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被他人關心,也樂於接受別人的關心,渴望生活在關心的氛圍之中。有一位女數學家,曾在科研領域上作出過卓越的貢獻。盡管她在事業上出類拔萃,然而她卻是一個情緒障礙症患者。她性格孤僻內向,成天關在小房間裏看書學習,演算公式,攻克難題,幾乎沒有任何人際交往。她為人沉默寡言,給人一種“古怪”的印象。40歲時才在家人的催促下結了婚。結婚時,她不知道該如何操辦婚禮,婚後不知道上哪裏去購買生活用品。由於過分內向離群,對外界反應不敏感,社會適應力很差。女數學家所表現出來的情緒障礙症狀,心理治療學上稱之為淡漠症。淡漠症患者往往表情淡漠,缺乏強烈或生動的情緒體驗。他們對人冷淡,甚至對親人也是如此,缺少對他人的溫暖與體貼。他們幾乎總是單獨活動,主動與人交往僅限於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觸,除一般親屬外無親密朋友或知己,很難與別人建立起深切的情感聯係。
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隨時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認同,但是現在的孩子們,缺乏兄弟姐妹在一起玩樂的友愛,所以大都養成了很“獨”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依然獨來獨往,沒有可以在一起分享快樂、分擔煩惱的同學和夥伴,成年後,她的心理就有可能出現問題。
女孩子的性格本來就有些內向和怕羞,有時候,她們寧願讓電視、電腦、電子遊戲陪伴著自己,也不願意主動伸出雙手交朋友。在這種情形下,家長的態度,可以給她們一些積極的影響。
兒童教育專家詳細分析了不同類型的孩子有孤獨傾向的原因,當我們麵臨類似的情況時,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幫助。
不合群的原因之一:常受到指責和嗬斥
這類孩子通常有過說錯話或做錯事而受到指責和嗬斥的經曆,她在一次又一次被否定之後,會不知所措,認為自己不如別的小朋友聰明,與其說錯話,還不如沉默。
父母對孩子應多加鼓勵,尤其對於她的優點、正確的行為要時不時地給予誇獎。即使她做錯事或說錯話時,也應委婉地告訴她錯在哪裏,應該怎麽做。同時,可以先幫助她邀請一些小朋友來家裏玩,漸漸地,讓小朋友也能接受她進入他們的集體,從而讓孩子能樹立足夠的信心進入交際圈。
不合群的原因之二:過多地得到媽媽的保護
如果孩子在媽媽麵前活蹦亂跳,而對外人卻沉默寡言,那麽多半媽媽是她生活中的代言人。沒有媽媽,孩子就好像和世界失去了聯係,媽媽的行為在無意中縱容了孩子孤僻性格和挫敗了她獨自麵對世界的能力。
首先,媽媽要調整與孩子的關係。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叔叔阿姨們打招呼,注意禮貌,而且聽了大人們說了些什麽,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要給孩子創造一些條件,譬如她想吃巧克力,媽媽可以給她錢讓她自己去買,如果她不想去,就吃不到。直到他(她)願意去做,並且從中發現這是很容易做到的。
不合群的原因之三:固執和倔強的性格
有的不願意交際的孩子很有性格,他們擁有的意誌和小動物一樣頑固。在成人麵前,他們不願意開口,但是他們能認真地聽並理解大人說的話,比其他孩子更能準確地判斷所發生的事。這樣的孩子更希望和她在一起的小朋友對她言聽計從,被她呼來喚去。而他們有時不願意開口,多半是驕傲的個性使然。
父母要讓孩子掌握足夠多的交際技巧。一方麵,要鼓勵孩子和大家友善交往;另一方麵,在孩子出現矛盾時要及時化解。要告訴孩子多看到小朋友的優點,對小朋友有意見時應盡量悄悄地和他們說,並且態度要溫和,還要說出理由,這些適用於成人世界的交往規則,孩子同樣應該了解。
讓孩子擺脫孤獨,快樂地融入人群,不僅可以增進她與人交往的能力,更可以提升她的合作能力、理智思考能力,為其未來的成長增添成功的砝碼。
有些孩子不太會與他人同樂,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在家裏缺少夥伴,比較孤獨,所有的食品可以一個人吃,所有的玩具可以一個人玩,所以當他們處於集體之中,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融入人群。家長應該教會孩子與他人同樂,獲得心理上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