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價值真正的偉大在於平凡,真正的崇高在於普通,最平凡,最普通的往往就是最偉大、最崇高的。從普通中顯示特珠,從平凡中顯示偉大,這才是做人做事之道。
錯了就勇敢的承認
列寧曾說過:“聰明的人並不是不犯錯誤,隻是他們不犯重大錯誤同時能迅速糾正錯誤。”一個人難免犯錯誤,關鍵在於犯錯之後能夠嚴肅地對待錯誤,改正錯誤。
楚文王曾經沉迷於打獵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對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堅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細荊條捆在一起,跪著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來,這樣反複做了兩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說:“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頓吧!”太保申卻說:“我聽說,對於君子,要使他們心裏感到羞恥;對於小人,要讓他們皮肉嚐到疼痛。如果說讓君子感到羞恥仍不能改正,那麽讓他嚐到疼痛又有何用處?”楚文王聽後深深自責,從此不再去打獵,也不再沉迷女色,奮發圖強,不久就兼並了39個國家,擴大了楚國疆土。
文王因改過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國的盛況,然而有著西楚霸王之稱的項羽卻因為不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剛愎自用,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一次錯誤就是一次教訓,改過自新,才能不斷成熟起來。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寫過著名的《懺悔錄》,他要做的是“把一個人真實的麵目**裸地暴露在世人麵前,這個人就是我”。因此在《屬性錄》中,他直麵自己的隱私,痛責自己的過錯。他曾寫道,自己少年當仆人,偷過主人家一條用舊的絲帶,主人發現後,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此嫁禍於誠實的女仆瑪麗,破壞了她純潔、善良的名聲。
那時的盧梭是可惡的,自己偷東西還嫁禍於人,但後來他仍受人敬重,為什麽呢?這就是因為他能勇於承認錯誤,並能及時改正錯誤,而不是掩飾自己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索福克勒斯也說過:“一個人即使犯了錯,隻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執,這種人並不失為聰明之人。”承認錯誤並不是自卑,也不是自棄,而是一種誠實的態度,一種銳意的智慧。
試問世上千千萬萬的人群中,有幾個人敢擔保他的主張或行為是毫無差錯的呢?有幾個人敢說他從來沒有說錯過一句話,或做錯過一件事呢?
所以當你預備堅持任何事情時,最好先仔細想想你的堅持,是否因為你確有毫無瑕疵的理由?還是因為你隻是在“保全麵子”而已?如果你經過仔細思量後,發現自己確有後者的動機夾雜在內,那麽請你趕快把你的堅持撤銷,因為“保全麵子”的自尊心,最易使人喪失理智,你的堅持既以它作為出發點,你所能獲得的惟一結果,隻能是給人一種盡情攻擊的機會,而自己卻成了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木偶。
請看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他在1912年總統競選演說時,是怎樣聰明地改變他自己的主張的?
那時他在紐澤西州一個小鎮的集會上,向文化水準較低的鄉下人發表了一篇演講,當他在這篇演講中,說到女性也應踴躍參加選舉時,聽眾中忽然有人大聲喊道:
“先生!這句話和你五年前的意見不是大相徑庭了嗎?”羅斯福立刻很聰明的回答道:
“可不是嗎,五年前我確實另有一種主張,現在我已深悟我那時的主張是不對的了!”
