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西遊 第三百五十四章 猴王傷命唐僧怒,徒兒潛行孫袁勸
隨著三人出了兩界山地界,路上即遇一猛虎,見識到猴王出世時的姿態,唐僧知道他有翻江倒海之能,卻也是並不害怕,正所謂肚裏有糧心中不慌,正是這個道理。
“卻是個壯碩的大蟲,看起來有幾分本事!”孫袁伸手摁住一旁驚慌的白馬,往邊上靠了靠,站到唐僧近前,眼見老虎竄出山林,眼中閃過一絲感興趣之色。
“造化來了,沒想到剛剛還少衣缺糧,馬上就有送上門來的,師父修怕,待俺老孫會會他。”猴王五百年未曾出手,此時眼見猛虎攔路,忍不住手癢起來,即嘴角含笑,露出興奮之意。
頓時,猴王整束行頭,就欲出手攻擊猛虎,猴王堂堂太乙散仙巔峰的人物,論戰鬥力直逼太乙真仙巔峰,對付這樣一個連靈智都未曾開啟的大蟲,卻是簡單異常。
孫袁見到這一幕微微搖頭,心中一動,暗道“這五百年看來是將猴王憋得不輕啊,現在連這種野獸也有興趣出手,竟然還拿出金箍棒,算起來,這頭老虎也算是史上死的最壯烈的野獸了,以野獸之身,以未開啟靈智之力,竟然能夠勞動一個太乙妖聖拿出看家兵器來對待,也算是死而瞑目了。
眼見猴王攔路,猛虎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麵對這震懾天地的妖聖氣息,愣是一點反應都沒有,許是餓瘋了,一個咆哮即撲了上來,見狀,孫袁忍不住眨眨眼睛,低下頭,不忍再看,這個老虎卻是太勇敢了,讓孫袁都有些自慚形穢。
稍後,隻見猴王輕輕揮動金箍棒,頓時打在撲擊過來的老虎腰部,下一刻,這隻老虎即一聲嗚呼,命喪黃泉。
待老虎落在地上之後,猴王收起金箍棒,嘻嘻一笑,走上前來,伸手拽過老虎的頂瓜皮,朝空中一抖,下一刻,無數血沫即從老虎口中吐出,猴子再甩了幾甩,甩出許多雜物,積聚在地上,聚成一堆,而他手中的老虎,卻是變成了一張虎皮。
“好精妙的控製之力,看起來猴王這五百年也不是白待的,這境界提升了不少嘛!”見到這仿佛漫畫中的一幕,孫袁眼睛微縮,隨即嘴角扯上一絲笑意,喃喃道“不錯,不愧為靈明石猴,卻是名冠四大靈猴之首,這一下完全將老虎的內髒肌肉骨骼完全化為了篩粉,卻是保留了完整的虎皮,已經超過了太乙散仙境界的掌控力,難得、難得!”
