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向別人求助是讓人感到羞愧的事情;因為你必須像受命攻城的士兵一樣,完成肩上的重任。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果你的腿受傷了,無法自己爬上城牆,難道也要拒絕其他士兵的幫助嗎?

——摘自《沉思錄》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於去幫助別人,卻不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有的是為的麵子問題,有的是喜歡“孤軍奮戰”,還有的是根本就沒有那種“求助於人”的習慣。其實,這樣不但不利於自身人際關係的發展,也不利於個人的發展,甚至有的人時候還會因為自己的“固執己見”而讓自己走向毀滅。比如說下麵故事當中的神父。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裏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隻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隻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誌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

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麽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麽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對你施以援手,我們不要忘記了,隻有我們自己願意伸出手來,別人才能幫的上忙。但是,往往現實生活當中,由於很多人的固執,從而失去了改變困境的良好機會。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隻有善假於物,必要的時候接受別人的幫助才能事半功倍。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幾乎沒有一件工作是不需要人幫忙而可以獨立完成的,大多數時候,我們都隻是做著某個環節而已。因此,在這樣一個大集體當中,雖然存在競爭,但是,我們也需要通力合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出色。

自然界中有一種非常渺小的動物,它們在危險時刻卻能用一種與生俱來的團隊精神令我們驚歎,這種動物就是螞蟻。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用大火將一群螞蟻團團圍住,在蟻群即將被大火吞噬時,它們做出了一個我們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嚐試:螞蟻們緊緊抱成一團,勇敢地朝大火滾去,並迅速滾到火外,雖然外層的螞蟻因拯救同伴而葬身火海,但大部分的螞蟻卻靠同伴的協助幸存了下來。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螞蟻的這種群策群力以戰勝困難的協作精神,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有人曾說:團隊就是一群擁有互補技能的人,他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達成目的,並固守相互間的責任。這是團隊的力量。這也說明了:有的時候,接受別人的幫助,不僅僅為的是自己,而是對大家、對整個團隊的責任的體現和要求。

有人說:人生如戰場,無論是在商場還是在職場,用心、用情要比鬥智鬥勇來得更有效一些。好能力不如好人緣,這是世界成功人士的共識。所以,在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借人之力。一個人,你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樣樣精通,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自己所不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就像馬克·奧勒留所說的那樣:不要認為你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別人也不會做到;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什麽事情是別人能夠做到的,那麽你要相信你自己也能做到。他的這句話說明了,天下什麽樣的人都有,你不能完成的事情,總有人能夠完成。所以,如果你能夠善於借助別人之力的話,那基本上就沒有什麽是你不可能完成的。而且,有的時候,你接受別人的幫助,還會因此而獲得別人的信任和認同。因為,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你接受了,這表示的是你對他的一種認同和尊重。

所以,我們應該適時的示弱,把自己工作中的體驗或苦惱,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傾訴。為此,在平時要有意識地培養與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在你麵對工作壓力時,才可以從親朋好友當中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