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朝鮮戰爭是萬曆三大征之一,日本稱之為慶長-文祿戰爭,朝鮮韓國稱之為壬辰倭亂。這場戰爭是由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引起的,發生於公元1592年,壬辰年。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公元1590年豐臣秀吉一統山河,力壓群雄,結束日本的戰國時期。但是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豐臣秀吉的五大老以德川家康為首的軍閥首領,表麵上臣服於他,但暗地裏與他勾心鬥角。為了轉移矛盾,豐臣秀吉采取了鬼子一貫的做法,轉嫁矛盾,魔爪伸向了我天朝的附屬國朝鮮,意圖中華!

明王朝自張居正後,每況愈下,以江南大地主的為主的文臣結成了東林黨,與其他派係,爭鬥激烈,以致是皇帝喪失了對朝政的興趣。萬曆帝大肆搜刮民財,民不聊生,有分封福王,加劇了階級矛盾,地方暴動此起彼伏,東北的女真建州三衛已經完成統一,迅速崛起,虎視中原,日本趁機對中國發難。

朝鮮兩百年不修軍事,除了水軍以外,根本沒有可戰的常規部隊,全國八道三百多郡縣沒有設防,日軍根本沒費吹灰之力,攻占了王京漢城(韓國稱漢陽府),形勢十分急,國王逃到了中國境內,宗室大部分被擒,慘不忍睹。這次戰爭消耗明朝的國庫,國庫幾乎無銀可用,也讓女真看到了明朝的虛弱,薩爾滸明金大戰,明朝一落千丈,從此處軍事的被動狀態,明始亡於朝鮮戰爭。廣大朝鮮人民一直感念明朝之恩,國王的朝服一直是明朝藩王的衣服,沿用明朝的許多製度,英勇抵製清軍的侵略,未曾易發,始終不承認清國為天朝,他們認為女真為韃虜,隻是暫居中原而已,看韓國曆史劇應該可以知道的。

下麵是具體資料:日本的準備及出兵為了侵略朝鮮,豐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萬曆19年、朝鮮宣祖24年)開始進行準備,正月時就已經對各大名下達水軍部隊兵員的征召動員令: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北起秋田、阪田至中國,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餘,則集中至大阪。秀吉本軍所用船隻,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秀吉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迨船建造完畢後,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軍陣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須於天正20年(1592年)春季時,集中至攝津、播磨、和泉三國各港口。到了同年3月時,亦決定了陸軍部隊兵員的征召動員令。各國諸大名每萬石應征召人數各地不同:四國、九州600人。中國、紀州*。畿內五國400人。駿河、遠江、三河、伊豆四國300人,由此以東,200人。尾張、美濃、伊勢、近江四國350人。若狹、越前、加賀、能登四國300人。越後、出羽200人1592年(明神宗萬曆20年、日本後陽成天皇天正20年《同時於同一年改年號為「文祿」》、朝鮮王朝宣祖25年)3月,豐臣秀吉共調動了軍隊30萬6250人,以15萬8700人之陸軍部隊區分為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軍團指揮官所部兵員第一軍小西行長18000人第二軍加藤清正22000人第三軍黑田長政12000人第四軍島津義弘14*第五軍福島正則25000人第六軍小早川隆景15000人第七軍毛利輝元30000人第八軍宇喜多秀家11000人第九軍羽柴秀勝11000人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軍部隊和七百艘艦船作運輸士兵和海戰之用。(如下表所示)將領官職所部兵員九鬼嘉隆大隅守1*藤堂高虎佐渡守2000人脅阪安治中務少輔1*加藤嘉明左馬介750人來島康親?700人菅野正影?250人另外為了補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蒲生氏鄉、伊達政宗將他們的旗下的軍隊集結在肥前名護屋(今佐賀縣)作為預備隊,共10萬5千人。一時間“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在戰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確定了“陸海並進”、“以強淩弱”、“速戰速決”的戰法;以水軍保證陸軍的戰略物資供應,陸軍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舉占領朝鮮。在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豐臣秀吉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4月正式開始了對朝鮮的戰爭。4月12日其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對馬島待命。4月13日九軍出發之命到達,4月14日侵朝的日軍首先於釜山登陸,19日後的5月2日克朝鮮王京漢城,6月15日陷平壤。