他這簡短的幾句話,連“但是”、“假使”等字眼都沒有用,然而話中卻充滿了坦白、忠實、誠懇、親切的意味,不但使那位問話的人獲得了滿意的答複,就是其他的聽眾們,也絲毫察覺不出他有過什麽不安的情緒。
有許多上級對下屬人員所下的命令,常常顯得十分堅定,不可動搖。就管理下屬而言,這確是一種極聰明的辦法,因為有許多下屬,往往隻有一個簡單的頭腦,他們對於你的意見根本沒有改善的能力,卻常愛借改善的名目來取巧偷懶。你有了堅決的主張,他們便不敢再稍加更動了。
但是,這時的上級切勿因而忘了他自己。換句話說,隻可用“堅決”使下屬服從,卻不可讓它把自己也騙了。如果事後發現主張有了錯誤,仍應盡快設法將它更正。
紐約《太陽時報》主筆丹諾先生在讀稿時,常常喜歡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幾段用紅筆勾出,以提醒排校人員“切勿將它遺漏”但是有一天,一位年輕校對員偶然讀到一段文字,也是被人用紅筆勾出的,上麵大致是說:“本報讀者雷維特先生送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蘋果,在那通紅美麗的皮上露出一排白色的字,仔細一看,原來是我們主筆的名字。這真是一個人工栽培的奇跡!試想,一個完整無缺的蘋果皮上,怎樣會露出這樣整齊光澤的字跡來呢?我們在驚奇之餘,多方猜測,始終不明白這些奇跡是怎樣出現在蘋果上的。”
那個年輕的校對員是一個常識豐富的人,他讀了這段文字不禁好笑起來。因為他知道這些蘋果皮上的字跡,隻要趁蘋果還呈青色時,用紙剪成字形貼在上麵,等蘋果發育紅時,將紙揭去,這根本是個小朋友的惡作劇而已。
這位年輕的校對員心想,這段文字如果登了出來,必將被人譏笑,說他們的主筆竟會如此愚笨,連這樣一點小“魔術”也會“多方猜測,始終不明……”因此,他便大膽地將這段文字刪掉了。
第二天一早,主筆丹諾先生看了報紙,立刻氣呼呼地走來,向他問道:“昨天原稿中有一篇我用紅筆勾出的關於‘奇異蘋果’的文章,為何不見登出?”
那位校對員誠懇惶恐地把他的理由說明後,丹諾先生立刻十分誠摯和藹地說:“原來如此!你做得十分正確,以後隻要有確切可靠的理由,即使我已用紅筆勾出,你仍不妨自行取舍。”
在這件事上,丹諾先生充分顯示了他並不是一味堅持的人。他的堅持,其實隻是一種手段,用來壓抑下屬的越軌行為,卻不會用來欺騙自己。所以當他聽到對方的理由充足時,立刻主動把他的堅持“取消了”。
從另一方麵來看,那位年輕校對員未遭訓斥,也是因為他更改的動機,並非為了取巧、偷懶等自私心,而是完全為了報館方麵著想。他當初明知道這樣做不但對自己無益處,反而也許會因此被沒有度量的主筆嚴斥,但他仍舊本著良心去做,因此他獲得讚譽,也是理所當然的。
智慧啟示:
一次錯誤就是一次教訓,改過自新,才能不斷成熟起來。
要有一顆時刻反省心
對自己做錯的事,知道悔悟和責備,這是敦品勵行的原動力。不反省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不悔悟就無從改進。
著名作家李奧·巴斯卡力,寫了大量關於愛與人際關係方麵的書籍,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據說,他之所以有這樣卓越的成就,完全得力於小時候父親對他的教育,因為每當吃完晚飯時,他父親就會問他:“李奧,你今天學了些什麽?”這時李奧就會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告訴父親。如果實在沒什麽好說的,他就會跑進書房拿出百科全書學一點東西,告訴父親後才上床睡覺。這個習慣一直到今天還維持著,每天晚上他就會拿十年前父親問他的那句話來問自己,若當天沒學到點什麽東西,他是不會上床的。這個習慣時時刺激他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產生新的思想,不斷進步。
無獨有偶,在一個朋友的書房裏,赫然醒目地掛著一張條幅:“在飛逝的今天,你為生活留下了什麽?”而且問號寫得特別大。朋友說:“這張條幅像懸在我脊梁上的一條鞭子,問號像一把鋒利的離別鉤,直刺我的心靈。”朋友認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實寫照。每一天都是描繪成功人生畫卷的一筆,我們必須認真地畫好每一筆。人生也好比一卷長長的膠片,每一格膠片紀錄著每天的生活態勢。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反省是自我認識水平進步的動力。反省是對自我的言行進行客觀的評價,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修正偏離的行進航線。
為什麽要經常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要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常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種監督自我的暢通的內在反饋機製。通過這種機製,可以及時知曉自己的不足。及時匡正不當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反省機製是自我心靈中的一種“自清潔係統”或自動糾偏係統。反省是砥礪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的想像力更敏銳,它能使你真正認識自我。
孟子雲:“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聖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時時提醒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一個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可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了自己。人之所以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不單是外界的**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強,理智屈就於本能衝動。一個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麽是自己該做的,什麽是自己不該做的。
隻要是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建立自我反省機製是為了反觀自我的不足,以達到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人們要從以下幾方麵認識反省、看待反省:
