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一個人如果堅持做有趣的事,他就會變得很好玩。說到好玩,我想起陳丹青在《笑談大先生》裏說魯迅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隻是大多數人都無法看到魯迅好玩的這一麵,因為魯迅被塗上了“厚厚的意識形態塗料”。

如果你問我:魯迅到底好玩在哪裏?你可以去讀陳丹青的《笑談大先生》,或者多讀幾本魯迅的雜文集自己去感受,在這裏我就不加以贅述了。

在陳丹青看來,“好玩”一詞能夠超越意義和是非,“超越各種大字眼,去除層層疊疊油垢般的價值判斷與意識形態,直接感知那個人”。另外陳丹青還說“好玩”是一種活潑而罕見的人格,“它絕不隻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內在的力量遠遠大於世人的想象,甚至是致命的力量……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鬆的,遊戲的,豁達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運的龐大的餘地、豐富的側麵、寬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嚴肅,一旦憤怒激烈,一旦發起威來,不懂得好玩的對手,可就遭殃了”。

另外我讀過一本名為《楊憲益對話集》的書,書中收入了很多媒體對於著名翻譯家楊憲益的訪談,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楊憲益對於人事物的最高評價就是“好玩”。

另外有記者問楊憲益:人生中譯作、打油詩和煙酒哪個最重要?楊憲益答:都不重要。

在書中,楊憲益還說自己年輕時在牛津大學讀書,一年有三個學期,他隻有一個學期在校,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外麵玩。如果楊憲益年輕時沒有這樣瘋玩過,他會成為中國最偉大的翻譯家之一嗎?這事兒還真不好說。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看似很有趣、很好玩的事會讓人上癮。一個人一旦對之上癮了,可能會消耗掉大量時間和精力,最終隻會收獲無盡的空虛感、悔恨感或負罪感。

對於這樣的事,我個人的心得是要麽運用自製力盡量少做這些事,要麽索性讓自己徹底沉溺其中,直至做到對這件事徹底膩煩為止。

例如我原來喜歡玩某幾款電腦遊戲,我就是索性讓自己徹底沉溺其中,不分白天黑夜地玩,每個遊戲都連續通關多次,一直玩到我一看到這些電腦遊戲就會感到有點惡心。再後來,我發現我對那些我身邊的人瘋狂癡迷而我從未玩過的電腦遊戲也都提不起什麽興趣了。所以在過去幾年,我極少玩電腦遊戲。

當然,關於電腦遊戲,這隻是我的個人體驗。而對於某些遊戲玩家來說,玩電腦遊戲時可以感受到人生最終極的意義。另外也許他們完全不用為生計問題擔憂,或者他們可以通過電腦遊戲實現經濟獨立甚至財務自由。那麽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不會因為沉溺於電腦遊戲而收獲無盡的空虛感、悔恨感或負罪感。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對於某個人來說最有趣、最好玩的事,如果這個人在這些事身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他會因此收獲愉悅感、滿足感或自我實現感。

例如美食作家葉怡蘭說法國的很多廚師是“以創作者的理想和熱情,不求糊口,不為營利,而是以追求高度創作表現與藝術境界的達成為目標,即便需要借貸舉債也在所不惜”。

也許你會說:“為了可以開始著手去做我心目中最有趣、最好玩的事,我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而這些準備工作就是李笑來所說的那種有用但非常無趣的事。”

為什麽你心目中最有趣、最好玩的事的準備工作為什麽會是非常無趣的呢?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有人強迫你非要做這樣的準備工作嗎?如果是別人強迫你去做,那你為什麽要接受這樣的強迫呢?如果沒有人強迫你,你做這樣的準備工作完全是你自己的選擇,那你為什麽還會覺得這些準備工作是非常無趣的呢?

也許還有人會說:“我想做我心目中最有趣、最好玩的事,隻是如果我現在就開始著手去做,我無法養活我自己,所以我現在必須做一些非常無趣的工作養活我自己。”

生存是第一要義,這一點毋庸置疑,隻是你一定要做一些非常無趣的工作養活你自己嗎?而且一件工作是否有趣,完全可以根據你的心態而變化。如果你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關於如何開始去做你心目中最有趣、最好玩的事,那麽你完全可以把所有為了生存而去幹的那些工作看成是一種必要的經曆,至少你可以通過這些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了解社會和人性吧。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你在謀生的同時,你是否為了你心目中那個遠大的目標製定了一個可行的長期計劃。

例如蕭伯納是一個很好的榜樣。蕭伯納中學畢業後為生活所迫,不得不選擇了一份自己很不喜歡的工作以糊口——他在一家房地產公司裏先是當學徒,後來成了一個出納員。那時蕭伯納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嚴格的寫作計劃:每天必須寫出5頁稿紙的文字。在蕭伯納開始文學創作的最初幾年,他隻賺到了30英鎊的稿費。這之後他還寫了5部長篇小說,然後去了60多家出版社尋求出版的機會,卻均被拒絕。這讓蕭伯納感到萬分沮喪,但他依舊一直堅持那種每天按部就班寫5頁的工作方式,後來他終於寫出了多部聞名世界的經典劇作,再後來他更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順便送你一針蕭伯納牌心靈雞血:“我年輕時注意到我所做的事裏麵十件有九件是失敗的。我不想成為失敗者,所以我就付出十倍的努力幹下去。”

再例如那部曾經轟動一時的動畫短片《李獻計曆險記》,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作品,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名叫李陽的年輕人用了兩年半時間獨立完成的。關於這部動畫短片的製作過程,李陽曾這樣說道:“自己一人兒做的,隻是我沒勇氣辭職,因為還得生活,還得給自己在乎的人們買禮物,這都要錢。用業餘時間花了兩年半做完,我就粗粗拉拉一做,你們也就嘻嘻哈哈一看,咱都為圖樂子來的不是麽。”

這是一個像擠乳溝一樣擠時間的經典案例,如果你不能全職去做你打心眼兒最想做的事,那你就像擠乳溝一樣擠時間去做。

又例如有一天在街邊看到一個收垃圾的白發老人在沒生意的時候,一個人靜靜地練起了頭倒立,看得我感慨萬千,他讓我想起了我童年時的功夫夢,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有了想拜這個白發老人為師的衝動。

很多人看不起收垃圾這個工作,其實幹這個工作挺賺的。當然在這裏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想說的是一個人利用業餘時間,可以做成很多事。例如他可以邁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步,他可以獨立完成一部很經典的動畫短片,他也可以成為一個大隱隱於市的功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