朝鮮初期抗戰麵對日軍的大舉侵略,朝鮮各地的有力鄉士自立組織義軍,如慶尚道星州的郭再祐於4月21日組織義兵,屢次令安國寺惠瓊敗戰使其無法順利進入全羅道,甚至在10月10日的第一次晉州城之戰中擊退細川忠興和長穀川秀一的大軍,人稱“天降紅衣將軍”,還有鄭仁弘、孫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輝元無法順利占領慶尚道。全羅道光州的金千鎰、全州高敬命也於6月1日組織義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趙憲、僧人靈圭則於7月3日整頓兵力,聯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軍第六軍團,其中經曆清洲城之戰、梁丹山之戰、兩次錦山之戰。另外還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馣對抗黑田長政,以上皆妨礙了日軍的海戰主條目:鳴梁海戰戰事再起之初,朝鮮水師幾乎全軍覆滅,結果無奈之下,朝鮮政府再次起用本來已遭罷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到任時,原來苦心經營的水師,隻剩下數艘艦隻。但他因為身係救國重任,惟有在這個逆境裏盡其全力,在全羅道右水營著手重建海軍。1597年8月28日,李舜臣指揮著這支剛重建的水師,再度與日本水師決戰,而決戰地就是在鳴梁海峽。李舜臣守在鳴梁海峽,但因兵力薄弱,所以決定設陷阱,派人乘退潮時在岸邊設置了鐵索與木樁。9月16日,日軍統帥藤堂高虎率領330餘艘戰船和2萬陸軍出發,欲趁漲潮時攻進鳴梁海峽,全殲朝鮮水師。李舜臣首先將海峽內的民用船隻僑裝成戰艦,以擾亂日軍,使其以為朝鮮水師已恢複過來。他自己則親率12艘戰船引敵深入鳴梁海峽。在成功引誘日軍進攻後,李舜臣隨即發起集中的攻擊,對準日軍指揮艦攻去,結果殲滅了日軍指揮艦和其他戰船2艘,並擊斃日軍主帥來島通總。同時間,潮水開始退卻,朝鮮艦船趁勢進攻,日艦因失去主帥,軍心散渙,隻得順潮向東撤退,但卻遇上李舜臣事先埋下的鐵索和木樁,無法退卻。結果朝鮮水師全力拚殺,殲滅日艦30餘艘,並擊斃日軍400餘人,擊殺三島水軍的大將得居通年、來島通總兄弟再度重創了日本水師。後期戰況同年,日軍小早川秀秋等部70000多人回國休整,以加藤清正,島津義弘等64000人防守占領區邢玠將明軍兵力分為水陸四路,每路置一名大將,中路李如梅(後替換為董一元),東路麻貴,西路劉鋌,水路陳璘,各自負責握守要地,相機而動,進攻之時,各率約五萬分三路,以麻貴攻蔚山、董一元、劉鋌進攻泗川、順天。9月底,明將麻貴再次包圍加藤清正於蔚山(第二次蔚山之戰),兩軍互有勝負,但最後遭到為了援救清正而前來的立花宗茂先以千人夜襲後以假營伏兵擊之而敗退。10月,總兵官劉綎、麻貴分道出擊進攻日軍,並大敗之。然而董一元率兵3萬餘攻打日軍新起的泗川城寨,由日將島津義弘率7000兵力駐守,卻因明軍的大炮突然炸膛,並引起大營火藥庫連番爆炸,全軍登時亂成一片,這時島津義弘一看明軍大營發生爆炸,隨即命令日軍出擊,混亂中的明軍大亂,泗川又被日軍奪回,據諸葛元聲《兩朝平壤錄》記載:“大將軍、木杠已打破大門一扇、城垛數處,而彭兵皆京城亡賴,素不習戰,亦不擅火器;忽木杠破,藥發衝起,半天俱黑,各兵一時自驚亂。倭因乘隙,從前小門殺出,直衝彭兵,皆潰走………彭兵三千,止存五、六十。”是為泗川之戰。10月,豐臣秀吉於8月死於京都伏見城的消息傳至朝鮮,日軍士氣因而受挫,開始準備撤退。