(1)正視人性的弱點,認識反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長於責人,拙於責己”或以“自我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諸已”,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麵心鏡,通過它可以洞觀自己的心垢。自我如同眼睛一樣可以盡情地看外麵的世界,卻無法看到自己。反省機製的建立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限。說反省難就難在你願不願意去看到心垢,有沒有勇氣去洗刷它。
(2)反省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學專家羅賓認為,不妨在每天結束時好好問問自己下麵的問題: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麽?我有什麽樣的改進?我是否對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進自己的能力並且過得很快樂,必然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豐富人生。真誠地麵對這些提出的問題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開創成功的人生。
(3)反省的內容就是時時捫心自問自己的言行,這是鄭重的人生問題。每天進行“心靈盤點”,有益於及時知道自己近期的得與失,思考今後改進的策略。
(4)反省的立足點和取向主要是針對自己,省悟自身的不是。這不僅是自身素質不斷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法寶。比如,“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則內心自然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則人之氣亦平”;“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先問自己付出多少,再問人家給了多少;這些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能時時這樣去反省,就能使自己心平氣和,善結人緣,力求進取,開創光輝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至於反省的方法,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拿出來檢視一遍。
智慧啟示:
反省是自我認識水平進步的動力。反省是對自我的言行進行客觀的評價,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修正偏離的行進航線。
忍是強者的表現
臥薪嚐膽的故事,常被用來鼓勵人們刻苦發憤,忍恥吞辱,戰勝困難,爭取勝利。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鬥爭中,每個人的情形時刻都有改變的可能,或由輝煌轉向暗淡,或由高山峰顛跌人萬丈深淵,如何在這強烈的反差中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積累力量,企圖東山再起呢?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退守在會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的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仆役,勾踐答應了。
勾踐將國事委托給大夫文仲,讓大夫範蠡隨他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他們住在山洞中,夫差每次外出,勾踐都親自為他牽馬。有人指罵他,他也不在乎,低頭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的麵孔,很討夫差歡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麽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會好,大王不必擔心。”果然不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國去。
勾踐歸國後,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他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勞力,唇幹肺傷.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育百姓,經過三年,百姓都歸順了他。
為了更好地籠絡群臣,每當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夠分自己不敢獨吃,有酒把它倒人江中,與人民共飲,勾踐自己耕田種菜,靠妻子親手織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綾羅綢緞。為了堅持鍛煉鬥誌,不過舒服生活,連褥子都不用,**鋪著柴草,還備一個苦膽,隨時嚐一嚐其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還經常外出巡視,隨從車輛裝著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殘,並送給他們食物吃。
然後,他召集諸大夫,向他們宣告說:“我準備和吳國開戰,拚個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踐肺同日戰死,我跟吳王頸臂相交肉搏而亡,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這些辦不到,從國內考慮,估計我們的國力不足以損傷吳國,從國外結盟諸侯也不能毀滅它。那麽,我將拋棄國家,離開群臣,自帶佩劍,手舉刺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去當仆役,拿著箕帚侍奉吳王,以便找機會跟吳王決戰。我雖然知道這樣做危險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實現!”
後來越國終於與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軍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了吳國的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諸侯.