見到這一幕,唐僧自然是驚詫莫名,急忙追問,而猴王五百年未曾如此出手過了,此時雖然對付的隻是一個小小的野獸,可是卻也覺得心頭舒暢,就跟唐僧閑扯了起來,自然是將自己的本領介紹了一番,正所謂降龍伏虎不在話下,又將自己的兵器描述了一番,將這個白胖的唐三藏唬的一愣愣的,心中直歎此徒不凡。
收拾了這隻老虎後,猴王又在唐僧麵前吹噓了一番,眼見唐僧和孫袁俱皆露出震撼之色,猴王空虛了五百年的心房,卻是重新恢複了一絲往日的榮耀,頓時興高采烈,在前方開路不提。
有了這等高徒,唐僧自然是舒心許多,即和孫袁緊隨其後,趁著夜色尚明,開始趕路,準備找尋一戶人家,歇息一晚。
這一趕就是一個多時辰,等到太陽西沉,天邊現出晚霞餘韻,眼見著就要上黑影之際,一個茅草房子出現在三人的視野之中,走了這些許距離,在這茫茫荒原之中,三人終於看到了一戶農舍,頓時俱皆有些興奮。
唐僧上前叫開門來,師徒幾人俱皆入內,內裏老頭一見猴王樣貌,卻也是嚇了一跳,不過在問清楚來曆之後,得知唐僧乃是陳姓本家人,又是唐王禦弟,老頭不敢怠慢,即將眾人迎接進來,上了茶點吃食。
席間幾人閑聊,盡述前情,猴王具言他的來曆,聽聞老者有一百三十多歲,唐僧稱其壽數綿長,卻是個老壽星,猴王登時好勝心起,即道出了自己的年歲,幾人這麽一仔細,結果發現,猴王和這老者竟然是相熟之人。
老者小時後到過五行山中放牧,曾經有緣見過孫悟空一麵,更是知道古老傳說,知曉五行山的來曆,知道五行山中壓了一個神猴,通過這一番交談,眾人也算是對猴王的來曆有了一個確切的了解。
知曉猴王的來曆之後,老者是徹底的消了畏懼之心,即安排唐三藏幾人歇了,這一晚的談論孫袁隻是在一旁含笑傾聽,卻是並未插言,而其餘幾人俱皆以為孫袁本性如此,不喜人多,也不以為意,即由他去了。
很快,夜色將深,眾人俱皆安眠,這一日唐僧收得美猴王,徹底的開始了西遊之路,揭開了曆史新的一頁。
第二日,三人告別陳姓老者,果斷西行,在半路之上果然遇到了六個劫道的,看著六個長相怪異之輩,孫袁心中一動,暗道“想來這就是給猴王帶上金箍的誘因了,金箍啊,金箍仙的法寶,不容小視!”
孫袁牽著白馬在一旁觀瞧,猴王可就直接下殺手了,他拿出那根哭喪棒,三下五除二的即將這些人全部打殺,結果一旁的唐僧可是傻眼了。
對打殺一些妖怪唐僧還能看得過去,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點即使對唐僧來講也沒有什麽不同,可是對殺人,這可就犯了唐僧的忌諱了,正所謂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這可是活生生的六條人命,此情此景,讓唐僧不禁想到了在雙叉嶺上,當著他的麵,被黑熊精、老虎精、野牛精生吃的周姓大漢。
想起了當時血肉橫飛的場景,當時那般凶殘的妖怪也僅僅是傷了一條人命,可是眼前自己這個剛收的徒弟,竟然輕描淡寫的就殺了六條人命,這……,這算什麽?這一刻,唐僧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之色,看了看笑嘻嘻的猴王,心中暗道“究竟誰才是妖怪?與這猴子相比,那幾個妖怪都算是善良的了,如此這般,那還得了?”
一時間,唐僧心中又驚又恐,想起當日鮮血橫飛的場景,再看看眼前六人死不瞑目、渴望求生的麵容,唐僧心中一抖,麵色刷的一下蒼白無比,身體晃了晃,隻覺得腦袋一暈,眼前直冒金星。
這時,猴王卻是嬉皮笑臉的湊了上來,身為妖聖許多年,像這種事根本就不放在他的心上,任何一個有名的妖聖,哪個不是在屍山血海上建立起的名頭?這等小殺戮,對他們來講,完全就仿佛家常便飯一般,太平常了。
孫袁伸手一把扶住仿佛不倒翁一般晃來晃去的唐僧,眼見其臉上一絲血色都沒有,知道這個凡僧卻是被嚇壞了,接著又見猴王一副嬉皮笑臉的湊了上來,頓時心中一歎,喃喃道“事情依舊會發生,金箍依舊得帶上,這時間還是越往前越好,我能做的也隻有減輕他的痛苦了!”
