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隨時隨地進行的,飯桌上閑聊,臥室裏親熱,孩子剛剛放學時的問候,一家人逛街看電視的空閑,都是了解孩子,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光。
閑暇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不但可以增加親子溝通,也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念頭,憂愁歡樂,這麽多麽美好的一件事啊!可惜的是,在我們身邊的家庭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不多,有些家庭,除了“吃飯了”、“考得怎麽樣”、“出去別惹事”等幹巴巴的幾句話,很少和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如此這般,即使你把孩子的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但他們的內心裏仍然是一片荒涼。
比如:有的父母認為自己跟孩子講話不用客氣,於是態度很凶,以至於孩子渴望成為“客人”,以便家長對他和藹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對孩子比較嚴厲,孩子經常處於被懲罰和訓斥的威脅之下,對父母有很重的畏懼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卻不說明理由,以至於孩子感到自己處處被支配,不僅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還會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獨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於工作忙或者因為忙於自己的娛樂而很少與孩子待在一起,以至於讓孩子產生被父母疏遠或者被父母遺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無足輕重等錯覺。
這實際上都是家長的失職,常與孩子談談心,才可以彌補這些缺失。至於跟孩子說什麽,怎麽說,也是一個問題。有些家長常常是拉開架勢,告訴孩子說:“來,我們談談。”這樣做的結果,基本上就是父母講道理,孩子低頭聽了,並不能達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隨時隨地進行的,飯桌上閑聊,臥室裏親熱,孩子剛剛放學時的問候,一家人逛街看電視的空閑,都是了解孩子,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光。與孩子交談,首先要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說句笑話,講點令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
交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所以,讓孩子多開口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通過多方式和多方位提問,父母不但能夠了解更多的信息,還可以使提問的過程同時成為一個點撥式教導的過程,在與孩子的一問一答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了解的目的。
兒童心理學家總結了以下幾種比較實用的提問方式,家長不妨參考一下:
(1)敲門磚式提問
這種提問方式主要是為了引起孩子的敘述,比如:“你的觀點是……”然後,停下來等孩子說。其特點是,你問孩子一句話,就夠他說好長時間了,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饋回來了。
像這樣的提問還有:“那你覺得……”“你感覺……”“你以為……”“你認為……”“後來呢?”“到底是怎麽回事?”“你是怎麽想的?”“你還有什麽意見?”,等等。
(2)體貼式提問
比如:孩子說他很煩,並說了一大堆對朋友和學校不滿意的話。那你可以這樣問他:“同學們為什麽不理你?”“你學習有什麽困難?”“你希望媽媽怎麽幫助你?”“你還有什麽要求?”
(3)重點式提問
對談話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問:“你說根本沒有希望了是什麽意思?”“你真的要放棄比賽嗎?”“你是什麽時候發現開始出現這種情況的?”
(4)重複式提問
當孩子對你說了許多事情和他的想法之後,你可以說:“你看我理解得對不對?你覺得是不是這麽回事?”主要是為了確認,同時傳遞理解和關懷,理清談話的內容。
(5)選擇式提問
“要獨立完成呢?還是讓老師再給你找個搭檔?”“你看是自己複習呢?還是讓表姐幫你複習?”“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師講呢?還是媽媽去和老師說?”“你是因為他不幫助你而生氣?還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而自責?”
這樣問話的好處是,你已經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會從中選擇一個,不會提出否定的回答。
(6)封閉式提問
為了快速啟發孩子,達到教育目的,就要學會提問封閉性的問題。比如問:“這樣做行不行?”孩子就會對你提出的建議和看法表示明確的讚成或反對。諸如:“可以嗎?”“是不是?”“行不行?”這類的問話都屬於封閉性的。封閉性問題在有足夠說服把握的時候非常有用。談到一定程度,你覺得孩子會說“是”、“好”、“可以”時,及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她的思路就會被引到你的觀點上來,並自覺地按照你的意願做。這個時候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是口服心服,結果並不會理想,還會有隱患存在。
提問是為了點撥孩子,而不是斥責孩子。因此,不要提一些尖銳的、讓孩子感到難堪的問題。你的問題應該是溫和而又能夠引導孩子思考的。
同時我們要注意,和孩子談話,不是對孩子訓話,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視和理解自己。家長應該主動地引導孩子說出他的心裏話,聽了孩子的話後,應及時反饋,使孩子覺得“我被理解了”。
孩子都反對囉嗦,最忌沒完沒了的嘮叨。在談話達到目的後,適可而止。談話是可經常進行的,不求長談,隻求效果。另外,在談話時,不妨語言幽默一些。幽默給人以輕鬆感,使孩子願意快樂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