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不但是因為勾踐最後洗雪了恥辱以報國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克服暫時的困難,知恥後進的楷模。
由於勾踐被夫差打得大敗,他不得不屈服求和向吳國俯首稱臣,因為此時勾踐隻憑意氣與夫差拚個魚死網破,恐怕越國將會在曆史上消失。於是,他一方麵在吳國君臣麵前表現得忠心耿耿,卑躬曲膝,擺出一副“奴才相”,不管吳國的臣子如何羞辱他,如何考驗他,也不管自己的親人下屬如何不理解他,恥笑他,他都一概忍受下來;但另一方麵,勾踐的複國之心未死,東山再起的誌向未滅,他臥薪嚐膽,刻苦圖強,任用範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因此,勾踐的忍可以是幾年、十幾年,但這完全是策略性的,是一種瞞天過海的韜晦之計,是一種以屈求伸的雄才大略,這種人的謀略一旦成功,將一反忍的常態,變本加厲地對他所忍的人進行清算。
勾踐臥薪嚐膽,以屈求伸的故事還告訴人們要“知恥而後勇”。一般說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由知恥、忍恥到雪恥,這個過程必然有一段曆史距離。大多數受辱者,皆因當時的力量或者環境處於劣勢,在與人或者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或由於力量懸殊,寡不敵眾,或由於天時地利,不如對方,致使自己被對方打敗(或受淩辱)而遭受屈辱,但又不能立即雪恥,隻能將恥辱強忍吞下,銘刻心頭,經過養精蓄銳,Et漸強大,時機成熟,再雪舊恥,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便是這個道理。
“知恥而後勇”,其實質是忍今日之恥,而求明日之伸,但若一味地忍耐就無意義可言了。那麽,為何要忍呢?正是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會有峰回路轉的一天,以此來不斷地提醒和鼓勵自己忍受眼前一時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等待,要相信時間的公平。《菜根譚》中曾有這樣一段話:“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長久潛伏在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地綻開的花朵,必會早早凋謝。凡事焦躁無用,身處橫逆之中,隻有善屈善忍,儲備精力,一鳴驚人的機會一定會來臨。
能夠忍恥,能夠忍受痛苦而等待,都是不忘恥辱的結果。古人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也。”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以不知恥,不知道恥辱的恥辱,才是真正的恥辱。
對恥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人知恥、忍恥、雪恥。知恥後,一時無法雪恥,隻好暫時隱忍,一旦時機成熟,立即將恥辱洗雪幹淨,勾踐就是其中的典型。但也有人受恥而不知恥,即所說的人百顏無恥或恬不知恥,也就是說,這種人能厚著臉皮忍恥而無信心、決心或勇氣雪恥,則是可悲可歎的。
三國蜀後主劉禪就是這樣一個十足的無恥之徒。當時,魏國的鎮西將軍鄧艾攻蜀,一路過關斬將,直取成都,蜀國君臣成了亡國奴。後主劉禪不但親自乞降,又令蜀將薑維向魏將鍾全投降(他這樣做,並非像勾踐那樣屈一時之辱而後雪恥)。劉禪降魏後,魏主設宴招待他,有意安排演出蜀地原有的雜技,四周蜀國降者觀後極為悲傷,而劉禪卻興致極高,談笑風生。有一日,魏主問劉禪:“先生是否願歸蜀地!”劉禪竟然答道:“生活在這兒快樂,不想回去了。”可悲之極!
“為國而恥者,知恥而後進;為己而樂者,亡國不知恥”,後人這樣評價勾踐和劉禪。
有人說,在政治生涯中,應不問過程而求結果。同樣,在屈伸之間,伸是最終目的,屈為伸而服務,隻伸不屈,會輸得頭破血流;隻屈不伸,無作用無意義可言,隻是窩窩囊囊地活著。
智慧啟示:
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堅定不移地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自會有妙手偶得的樂趣。
天才來自於勤奮
愛迪生取得的成就早已廣為流傳。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使人類的聲音得以被記錄;他發明的白熾燈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他發明了麥克風、謄寫版印刷機、醫藥熒光鏡、鎳鐵堿性蓄電池、電影……他還構想了整個電力輸送係統,他一生勤奮不輟,獲得了一千零九十三項發明專利。
他在發明中取得的傑出成就震驚了世人,人們幾乎都以為他掌握了什麽魔力,把他稱做“蒙羅公園的巫師”。這一稱謂使他感到又好笑又好氣。
“巫師?”他說,“我靠的隻是辛勤的工作!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聰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他特別不能忍受懶惰,尤其是腦子的懶惰。在他的實驗室兼製造工廠的顯著位置,掛著一副喬舒亞·雷諾茲的話:“一個人不得找任何理由逃避思想的勞役。”
愛迪生常常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甚至更多。“取得某種成就是生活中惟一真正讓人高興的事。”他說。他一天睡眠時間不超過四小時,這還包括打盹的時間。他認為:“睡眠就像藥品,一次吃下太多,會使你昏昏沉沉,產生抗藥性。這樣,你就失去了時間、活力和機會。”
