞軍,冠軍的夢想並沒有實現。

摩拉裏重新回到夢想中,回到遊泳池裏,又開始投入到實際的訓練中。這一次目標是1988年韓國漢城(首爾)奧運金牌。沒成想,他的夢想在奧運預選賽時就煙消雲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數人一樣,摩拉裏變得很沮喪。之後他便把這份夢想深埋心中,跑到康乃爾去念律師學校。有三年的時間,他很少遊泳,可是心中始終有股烈焰,他無法抑製這份渴望。離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比賽不到一年的時間,摩拉裏決定再孤注一擲一次。在這項屬於年輕人的遊泳賽中,他算是高齡,簡直就像是拿著槍矛戳風車的現代唐吉訶德,他想贏得百米蝶式泳賽的想法簡直愚不可及。

對摩拉裏而言,這也是一段悲傷艱難的時刻,因為他的母親因癌症而離世了。她將無法和他一起分享勝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親的精神加強了他的決心和意誌。

令人驚訝的是,摩拉裏不僅成為美國代表隊成員,還贏得了初賽。他的紀錄比世界紀錄慢了一秒多,在競賽中他勢必要創造一個奇跡。

加強想像,增加意象訓練,不停地訓練,他在心中仔細規劃賽程。直到後來,不用一分鍾,他就能將比賽從頭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細看過一遍。他的速度會占盡優勢,他希望能超越自己的競爭者,一路領先。

預先想像了賽程,他就開始遊了,而且最終他成功了。那一天,他真地站在領獎台上,看著星條旗冉冉上升,美國國歌響起,頸上掛著令人驕傲的金牌。憑著他的積極心態,摩拉裏將夢想化為勝利,美夢成真。

史蒂芬·柯維曾告誡我們,心態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愛、希望和鼓勵的積極心態往往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帶著失望、怨恨和悲觀的消極心態則能毀滅一個人。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

如何維持、保護、培養和強化積極的心態呢?我們應該從如下方麵去努力:

(1)改變習慣用語

不要說“我真累壞了”,而要說“忙了一天,現在心情真輕鬆”;不要說“他們怎麽不想想辦法”,而要說“我知道我將怎麽辦”;不要在團體中抱怨不休,而要試著去讚揚團體中的某個人;不要說“為什麽偏偏找上我,上帝”,而要說“上帝,考驗我吧”;不要說“這個世界亂七八糟”,而要說“我要先把自己家裏弄好”。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

不須看早上的電視新聞,你隻要瞄一眼權威性報紙的頭版新聞就夠了,它足以讓你知道將會影響自己生活的國際或國內新聞。看看與你的職業及家庭生活有關的當地新聞。不要向**屈服,而浪費時間去看別人悲慘的詳細新聞。在開車上學或上班途中,可聽聽電台的音樂或自己的音樂帶。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積極心態者共進早餐或午餐。晚上不要坐在電視機前,要把時間用來和你所愛的人談談天。

(3)學會幫助別人,傳遞積極心態

在你生活中的每一天裏,寫信、拜訪或打電話給需要幫助的某些人。向某人顯示你的積極心態,並把你的積極心態傳遞給另。人。

將這三項培養樂觀精神的方法不斷地在心理和行動上去體驗和操作,就會使得自己具備樂觀向上的品格。為你成大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慧啟示:

心態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愛、希望和鼓勵的積極心態往往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帶著失望、怨恨和悲觀的消極心態則能毀滅一個人。

懂得知足常樂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麵,它視這為幸福,盡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為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曆風吹雨打,但它是溫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欲,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己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麽意義呢。

曾有一位大學校長在新生接待會上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快樂嗎?”“快樂!”下麵的同學立即歡呼起來。“好,好,我的話到此結束。”大家驚愕了半天,然後才恍然大悟,頓時掌聲大作。這位頗有風趣的校長其實是很了解學生心理的,也很了解人的心理。他認為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快樂,而如果大家都很快樂,自己就不必再掃別人的興了,因此,這位校長的做法很高明。

快樂是一種什麽樣的心境呢?或者說快樂到底是什麽樣子呢?這個問題,也許很難說清楚。但有一點必須肯定,快樂是很主觀的,一個人的快樂別人是看不見的,隻有通過他的表現和行為舉止才有所了解。一個人認為是快樂的事。而另一個人卻未必認為快樂。總之,快樂是很奇怪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這種東西很大一部分完全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哪個人不願自己生活得快樂點?有人說人生來都是痛苦的,哪有快樂可言?我也沒說人生來都是快樂的呀!正因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樂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一個方麵!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麽呢?可以說歸根到底是為了“快樂”二字。成功的事業、富足的家產、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是為了最終的快樂。快樂是一副潤滑劑,有了它,你的生活將會光滑許多,沒有它,你前進的道路上誰能想到又會有多少障礙和阻力?人生至多也不過百年,匆匆之後便成為過客。

