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9日晚,溫家寶總理對英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期間,在中國駐英大使館,溫總理動情地向大家講述了中國駐英使館的由來。在講述完這段不尋常的曆史後,溫總理感慨萬千:"那時候,我們國家是積貧積弱,在國外抬不起頭來。但是有一點連歐洲人都看得清楚,那就是中國人的美德,即使在屈辱的年代也表現得十分充分。……中國人吃苦耐勞,自強不息,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美德也反映在現代的旅居海外的人身上。”
溫總理所引用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在《論語》中,這句名言出現了兩次,由此可見孔子對這一品德的高度重視。
孔子說話,平易近人,從不對他人做過高要求,所以對孔門弟子,他並不要他們做到"人所欲,施之人",隻要求他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可以了。這就是孔子反複提到這句話的原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當今人們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則。它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麵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麵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麵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麵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麵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麽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這便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典故的由來。
孔子在《論語》裏所強調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而其積極表現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麵。
下麵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發生在非洲某個國家內。那個國家白人政府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不允許黑皮膚人進入白人專用的公共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低賤的種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個長發的洋妞在沙灘上日光浴,由於過度疲勞,她睡著了。當她醒來時,太陽已經下山了。此時她覺得肚子餓,便走進沙灘附近的一家餐館。她推門而入,選了張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約15分鍾。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看著那些招待員都忙著侍候比她來得還遲的顧客,對她則不屑一顧。她頓時怒氣滿腔。想走向前去責問那些招待員。
當她站起身來,正想向前時,眼前有一麵大鏡子。她看著鏡中的自己,眼淚不由奪眶而出。
原來,她已被太陽曬黑了。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她也第一次感到過去自己也曾對黑人的歧視,實在是過分的,是不人道的。
為什麽在現代社會要提倡"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因為,我們種下什麽,收獲的就是什麽。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我國產生過眾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群眾,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之後,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謠: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實地觀測搞調查,團結勤快聽意見。三過家門而不入,廢寢忘食瀝肝膽。河道疏通水患滅,灌溉農田萬民歡。
到了戰國時候,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隻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為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回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從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這兩個故事來看,白圭隻為自己著想,不為別人著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多麽值得我們欽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這種替別人著想的道德情懷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有著廣泛的影響。據說國際紅十字會總部裏,就懸掛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語錄,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向往。
在中國,有句俗語叫人和萬事興。推已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實現人和的潤滑劑。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豔麗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