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孩如果對自己得到的愛滿足,她的心中就會充滿種種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說教,她就能自然融入周圍的世界,獲得別人的喜愛。

有一個女孩兒,她的性格憂鬱、孤僻,在別人麵前總是沉默寡言,於是,母親領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這位母親,也許是她的含蓄、內向的表達方式影響了孩子,試著對孩子說“我愛你”可能會有所改變。這位母親半信半疑,又覺得“我愛你”三個字說不出口,於是,找了個機會,在孩子麵前說了句:“孩子,你別看媽媽沒說過什麽,其實,媽媽是很愛你的。”想不到孩子聽完後愣住了,眼睛裏閃著淚光,半晌說出一句話:“我從來不知道你愛我,我還以為你根本不愛我呢!”

孩子們需要愛。盡管每個人都需要愛,但是孩子更為需要,這就像一棵新生的樹苗比一棵長大了的樹更需要陽光和水分一樣。孩子得到愛,才能去愛別人;得到愛,才能去愛生活。正如蒙台索利所說:“沒有愛,一切都是枉費。”有一位年輕的母親鑒於自己曾深受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之苦,下決心在孩子的身上扭轉這一局麵。孩子出生不久,她就經常抱著孩子對他說“我愛你”。到孩子一歲多時,她常和孩子做一種“親子遊戲”,她問孩子:“爸爸媽媽最愛誰?”孩子會習慣性地回答:“寶寶。”她再問:“寶寶最愛誰?”孩子則快樂地回答:“爸爸媽媽。”這個孩子很小就受到愛的熏陶,出外就知道愛護比他更小的幼兒。孩子兩歲多時,說過一句話:“大家都喜歡我。”這讓母親覺得很欣慰,因為這正是她通過各種努力希望孩子明白的事情。孩子上了幼兒園,有個別家長經常找老師“套近乎”,給老師送禮,要求關照孩子。但她從不這樣做,因為她知道一個對自己有信心,同時對別人充滿愛心的孩子,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表現贏得老師的喜愛。元旦來臨了,孩子想給班上的老師寄張賀卡,卻不知該寫些什麽。她先問清楚孩子想對老師說的話,然後幫孩子寫上:“老師,我愛你。”老師收到賀卡後,很是感動,自然也更喜歡這個孩子了。學期結束時,在這個孩子的《成長紀念冊》上,老師對他的評價是:“你通情達理,聰明好學,積極進取,表現欲強。特別是你有著美好的情感世界,對每個小朋友都很友善。你是我們班小朋友的驕傲。”一個女孩如果對自己得到的愛感到滿足,她的心中就會充滿種種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說教,她就能自然融入周圍的世界,獲得別人的喜愛。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溫暖的、源源不斷地愛呢?《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約翰·格雷,養育了三個可愛的女兒。他認為,孩子通過期待愛來感覺到被愛。要創造一些充滿愛意的習慣,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價值以及與父母雙方之間的獨特聯係。這些習慣無需花很多時間,隻需要承認它們是獨特的,然後就要一遍遍地重複。

他和妻子與女兒勞倫之間有一個特別的習慣:穿過森林走到城裏,然後休息,在當地的書店吃一塊瑪德琳餅幹。在勞倫很小的時候,就把她放在嬰兒車裏,在她長大一點之後,就步行或者騎自行車。整個活動大約要25分鍾。來回各10分鍾,5分鍾吃餅幹並摸摸當地的狗。

當勞倫十幾歲的時候,依然清晰地記得這些早期的童年經曆,以及和父母之間充滿愛意的聯係。約翰·格雷認為:“很多成年人不記得兒童時代的愛和歡樂,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能夠記住被愛、被支持的感覺,會在以後的日子裏給予我們深深的安全感。”對於一個女孩子,她童年時所獲得的幸福與滿足基本上都是從愛中得來。作為父母,必須要告訴孩子“我愛你”,告訴她,無論她做錯了什麽事,無論她的成績好壞,無論別人是否看得起她,父母永遠都愛她,她永遠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那麽,孩子就有了麵對人生旅途上的失敗和磨難的勇氣和自信。因為她知道,哪怕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歡她,都不接受她,至少,還有父母愛她,還有一個溫暖的家永遠在等待著她的歸來。相反,孩子如果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就很容易得出“我不討人喜歡”、“沒有人愛我”的片麵結論,從而影響其性格的健康發育,甚至會影響其一生的幸福。

為人父母,對孩子要慈愛有加,讓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夠的溫暖和歸屬感;要求孩子時要嚴格卻不能嚴厲、凶惡;當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時候,要引導孩子樂觀通達,讓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態麵對現實,現實就不會那麽糟糕。總之,讓孩子感到人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感受幸福,學會快樂,是教育中再重要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