快樂的反麵是痛苦。痛苦何來呢?人生來就是要追求快樂的,生來便具有各種欲望。這些需要和欲望應該是得到滿足的,而一旦得不到滿足,是於理想和現實之間出現差距時,人的需要便產生了匱乏,也產生了痛苦。痛苦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它像惡魔一樣折磨著我們,企圖使我們拜倒在它的腳下。而人越是痛苦,才越覺得快樂的可貴,才會拚命地去追求快樂。當他得到了新的快樂時,新的痛苦又產生了,這樣痛苦是沒有止境的.因為人的欲望更是無止境的。那麽,我們是不是就應該說不去追求快樂了呢?不,快樂是能追求到的,盡管人的欲望無窮,隻要我們能知足,便能常樂。

知足的人即滿足於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認識到無止境的欲望和痛苦,於是就幹脆壓抑一些無法實現的欲望,這樣雖然看起來比較殘忍,但它卻減少了更多的痛苦。在能實現的欲望之內,他拚命為之奮鬥,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樂便油然而生,每上進一個台階,快樂的程度也會上進一個台階。隻有經常知足,在自我能達到的範圍之內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勉強自己,去強迫自己,而是自覺地知足,心平氣和去享受獨得之樂。

人生之旅,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處處有坎坷、崎嶇、甚至是斷崖,痛苦更是無窮無盡,難道我們非要一味地求苦而將快樂置於身邊而不顧嗎?這是生活的根本目的嗎?不,絕不是。也許有人會說:“不吃苦中苦,難熬人上人?”那麽,什麽才算“人上人”?人與人之間可比嗎?

競爭,使得我們每個人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奔走忙碌,絲毫不敢有所懈怠,這是很正常的。於是,我們攀比,希望在各個方麵都超過自己周圍的人,當超過了自己周圍的人我們還想再超過其他更遠的人,我們還想樣樣爭第一,我們也不想一想。一個人以有限的精力能實現他所有的夢嗎?不可能,注定了他的大多數夢是會化為泡影的。這樣,盲目的攀比,其結果隻能使自己更加痛苦,而仍一無所得。人為什麽總這樣獨斷?為什麽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呢?別人也是人嘛!我們沒有理由光相信自己的力量,我們沒有理由不讓別人超過我們,我們甚至沒有理由去懷疑別人。我們應該擁有自我,去安靜地生活,幹自己該幹的事情,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在自己的範圍內尋找有意義的事情,去和對手競爭,一步一步向高的階層攀登。這樣,我們便能在人生的每一步成長的過程中,留下自我實現和成長的足跡,同時也會體會到自我奮鬥的快樂!

一位西方哲人說過,成功是沒有標準的。隻要我們盡了我們的力量,發揮了所有的潛力,而且盡了所有的財力和物力。這樣,盡管結果仍不是最優秀的,仍不失為一種成功。因為成功並不意味著都是第一,結果在有的領域是主要的,而過程則自有它的魅力之處。我們重複結果,並不是說我們不要過程,結果給人帶來的快樂隻是暫時的,而過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的回憶則是無盡的和永恒的。

人性中有很多失敗的例子是由不知足所造成。由於人太貪婪了,欲望太強了,而其自身的能力又有限,這樣必然會導致自己應有的下場。清朝乾隆年間和坤的下場不是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嗎?為了積聚財富,和砷像發了瘋,什麽手段都敢使,其窮奢極欲達到了極限,其結果呢?還不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不也是如此嗎?

人的社會是複雜的,並不是哪一個人所能左右得了的,一旦一個人過於突出或冒尖,這也是很危險的。俗話說得好:“人怕出名豬怕壯。”人一旦出名是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問題的。與其看著自己奮鬥一生的東西毀於一旦,不如在生活中過一種平穩、安定的日子,這樣的生存也未必就不比大起大落好。這是一種生存哲學,也是一種生存藝術,知足的人往往比其他人過得充實,過得快樂。

當然,並不是反對大家去努力奮鬥,隻是說相對於無止境的成就來說,一個人達到個人所能及的成就也就可以了。由於個人是有區別的,所以每個人達到何種成就來說又是不同的,不過這些成就都是要靠你去奮鬥才能得來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智慧啟示: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

學會善待自己

都市的喧囂,紅塵的煩惱,使得我們每個人覺得生活得很累、很累。那麽何不順其自然,少一點對別人的在意而多給自己留點空間呢?