露梁海戰主條目:露梁海戰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撤離,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龍、遊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以戰艦數百,分布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陳璘派遣鄧子龍偕同朝鮮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長的日軍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宗義智、寺澤廣高等部。鄧子龍率三巨艦向日軍進攻,並自為前鋒,與日軍決戰。戰鬥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於鄧子龍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龍戰死。而李舜臣領兵來援,率龜甲船衝入敵陣,卻被日軍包圍,結果身中流彈而亡,他死前叮囑不許張揚,並把軍旗交給其子代為發號施令,以繼續戰鬥。隨後副將陳蠶、季金等領軍趕至,夾擊日軍,日軍則因為成功讓小西行長脫困而且戰且退。而得以逃脫登岸的日軍又為明朝所殲。這時劉綎方進攻小西行長,並奪取橋寨,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友軍島津義弘引艦隊來援,陳璘亦將其擊敗,結果來援日軍隻得揚帆退去,立花宗茂則作為殿後接應小西行長讓其於日軍成功撤退。

結束12月,仍然留在朝鮮的日本殘兵再次由乙山偷渡,但因為崖深而道淺,將士不敢進。結果陳璘在夜裏潛入,向其連珠炮發,日軍隻得逃去,陳璘更領明軍追擊。大明萬曆二十七年四月,明軍班師回朝,神宗皇帝陛下升座午門,接受都督邢玠等獻上的日本俘虜六十一人,都“付所司正法”,砍下來的敵人的頭顱傳送天下。同日,神宗皇帝接受百官朝賀,祭告郊廟,把獻祭祖先的果酒都分賜給了內閣官員們。次月,頒平倭詔詔告天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纘承洪緒,統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惡,普欲包荒。屬者東夷小醜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誌,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凶威複扇。朕洞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弁服,用澄海波。仰賴天地鴻庥,宗社陰騭,神降之罰,賊殞其魁,而王師水陸並驅,正奇互用,爰分四路,並協一心,焚其芻糧,薄其巢穴。外援悉斷,內計無之。於是同惡就殲,群酋宵遁,舳艫付於烈火,海水沸騰,戈甲積於高山,氛浸淨掃,雖百年僑居之寇,舉一旦**滌靡遺。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除所獲首功,封為京觀,仍檻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棄屍稿街,傳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鑒戒,大泄神人之憤心。於戲,我國家仁恩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戳。茲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識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誌而幹顯罰,各守分義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內外大小臣工,尚宜潔自愛民,奉公體國,以消萌釁,以導禎祥。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東征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勿事煩苛,谘爾多方,宜悉朕意。”編輯本段影響明朝根據1569年兵部侍郎譚綸的記載,明朝全國軍隊定額為313萬8300人,而實際上是84萬5000人。推測北邊服役的軍士為50萬人,馬匹10萬匹,這些數據是根據黃仁宇所著《16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中引述大明會典與皇明經世文篇所推估的。而如果到神宗時的軍隊數目不變的話,援助朝鮮的16萬6700餘人的兵力等於是動員了明朝19.72%的兵力,這個數字不可說是不大,尤其是對於一個農業國家而言。就支出的經費方麵,對於明朝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明朝稅收有一個特性是稅率極低,據統計稅率在5.5%~12%之間,所以一般正常情況下,政府稅收是無法支應突發狀況,而援助朝鮮的支出在實質上是由太倉庫支應的,太倉庫在1592年時有700萬兩,每年流入是約當209萬2000兩,以軍費而言,一年支出平均是240萬兩左右,也就是援助朝鮮的支出造成了太倉庫的赤字,再考慮到萬曆三大征發生的年代幾乎都接近,這也就是為何在神宗過世後,根本上太倉庫是已經完全匱乏的原因,也造成財政的紊亂。萬曆朝鮮戰爭奠定了東亞300年的格局,推遲了日本的侵華野心,《明史》稱之為“東洋之捷,萬世大功”。但同時也記載明朝“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中朝與屬國迄無勝算,至關白死而禍始息。”因此也有人認為兩次支援朝鮮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除了長期的遠征帶給國力日衰的明朝沉重負擔之外,清太祖努爾哈赤也在“文祿·慶長之役”中仔細的觀察了明軍的作戰方式,使他在日後的對明戰役中占有了優勢。

