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唐代乃至中古史最引人矚目的事件,安史之亂涉及胡化、黨爭、兵製、藩鎮等諸多重要學術領域,但這也恰恰使其至今仍缺乏係統研究。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指出:“或許正因為安史之亂太為人所熟知,它背後所隱藏的曆史事件才恰恰未能引起專業曆史學家的重視。”①迄今為止我們尚未見到對這一事件進行直接研究的著作,很大程度上正是源於其牽涉的問題過於散漫蕪雜,這種局麵迫使研究者梳理出若幹主要線索,有所取舍地從某個特定角度進行探討。②我們看到,從唐人最初的指稱直到現代學術界的界定,安史之亂始終貫穿著兩條彼此交織的主線——政治與民族。
於以下兩個問題:安史之亂爆發原因,安史之亂的影響。”(胡戟、李斌城、張弓等主編:《二十世紀唐研究》,46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李碧妍引仇鹿鳴觀點認為:“對於安史之亂這一唐史研究中的重大問題,令人疑惑的是,除了蒲立本早期開拓性的研究外,國內很少有專門著作對安史之亂的整個過程加以詳細地考訂。因此時至今日,對於這一改變整個唐史走向的關鍵性事件的實證研究,看來依舊顯得有所不足。”(李碧妍:《危機與重構——唐帝國及其地方諸侯》,2頁,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