生活在現代的大都市裏,尤其是現在隨著時代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飛速加快,使得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大的趨勢。於是,緊張的工作、沉重的社會周圍環境的壓力,加上時間的寶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逐漸冷淡,人們在社會上真正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於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便覺得生活得很累,覺得生活似乎已失去了活著的目的而顯得有些蒼白和暗淡,以至於怨聲載道。其實,我們對“累”可以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種累,的確是工作太忙,休息的時間太少,以至於身心疲憊,而感到很累。這種累其實隻需要好好休息休息,減少一點工作時間,多進行點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你便覺得很輕鬆,隻要鬆懈下來,你便不會覺得很累。我有一位朋友在三資企業工作,他的情況即是基本如此,因為三資企業的加班費比較高,所以他就連星期天也投入了進去,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使他麵目憔悴。回到家後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這樣,整天他總覺得活得很累很累。直到有一天,公司裏組織到外地旅遊,他被同事勉強說服報了名。在旅遊的途中。他不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對娛樂活動的興趣,回京沒幾天後,就學會了玩和休息.結果工作效率也提高了,生活得很輕鬆愉快!

另一種累,完全是心理上的累。這種人本來很樂觀、豁達,對人非常熱情,為人誠實,周到而一絲不苟。辦事非常認真。稍有點過失他就有點過意不去。這種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似乎是理想主義者。為了使每件事近乎完美,他必須比別人付出的更多,這樣下去當然要比別人累。但這還不是其真正的原因。這種人往往對某種東西特別在乎,他感覺付出了很多,當然要求要有所回報,這樣他的期望值就比較高。而一旦事不順心,他的內心在期望與實際情況之強大反差下,便感到一種失落感,正因為如此,他才覺得很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而且也很在乎別人的回報。我們不可能一味地給予別人而不求回報,這樣會引起我們心理上的極大不平衡而覺得很累。人總是帶有某種期望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人的期望越大,其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我們不會善待自己、保護自己,那麽我們將生活得很累很累。

那麽究竟怎樣才能善待自己呢?我想首先要順其自然,不苛求自己,不給自己故意製造壓力。老子曰:“天法地。道法自然。”世間惟自然為正道,一件事,我們按它本來的規律去做而不扭曲它的本來麵目,這樣我們豈不得到一種和諧而安寧的心境?特別是那種比較熱情的人,我們更應該冷靜思索一下,我們的熱情是否有點過分?過分的熱情會使人覺得很不自然,有時候讓人覺得很尷尬的,這樣豈不給雙方都造成了心理負擔?

其次,我想應多留給自己點空間。人活著是為了什麽呢?是為了父母?為了子女?為了朋友?都不是,他是為了自己的存在而活著的。既然出生和存在是我們所無法選擇的,那麽我們就應該好好善待自己,多留一點空間給自己。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去娛樂,去社交,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麵的發展;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體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繁瑣的家務事情中,也不是將自己獨立的個性依附於別人的肩膀上,這樣的人為他人而生活著.不會不累的。

最後,我們應合理地向別人和社會有所索取。索取是人們生存的最起碼條件,離開了索取,人們將無法生活。我們向社會索取並非沒有理由,因為我們也畢竟為社會做出了很多。公平交易是世間的永恒法則,所有的正義都將根據這個法則來判斷。如果我們一味地給予,那麽人性是不允許的。人性決定了他的利己性、自我為中心性。人總是期待著別人的給予,人總是期待著別人給予回報。如果得不到適當和足夠的回報,人在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抵觸情緒,而使周身緊張,造成心理不平衡。其實.每個正常人的生活前提有一條是身心健康。長期的心理不平衡.會使我們的內心衝突加劇,以致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合理索求、要求回報,不是什麽不道德的事情,而是為了我們起碼生存的必要條件。

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寬人之心寬己。有時候,我們學會了如何寬容別人,卻忘丁如何寬恕自己。畢竟,我們自己也非聖賢,我們也會像小孩一樣犯下很多可笑的錯誤,這時對我們來說,就是要寬容自己,不要殘忍地對待自己,畢竟我們還小,小就意味著允許我們犯錯誤,我們還會有機會。

總之,善待自己,使自己成為最好的,比善待別人更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除了學會律己、寬容別人、成全別人之外,還要學會成全自己、寬容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這樣,你才生活得充實、幸福。

智慧啟示:

善待自己,使自己成為最好的,比善待別人更有重大的意義。

不要為明天擔憂

美國《讀者文摘》上曾刊登過這樣一篇有關憂慮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對憂慮心理進行了絕妙的諷刺:

“如此眾多的令人憂慮的事情!有舊的,也有新的;有重大的,也有微小的,而富有想像力的憂慮者總有辦法將路上的行人同遠古時代聯係起來。假如太陽燃盡了,一年四季可能完全成為黑夜嗎?如果低溫冷凍中的人再蘇醒過來,他們還能活多久?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小腳指頭,他能否在足球賽中進球呢?”