這個以一生勤奮的工作奠定偉大聲名的發明家,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發明不曾被列入一千零九十三項專利中,因為這項發明嚴格說來不是發明,更不是愛迪生一人的專利。它是一項印證,是一個艱苦卓絕的求證過程,是千百年來無數傑出人物曾以全部生命去求證的一個真理。它早已被智者總結成真理,卻因為古老和樸素而被人們忽略與回避。這就是一一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是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得到的。
如同巴羅所說:“我們如果希望獲得知識,希望擁有人生最珍貴的美德,比如信心、自製、耐心、知足,這些都需要我們努力工作,付出汗水。要不畏艱難險阻,不畏懸崖峭壁,迎接最嚴酷的挑戰,要讓我們的天性和欲望受到磨勵,讓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各種力量都接受嚴格的控製,讓一切困苦勞作都降臨到我們身上,這就是在實踐我們的德行。勤勉展示的是靈魂的慷慨、純樸,它的背後是一顆不會滿足於低賤卑俗、願意追求更高目標、具有大無畏的勇氣、無視艱難險阻的心。”
所以,坐等什麽事情發生,就好像等著月光變成銀子一樣渺茫。希望宇宙中發生奇跡,能夠取代自然法則的作用,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意識到隻有勤勉的工作才會使你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在有助於成功的所有因素中,勤勉的工作總是最有效的;在有助於你成功的所有品質中,勤奮是最可靠的。
富蘭克林在他的自傳中說:“在我小的時候,父親不止一次地向我講所羅門的格言:‘若一個人勤勉從事,他不會站在平常人麵前,而將會站在君王們的麵前,’因此,我認為勤勞是致富和成名的手段。這種思想鼓舞著我的行動。雖然我沒有想到我會真的站在君王們麵前,但是這些事情倒是真的發生了。我曾站在五位國王麵前,還有幸和丹麥國王同席共餐。”
一個非常愚蠢的想法是,勤奮的工作與出色的能力是矛盾的。持這種想法的人們認為天才不需要刻苦學習,他們甚至認為,天才生來就對規則和體製深惡痛絕,反對束縛,要求“瀟灑自如”,對糾纏細節、辛勤勞動不屑一顧。在這些幼稚的人看來,對天才而言,成功唾手可得。
天才作家喬治·拉斯羅浦在談到自己時說:“我常常連軸轉,不分白天黑夜,連睡覺和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這在一些人的眼裏,是難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就不得不這樣做。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對創作充滿了熱情。但是,當我寫作了八小時或十小時之後,大腦和神經極度緊張,我承認,這樣的工作實在是單調之極。天地作證,我不能說假話。然而,在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著鼓舞人心、能起補償作用的東西,那是精神得到了滿足,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正是因為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是充實的。確實,在艱辛的寫作過程中,也有很多的歡樂和愉悅。但如果對此無限誇大,引申為一個作家不需要坐十年冷板凳的精神,我認為也是不負責任的。這會讓年輕人產生一種誤解,不能實事求是地估量工作中的困難,不知道成功來自於無數次的失敗,需要付出長期的、耐心的勞動。”
“偉大的作品來自天才的靈感,”法國道德學家諾貝爾總結道,“但是,隻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把它變成現實。”許多被人們視為天才的傑出人物都對勤奮的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牛頓認為“如果說我為人類作出了貢獻的話,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我的勤奮工作和耐心思考。”
愛因斯坦說過:“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助產士。”其實,它也是天才的助產士。即便有過人的才幹,如果不采取任何有價值的實際行動,最終也會一事無成。天才需要勤奮,就像勤奮成就天才一樣。盡管天才有自己天生的才能,但是,天才更多的時候是通過自身辛勤的勞動來實現其目標的。
那些偉大的詩人、演說家、政治家、曆史學家,以及許多才幹過人的商界精英,無不是在艱苦的努力中錘煉出來的。他們優於其他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比一般人付出更多。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異不在於天賜的稟賦,而在於持之以恒和堅忍不拔的勞動。
由準確的判斷和執著的精神支撐起來的勤奮比天賦更重要。在現代社會裏,那些靠天才取得的成績,同樣可以通過勤奮而獲得;而靠勤勞取得的成就,光靠“天才”就無法得到。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人們渴求的不應是天賦,而是堅強的意誌。換句話說就是,人們不應一心隻想著得到成功的助力,而要時刻保持勤奮勞作的毅力。”
智慧啟示:
人們不應一心隻想著得到成功的助力,而要時刻保持勤奮勞作的毅力。
打造堅韌品質
堅韌是可以克服一切難關,試問諸事百業,有哪一種可以不經堅韌的努力而獲成功呢?
