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的性別意識問題,中國學前教育網撰文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關心和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對自身了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

《京華時報》上一篇文章指出:“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在3歲左右就有性別意識了。很多教育專家也提醒家長,為避免孩子性格發展出現偏差,最好從3歲前就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專家指出,3歲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別意識的,3歲後孩子逐漸意識到‘男女有別’並開始以性別自居。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對男和女的著裝、行為舉止、性格特征會逐漸形成全麵認識,也就逐漸形成了心理性別。”昊昊今年剛上一年級,開學一個月後的一天,昊昊回家一聲不響,悶悶不樂的樣子。細心的媽媽覺得兒子可能遇到了什麽問題。

於是媽媽問:“兒子,怎麽啦?今天好像不高興哦!”

“哼,今天萌萌不理我了,還把我推倒了!”昊昊委屈地說。

媽媽一聽,覺得很驚訝。因為萌萌和昊昊是從小一起玩大的同學,幼兒園就是同學,好得形影不離。怎麽會鬧矛盾呢!

媽媽想到這兒,一邊抱著兒子,一邊耐心地問:“為什麽呀?你們不是最好最好的朋友嗎?”

昊昊一聽媽媽這話,眼淚再也止不住了,他哭得很委屈。從他斷斷續續的敘述中,媽媽知道了原因。原來在學校裏,萌萌要上廁所,昊昊也要跟著去,萌萌不讓,還很“粗暴”地把他推出廁所門外。

聽了昊昊的敘述,媽媽會心一笑,心想該給兒子講清楚萌萌為什麽不讓他跟著的原因了。關於如何處理孩子的性別意識問題,建議家長從以下幾點做起:

1.幫助孩子確認自己的性別。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應讓他知道自己的性別,了解人類有男女的性別差異。這些知識必須正確,切不可認為孩子還小,就可以胡編亂造、蒙混過關。隻有這樣,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才不至於產生性困惑和對性的過度神秘感。

2.接納孩子的性好奇。孩子的好奇心是一切學習的原始動機。他們偶爾的性遊戲也是出於好奇、求知欲以及模仿心理。父母應該懂得,孩子的探索性是正常自然的,無須恐懼。反之,孩子越是被蒙在鼓裏,越是好奇,就越有一種神秘感。如果采用嚴厲的懲罰去壓抑孩子的性好奇,隻會令他對性產生罪惡感和內疚感。其實,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性好奇,因勢利導地進行家庭性教育。比如,可以平靜地詢問孩子在玩什麽、看到了什麽,讓孩子自由發表意見或提出疑問。這樣,能夠了解孩子的性知識有多少,就此給予正確教導。

3.滿足孩子的性心理。兒童會表現出一些性方麵的心理需求,主要是兒童樂於與父母的肌膚直接接觸,也稱為“皮膚饑渴”。嬰兒期的母乳喂養除了保證營養以外,更有增進母子感情、滿足孩子性心理需求的作用,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安全感。3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通過摟抱、親吻等方式,可以滿足孩子的“皮膚饑渴”。3歲到青春期之間的孩子,仍然存在很強的需求,但與父母肌膚直接接觸的機會少了。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遊戲以滿足其“觸摸”的需求。父母經常與孩子一起做親子遊戲,這是任何其他的人都替代不了的。

4.教會孩子與異性友好相處。兒童不會有成年人的異性之愛,但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如何與異性建立健康的情感,友好地相處,培養良好的群體生活習慣,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既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發揚男女友愛互助的精神,與異性進行自然、友愛、健康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