孫袁眼中閃過一絲莫名之色,掃了猴王一眼,即穩穩扶住唐僧,讓其不再晃動,之後一把拽過包袱,扔到地上,扶著唐僧坐下,自己則是蹲在一旁,看著事情的發展。
“師父請看,那賊已經被老孫擊殺,這些強盜甚是沒有眼力,搶劫搶到老孫的頭上來了,就這麽死了倒是便宜了他們,不過這些人身家倒是豐厚,竟然有這麽多盤纏。”猴王笑嘻嘻的湊上前來,頗為自傲的拋了拋手中的錢袋,等著唐僧的誇讚。
“……,猴王估計還以為這是在花果山當大王呢,不論幹了什麽,下麵都是一片擁護之聲,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嘿嘿,如今身為人下,還這般態度,唐僧能夠受得了才怪!”孫袁古怪的瞥了猴王一眼,眼見唐僧渾身都抖動起來,頓時心中一動,暗地嘀咕道。
果然,隻見唐僧呼呼喘著粗氣,其臉色驟然由青變白、由白變紅,由紅變黑,再見到猴王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唐僧內心深處對妖怪的恐懼,對人類生命的尊敬,對猴王態度的不滿,一下子完全爆發出來。
這時的唐僧現出歇斯底裏之態,一擺以前的怯懦之色,恨聲道“你卻是十分能夠闖禍,他雖是剪徑的強盜,可是即使被官府抓去,也不該是個死罪,你縱有本事,隻是將他們逼退即可,怎麽就這樣打殺了?這卻是無故傷人性命,有傷天和,與妖怪行事何異?似你這般,如何做得了和尚,如何去得了西天?”
猴王聞言一怔,即仰頭辯解道,“師父此言差矣,我若不殺他,他就要殺你,如此這般,師父也還願意?”
“我這出家人,寧死絕不敢行凶,我就是死,也隻是死一個,你確實一下子打殺六人,以六對一,說出去卻是無處說理去,更何況,他們還沒有打殺我,隻是恐嚇罷了,你哪裏見到他們動手了?”唐僧哼聲道。
“嘖嘖,這就是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區別了,猴王哪裏知道這些?在這個世界上遵循的可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沒想到這個唐僧的思想卻是挺超前的,和現在的法律規定的差不多!”孫袁在一旁眨眨眼睛,聽了這話,一時間有些無語。
說到這裏,猴王也是野性勃發,即笑道“不瞞師父說,我老孫五百年前,在花果山稱王做祖,也不知打死過多少人,也沒見有人敢說什麽!”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更激起唐僧心中對妖怪的懼怕之心,想想當時周姓侍衛的慘狀,唐僧支著腦袋喊道“隻因你沒收沒管,暴橫傷人,欺天罔上,這才有五百年受困之災,如今既然入了我佛門,就應該積德行善,如若還像當時那般行凶無度,一味傷生,恐怕去不了西天,做不得和尚,卻是甚是可惡!”
“好、好、好,自老孫出道以來,還沒有什麽人敢於這樣教訓於我,念在你救我出山之恩,老孫不與你一般見識,你既是明言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也不必這般小瞧我,我自是回去便是,你隻管西行,我回我的花果山,你去你的大雷音寺,大家大道朝天各走一邊,誰也別說誰。”猴王怒火中燒,眼中射出無盡金光,顯然是暴怒異常。
他再也忍受不住,即一個筋鬥翻了上去,在半空中駕馭筋鬥雲,直奔花果山方向而去,生恐如若再待下去,恐怕會一時忍受不住,拿出金箍棒給唐三藏來上一棒,那樣一來他豈不成了忘恩負義之輩?所以猴王離開的甚是堅決,一點挽留的餘地都沒有留給唐三藏。
“這……這”唐僧見此一幕,神情一愕,緊接著便有些不知所措,眼見猴王已經消失無蹤,唐僧抬手半天,心中可謂是五味陳雜,不知是一番什麽感受,想想離了這個徒弟,以後他西行之路必定又是多災多難,甚至還有可能被妖怪直接吃了,去不得西天,這時候唐僧心中卻是生出些許悔意。
