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方有上下親

“正衣冠”,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之一。過去,人們眼中的官員“衣冠”就是烏紗和官袍,現在,雖然大都不再穿所謂“官服”了,但領導幹部頭上的權力之冕、責任之袍依然是沉甸甸的。如何在“正衣冠”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淨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值得深思。

“正衣冠”首先要正“官帽”,即讓每個領導幹部明白“官帽”從何而來,位子是誰給的。正如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的,領導不是自封的,要看群眾承認不承認,批準不批準。讓帽子不高戴,不歪戴,不妄戴,就是要始終尊重民情,體察民意。從製度層麵看,“官帽”之下是責任,戴“官帽”的人是治理者,是法律和規章製度的執行者,所作所為是為了服務公眾。隻有官帽戴正了,牢記責任、勤勉為民,才能服眾,才能治眾,也才能領眾。

現實生活中,有些領導幹部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耍威風,窮做派,頤指氣使,盛氣淩人,群眾非常反感。因此,“正衣冠”還要正“儀態”。“儀態”不是表麵文章,而是展現在人民麵前的“物理形態”,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幹部的直接感受;反映著領導幹部的人品、官品,是黨的形象、政府的形象。毛澤東同誌說過: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正“儀態”,就是要根治這種低級趣味。古人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儀態”正,才能去除糟粕、淨化自我、影響他人,才能上下相親,“厚澤深仁,遂有天下”。

當前,群眾意見最大的,是我們一些領導幹部“臉難看”,一副不可親、不可近、不可交、不可信的模樣。正衣冠,也有必要正“顏色”。領導幹部的“顏色”或“臉麵”,實則是領導幹部為官的態度,是人品、官品和自我職業認知的外在反映。顏麵是否坦誠自然,和藹可親,在群眾和下屬的眼裏,其實都清清楚楚。領導幹部要做到“和顏悅色”,關鍵是要正確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係,真正把握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客觀規律,如列寧同誌所指出的,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

從內心深處尊重人民、去虛偽存真情,並不意味著要當“笑麵人”和“好好先生”,而是要做有原則的“主持人”,即麵對矛盾要講究方法,唱唱紅臉,調和矛盾、促進和諧;麵對違法亂紀現象,要不留情麵,敢唱黑臉,伸張正義,主持公道,維護黨和人民的權益;麵對“善事善舉”,要積極鼓勵,唱唱白臉,樹立好風氣,弘揚正能量。不管唱什麽臉,“顏色”都要正、要純,要用真情。

有些領導幹部,講話中愛拿腔拿調,照本宣科,背後是不注重學習、腹中空空。所謂“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才能一擊命中。因此,“正衣冠”也要正“腔調”,正學風。好學有術,肚子裏有東西,才不至於離開了稿子“頭腦一片空白”,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擲地有聲。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理想抱負,是每個領導幹部必須擁有的遠大誌向。小成靠勤,中成靠智,大成靠德。通過“正衣冠”,在不斷加強黨性鍛煉中培養修養,防範“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之弊,避免“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之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