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東往的逝水,所有的時光都是匆匆而往,一個人不可能長久地停留在失敗中,也不可能長久地停留在成功中,曆史的浪潮終將吞沒一切。同時,人無需自欺欺人,必須客觀地麵對現實。順勢而為,去做自己;任憑風雨,不做別人。因為順勢而為,自然快樂。逆勢而為,成少敗多。總之,人生大勢不可違逆。

什麽叫大勢?有人把所謂的"天命"視為大勢,形勢所迫,人就應順勢而為,不該相抗了。個人的力量難以和天下大勢相抗衡,不逆流而上,就是最大的借勢,這也是借勢的基本要求。個人的聰明才智不能超越時代,逞個人之勇隻會讓自己遍體鱗傷。英雄都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也不是為了少數人的利益,他們都懂得心係大眾。

王約是元世祖忽必烈時的監察禦史,他為人正直、不附權貴,當時的丞相桑哥十分恨他,王約幾次險被殺害。一次,桑哥陷害參政郭佑,朝中大臣無人敢為郭佑辯解,獨有王約替郭佑申辯。王約對忽必烈說:"桑哥獨斷專權,已非人臣之狀,他到處打擊不依附他的人,可見其心險惡。郭佑沒有罪過,不能任由他來誣陷,此例一開,朝中大臣便生活在他的**威之下,又有幾人敢向陛下盡忠呢?陛下應阻止此事發生,否則,朝廷必有危險。”

桑哥因此更恨王約,他決心除掉王約,先後六次請求忽必烈殺他。桑哥對忽必烈說:"王約身為大臣,每每和臣作對,以致群臣目無尊長,令臣難以禦眾。王約乃害群之馬,絕不可留。”

忽必烈召來王約,問道:"你屢次彈劾桑哥,可見你們勢不兩立,你自信能鬥過他嗎?"

王約凜然道:"自古忠奸不兩立,臣早已作了必死的準備,並沒有慮及後果。"

忽必烈道:"你口口聲聲指責桑哥為奸,朕憑什麽相信你呢?"

王約回答說:"桑哥作惡多端,事實俱在,陛下隻要命人查訪,自會知曉真假。臣相信天命難違,似桑哥與天作對,大違民心,他是絕不會有好下場的。臣膽敢和他抗爭,也是順應天命,不想與賊人同流合汙。”

後來,桑哥罪行暴露,被忽必烈殺死,王約的遠見得到了印證。

河間發生災害時,王約奉命去賑濟災民,他對屬下要求甚嚴,絕不許有半點貪占,他嚴肅地說:"總有人想借賑災之機撈取錢財,這是違逆上天的旨意的,罪加一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的一絲貪念就會使許多人喪命,這是傷天害理的大罪,誰犯了都會得到報應。做人做事都要認清形勢,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隻有這樣才可保全自己呀!"

王約不怕辛苦,四處奔走,在他的保護之下,許多災民得以存活。人們傳頌他的恩德,王約聽了坐立不安,他對百姓說:"我不是什麽聖人賢人,隻是不敢背天辦事罷了。你們要感謝皇上的恩惠,千萬不要感念我啊!"

仁宗做太子時就聽到王約的名聲,於是升他為太子詹事丞。仁宗性情豪爽,做事欠缺考慮,王約總是在旁加以提醒和糾正。

一次,有人奏請讓安西王的兒子恢複封國,仁宗心裏同意,表麵上卻征詢王約的意見。王約回答說:“安西王因謀反被殺,封國這才取消,如果允安西王的兒子恢複封國,又怎麽懲誡以後的人呢?安西王的滅亡是天命使然,誰也不能加以改變。"

安西王的兒子聽說王約阻攔,忙派人攜帶重金請他高抬貴手,來人對王約道:"大人一句話可以成全安西王的兒子的夢想,為什麽沒有憐憫之心呢?大人與安西王的兒子無冤無仇,這樣不遺餘力阻攔此事,全無好處不說,還要引來不少的麻煩,我勸大人還是網開一麵吧!"

王約正色道:"我反對恢複封國,乃是順勢而為,絕不是一己之念。倘若我違心答應你的要求,日後必是千古罪人。我隻想以天命為靠山,從不把希望寄托在某個人身上,這樣方能問心無愧,盡忠報國。”

王約的故事,對於當今時代仍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不能去阻擋的,也是不可阻擋的。曾經,我以為敢於逆流而上才是英雄本色,自己雖然不是英雄,心也向往之。但結果經曆很多事以後,才知道順勢而為的重要。

大氣做人,灑脫做事,就要認清形勢,不能瞎撞南牆,要懂得順勢而為是明智而科學的做法,這樣才能少走彎路,更容易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