可是又想想猴王肆意殺生的行為,唐僧內心又是一堅,認為猴王走了也好,省的給他招惹麻煩,可是再看看前方迷蒙的山路,唐僧一顆心又七上八下起來,一時間不禁頭疼不已,不知以後的路該如何走。
孫袁就在一旁站著,看著唐僧在這裏原地打轉,神情間一片複雜之色,顯然是內心深處頗為紛雜,不知該如何是好。
見到這一幕,孫袁自然是明白唐僧此時的心情,這個凡僧要說膽小,卻是膽小,他對妖怪怕得要命,對一些艱難困苦雖然也有懼怕之心,可是卻能承受,總體來說膽子不大,可是一旦涉及到原則問題,唐僧便又是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士,所以說唐僧是一個頗為矛盾的人。
此時唐僧心中也是在原則和西行取經之間不斷取舍,說起來就是一種在做人的原則與既得利益之間的選擇,可是這種選擇哪裏是如此輕易做出的?更何況唐僧的做人原則與他眼前的既得利益是息息相關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西遊取經一事可是不僅僅關係著他成不成金身,這後麵還有唐王、還有整個大唐國、還有南瞻部洲,甚至說還關係到佛教東傳,發揚光大的問題,這牽扯可就大了,因此一時間,唐僧在原則與利益之間,不斷的掙紮,在孫袁看來,如若他不是早就剃光了頭發,沒有頭發可抓,此時估計已經將腦門抓禿了。
眼見唐僧在原地都快轉成一個陀螺了,孫袁即清清嗓子,走上前去,止住唐僧,道“師父,莫要憂心,我觀那猴王隻是野性猶存,其本性倒是純真,你剛才的話卻是有些重了,些許賊人打殺了就是,如若放著,豈不是糟蹋別人?如若放他們離去,他們必然害人性命,之後的因果可是要算在師父身上哩,這就叫做不作為,要不得、要不得!”
“這個……”看了看遠處躺著的六具屍體,眼見孫袁如此說,唐僧雖然心中不認同,可是孫袁不比悟空,他不是唐僧的徒弟,唐僧對孫袁的約束力幾乎為零,再者說,此時猴王不在這荒郊野嶺,唐僧也不敢得罪孫袁這個武林高手,以免對方一時不爽,就將他哢嚓了,到時候什麽西天取經都是浮雲,如果因此耽誤了菩薩的事情,那他罪過可就大了。
說到底,唐僧之所以敢斥責猴王,最終原因還是因為猴王乃是觀音菩薩安排下來,給他做徒弟的,在唐僧心中,他教訓猴王的時候,是連觀音菩薩那份一起算上的,可以說是底氣甚足,可是麵對孫袁,那他的小心肝可就是一片咄咄了。
麵對孫袁這樣的武林豪客,唐僧的角度隻是一個普通的凡僧而已,大去了隻是多加上一個唐王禦弟的頭銜罷了,可是在這遠離大唐地界,荒郊野嶺之中,這個頭銜已經變成了一個笑話,眼前的豪客要是能夠買賬那才叫怪事呢!
因此,孫袁如此一說,唐僧不敢還嘴,即雙掌合十道“孫護衛所言有理,可是這卻是六條人命,貧僧一時不忍,說的重了些,可是那猴子也不該撇下貧僧自己走了,有什麽事我師徒之間不能好好商量?”
看了看天色,唐僧想想前路艱辛,前途未卜之狀,不由的有些孤孤零零,即點頭自歎,悲戚不已,對孫袁傾訴道“這廝,這等不受教誨!就是我有錯,他身為我的弟子,難道就不能忍受片刻?我但說他幾句,他怎麽就無影無蹤,徑自返回那什麽花果山了,罷、罷、罷,許是我命裏不該招徒弟,進人口,如今想要找他又上何處尋?真是無從找起,去修、去修!”
“師父無需擔憂,那猴王雖然一時氣憤離開此地,稍後必然醒轉,他乃是一個仁義之猴,師父對他有脫身之恩,他豈能不報?況且此事乃是觀音菩薩安排的,就是他想要走,我估計也走不了,師父且寬心,你我先上路罷了,相信那猴王稍後就會趕上。”眼見唐僧眼中含淚,就要掉下珍珠,孫袁登時一撇嘴,有些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