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希望何在

崔可夫的分析工作還在繼續,在分析完德軍的進攻兵力安排之後,他很快就將重點放在了德軍的進攻組織上,因為對於從閃擊波蘭到橫掃西歐,從登陸英倫到揮師蘇聯的德意誌軍隊而言,他們驕人的戰績在世人麵前光輝燦爛之下,其實也將他們的一些作戰特點和規律暴露給了世人,對於崔可夫而言,他很清楚納粹德軍的花招。

喜歡快速突進然後完成大範圍大縱深突擊,最終完成分割包圍作戰的德軍,非常喜歡在一開始讓進攻兩翼與友鄰相接的態勢中實施進攻,其各縱隊先頭基本都會保持齊頭並進的姿態,這樣自然有助於德軍能夠在進攻正麵更迅速地接觸敵人,並利用自身兵力優勢狂攻之下迅速取得戰果,而擔負翼側進攻的部隊,卻往往又會編成多個梯階縱隊,這樣的隊形能最有效地掩護自己的暴露翼側和逐次包圍參加作戰的敵軍部隊的翼側,另外德軍還會為了將來迂回敵人戰役配置的翼側,準備一部分兵力於外翼側是習慣性的做法。

在已經爆發的薩蘭斯克鎮爭奪戰中,崔可夫根據到手的資料分析顯示,德軍果然是按照他們習慣性的進攻做法,派出了第四集團軍的一個步兵師,在3公裏左右的正麵寬度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火力試探,隨後還進行了更深入的火力偵察,在反複之後,便就是借助炮兵火力和航空兵力的幫助試圖大舉進攻,而這時候他們的進攻寬度基本達到了10公裏左右,胃口相當之大。

在進攻受阻之後,德軍很快就組織了另一支部隊加入戰團,進一步擴大了進攻正麵還加強了支援火力,這對於一向戰績驕人的德軍而言,對於一個工業重鎮動用一個多步兵師的兵力也似乎是足夠了,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防守的蘇軍出乎意料的強大,因而德軍很幹脆果斷的就安排了處於觀戰狀態的一個裝甲部隊火速加入戰團。及時的接應進攻梯隊撤離,不至於讓進攻不成演變成羊入虎口。

不得不說,崔可夫很佩服德軍的組織性和嚴密性。薩蘭斯克這個不起眼的鎮其實早就有了一座工業城市的規模,德軍明顯對其情報工作不足所以才導致安排了一次錯誤的進攻行動,不過對於很善於總結的德軍而言並不可怕,遠比薩蘭斯克壯觀的蘇聯大城市德軍都能征服。無論是基輔還是列寧格勒,亦或者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德軍都能拿下,小小一座薩蘭斯克,德軍是根本不會放在眼裏的。

所以。不用看資料,崔可夫就很清楚德軍在第一波進攻不成之後會立刻卷土重來,既然第一輪進攻中就已經知道了防守部隊的強弱,這一次進攻的德軍很明顯會在單位長度的進攻正麵強化炮兵火力密度,談不上無堅不摧但非常具有打擊效果的炮兵火力一旦上去了,對於防守部隊而言則會是相當艱難的境地,尤其是進攻部隊在每公裏安排數十門乃至更多的火炮,更有裝甲部隊助陣。那麽對於防守部隊而言。最大的感受就是頭頂上或者周圍總有落不完的炮彈,總有駭人的裝甲戰車隆隆推進,掩護著步兵囂張開來,為了取得防守勝利,防禦部隊不得不疲於應對。

崔可夫是完成了這些猜想之後才看的資料,果然不出他的意料。戰情的發展果然像德軍的習慣那樣如出一轍,而崔可夫並不擔心。因為根據最壞的推算結果,在薩蘭斯克的部隊足以應對德軍的進攻浪潮至少三個波次。也就是說,雙方需要圍繞薩蘭斯克外圍進行長達四天左右的反複爭奪之後,蘇軍才會出現疲態並轉入城區防守,因為損失太大,而德軍則會“**”,因為他們接替派上的是生力軍。

