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不是一步到位的,教育沒有直線,生命是體驗、感悟的過程。

現在的中小學生,比父母們上學那會兒要“厲害”很多:小小年紀,就會做網頁、寫博客,懂得許多專業知識,英語講得很溜……優越的學習條件、先進的教育手段,讓他們更早接觸,也更方便掌握現代知識和應用技能。

然而,一旦脫離熟悉的環境和擅長的領域,麵對真實的生活與社會,他們就容易手足無措。想想這幾年充斥報端、網絡的“女研究生被拐賣”、“大學生不知道番茄是長在樹上還是長在地裏”之類的報道,雖然都是個例,卻也觸目驚心。如果我們要追溯責任,恐怕得一口氣追溯到中學、小學乃至於幼兒教育。

隻從書本中汲取知識而缺乏體驗,會讓孩子們丟失了生活這個能提供最鮮活和最實用知識的自然源泉。家長們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曆,會發現很多有用的知識,其實就來自於生活。親手劃過火柴,就知道火很危險,不小心就會弄疼自己和別人;自己洗刷過體操鞋,就知道在鞋上蓋層白紙再曬太陽能減少黃跡……所以,這一代人出遠門時,父母並不是很擔心,因為他們相信孩子能靠觀察和體驗,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小問題。所以那時候的大學並不用擔心送學生家長潮,更不會有什麽家長在學校旁邊租房子陪讀的事兒發生。

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因為各種“愛”的理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體驗的經曆和機會。家長們因為怕孩子弄髒衣服而不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遊戲,因為怕弄髒地板而從不讓孩子做洗碗、擇菜等日常家務,因為怕孩子跌倒,遊戲的時候受傷或感染細菌而阻止孩子栽花種草,挖蟲子,踩水窪,更有的年輕的爸爸媽媽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淑女氣質,而拒絕一切會帶來汙漬的活動。

有些家長表示,他們也希望孩子可以去遊戲,去體驗,但是害怕孩子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發生意外自己應付不了。事實上,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存在風險,如果孩子對於風險沒有體會,或者對於風險的存在沒有認識,他(她)如何才能離開父母,麵對世界呢?

孩子經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於培養孩子預知和處理風險的能力。有的時候讓孩子體驗風險,承擔自己失誤和對風險的不當預期而帶來的麻煩和後果,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難能可貴的,家長可以代替孩子幹這幹那,但無法代替孩子成長。成長不是一步到位的,教育沒有直線,生命是體驗、感悟的過程。美國女孩肖恩要到山裏去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校方為他們介紹了營地情況,為他們的準備工作提出了建議。媽媽問肖恩是否需要幫忙,她驕傲地說我會照顧自己。在走以前,媽媽檢查了她的行李,發現她沒有帶足夠的衣服,因為山裏要比平原上冷得多,顯然肖恩忽略了這一點。再有一點,媽媽發現孩子沒有帶手電筒,這是野營時經常要帶著的東西,但是媽媽並沒有說更多的話。肖恩高高興興地走了。過了兩天,等她回來的時候,媽媽問肖恩:“怎麽樣,這次玩得很開心嗎?”肖恩說:“我的衣服帶得太少了,而且由於我沒有帶手電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別人借手電筒,才能夠走出去,這兩件事搞得我有些狼狽。”媽媽說:“為什麽衣服帶少了呢?”“我以為那裏的天氣會與這裏的一樣,所以隻帶了這裏平常穿的衣服,沒有想到山裏會比這邊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該如何做了。”“如果下次你再去佛羅裏達,也帶同樣的衣服嗎?”“不會的,佛羅裏達很熱。”“是的,你應該先了解一下當地的天氣情況,再做決定,對嗎?”“是的。”“那些手電筒是怎麽回事呢?你就沒有想到它嗎?”“我想到要帶手電筒,老師也告訴我們要帶手電筒,可是我忙來忙去,卻把手電筒忘掉了,我想,我下次野營時應該先列一張單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單子一樣,這樣就不會忘掉東西了。”

媽媽雖然知道肖恩帶少了衣服,而且忘記了帶手電筒,這樣會影響她的這次出遊,但她並沒有說出來,更沒有為孩子添上這些東西。她給了肖恩一個體驗的機會。經過此次野營,肖恩學到了不少知識,增長了不少社會經驗。我們常說,孩子離開父母的那一天,就是孩子走向成熟的開始。但是,一方麵,家長們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羽翼充當著孩子的保護傘;另一方麵,又常常抱怨孩子對自己過於依賴,責備孩子不懂事、不體諒大人、不能獨立處事……可是家長們又給了孩子們多少機會,讓他們走出自己的保護傘去獨立麵世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孩子盡可能多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和經曆,因為很多事情在沒有去做之前的想法,與真的去做過了之後的結果會完全不同,關鍵的是孩子在經曆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及處事應對,更是家長所不可設計和不能替代的,往往經曆與體驗的價值也就蘊藏在其中。

日本思想家福澤渝吉說:“教育就是授人獨立自尊之道,並開拓躬行實踐之法。”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不少家長“心太軟”,對孩子的一切均要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全方位”、“係列化”服務,孩子們成了“抱大的一代”,見不了世麵,經不了風雨。孩子不可能總躲在我們的翅膀底下,應該放手給她單飛的機會,哪怕她會摔跤,哪怕摔跤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這是成長路上必需的代價。我們應該信任孩子,鼓勵孩子,協助孩子而不是代替她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