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感慨。麵對強大的現實,我們想成功,很多時候必須借他人之勢,但是,善於借勢卻並不能趨炎附勢,如果趨炎附勢、隨波逐流,而不去努力爭取,堅持奮進,我們的生活仍然不會完美,成功仍然會離我們很遠。
宋真宗時期,有名官員叫李垂。他為人正直坦誠,剛正不阿,從來不會對權貴阿諛諂媚,對官場中奉承拍馬的作風也是深惡痛絕。如果有人對權貴溜須拍馬被李垂發現了,他就會極度鄙夷、諷刺這些人。因此,他的耿直坦率和光明磊落得罪了很多隨波逐流的人。
有一次,當朝宰相丁謂辦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大家隻是心知肚明,誰也不敢當麵說起。李垂卻敢當麵指責丁謂處事不公,有負朝廷的重望。丁謂因此懷恨在心,一心想要報複李垂,在宋真宗麵前說了很多李垂的壞話,並想方設法把李垂貶到了外地做官。
後來,宋仁宗即位。仁宗很反感丁謂,就撤掉了他宰相的官銜,把他貶官了。丁謂不再是當朝的權貴,因此李垂又被招回京城做官。他回到京城後,有人就勸告他讓他這次一定要拜會一下現在的宰相,不要重蹈覆轍,像上次一樣得罪了權貴,遭到貶謫。李垂卻說:"我以前看到大臣們處事不公正,有負朝廷的重望,就會當麵指責、批評他們。不管他們官做得多大,是不是權貴人物。現在怎麽能奔赴權門,去迎合那些有權勢的人,看他們的臉色行事呢?我是不會去的。"結果,他又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很快又一次被貶謫了。
李垂是一個剛直不阿、決不趨炎附勢的人,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但他的人生為什麽還是失敗了呢?這是因為他雖然為人正直,卻並不懂得人生還要借勢的道理。在人生的許多關鍵時刻,借助他人之勢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隻是我們在借勢的同時,一定要記住:決不能趨炎附勢。
不知是古代趨炎附勢現象比較突出,還是文人墨客比較敏感,抑或是對其深惡痛絕的緣故,古籍反映趨炎附勢的文字俯拾皆是。《史記·汲鄭列傳》記載,西漢官吏翟公,文帝時被委任為廷尉,每天總是賓客盈門,求官的、辦事的絡繹不絕,被貶後閑居家中,再無賓客過訪,門可羅雀。後又複官,再為廷尉,賓客又是盈門不絕。翟公為此感慨不已,於是在大門張貼告示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近代馮玉祥將軍為人果敢正直,從不趨炎附勢。據說有一次大軍閥吳佩孚生日,四方下帖,大擺盛宴,為自己慶壽。那些攀龍附鳳、趨炎附勢之輩,爭相前來祝壽。馮玉祥將軍接到請帖後,沒有親臨祝賀,僅派人送去一壇清水,壇口封條上寫著"君子之交淡如水"七個字。吳佩孚一見臉色大變,但他在眾人麵前又不好發怒,隻好笑著說"煥章(馮玉祥字煥章)真知我也。"由此,他對馮玉祥將軍耿耿於懷。
北伐戰爭勝利之後,當時的南京市市長劉紀文舉行隆重的結婚大典,真是賓客雲集,禮品成山。惟獨當時擔任國民黨南京政府軍政部部長的馮玉祥將軍沒有去,但他派人送去一份禮品。這份禮品是一隻木盒,木盒外包紅布。劉紀文接過馮將軍的禮品,心裏非常高興。可他打開一看,木盒裏麵裝的全是南京市市民的訴冤狀紙,弄得堂堂的大市長哭笑不得。
這種現象,眼下的社會上更是習以為常的了。人們很多時候在借官勢、借權勢,下麵這個故事是從一本雜誌上讀到的:
S在某縣縣長和縣委書記兩個官位上從政十幾年,十幾年來,在某縣他一手遮天,能夠呼風喚雨,大大小小的幹部們沒有不敬畏他的。這一日,S過生日,有人要為其作壽。S說:"黨紀有規定,不可胡來。誰也不許給我作壽。"一聲令下,沒有人為S操辦生日。不過從前一天起,利用S休息時間,到其家裏請示工作的各級領導幹部絡繹不絕。從早晨到晚上,S幾乎無法離開家門,S隻好向副手們打了一個招呼,"今天在家辦公,諸君請勿打擾。"中午和晚上,S的家人和經常走動的親屬在飯店裏吃了兩餐飯,也沒有大操大辦。不過細心的人發現,S的妻子和兒子去了幾次銀行。
後來,省委組織部門認為S在當地工作時間太久,需要交流和提拔,於是便把S交流到一個地級市擔任了政協副主席,職務升了半格,由正處級變成了副地級。但S十分不情願,數次上書省委組織部,要求繼續擔任當地縣委書記,並提出要求再幹一屆就退休。省委組織部沒有批準,S隻好去上任了。家暫時沒搬,S說"當地風水好,還想回來養老。”有人傳聞“S官運到頭了,這是明升暗降。”
春節期間,S回到了某縣的家裏。說也奇怪,隻有臘月三十那一天有三五個人到S家裏串門。一直過了正月十五,也沒有幾個人來看S。鄰居們發現,這些日子隻要一聽到走廊裏有聲音,S夫妻就急忙打開房門。當看到來人是到樓上的縣長家串門時,S的臉就變長了。S的妻子有時衝著路過她家門口的人的背影吐痰,有時還能聽到她說"狗眼看人低!"
幾個月後,上級檢察院來人把S家給搜查了,據說S家的存款有幾百萬元。S少爺家的轎車也被沒收了,從此,人們再也沒有看到S。隨後S的家和S少爺也都搬走了。沒有人知道他們搬到了什麽地方。
這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這種現象卻真實存在,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受到啟發,要借勢決不能趨炎附勢,趨炎附勢者沒有好下場。
眾所周知,趨炎附勢是小人行徑,但趨炎附勢者並不都是小人。人們在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的同時,也許自己就深陷其中。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尤其是在借勢之時,不要陷入趨炎附勢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