因而,崔可夫推算薩蘭斯克真正麻煩或者說艱難的時刻,會是在5月8日至9日之間到來,會在5月11日至14日之間達到頂峰,而如果崔可夫一兵不發的坐看薩蘭斯克的蘇軍部隊死戰至全軍覆沒,那麽德軍應該會在5月20日左右取得完全的勝利,並且糟糕的是,德軍會在5月12日左右順利攻入城區便會讓其他梯隊繞開薩蘭斯克繼續擴大縱深,這一點才是崔可夫最為擔心的。

崔可夫在筆記本上記下必須在7日為防守部隊提供一次大規模物資補給、8日之間補充一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團,他手中的兵力並不多,好在薩蘭斯克又經營已久,所以隻要補充一部分兵力和物資,崔可夫有理由相信,這座攸關蘇維埃國運的防禦線重要節點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

回過頭來,崔可夫又開始客串回自己德軍最高統帥的角色,他需要繼續以換位思考得方式來斟酌對方的具體行動安排或者策略,而不是要將眼光僅僅的局限在了薩蘭斯克一座工業重鎮上,崔可夫有理由相信,真正的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他的思考重點顯然早就不在薩蘭斯克上,而是放在了更為難纏的薩拉托夫,崔可夫寧願相信上帝存在,也不會相信博克不知道薩拉托夫有蘇聯紅軍王牌部隊之一的第62集團軍,這才是德軍的重點作戰對象。

若是讓自己來經營,應該如何才能在大規模決戰到來之前營造有利形勢呢?崔可夫很嚴謹的扮演著自己的客串角色,他開始分析自己的手中的實力,結合沙盤上的形勢開始了大膽的推測,他認為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預定的攻克薩蘭斯克時間應該不會超過一周,至少一周的時間後,德軍不會讓薩蘭斯克成為他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或者產生腹背受敵的痛楚。

所以一周的時間是崔可夫必須考慮的關鍵性因素,在這樣一個時間段裏,德軍的重點會是爭奪薩蘭斯克打開蘇軍防線缺口,然而他們的戰爭動作顯然不會僅僅如此,崔可夫認為擁有較強裝甲機動優勢的德軍,一旦形成了局部突破,是有可能快速向薩拉托夫奔襲而來的,高速的穿插和迂回帶來的驚人破壞力將遠遠不是蘇聯紅軍第62集團軍可以承受的。

而同樣的是,德軍的裝甲部隊往往攻擊持續性在五到十天不等,坦克、步戰車、自行火炮等在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都需要進行休整。而為了維持進攻的可持續性,因而德軍有必要采用雙裝甲梯隊輪換製,按照以往交手的經驗判斷。崔可夫認定德軍的裝甲部隊輪換頻率應該是兩晝夜一次。

裝甲部隊實施快速突破顯然離不開航空兵的大力支持,崔可夫一開始就絲毫沒有忽略掉德國空軍的存在,對戰場進行周密和係統的偵察是攸關軍事行動好壞和最終成敗的關鍵因素,因而崔可夫第一時間就已經考慮到了德國空軍在偵查方麵的巨大作用。當然現在更為重視的,自然是其對德國陸軍裝甲突擊部隊的支援作用。

從以往德國空軍的參戰規律來看,他們根據戰爭規模和烈度,以及地麵部隊的要求,基本都會在距離交戰正麵二十公裏左右空域保持持續性的巡弋。地麵部隊一旦發出需要就能夠較快得到滿足,當然飛行員們自行發現了重要目標也可自行發起攻擊,所以為了確保這種支援作戰的持續性和攻擊效能,崔可夫不難認為德軍一旦要圖謀不軌,一定會安排至少六個大隊左右的航空兵力來參與行動,而六個大隊對於德國空軍而言也不是小數目,考慮到戰場可能距離德國空軍出發基地較遠,參戰部隊數量可能還會增加一些。畢竟飛機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飛抵任務區域上空。油耗損失決定了滯空時間的縮短。