朝鮮朝鮮在戰爭裏被日軍侵略,使得人民流離失所。在戰後百業蕭條,農產量更大減,使得朝鮮經濟在多年後仍不能恢複。經此戰爭後,朝鮮受此戰爭影響多方重視火器的發展與訓練,所以在炮手的訓練上甚為卓著,可以參考李光濤先生的《記明季朝鮮之(丁卯虜禍)與(丙子虜禍)》一書,裏麵提到為了對明戰爭,清朝曾經征兵朝鮮,朝鮮所派出的炮手在鬆山之役重創了清軍。

日本日本的豐臣家侵朝失敗,使其損兵折將,期間更造成豐臣家內部出現文治派與武功派的內部鬥爭。此事遭到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的利用,於1600年展開關原之戰,反德川聯合軍+豐臣文治派(史稱西軍)VS德川軍+豐臣武功派(史稱東軍),豐臣秀吉之子豐臣秀賴雖然尚年幼,其母澱夫人實際掌權,因此加入了西軍。但此戰之以德川家康的大獲全勝而結束,故使豐臣家的威信大不如前。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1615年大阪夏之陣德川家康徹底殲滅豐臣家。編輯本段萬曆朝鮮戰爭日期:15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地點:朝鮮半島,結果:大明、朝鮮聯軍勝利,日軍撤退參戰方:中國明朝,朝鮮李朝,日本豐臣政權指揮官中國:李如鬆,李如柏,麻貴,劉鋌,邢玠,陳璘,鄧子龍,楊萬金,麻來,周道継,李洞賓,郭安民,王子和,湯文瓉,銭應太,張應元,陳観策朝鮮:朝鮮宣祖,光海君,李舜臣,權栗,柳成龍,郭再祐,宋象賢,鄭撥,申砬,金時敏,惟政,元均,李億祺,崔湖,柳崇仁,徐禮元,倡義使,金千鎰,黃世得,李宗張,尹興信日本:豐臣秀吉,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小西行長,藤堂高虎,加藤嘉明,鍋島直茂,細川忠興,石田三成,黑田孝高,黑田長政,福島正則,毛利輝元,宗義智,脅阪安治,九鬼嘉隆,島津義弘,毛利秀元,立花宗茂,吉川廣家,大穀吉繼,太田一吉,來島通總兵力中國:第1次(1592–1593)約50,000人,第2次(1597–1598)約75,000人。朝鮮:34,000人(戰爭開始時)最後:22,600人(包括民兵等)。日本:第1次(1592–1593)約160,000人,第2次(1597–1598)約140,000人。傷亡:大明:約10,000人,朝鮮:約300,000人,100萬平民;日本:約50,000人編輯本段同名小說本書塑造了曹公公、日本武士大塚正夫、朝奸鄭吉、白氏兄妹等人物,又深刻描繪了萬曆、李如鬆、沈惟敬、柳成龍、李舜臣、豐臣秀吉、小西行長等曆史人物。本書在描寫萬曆朝鮮戰役的同時,又附帶介紹了萬曆寧夏戰役和萬曆播州戰役,因為萬曆三大征前後連貫,且萬曆朝鮮戰爭受到另外兩場戰爭的影響,所以三大征之間皆有著內在聯係。本書在楊鎬問題上、萬曆開征礦稅問題上、石星被處死問題上、楊應龍問題上有著與傳統史觀不一樣的觀點,令讀者耳目一新。萬曆朝鮮戰爭是大明帝國最後的輝煌,文官問題、稅賦問題、外患問題、內憂問題一直困擾著萬曆王朝,讓我們跟隨萬曆朝鮮戰爭進入風雨飄搖的萬曆王朝。驚心動魄的朝鮮李氏王朝黨爭,波譎雲詭的戰爭局勢,大明君臣所展現出的大國姿態,侵略者內心的無望與煎熬,一切盡在萬曆朝鮮戰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