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老猴子的開心
狼蹲,傳說中有狼蹲了一下。所謂傳說也就是瞎說,若瞎說個龍盤或者虎踞,那該多造福子孫後代,聽起來就氣派。
三道溝的名字倒有些來曆,不過沒來曆還好,有來曆更讓人鬱悶不已。那年賀書記響應大躍進的號召,頭腦一熱從縣政府借了一輛大拖拉機帶動的聯合收割機,好向人民群眾展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那麽大的車一到多年未經修整的鄉間小路,就無經無險地陷進了泥淖。一千多號圍觀的群眾,眼見大拖拉機突突地冒著黑煙,好象要前衝右突一樣,可就是隻能窩在那個泥坑裏左搖右擺。最後,無計可施的賀支書忙發動群眾肩拉手拽的把拖拉機給拉回正路上。
拖拉機辛勤耕耘了半天隻留下兩道礙事擋道的大溝,寬宏大量的村人怕支書太難看,就把路邊原有的排水溝加在一起,拚湊地叫起了三道溝。
所有這一些都有據可考,因為解放前做過保長,文革中賀發的這些輝煌經曆就被白紙黑字地記載分明了,貼得劍之晶村的前排後院到處都是。
老莊,老村的名字;柿樹園,曾經種過柿子樹;下渠嶺,幹渠從這下到低窪處;大炮台,以前打仗遺留下來的炮台;鐵路北,就是緊靠村北隴海鐵路的北麵;二道閘,村上第二個抽水站。
所有這些地名中,隻有現在村民居住的“劍之晶”,是年代最久遠,韻味最充足,也是傳說編得最有聲有色的。
晶都縣境內北部有一座出過土匪山大王的小山,叫羽山,取其羽化成仙之意。兩千多年前,晶都剛由秦始皇設置成郡縣時,就有一幫無聊士子牽強附會,硬把“羽”和“禹”掛上了溝。話說禹的老爹鯀不踏踏實實排汙除澇,反而投機取巧去偷什麽見水就長的息壤。
鯀觸怒了天帝,天帝就讓劊子神把他押到羽山一劍結果了。和“三道溝”有點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羽山頂有塊大石頭上裂了三條縫,那些文人們知道後,如獲至寶地把它添枝加葉進了傳說。他們對外一致聲稱這就是試劍石,也叫三縫石。
嗚呼哀哉!起名字的能力,一幫號稱博古通今的飽學之士尚不如掛著“狗剩”“二蛋”外號的鄉野村夫。
既然有那幫屍位素餐的所謂學士無聊在前,那躬耕不輟的的父老鄉親有意在後,也就無可厚非了。先祖們循著羽山試劍的傳說,也自取所需地嫁接起這個神話。
當天神誅殺鯀前試劍時,因為用力過猛,把劍的精神靈氣全部震出了劍身。有了劍之晶村先祖的解釋,那傳說中劊子神的寶劍不能將鯀徹底殺死,就和鯀的神通廣大沒有了關係,而要歸功於寶劍精神靈氣的脫離。
鯀的腦袋被砍下後,屍身三年不腐,後被人一劍劈開,就跳出了為後世所稱頌的禹。而那精神靈氣就象鳳凰一樣,若不擇良木而棲好象就顯示不出它的與眾不同。
它今日昆侖明日篷萊地遊**了數百年,直到有一天遊**到了現在被稱為劍之晶村的上空。它看到這個地方山詩田書、風育水馥,一邊雅致所在,遠非那些蹩腳神仙自吹的洞天府地可比,一種深深的歸屬感喜上心頭,忙急急地衝下來占住這塊風水寶地。從那後,這個當時還蠻荒濯童的地方,就被稱為“劍之精”。
後來此地又大規模出土水晶,人們又將地名改得實至名歸些,叫“劍之晶”。這一叫,就是一千多年下來了。
當政府要求搬造新址時,懂點風水學但號稱堅定唯物主義的賀發,當然不仁地帶著一群人搶先跑到這個地方安營紮寨。
為了安撫帶另外兩群人搬遷的村長和副支書,賀發還悲壯地表示,就算自己粉身碎骨,也要和這些根深蒂故的的封建糟粕做堅決做鬥爭。
當時的村長和副支書隻能去爭搶剩下的兩塊地方。
而剩下的兩處地方除了方位有點差異之外,別的可以說一般無二。於是村長和副支書就抓鬮解決了。
當年根紅苗正的村長和副支書早已做古,在文革中被整得七葷八素的支書,如今倒頂著賀半仙的名號精神抖擻地到處招搖。
當年搶占了這塊風水寶地則成了賀半仙最得意,也是最為人所稱道的一件事。三十年過去了,劍之晶村不僅有四五個在外從軍升遷,還有六七個考上中專院校現在城裏工作的人。
如果再加上賀半仙在外地做鎮婦女主任的女兒賀芹,和在外麵畫了一圈輪回的李朝正,稱劍之晶村為人傑地靈也不無誇張。於是,一祖同宗的另兩處村名就跟風地改成劍之瑩和劍之亮。
