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的衛所政策有問題哦!”小強曰。

“小強,朕不花老百姓半個銅板,養兵百萬,你小子行啊,高薪養兵,你摸摸你兜裏有幾個銅板?”老朱道。

某小強翻遍身上衣服,一個銅板也無,他羞愧地低下頭!

……

公元1652年12月27日,南京城。

朝廷明發詔書,自洪武十七年(1384年)起的衛所製度被廢除,改為大明皇家軍隊,包括野戰軍、駐防軍以及海岸警衛隊。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全國的各軍事要地,設立軍衛。

一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官兵皆發給田地,有事調發從征,無事則還歸衛所,耕田、訓練備戰。

此法的實行,有一套能保障軍隊數目的戶籍製度配合,來維持衛所製的運行,所以,衛所官兵皆入軍籍,不入民冊,以此區分。

明代的衛所兵製,實乃吸取中國曆史屯田經驗,是一種寓兵於農,守屯結合的建軍製度。

始作俑者的朱元璋得意洋洋地道:“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令人諷刺的是,哪怕是開國皇帝,衛所的逃兵也大把大把地,太不給老朱麵子了。

等到老朱之後,逃兵越來越多,到得中期,衛所製度徹底敗壞,明軍一敗於倭寇,二敗於蒙古人,三敗於韃靼人,徹底地分崩離析,名存實亡!

衛所製度的實施,老朱想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是好的,但是太反人類,一入衛所,永遠不能脫籍,生生世世都是衛所的兵!

如果衛所好吃好喝也就罷了,問題是衛所軍官侵吞衛所田地,強迫士兵為他們免費幹活,所用手段自然不是那麽地河蟹。

衛所製度崩潰,軍戶淪為奴役!

加上種田這東西有好年景壞年景是常有的事,一遇到莊稼歉收,衛所官兵窮困潦倒,衣食無著,上街乞討,沒錢氣短三分,這樣的軍隊還能打仗?

衛所官兵被倭寇如鴨子地趕跑,八個倭寇敢打一千衛所兵。

老野豬皮更是將衛所官兵欺負得兩眼淚汪,一百韃靼人騎兵敢衝上萬衛所兵,萬軍中取將軍首級,不在話下!

到得明朝末期,衛所之兵實在不堪重用,將帥們都是募兵打仗,可朝廷沒有足夠軍餉給他們,他們就搶劫民間取得補給,導致失去民心,讓李闖王坐了龍廷。

相比之下,某小強行“先軍政治”,軍人地位最高,收入豐厚,多年的勝利養出了一支雄軍,驕兵悍將,一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吊樣,這樣的軍隊,想打敗仗都難!

因此,新明取得天下後,衛所製度逐漸退出江湖,在姚明恭時期就開始二手準備,一是清理衛所的人財物、二是建立皇家軍隊。

這項工作一直在做著,衛所製度的腐朽是眾所周知,無人為他們張目置喙,隻有些官員說祖製不可改,但被馬士英駁斥,搬出王安石的話道:“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家驚得目瞪口呆,這位前鳳陽總督要逆天啊!

他王八吃稱砣鐵了心,而執政公主又支持他,於是衛所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而連續吃敗仗的衛所官兵們更硬不起來,隻是希望朝廷妥善安排他們。

好說啊!

不外乎就是贖買、大搞基建吸收勞動力、移民等三板斧,一招鮮,吃遍天!

說真的,馬士英對於陛下那是佩服到五體投地,這楊天生一副海賊凶惡的樣子,梳著板寸頭,哪怕穿著大明文官衣服象屠夫不象文人,又是海那邊王後的父親,國丈爺!

馬士英起初以為陛下是派他來掣肘他、管控新朝政務的,正想著將楊天生供到台上,好好地侍侍候他。

沒想到人家是來做事業的,雖為次輔,實際上是全國跑,他說他根本坐不穩大堂上的位置,隻想著現場辦公。

做事雷厲風行,行程飛快,騎馬在各地工作,掌握一手情況,別人騙不得他,很快地作出決策

開始馬士英還以為楊次輔假惺惺,沒想到他真的是隻會幹活,不說空話。

風輕雲淡,不爭權奪利,不背後搞小動作,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他為人廉潔,不收賄賂,不吃請,待客都是清茶一杯。

這是海盜出身?

豪門大族子弟也沒這樣的大氣,端的是一副治世能臣的架勢,而且他有事就管事,沒事就看書,手不釋卷,博覽群書。

他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樣說道:“在東南國,由於我身份特殊,為了避嫌,陛下不敢將我大用,而在這裏,蒙公主殿下不棄,將我啟用,豈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至於看書,他謙虛地說他以前讀得書少,被人騙得多,現在有機會讀書,就抓緊時間,多讀一些書吧。

馬士英慚愧了,情知自己是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人家不僅僅是來鍍金的,還真的想幹些實事的。

一個海盜都有此認識,馬士英身為兩榜進士,飽讀聖賢書,豈能落後!

於是,一個兩榜進士,一個海盜開始了他們的緊密合作,馬士英當眾對諸官道:“楊閣老即馬閣老,馬閣老即楊閣老,有什麽公務,用心伺候!如有不從,就不要怪本相翻臉了。”

朝中無紛爭,事情就好辦,無論是衛所改革還是漕運改海運,都是進展飛快,克成大業!

衛所事,成!

曾經擁軍百萬的衛所兵煙消雲散,兵員皆歸民籍,想要參軍,必先經過篩選。

衛所的土地按人丁分田到戶,民田不象衛所之田這麽容易被侵吞,如此穩定了舊衛所兵。

大搞基建,吸收了大量的衛所兵去打工。

再有移民,實打實的土地蠻有吸引力的。

在我國古代,人民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幾乎是外物中的第一位!他們認為不管掙錢多少,要是沒有土地房產那都是無根浮萍,一切都是浮雲!

鼓勵自主創業,皆發給銀兩,給予政策,解決舊衛所兵就業的問題。

重要的一條,大明軍隊獲得新生,皇家軍隊組建,擔負起保衛國家的重任,朝廷已不再需要衛所,給予衛所兵出路,大家就識事務者為俊傑了。

整體而言,進程雖有波折,但大勢如滾滾洪流,至公元1654年8月,最後一個衛所在雲南裁撤,大明衛所徹底地走進了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