有這樣一則故事:

“睡吧,別再胡思亂想了。”一個商人的妻子不停地勸慰著她那在**翻來覆去、折騰了足有幾百次的丈夫。“嗨,老婆啊,”丈夫說,“你是沒遇上我現在的罪啊!幾個月前,我借了一筆錢,明天就到還錢的日子了。可你知道,咱家哪兒有錢啊!你也知道,借給我錢的那些鄰居們比蠍子還毒,我要是還不上錢,他們能饒得了我嗎?為了這個,我能睡得著嗎?”他接著又在**繼續翻來覆去。妻子試圖勸他,讓他寬心:“睡吧,等到明天,總會有辦法的,我們說不定能弄到錢還債的。”“不行了,一點兒辦法都沒有了,”丈夫喊叫著。最後,妻子忍耐不住了,她爬上房頂,對著鄰居家高聲喊道:“你們知道,我丈夫欠你們的債明天就要到期了。現在我告訴你們一些不知道的事:我丈夫明天沒有錢還債!”她跑回臥室,對丈夫說:“這回睡不著覺的就不是你而是他們了。”

當淩晨三四點的時候,你還在憂慮,全世界的重擔似乎都壓在你肩膀上:到哪裏去找一間合適的房子?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怎樣可以使那個噦嗦的主管對自己有好印象?兒子的健康、女兒的行為、明天的夥食、孩子們的學費……可憐!你的腦子裏有許多煩惱、問題和亟待要做的事,在那裏滾轉翻騰!牆上糊的紙好不好?女兒的男友配得上她嗎?糧食會不會又要漲價了?可憐!你腦子裏的思緒東飄西**,你仿佛永遠不會再入睡了! 不,你會睡著,隻要你采取一個簡單的步驟,對自己說一句簡短的話,說上幾遍,每一次要深呼吸,放鬆!

你要對自己說,同時心裏也要真的這樣想:“不要怕。”

深呼吸,一切由他去!睜開眼睛,再輕鬆地閉起來,告訴自己:“不要怕。”要仔細想想這些有魔力的字句,而且真正相信,不要讓你的心仍彷徨在恐懼和煩惱之中。

請記住一點,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絕對沒有!你可以讓自己的一生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度過,然而無論你多麽憂慮,甚至抑鬱而死,你也無法改變自己的現實。還有一點,我們不能將憂慮與計劃安排混為一談,雖然二者都是對未來的一種考慮。如果你是在製定未來的計劃,這將更有助於你現在的活動,使你對未來有自己的具體想法與行動計劃。而憂慮隻是因今後的事情而產生惰性。憂慮是一種流行的社會通病,幾乎每個人都花費大量的時間為未來而擔憂。

憂慮既然是如此消極而無益,既然你是在為毫無積極效果的行為浪費自己寶貴的現在,那你就必須消除這一誤區。其實,對一般人來講,他們所憂慮的往往是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無論是戰爭、經濟蕭條還是生理疾病,不可能因為我們一產生憂慮就自行好轉或消除,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你是難以左右這些事情的。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所擔憂的事情往往不如你所想像的那麽可怕和嚴重,也許想想辦法,或者變換一下環境,某些擔憂就變得毫無必要了。

智慧啟示:

請記住一點,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是值得憂慮的,絕對沒有!你可以讓自己的一生在對未來的憂慮中度過,然而無論你多麽憂慮,甚至抑鬱而死,你也無法改變自己的現實。

做生活中的強者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不可能萬事如意。拿平時的工作而言,你希望通過網絡來管理你的生活,結果計算機裏不斷地湧出處理不完的垃圾電子郵件;你的上司、客戶,還有想求教於你的新同事,從四麵八方湧向你,想要瓜分你的時間。結果是工作永遠做不完,時間永遠不夠用,更糟的是,你和朋友之間因為缺乏聯絡而漸漸疏遠,你已經不再擁有個人的愛好,你的感情生活甚至跌到了穀底……

人們似乎總要麵臨著許多的兩難局麵:應該一早坐在計算機前麵檢查電子郵件,還是替孩子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該去和客戶見麵,還是留下來和戀人共進浪漫的晚餐?該用周末加班,全心投入一個可以讓你大展身手的項目,還是利用這個時間出去走走,參加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大多數的時候,人們都隻能感歎自己分身無術,必須忍痛犧牲其中的一項。於是你忍不住問自己:即使已經做得足夠好了,為什麽還是不能享受人生?即使有足夠的聰明,為什麽總是逃脫不了許多不順利的局麵?

