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度嗬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情。她們對於外界的批評非常敏感,並且極度依賴於父母。

在生活中,有一種現象非常有趣:凡是媽媽能幹,裏裏外外一把手的,她們的女兒長大後往往什麽都拿不起來,連一些日常小事也弄得一團糟;如果當媽媽的鬆懈懶散,不是那麽“賢妻良母”的,女兒們卻大都做什麽像什麽,工作生活,都遊刃有餘。我有一個小學同學,從小就非常獨立,在家裏會洗衣做飯,就是自行車壞了,也是叮叮當當地自己來修,同齡的孩子都很佩服她。她大學畢業後剛參加工作一年,就成了單位的骨幹,被領導重點培養。我們讚歎她能幹,她開玩笑說:“都是我媽逼的,她老人家當甩手掌櫃,我不幹誰幹?幹慣了,到單位不幹也難受,就這麽幹出來了。”

當然,我們不是說要提倡如今當媽媽的什麽都不要管,一切全靠孩子去“自力更生”,我們隻是想傳遞這樣一種觀念:媽媽對於女兒,不要包辦太多,別以為她一個嬌弱的小公主離開了大人不行,其實,她沒有被開發出來的潛力多著哪!

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像我們小時候那種完全大撒把的媽媽絕無僅有,管得太嚴的倒是隨處可見。看到女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乖乖兒吃東西寫作業,媽媽們才能把心放到肚子裏。這對於女孩生活能力的發展,是一種嚴重的損傷。

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是智力和情緒等心理因素發展的必要條件,大腦的發育,人的成長成熟都是建立在與外界環境廣泛接觸的基礎之上的。我們應當讓自己的孩子積極感受豐富多彩的外界環境,從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從而發展自己的聰明才智。而相反地,封閉的環境隻會限製人的智力和個性的發展。

前幾年報刊上曾經刊登過一篇題為《溫柔的禁錮》的文章。在山東省濟南市,一位8歲的小女孩有一次不慎迷路,這可把她的家人嚇壞了。從她被找到之後,顧慮重重的母親就辭職專門“照看”寶貝女兒,女兒不再允許外出,也不能與人交往,如此整整20年。令這位對女兒愛惜無比的母親沒有想到的是,正是她這種為女兒遮擋所有風風雨雨的行為,使得這位女孩感覺器官鈍化,最終身心都產生廢用性萎縮。

這是一個有些極端的例子,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種女兒上學她背著書包送到教室,女兒吃飯她把魚挑了刺、雞蛋剝了皮的媽媽並不少見。家長100分的付出,在孩子身上能收到100分的效果嗎?結果顯然不是這樣的。媽媽的過度嗬護,卻培養出了依賴、挑剔、懦弱的女兒,難道我們還要堅持這種教養方式嗎?

做父母,80分已經足夠了,剩下的20分,可以給女兒一個發揮的空間。

魏女士和9歲的女兒達成了一個小小的協議。每個周末,媽媽都要睡個懶覺。如果女兒起得早,就要自己解決早飯。女兒並沒有因為媽媽不管自己了而感到沮喪,她每個周末可以自己決定是從冰箱裏拿牛奶麵包吃,還是自己煮雞蛋泡麵,或者到樓下的小吃鋪吃包子。如此,媽媽也享受,女兒也開心,順便還鍛煉了做事的能力。

作家劉墉曾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麵麵俱到,但後來我發現這其實養成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

凡事都包辦代替的家長反而會害了孩子,讓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反而會成就他們。

以愛的名義過度保護孩子,這隻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在過度嗬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對自己缺乏信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們對於外界的批評非常敏感,並且極度依賴父母。成人後,在麵臨重大抉擇時,他們往往會缺乏依賴而不知所措。

父母把女孩保護得風雨不透,她們就會成為溫室裏的花朵,在合適的溫度濕度下,也會蓬勃生長,讓父母意識不到這種教養方式的不妥。可是,女孩一旦長大成人,要離開父母的羽翼,要投入新的環境時,女孩懦弱無能的弊端,就會馬上擺在麵前。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放開手腳,早早地讓女孩把翅膀練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