崔可夫立馬查閱了一下近期以來,薩馬拉地區、薩拉托夫地區、薩蘭斯克地區等遭受德軍轟炸的頻率和規模記錄,德國空軍似乎對遠離莫斯科的上述地區都有些感冒,所以在近期以來,德國空軍的轟炸頻率並不高,而且規模也不太大。一方麵是受製於蘇聯空軍的奮力阻擊,另一方麵估計也是距離太遠的緣故。如果能夠得到一大批距離戰場較近的基地,那麽德國空軍的攻擊頻率和效能顯然會增高一些。可又不得不考慮物資補給的困難程度,所以總體而言,形勢似乎並不太壞。

當然,總體形勢不壞其實很多方麵都挺糟糕,德國人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就是以德國空軍大規模空襲波蘭為開端,所以全世界都很熟悉德國空軍的辦事作風是如何的淩厲,因而不用崔可夫絞盡腦汁的分析報告,就可以通過部分資料看出德國空軍也跟其陸軍一個樣,基本維持了他們慣有的作戰方式和習慣。

德國空軍的作戰習慣到底是什麽呢?事實上,從閃擊波蘭開始,德國人就喜歡在交戰開始之前,就對敵方的戰略目標進行轟炸,機場、車站、指揮所、通訊站、發電站等等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的,但凡對其進攻不利的目標都會進行打擊,當然在戰役轟炸總,德國空軍很重視德國陸軍的需求,所以他們往往在力爭搞定對方空中力量的同時,將重點放在解決對方戰略預備隊可能通過的所有道路上,鐵路連同其樞紐站、車輛段、停車站,以及公路、橋梁等等都會炸得稀巴爛,以防止敵軍通過這些交通途經快速調動兵力。

當然,在地麵部隊突進的過程中,德國空軍的航空兵力將會把作戰重心轉到保障突擊集團的展開特別是該集團炮兵的展開上,同時還會相當重視在突擊集群進行移動時,在相應地區上空掌握絕對製空權,或者務必保證敵空中力量無法影響到地麵部隊,更不能對地麵部隊的作戰行動產生破壞效果。

而納粹德國自打開戰以來,也似乎從未在爭奪製空權方麵受挫嚴重,也就隻有在蘇聯空軍得到了共和國大力支持以來,雙方才用難分伯仲航空武器的在天空中糾纏,但往往數量占據優勢,飛行員素質優秀不少的德國空軍會趕走搗亂的蘇聯空軍。

所以分析到了這一步,崔可夫就在筆記本上記下了強化防空部署,密切注意德國空軍打擊行動與戰果的話,他需要知道德國空軍到底是什麽時候起開始在什麽地方上空強化行動,這樣很有助於推測德國陸軍的裝甲集群是否要蠢蠢欲動了。

而至此,崔可夫又很快回到了原先的那個問題上,他又不是上帝,明顯是不清楚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究竟是否會把薩蘭斯克作為重點務必拿下後才繼續進攻,還是會完成圍困後便組織兵力從容繞過。一舉切斷蘇軍下諾夫哥羅德和薩拉托夫之間的兵力聯係,因而他現在隻能對德國人的進攻持續時間和縱深進行分析推測。

考慮到蘇軍的頑強防守,戰爭的節奏會像以前雙方就曾反複折騰過的城市爭奪戰那樣。反反複複的衝擊與防守,不同於遭遇戰,都需要將不對進行梯次布置的雙方,作為進攻一方的德軍。光是從後方調集一個團的兵力開赴一線就得花上好幾個小時,而計算考慮到德國軍人素質優秀,那麽一個炮兵團的縱隊長徑達二十公裏左右,展開速度可達每公裏12分鍾,可這也得用上四個小時左右。要是素質差一些甚至更差,那就耗時更長了。

