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秘史》記述乾隆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裏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

老和尚回答說:"我隻看到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會讓物質欲望、本能需求恣意膨脹;隻有視個人名利淡如水的人,才能對"名”和"利"不存非分之想。

有位名人說過:誰要是為名利的惡魔所**,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會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給他的方向撲去。但在名利麵前,真正能不被**的又有幾人?為了追逐名利,有多少人不擇手段,鉤心鬥角,因此淡漠了親情,失去了友情,他們費勁心機得到了名利,但他們失去的更多。也許真有所謂"名利雙收",可他們並沒得到想象中的幸福。名和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許直到他們終老的那一天,他們才會明白這個本來很淺顯的道理。

當今娛樂圈,是一個最大的名利場,在這個名利場中,多少人采取陰暗的競爭手段來達到自己"名利雙收"的目的;有多少人擠得頭破血流,想躋身於這個名利場中;許多人成為這個名利場的犧牲品,但名利的**又讓多少人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大家看看現在火爆的各種各樣的xx小姐競選,xx模特大賽,還有近兩年火爆熱炒的超女大賽,其中恐怕有許多都是追逐名利的縮影。

還有許多的公務員,在名和利的**下,丟失了黨性,濫用了人民賦予他們的各種權利,在名利場中失去了自我,最終把自己送上了莊嚴的審判庭。但這些前車之鑒並沒有警醒那些在名利圈中沉淪的人,貪汙腐化一直是我們社會的一顆難以杜絕的毒瘤,許多人仍然不顧忌法律的莊嚴,在追逐名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人人都在追名逐利,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許多智者、高者一生淡泊名利,瀟灑人生,值得我們學習。

居裏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卻給人一種全不在意的印象。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獎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女朋友大吃一驚,忙問:"居裏夫人,現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麽能給孩子玩呢?"居裏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中國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隻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隻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隻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很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隻好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所以說,做人不能名利心太重,如果太重,名利會像枷鎖一樣鎖住你。

人生在世,誰不希望自己出名,為眾人所矚目;也渴望生活殷實,衣食無憂,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這名怎樣出法,這利如何獲得,則因人而異了。

人無名,似乎總怕被別人忽視了自己的存在,因此,人們總想通過各種事件和社會活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可以出名,吃喝嫖賭、偷雞摸狗也可以出名;克已奉公、建功立業可出名,投機鑽營、沽名釣譽同樣可以出名;但名雖是一個,義卻迥然不同。

為爭得一個配角的名份,而去赴演藝界的潛規則,這是某些人的出名之道;為獲得一個虛無的"家"的名份,有人不惜用重金投其所好,這是某些人的沽名釣譽之道;為求得一官半職,有人傾盡全力,在仕途上瞞天過海,爾虞我詐;為換得一個欺世之名,不少人紛紛解襄出書,企圖也來個後世永傳;為搏得一個勞模標兵的光環,有人對上司阿諛奉承,對同事落井下石,可謂不擇手段。

人無利,似乎難以在社會上存在。因為人要生存,總是離不開物質作基礎。求利,本是人的生存之道。憑知識和技能、勤勞可以獲利;憑投機鑽營、巧取豪奪亦可獲利;靠正常經營、合法收入可獲利,靠偷稅漏稅、貪汙受賄也可獲利;立功受獎可獲利,以權謀私也可獲利;

為了貪利,鬼有錢,當官願為鬼推磨;為了圖利,該退休,死皮賴活不離崗;為了逐利,耍權術,買官之後再賣官;為了謀利,變戲法,中飽私襄填己欲。

人們啊,請記住:名不可不要,但要名正言順,切不可沽名釣譽;利不可不得,但要取之有道,切不可唯利是圖。

幸福與否,冷暖自知,我們要生活得更快樂些,就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態,不要有太重的名利得失心,學會辯證地看待周圍的事物,做自己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