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輔國公主殿下的領導,官員們真抓實幹,百姓用勤勞、智慧、勇氣幹出來的!”

南京大學大禮堂,官員們、大學生們濟濟一堂,聽馬士英在那裏侃侃而談。

要是讓顏常武聽到,隻怕要大大感慨一番今非昔比了:“馬士英這位大明本應該為奸臣,現在這裏成為了治世的能臣,隻要他不出偏差,新明曆史上的定位差不了!”

馬士英介紹了大明的官場和社會情況,都是由他主導的,可謂是碩果累累,讓大明在許多方麵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卻還能成功,不得不令人佩服!

例如官吏改製,大明正式給內閣地位,位在六部之上。

明朝內閣原本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起設立的的皇帝谘政機構,此後權力逐漸增大,後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起初,內閣大學士隻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是那種打醬油的角色。

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製六部。

內閣作用非常大,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靠的是內閣的幫襯,而張居正任內閣首輔的改革,亦給明朝續命,前明276年的曆史中,皇帝多奇葩,內閣居中調停,功不可沒。

可這麽一個重要的機構,地位始終很尷尬,內閣形成時期長,而且始終沒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終不是朝廷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

從永樂開始,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於內閣,皇帝“其不接見臣下而能統治天下者,以有閣臣票擬故耳”。

但是,他們誰也不敢擔當違反祖製的罪名,誰也不願從已經取得徹底勝利的皇權中,又拿出一部分給閣臣分享。所以內閣進展緩慢,而且始終未能成為朝廷一級正式的行政機構。

有其實而無其名是內閣的特點,因為這個問題,以致於內閣與六部經常互爭雄長,矛盾重重。

曆代及明初,六部均隸屬於丞相,凡事必須秉承宰相的意誌,自撤中書省、提高六部品秩後,六部變成直接對皇帝負責,職權完整,而且在內閣之上。

皇帝想“以小製大”,內閣官員五品,而六部尚書至少從二品,自然不服氣內閣的管製。

隨著內閣品位的提高,又有票擬權,內閣比六部更接近皇帝,部權便在不同時候、不同程度上為內閣所侵。

但是,內閣畢竟不同於中書省。

從製度上說,六部不必聽命於內閣,而內閣則“凡百政事,非下部必不可行,不能行”。於是內閣借位尊勢崇而力圖控製六部,六部則鑽內閣沒有法定地位和權力的空子,力圖擺脫控製。因而閣部經常爭權,尤其是爭奪人事權。

這一鬥起來,自然不會有好結果,狗咬狗,一嘴毛,內耗之事少不了。

如今給內閣正名,內閣位在六部之上,等於重建中書省。

“學生杜威,請問馬相,學生內閣權大,相當於中書省,相權過大,朝廷如何製衡?”大會允許提問,一個年輕儒雅的學生站起來問道。

暗呼這個問題問得好,馬士英介紹道:“內閣不同於中書省!內閣閣員由上位者決定,有任期限製,一任四年,如做得好可再做一任,但不能第三任……”

終究有的話不可說出來,在前明,為了製約內閣,皇帝動用了家奴,內閣的票擬即處置權必須經過司禮監太監的批紅,這是皇帝扶持太監對付內閣,加強皇權。

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或稱內閣首輔)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

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

司禮監太監代帝批紅,權力很大,又成立什麽東廠、西廠南廠北廠的,把文官們弄得欲仙欲死。

一些皇帝利用司禮監太監,對文官進行鬥爭,以免內閣權限過大,有的皇帝如崇禎,玩脫了,自廢武功,將閹黨一網打盡,沒有了製衡,那些文官們對上懟皇帝、內部狗咬狗、一事無成,累及三軍,以致於崇禎狂呼:“忠賢若在,事不至此!”

新朝了,朝廷廢除了司禮監太監,不再給太監以批紅的權力,看似也來崇禎第二,但是!

製度上,朝廷對內閣有人事權,亦即是內閣成員都由朝廷任命,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閣員們對朝廷的忠心。

朝廷嚴重削弱了文官對於軍隊的控製權,軍隊隻忠於朝廷,文官對於軍隊將領是沒有話語權的,這個任命權力在於朝廷,現在就是輔國公主掌握軍隊將領的任命權。

另外,情報部門也不由文官掌握,文官們永遠不知道情報部門收集了多少他們的黑材料。

一旦需要的時候,那將會炸彈扔出來!

軍隊、情報部門的開支單獨列項,文官不得置喙,如此一來,有奶就是娘,文官對於軍隊和情報部門是監管無力。

所以,看似內閣風光無比,實際上朝廷也給他們套上了緊箍咒,不能為所欲為。

又有都察院的權力得到了大大限製,它監督官員操守的職權被大大縮水,尤其是取消了對嫌疑官員的逮捕權,在未得到文官政府高層的認可,都察院僅僅隻能對其進行偵察後向上報告。

在以前,都察院的官員們號稱“手握天憲,動輒地動山搖”,和“給事中”合稱科道官員,有彈劾權,往往被大官們利用,你來我往,交相彈劾,朝廷陷於黨爭,一發不可收拾。

都察院風光不在,他們沒有了“風聞奏事”的權利,以前彈劾官員不必講實證!

想彈誰就彈誰,現在就沒了這個特權,彈劾人必須講證據,彈錯人了,要負責任。

還有高薪養廉,新朝以來,官吏工資不斷提升,已經接近於社會平均收入的中上水平,無複以前朱重八對於官員的苛俸。

所以說變化非常大,堪稱官場震動也不為過。

變的何止是大變樣,天下的讀書人是又喜又苦,百般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