而且,考慮戰鬥部隊在與敵接觸之前在較遠距離之外就進行展開,然後徐徐接近並展開交火,那長達十餘公裏的進軍耗時也得用上很長時間,而這也是為什麽德國陸軍喜歡在大半夜就開始調集炮兵和參戰部隊向敵前沿機動,炮兵優先展開之後對敵實施火力突襲或者火力準備,所持續的時間長短往往除了取決於對方防禦強度和縱深之外。事實上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在為戰鬥部隊爭取接敵時間。萬一火力準備不足,敵人突然給予戰鬥部隊實施火力打擊,那損失可就慘重了。

所以,德軍也是人,而不是鋼鐵,他們大半夜的需要調動兵力、補充物資。白天才組織進攻,再強悍的人也會出現體力勞累的時候。因而往往一個白晝的作戰安排裏,頂多會有三個小時且不超過五個小時的進攻時間。若是再長一些,顯然進攻的部隊就不止一支了,是多支部隊交替在完成進攻組織。

而同樣的是,對於機動能力較差的部隊而言,兵力的調動和進攻的組織則更為緩慢,高強度的輪番出擊看似簡單的背後其實需要很繁複的精確調度與組織安排,這也是崔可夫最為擔心的一點,由於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可謂是“兵多將廣”,他們完全有能力呈鏈條式的持續進攻,一波接著一波,強度可能不會太高,但勝在持續性,這對於防守部隊而言,那才是真正的艱難考驗,除了積極組織梯次防禦和輪換防守之外,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主動打破德軍的這種進攻戰術節奏,可這可能嗎?

崔可夫倒是做夢都想自己能夠有一支甚至更多的裝甲力量,能夠通過實時的適度局部反衝擊來威脅到德軍的攻勢防守,打亂德軍的進攻節奏並破壞其進攻梯次安排,如果突擊力度足夠,甚至有可能給德軍縱隊式進攻部署帶來多米諾骨牌似的坍塌效應,因為德軍的部隊是按照預定計劃編排好的,貿然打亂節奏,排隊在後的部隊顯然難以及時有效的展開形成防守,被穿插打亂的部隊更加難以及時收攏組織反擊和反穿插,更為難辦的就是節奏一旦被打亂,前後方亂得一塌糊塗,不僅可讓航空兵難以支援,更讓自己的大口徑炮兵部隊眼巴巴的看著。

可惜的是,崔可夫的夢醒來之後就沒了,而且德軍經曆了如此之多的戰爭考驗依然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潰敗,而是一次次的取得了較好的戰績,原因就在於他們考慮到了自己的弱點,進攻的梯次安排既考慮到了進攻的節奏性,又照顧到了防守之時的快速反應,再加上德軍的機動優勢較大,往往反擊的部隊沒有形成強大的反擊效果,反倒被德軍迂回分割的部隊給徹底圍住,一通狂轟濫炸和輪番衝擊之後,反擊部隊就活活被絞死當中。

所以,手裏根本沒有強大反擊力量的崔可夫隻能暫時將美夢擱置,他必須要審時度勢的分析清楚當前的形勢是蘇軍的嚴重不利,占據較大主動的德軍完全可以在其他方向上組織一係列的大縱深連續突擊行動,給蘇軍防守部隊帶來重大而又致命的重創,所以崔可夫開始回歸到自己的角色上來,他必須進一步思考自己的防禦戰役縱深配置是否合理,單純的依靠城鎮作為防禦要點構成整體防禦戰線的被動防守策略,顯然需要進一步修繕才能適應德軍的高節奏進行戰法,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空中力量方麵得到加強,崔可夫越發的覺得被動防禦已經相當難受,如果再讓德國人徹底掌握了製空權,那麽堅守的希望就會更加渺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