是的,很多時候,人們都可以感覺得到自己處在困境之中。人們經常不能把工作做得如預期的那麽好,經常無法控製事態向不好的方麵發展……事實上,誰都不能奢望現實世界會開出一張允諾一帆風順的支票。

其實,說清楚一點,人人都有問題。什麽是你的問題?失業?如果你認為一份職業就可以解決你當前的所有問題,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那些奔波在職場的上班族同樣有他們的煩惱。他們有的人一到星期一就渾身不對勁,有的人認為上班是在出賣自己的快樂,有的人工作隻是為了糊口,根本談不上快樂。於是有人想,當小老板就可以解決工薪階層的問題了。沒有上司的管轄也許是條出路,但是複雜的勞資關係馬上就會擺在你的麵前。怎樣使你的雇員能夠人盡其力,這又是一個使你煩惱的問題。誰都有問題,不論是雇主或者雇員,都不能幸免。

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麽解決辦法呢?退休?有些人還沒到五十歲就已經在計劃要去哪兒享清福了。既有錢花,又不用受上司的氣,這樣的日子誰不向往呢?然而,退休了也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你看看有多少退休的人因為悶極無聊又想重返工作崗位呢! 成功人士會少一些煩惱吧?才不會呢!成功、財富同樣也會帶來煩惱。一個大富之家,擁有一座人人稱羨的豪宅,可是也許主人每天要因為私人生活被亂七八糟的人騷擾而煩惱呢。

事實上,問題無處不在。

美國著名牧師休勒說過,沒有逆境的生活隻是個海市蜃樓的沙漠幻影,這種錯誤的觀念隻會讓你迷失方向,讓你注意力分散。所以,不要浪費腦力和精力去尋找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空想,還是首先接受“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個現實吧。

大約在兩個多世紀以前,在法國裏昂的一個盛大宴會上,來賓們就某幅繪畫到底是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還是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曆史畫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來賓們一個個麵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這時,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麵的意境。

這位侍者對整個畫麵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致人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顯得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心悅誠服。

“請問您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閣下!”年輕的侍者回答說,“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最長,並且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逆境’。”這個侍者的名字就叫做讓·雅克·盧梭。

失敗是一種難得的經曆,艱難困苦和人世滄桑是最為嚴厲而又最為崇高的老師。正是早年貧寒交迫的生活,造就了盧梭對生活的深刻認識和對世界的深刻見解。

我國教育界一些有識之士明確指出:當今家庭和學校偏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而缺乏行之有效的品德意誌等方麵的教育,包括作為普通勞動者的教育和艱苦奮鬥教育。孩子既缺少吃苦的經曆,又缺乏遭遇失意、挫折乃至失敗的準備,意誌脆弱,經不起挫折。甚至一些根本稱不上挫折的一點點不如意、一件小事,就可以讓他們傷心、落淚、沮喪、頹唐、萎靡,甚至毀掉自己。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的學校開始針對在嬌慣中長大的孩子心胸狹窄、目光短淺、見難而退、難以接受生活挑戰的問題,進行挫折教育。例如設計了一些情節,如中午要回家,自行車輪胎被放氣;在馬路上突然遇到歹徒;父母患急病等等,讓孩子們回答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從中根據孩子們的種種應急反應、對待挫折的不同態度,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引導,以培養孩子們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克服輸不起的心理障礙,使其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從而經得起未來生活的考驗。

“挫折教育”無疑是關係到個人、民族和國家前途的大好事。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對人的心理素質,包括對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在二十一世紀,教育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社會需要不僅能掌握現代科學技術.而且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修養的新一代。

一個記者采訪愛迪生時問:“愛迪生先生,據說你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總共失敗了一萬多次,最後才成功。”愛迪生的回答非常睿智:“我沒有失敗一萬多次,我隻不過是知道了一萬多個行不通的方法。”沒有人比愛迪生更加了解失敗的好處了。他曾經嚐試了一萬次失敗,才獲得了一次成功。但是就憑著一次成功,他獲得了名聲、地位和金錢。如果他在試驗第一萬次的時候放棄了(其實這已經不是一般人所能夠做到的),他能成為偉大的發明家嗎?

智慧啟示:

一定要記住,不是你戰勝生活,就是生活將你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