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穿什麽樣的衣服,留什麽樣的發式,是女孩子表達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

對於如何給女兒選擇合適的衣物,如何裝扮她們,父母們各有各的看法。有些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像“電影明星”一樣,因而總是給孩子買最時髦的服飾;有些父母則希望孩子像個“小大人”一樣,於是替孩子挑選的衣物都是自己的小號翻版;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的衣服就應該輕便舒適,讓她們自由地坐臥跑跳。然而,這種經由父母主觀意識挑選出來的衣服,卻不見得是女孩子所喜愛的,而且,孩子們總是被動地接受,也不利於她們審美觀的形成和個性的發展。

選擇穿什麽樣的衣服,留什麽樣的發式,是孩子表達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當孩子還不能了解自己的能力與特長的時候,她們能感覺到屬於自己的,隻是外表。因此,孩子建立自己的認同感,主要是經由服飾裝扮。所以當父母的,不要簡單粗暴地幹涉她們的這一權利,即使孩子的偏好有時候顯得幼稚可笑,我們也要通過耐心地引導,幫助她們建立起“美”的概念。剛上初中的小女孩青青也學會趕“時髦”了,她看到班上絕大多數的女同學都留的那種發型很漂亮,便也剪了一個那樣的發型。但由於她的臉型不適合,換了發型之後,她的樣子看起來有點滑稽。

回到家後,爸爸看到女兒這種奇怪的發型頓時火了,大聲地衝女兒吼道:“弄得自己像個動畫片裏的人物似的,你以為自己這樣很美嗎?”

女兒聽了爸爸的話,哭著跑進自己的房間裏。

過了一段時間,等女孩稍微平靜了一點,媽媽走進女兒的房間。認真地看了看女兒的發型說:“剛才爸爸的話確實有點過分了,可能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審美眼光不同吧,你不要怪爸爸呀!”

小女孩沒有說話。媽媽接著說:“我覺得這種發型挺好的,又時尚、又流行。”

小女孩驚訝地抬起頭看著媽媽。

“那次我去學校找你,看到你們班上的女同學大多數都留著這樣的發型,如果你在這種發型的基礎上再稍微改變一下,肯定會引來很多女同學羨慕的目光,說不定你還可以引領你們班女生的發型的潮流呢!”媽媽很誠懇地對女兒說。

小女孩有點心動了,認真地問媽媽:“媽媽,你說怎樣才能顯得既時尚,又與別的同學不同呢?”

“別的同學的頭發簾是齊的,我覺得你可以把頭發簾剪得斜一點,這樣更適合你的臉型,而且會顯得比其他同學的那種發型更時尚。”

小女孩真的聽從了媽媽的建議,並且她還為自己的新發型而自豪呢!愛美是每個小女孩的天性,但是當她們對於美的認識還不那麽健全的時候,會盲目地以為美麗就是潮流,就是和別人一樣。這時,家長不能一味地指責和諷刺,那樣既不能指導她們建立美的概念,又會影響了親子關係。我們可以幫助她們建立什麽是潮流,什麽是個性,什麽是最適合自己的東西的概念,幫助她們形成和建立自己的衣飾品位。

在這一方麵,美國孩子們現代的衣著觀念,很值得我們借鑒。

如今美國的孩子們通常不穿著多麽貴重的衣服,但是在整體搭配上看起來比較舒服。孩子們經常會說“這件衣服和那件衣服很搭配”、“這件衣服的顏色跟鞋子不搭配”之類的話。

在美國人的家庭生活中,買衣服一般都很注重衣服款式之間的搭配,還會考慮配套的裝飾品。即使是給小孩子買衣服,也會考慮到褲子和T恤衫、襪子的顏色是否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父母比較注重這些,孩子自然也就耳濡目染地受到影響。

但美國的父母從來不強迫孩子穿什麽或不穿什麽,而是買完衣服後讓孩子自己整理,並單獨給一個衣櫃,一般是分為放T恤衫的抽屜、放褲子的抽屜和放襪子的抽屜,然後每次讓孩子自己搭配衣服穿。

孩子自己穿衣服的話,有時候搭配得不錯,有時候就不一定順眼。細心的媽媽應該說:“你今天衣服穿得不錯,搭配得很好看。”即使衣服搭配得不是很好,也不要斥責孩子或逼著孩子換衣服,問一問那樣搭配的理由,如果孩子能很好地說出原因,那麽媽媽就接受它。其實,即使不批評孩子,她自己也明白怎麽搭配才好看,因為搭配得好的那一天媽媽已經表揚過了。

通過這些有效的引導,在孩子心目中就會對如何搭配衣物,如何裝扮自己有個初步的認識。她們會逐漸明白,有個性的、適合自己的東西才是美麗的,美麗不是源自於潮流或者衣飾的本身貴重與否,而是在於自己有沒有一雙善於搭配的慧眼。

在衣飾的選擇上,我們可以給孩子相對的自由,而不是絕對的自由。比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逛街,讓她自己先挑選衣服,然後家長再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家裏,把衣竿、衣架放在孩子夠得到的高度,鼓勵她們自己選擇搭配,家長來給她們的每一種搭配打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