曆史的腳步雖然已跨入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晶都縣城也有了專門采集水晶的105礦廠,但在鄉間私自開挖水晶仍屬於要被嚴厲打擊的投機倒把行為。
老猴子七個孩子中倒有六個尚未成年,身為一家之主的他麵對著孩子們哇哇叫的大口,就隻能鋌而走險了。
大家比鄰而居,李才知道老猴子家人多糧少,也知道老猴子傍晚和清晨會偷偷摸摸地挖花石,但他沒有聲張。這年頭,誰都不容易,大兒子朝正要不是在家五天隻吃三頓,他哪會舍得讓他去當兵。
水晶是本地的特產,看縣名就能顧名思義得出來。
李朝正在部隊裏讀過水晶方麵的科普書,**造水晶棺材時,他還專門了解了下這方麵的信息。它是地震帶的產物,康熙年間,離這不遠的郯城發生了一場地震,級別之大超過了唐山地震,惶惶有8級,危害波及到十幾個省,四百多個縣市。
不過說來也奇怪,偌大一個中國,地震帶無數,卻隻有晶都這個地方出產水晶。李朝正自在部隊了解了水晶的形成及曆史文化方麵,就一直為家鄉沒有好好發展水晶而惋惜不已,及至後來卸甲歸田後,他又暗暗為還沒有多少人開發水晶而興奮不已,隻是苦於自己徒有從書上看來的屠龍之技,卻無有實踐中得來的庖丁之法。父親的安排,正中李朝正的下懷。
剛吃過晚飯,李朝正就扛起釵鍁興奮地來到老猴子家。老猴子也扛著釵鍁提著臉盤、馬燈剛要出門,李朝正叫了聲“猴子叔”後,兩人心照不宣地齊齊往外走去。
老猴子帶著李朝正來到一塊“五花地”,說了句“這裏”,把別的東西往邊上一丟,拿起鐵釵,抓著釵柄往地上猛地一戳,鐵釵的三齒就入土了一小半。鐵齒並不是直直地與釵柄相連,而是先彎曲於釵柄,再直直向前。
三齒頭部在一個平麵內分開,間隙均勻。老猴子一隻腳踩著彎曲處,將身子重心移上鐵釵,兩手抓住釵把前後搖晃了起來,鐵齒就慢慢地向泥中深入,直到齊根在齒彎。老猴子下來,退後一步,把釵柄用力往後一拉,大塊的泥土就翻了起來。他雙手握住釵柄,端起往邊上走了幾步,翻轉釵柄,泥塊就傾泄而下。
李朝正在邊上也把鐵釵往地上一戳,釵齒直沒入土。老猴子見了,暗歎一聲到底年輕,有力氣,就指揮朝正閃開兩米遠,與自己相向而挖。
有了李朝正這個膀大腰圓的生力軍,不一會半米深、三平米大小的水晶塘已初具規模。老猴子招呼朝正休息下,朝正說不累,仍在開挖。老猴子又讚歎一回朝正年輕力壯後,就坐到塘沿上,拿出一根卷煙,翹起二郎腿有滋有味地吞雲吐霧起來。
李朝正每次挖土,都不用借助腳力。他右手抓著釵柄,高高提起,猛地往土裏一插,然後翻轉手腕把釵柄往後一拉,同時左手抓住釵柄靠前部位用力往上一抬,一大塊泥土撲束束地拔地而起。偶爾土裏有“火石”阻擋了李朝正疾馳而下的鐵釵,他就稍微移開一個方位,再如上所做,連石帶泥地起挖。火石是石英的俗稱。
看著李朝正生龍活虎的樣子,老猴子心想若不是大女兒出嫁了,眼前倒是個現成的東床快婿,可惜別的女兒太小了。老猴子瞎想了會,一轉念,就算自己肯把女兒嫁給人家,也得人家願意娶才是。若不是朝正今天一時落魄,又有幾個人敢想這事。
“猴子叔,你到那邊坐下。”李朝正都挖到自己腳前了。
“哦,哦。”老猴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結束自己的心猿意馬。他扔掉快燒到手指的煙屁股,拿起把鐵鍁幫助朝正清理釵齒間漏下的碎泥。
東麵的月亮升了起來,清輝灑在忙碌的一老一少身上,和田間偶爾的蟲鳴一起構畫出了銀樣的鄉間夜晚。
“朝正,注意,要有花石了。”老猴子提醒一聲,爬出石塘,取過馬燈點亮了放在塘沿邊上。剛才黑褐色的泥土已漸漸顯出黃乎乎的樣子,快挖到“晶盆”了。
雖然這些年接二連三的運動,讓很多年輕人對家鄉的特產隻能是一知半解,但畢竟土生土長,多少還懂點基本常識的,更何況李朝正還從別渠道了解不少。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晶也一樣。這種常被冠以吸天地之精華,集山川之靈氣的大自然傑作隻會出生在色鮮澤豔、粘滑潤濕的黃土中。
肥沃無比的黑色泥土對這種既不能當吃也不能抵喝的自然傑作則橫豎看不順眼,就是對晶體家族最底層的石英都沒有點悲天憫人情懷,它就是不產。
“猴子叔,隻有花石沒有水晶嗎?水晶不是更值錢?”李朝正好象怕老猴子不知他的淺薄。
老猴子看了他一眼,簡單地解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