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親,同樣有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教育孩子的權利。一個合格的媽媽,應該認識到父親對於孩子有著不可替代的正麵影響,而那正是母親們力量的空白點。
在我們每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早期以母親為主導的居多。當一個幼小的生命誕生後,媽媽以其溫柔細致的女性特征,一手負責起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有時候,父親倒像是一個旁觀者。等孩子逐漸長大的時候,媽媽便自然而然地介入她的生活與學習教育中去了,爸爸因為最初關注的就少,此時就有些插不上手去。他們可以自稱是在“把握方向”,其實,孩子在根本上還是由母親管理的。對於有女孩的家庭,這種現象更為常見,有很多媽媽會認為,教養女兒是自己的責任,爸爸盡管可以做他自己的事情去。
當女人成為了母親之後,她們天性中的愛心與細致就會被充分激發出來。她們給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不相信其他任何一個人能像自己那樣照顧好孩子,即使是她的父親。很多母親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孩子被爸爸帶出去的時候,她會擔心丈夫會不會知道給孩子加減衣服,會不會讓孩子吃過多的冷飲而拉肚子,會不會摔了她、碰了她?仿佛丈夫在帶孩子方麵十分無知,總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其實,女性完全不必如此。孩子需要多方麵的成長體驗。隻有女人才知道如何做個好媽媽,也隻有男人才知道該如何做個稱職的爸爸。因此,如果女人想指揮她的丈夫如何才能做個好父親,她是沒有發言權的,更談不上控製了,因為這是她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小李是一家公司的職員,而她的丈夫卻是軍人出身,他們的女兒剛剛上小學,兩個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小李很擔心丈夫總是沒有時間陪孩子而讓她的行動過於自由,同時,她也希望丈夫能對孩子溫柔點兒,因為丈夫總是帶著孩子打網球或者長跑,而小李並不讚同這種做法。
通過對專家的心理谘詢,小李意識到如果她幹涉丈夫與孩子交流,那麽她就害了全家。因為,作為父親,如果他受到管束和指責,那麽他會變得很暴躁,而孩子卻需要一個能夠帶來快樂和安寧的父親。每個家庭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女性都要把丈夫作為父親的權利還給他,也許他粗心大意,不能盡善盡美地保護好孩子,但又話說回來,媽媽也不能保證孩子萬無一失呀!在人類豐富而複雜的感情世界裏,父愛同母愛一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一種偉大而崇高的愛。沒有父愛的家庭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愛缺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誌薄弱,常表現出自卑的情感素質和性格特征。父愛是一種深沉、嚴肅的愛,父愛的眼裏更多地考慮孩子的未來。
其實,就女孩本身來說,她們也大多渴望父親的疼愛,是因為從父親那裏可以得到安全感。女孩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如能得到父親的愛護和關心,定會感到莫大的安慰。母愛可以使人變得溫柔,而父愛則使人變得剛強、堅毅。好父親的角色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據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孩子從母親那裏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等方麵的知識。而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通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發展。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由此可見,“親情關係向母性群體傾斜”,是一種不利於兒童健康發展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
對於母親來說,不要認為自己在家務和養育孩子方麵比丈夫付出的多,就剝奪了他對於教育女兒的發言權,要知道,父親可以給女兒的東西,是母親的力量所達不到的。同時,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多給孩子一些父愛。在家務瑣事上,父親應自覺地幫助妻子,這樣不但會贏得孩子的尊敬,而且會使夫妻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撫養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和培養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父親和母親都不可以一個人說了算,夫妻經常協商才能防止偏差,並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