在鄉間,有無數因堅韌而成功的事實。堅韌可以使柔弱的女子們養活了她們的全家;使窮苦的孩子,努力奮鬥,最終找到生活的出路;使一些殘疾人,也能夠靠著自己的辛勞,養活他們年老體弱的父母。除此之外,如山洞的開鑿、橋梁的建築、鐵道的鋪設,沒有一事不是靠著堅韌而成功的。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功績之一——美洲新大陸的發現,也要歸功於開拓者的堅韌。
在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替代堅韌,教育不能替代,父輩的遺產和有力者垂青也不能替代,而命運則更不能替代。
秉性堅韌,是成大事立大業者的特征。這些人獲得巨大的事業成就,也許沒有其他卓越品質的輔助,但肯定少不了堅韌的特性。使從事苦力者不厭惡勞動,使終日勞碌者不覺疲倦,使生活困難者不感到誌氣沮喪,原因都是由於這些人具有堅韌的品質。
依靠堅韌為資本而終獲成功的年輕人,比以金錢為資本的獲得成功的人要多得多。人類曆史上全部成功者的故事都足以說明:堅韌是克服貧窮的最好藥方。
已過世的克雷吉夫人說過:“美國人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怕失敗。他們在事業上竭盡全力,毫不顧及失敗,即使失敗也會卷土重來,並立下比以前更堅韌的決心,努力奮鬥直至成功。”
有些人遭到了一次失敗,便把它看成拿破侖的滑鐵盧,從此失去了勇氣,一蹶不振。可是,在剛強堅毅者的眼裏,卻沒有所謂的滑鐵盧。那些一心要得勝、立意要成功的人即使失敗,也不以一時失敗為最後結局,還會繼續奮鬥,在每次遭到失敗後再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決心地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不論做什麽都全力以赴,總是有著明確而必須達到的目標,在每次失敗時,他們便笑容可掬地站起來,然後下更大的決心向前邁進。比如格蘭特這個人就從不知道屈服,從不知道什麽是“最後的失敗”,在他的詞匯裏麵,也找不到“不能”和“不可能”幾個字,任何困難、阻礙都不足以使他跌倒,任何災禍、不幸都不足以使他灰心。
堅韌勇敢,是偉大人物的特征。沒有堅韌勇敢品質的人,不敢抓住機會,不敢冒險,一遇困難,便會自動退縮,一獲小小成就,便感到滿足。
曆史上許多偉大的成功者,都是由於堅韌而造就的。發明家在埋頭研究的時候,是何等的艱苦,一旦成功,又是何等的愉快。沒有人能忍受豪在未發明縫紉機時所遇到的痛苦和窮困,後來他發明了縫紉機,才可以享受安樂的生活。世界上一切偉大事業,都在堅韌勇毅者的掌握之中,當別人開始放棄無法再做時,他們卻仍然堅定地去做。真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做事時總是埋頭苦幹,直到成功。
有許多人做事有始無終,在開始做事時充滿熱忱,但因缺乏堅韌與毅力,不待做完便半途而廢。任何事情往往都是開頭容易而完成難,所以要估計一個人才能的高下,不能看他下手所做事情的多少,而要看他最終完成的成就有多少。例如在賽跑中,裁判並不計算選手在跑道上出發時怎樣快,而是計算跑到終點時間的先後。
要考察一個人做事成功與否,要看他有無恒心,能否善始善終。持之以恒是人人應有的美德,也是完成工作的要素。一些人和別人合作完成一件事時,起先是共同努力,可是到了中途便感到困難,於是多數人就停止合作了,隻有那少數人,還在勉強維持。可是這少數人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工作中再遇到阻力與障礙,勢必也隨著那放棄的大多數,同歸失敗。
智慧啟示:
那些一心要得勝、立意要成功的人即使失敗,也不以一時失敗為最後結局,還會繼續奮鬥,在每次遭到失敗後再重新站起,比以前更有決心地向前努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