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任性的孩子學著去“工作”吧

如何陪孩子順利度過充滿無限可能的幼兒時期

孩子總是把餐具或食物扔著玩兒。

不斷地想要爬到桌子上去。

洗手洗個不停,還鬧別扭。

總是靜不下心來,注意力集中不了。

喜歡跑來跑去、吵吵鬧鬧。

還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這些行動不禁讓人在心底呐喊:“你們究竟想幹什麽!究竟為什麽要這樣做?”

各位在育兒時是否產生過上述想法呢?雖然孩子可愛,但如果每天都被這種喜歡惡作劇,還動不動就發脾氣的孩子牽著鼻子走,那麽想必大家都會感到身心俱疲,甚至絕望到想放棄吧。

其實,如果讓這樣任性的孩子學著去“工作”,那麽不僅可以有效減輕我們育兒時的煩躁情緒,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看到這裏,有些人可能會覺得:

“‘工作’?是不是要讓孩子幹各種很困難的事啊……”

“光是像現在這樣照顧孩子,我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哪兒還有那種閑工夫呢……”

不過,實際上這種方法並不需要額外花費時間、金錢,也無需進行特殊準備。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瑣事其實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工作”,比如洗菜、倒垃圾、給植物澆水或倒茶等。

關鍵在於,對孩子的調皮搗蛋行為我們是選擇勃然大怒,還是選擇讓他們學著“工作”。這個決定對於我們育兒的方法和孩子們能力的培養都會產生影響。

不僅是能力的培養,這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怎麽樣?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了呢?

實際上,如果想讓孩子們的身心快速成長起來,日常生活正是“最佳舞台”。關於這一點,接下來我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工作”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蒙台梭利教育實踐法

“工作”一詞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提出的概念。所謂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瑪麗亞·蒙台梭利(注:意大利幼兒教育家)提出的一種著名教育方法,許多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知名人士在幼兒時期都接受過這種教育。

接受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名人有:

穀歌共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裏·佩奇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

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

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英國王室成員——亨利王子和威廉王子

日本將棋職業棋手——藤井聰太

……

瑪麗亞·蒙台梭利博士曾經是一名醫生,她在對兒童成長發育進行科學觀察的過程中,總結出了該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雖然誕生於100多年前,但即便放在科研飛速發展的現代,其正確性仍然能夠從各種角度得到證明。

這不禁引人深思:為什麽接受過蒙台梭利教育的人能夠發揮出創造性和創新性,在各種領域大放異彩呢?這種教育方法是不是有什麽特別之處呢?

不過,蒙台梭利教育法最注重的教育方法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練習”。這種練習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自己的事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練習的具體內容也沒什麽特別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比如係紐扣、疊手帕或者擦桌子等。

那些在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導下成長的孩子,在兩三歲時自己就會穿脫衣服、飯前擺碗筷、飯後收餐具、打掃衛生等。有些心靈手巧的孩子甚至會做針線活,用起菜刀來也毫不在話下,還會自己做飯。

其實,孩子們所擁有的能力遠遠超出了大人的想象,不對,更準確地來說應該是,隻要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環境並適當地幹預,那麽即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夠做許多出乎我們意料的事。因此,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第一步就是,通過日常生活激發孩子自身的潛力。

如上所述,蒙台梭利教育法讓孩子們“做自己的主人”,引導他們自發地去接觸身邊事物、感知身邊世界,或是通過找到自身興趣發現自我。

這種方法和那些讓孩子很早就開始學寫字、學英語的早期教育並不相同。它是通過激發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在今後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獨立完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動力”“自信”“挑戰精神”和“自我認同”等各方麵的能力。這些能力會像枝葉那樣越來越繁茂,最終讓孩子成長為參天大樹。

“工作”本來是指那些在蒙台梭利教育法指導下進行的所有活動(包括做身邊的瑣事),而本書從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內容出發,認為生活中所有基礎性活動都可轉化為“工作”,這些活動涵蓋了運動發育和心理學等各領域理論。

而將這種活動轉化為“工作”而非“遊戲”,是因為這樣能夠發揮幫助孩子身心成長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法所強調的“工作”也是如此。

其實,本書中所說的“工作”,很多對家長來說也有益處。

這類教育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潛力,也能放鬆父母的心情,有效減輕育兒壓力。此前有很多父母都與我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經驗。

接下來,我也會逐步講解這種減輕育兒壓力的效果。

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書之後,能夠與孩子們一同享受“工作”帶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