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瑤沒料到江振旭會動手,因此沒有防備,被江振旭這一巴掌,扇的跌倒在地,腦子裏也空白一片。
大約過了片刻,才恢複意識,隻覺得耳朵嗡嗡直響,嘴裏彌漫著一股鐵鏽味。
“父親,你怎麽能為了一個妾室打大姐。”
這是江玉瑤恢複聽覺後,聽見弟弟阿瑜的質問。
緊接著又是一記響亮的耳光響起,江玉瑤循著聲音望去,就看見盛怒的娘親指著捂著臉的江振旭道:“江振旭,你憑什麽打我女兒。”
“郡主,您沒事吧!”
隨薛惟芳趕來的侍劍,彎身和白芷一起扶江玉瑤的同時,關切地詢問。
江玉瑤借著白芷和侍劍的力起身,她抬手隨意抹掉嘴邊沁出的血跡,雪白的左臉,此刻印著清晰的五指印,並且腫得老高。
她伸手拉了拉娘親的衣袖,看也不看江振旭一眼,諷刺地開口:“娘,我動了江大人的愛妾,江大人身為父親,打子女天經地義。”
說完,江玉瑤才看向江振旭,確認道:“江大人,是這樣嗎?”
對上江玉瑤清淩淩的雙眸,江振旭一時間心虛至極,狼狽地避開江玉瑤的視線,底氣不足地開口:“文氏怎麽說也是你的長輩,你讓侍衛動她,這不是羞辱她嗎,你如此目無尊長,那、那一耳光,就是給你的教訓。”
薛惟芳被江振旭的話,激得怒火高躥,半點形象都不要的直接啐了他一臉口水,不客氣地罵道:“我呸,一個暖床的貨色,抬舉她,她才算半個主子,但說白了,她也就是個賤婢。”
罵完江振旭,薛惟芳滿臉寒氣對身邊的嚴嬤嬤道:“嚴嬤嬤,立刻清點我的嫁妝,今天之內,搬出江府。”
江玉瑤便知道娘親已經決定和離,便對仍拖著文韻的兩個侍衛道:“不必管文氏了,你們跟著嚴嬤嬤,聽她吩咐辦事,將我娘的嫁妝,安全護送到我娘的別院。”
薛惟芳一手攬著女兒,一手拉著兒子,冷冷地看著江振旭道:“我會請旨和離,成全你與文韻。”
說完,母子三人,沒有任何留戀地離開。
而剛剛獲得自由的文韻,在聽見薛惟芳要請旨和離時,心裏一慌,這要讓皇帝下旨和離,搞不好會連她的命也一起收了。
想到這一點,文韻連爬帶滾地撲到薛惟芳麵前,一邊磕頭,一邊哀求:“夫人,是妾身錯了,求求你不要與老爺和離。”
薛惟芳卻根本不吃這一套,抬腳不客氣地將文韻踹到一邊,冷冷道:“你這一套,用過一次,在我這裏已經不管用。”
“你不就是怕死嗎,放心,我不取你的性命,我倒要看看,江振旭沒了官位,手裏又沒錢,你們還能不能跟往昔那樣風花雪月。”
說完,薛惟芳不做任何停留地帶著兒女離開。
坐上去行宮的馬車,江子瑜見大姐,低垂著頭,很脆弱的樣子,心疼得不行,他小心翼翼地伸手,輕輕拉了拉大姐的衣袖,開口道:“大姐,你沒事吧!”
聽見弟弟關心的詢問聲,江玉瑤抬起頭,輕輕搖了搖頭道:“我沒事,隻是在想文韻這樣做的原因。”
“我感覺她是想將我們逼得脫離江家,原本我還不能理解她這樣做的用意,但是娘的話,令我有了一個猜測。”
這時一旁的薛惟芳開口道:“不管有什麽猜測,等處理了你臉上的傷再說,你現在臉腫得那麽高,隻要開口說話,就會扯動傷口,不疼嗎?”
江子瑜忙將一旁的藥箱打開,一邊道歉:“是我的不是,大姐,你先處理傷口。”
江玉瑤卻搖了搖頭,將藥箱重新合上,薛惟芳就在旁邊解釋:“你大姐的打,不能白挨,所以這傷暫時不能處理,等到了行宮,見了陛下,說明情況,拿到和離聖旨後,你大姐才能處理臉上的傷。”
江子瑜聰明,隻略想了想,就明白娘和大姐的用意,畢竟祖母才剛離世,他們就鬧和離,不知實情的,還不知道怎麽想他們。
尤其大姐才封郡主,嫉妒她的大有人在,要是有心人惡意傳出對大姐不利的謠言,對大姐的名聲,多少會有影響。
紫辰殿中,佑興帝剛處理完上都那邊送來的政務,高義從殿外進來,臉色凝重地躬身道:“陛下,薛夫人、曦和郡主及江公子求見。”
佑興帝已經知道江老太太因天花病逝的消息,按說如今江府的天花病人都治愈了,不是應該準備江老太太的後事,薛五姐怎麽有空帶著孩子來行宮。
心裏有疑問,卻也不耽誤佑興帝吩咐高義,將人請進來。
等佑興帝注意到江玉瑤那高高腫起的左臉時,他的臉色一沉,他親封的郡主,一般的人可不敢得罪。
再聯想到他們這個時候進宮,佑興帝便將動手打江玉瑤的人,鎖定在江振旭身上。
“五姐,瑤兒這是怎麽了,誰打的?”
薛惟芳撲通一聲跪下道:“陛下,臣婦求見,是想請陛下一下道和離聖旨,我要與江振旭和離。”
在娘親跪下時,也跟著跪下的江玉瑤便將府裏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沒有任何隱瞞地告訴佑興帝。
末了,她又補充了一句:“臣女猜測文韻今天這樣挑撥父親與我們關係鬧僵,應該是打著等父親和離、分家後,取父親性命,卷走父親所有家財,到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的打算。”
“所以瑤兒,你是不是有什麽計劃?”佑興帝問。
江玉瑤點頭:“是,我還懷疑文韻已投靠張家,但沒有證據,現在隻有一個辦法,讓她自己暴露,再定她的罪。”
而佑興帝聽完江玉瑤的話,感歎地開口:“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看得這麽透,沒有被仇恨蒙蔽雙眼,這行事有原則是好事,可要繼續保持。”
“那你父母和離的事情,是演戲,還是來真的?”
江玉瑤毫不遲疑地開口:“是真的,祖母臨終遺言,若父親再做令我們寒心的事情,就讓我和阿瑜勸母親和離,臣女與阿瑜同時改姓,脫離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