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時候,王敬直的府邸已經人去樓空,他早已經帶著一家人進入太白山了。

離開之前,他給蓋蘇文留書一封,其中的意思不外乎便是雖然他現在情況特殊,但是在內心還是一個大唐人。

所以麵對高句麗和大唐的戰爭,他再三思考之後還是決定置身事外,希望蓋蘇文不要見怪。

之後他又寫了一些關於李佑的信息,交給蓋蘇文參考。

原本蓋蘇文對於王敬直的不告而別還有那麽一絲的憤怒,但是在看到信之後,卻又變得狂喜。

這狂喜的來源便是王敬直最後的那段關於李佑的分析。

王敬直覺得李佑這個人從來就不按照規矩出牌,即便是在戰爭上肯定也不會循規蹈矩的進攻。

在他看來,李佑如果參與到戰爭最有可能的便是突襲,而且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突襲。

如今陸地的襲擊已經開始,王敬直思索一番之後,便覺得李佑從海上發起突襲的可能性同樣不小。

所以在心中特地囑咐蓋蘇文加強大同江口的防禦。

現在看來,這件事已經不幸被王敬直言中了。

接著王敬直還分析說李佑最為擅長分化瓦解敵人,王敬直以自己家族為例,便是因為同盟的其他世家背叛而導致失敗。

如今,在對抗大唐的道路上,高句麗還有新羅和百濟兩個盟友。

所以王敬直讓蓋蘇文小心,如果這兩個盟友在這段時間有任何的異動,切記不可讓他們的軍隊深入高句麗內部。

然而,更讓蓋蘇文欣喜的便是王敬直留下了一條對抗李佑的計策。

在信中,王敬直指出如果一切都能按照他的計策行事,成功的概率超過八成。

頓時,蓋蘇文如獲至寶,連忙叫來手下,開始按照王敬直的計策布置起來。

這人剛走,蓋蘇文便接到報告,說是新羅和百濟軍聽說了薛仁貴越過邊境開始攻擊的事情,都表示願意派兵協助。

兩國集結了十萬大軍,如今都已經陳兵邊境,隻要一聲令下便可趕赴戰場。

依照兩國邊境的距離,如果全速前進,估計三天之內可以到達平壤城,而且百濟還可以派出戰艦三百艘從海路加入戰鬥。

手下匯報這個消息的時候激動不已。

“大人,憑借我們召集起來是二十萬人,再加上新羅百濟的援軍,我們三十萬人還怕無法殲滅大唐的三萬人先鋒麽。”

“而且有了百濟的三百戰艦,大唐的海軍也管教他們有來無回。”

然而麵對越說越激動的手下,蓋蘇文的心中卻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王先生真乃神人啊,這戰場的一舉一動果然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啊!”

“如果不是王先生,估計這一次我就中了李佑的計了。”

蓋蘇文一臉不屑地對著手下說道:“傳令其他兩國,唐軍不過小小先鋒,我高句麗完全可以應付,讓他們不必著急。”

“如果戰況真的到了緊急之時,我會通知他們的。”

接著蓋蘇文又冷哼一聲道:“想渾水摸魚,門都沒有。”

在新羅和百濟的動向也被王敬直說中之後,蓋蘇文對於王敬直留下的對付李佑的計策更是深信不疑,他覺得成為高句麗抵禦外族入侵的這個民族英雄他是當定了。

而現在最關鍵的事情便是盡快準備好王敬直在信中提到的東西。

然而蓋蘇文不知道的卻是王敬直提出對付李佑的計策都是建立在王家對付他失敗的基礎上的。

但是,王敬直卻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

他將王家的失敗歸結到了其他的世家背叛之上,而不知道其實打從一開始,王家的行動就沒有逃過錦衣衛的耳目。

而對於這個強大而神秘的組織他卻是一無所知。

正是因為這一重大誤判,讓王敬直給出的建議出現了一個驚人的漏洞,讓李佑在將來不費吹灰之力,便完成了朝鮮半島三國的統一。

然而信心滿滿的蓋蘇文還是遇到了一大難題。

那便是他們在可以攔下薛仁貴的地方沒有設卡阻攔,而在薛仁貴突破防線之後,他們想要阻攔卻是攔不住了。

不過兩天的時間,薛仁貴便帶著部隊進入了平壤平原。

接著就在蓋蘇文在城樓上嚴陣以待的時候,他卻發現薛仁貴並沒有直接來的城下,反而是調轉馬頭,向著李佑的方向去了。

此時蓋蘇文麵臨著另一個抉擇,是按照王敬直的計劃在城中嚴陣以待,還是幹脆帶著目前已經集結好了的十萬人出城一戰,為後續部隊集結爭取時間。

在蓋蘇文的內心中,雖然非常認同王敬直的建議,並且也為此做著準備,但他仍然希望是能夠一戰的。

畢竟王敬直的建議有些太過陰損,蓋蘇文還是希望能堂堂正正與李佑交一次手。

於是,蓋蘇文帶著高句麗最為精銳的騎兵,出城了。

在李佑和薛仁貴剛剛會合之後,大唐與高句麗軍在大同江邊對峙起來。

看著對麵烏壓壓的一片高句麗大軍,李佑半開玩笑地問道:“仁貴,如果這仗交給你,你覺得我們有幾成勝算?”

薛仁貴一臉不屑地說道:“王爺這還有什麽好問的,自然是十成了。”

“別看他們有將近十萬人,但卻是不堪一擊。”

“那支讓隋煬帝聞風喪膽的朝鮮騎兵,在我麵前完全不值一提。”

“等會兒隻需要讓我衝上兩輪,定然叫他們陣腳大亂。”

“如果那蓋蘇文不下令撤退,我定然要將他斬於馬下。”

說完之後,在薛仁貴的身上騰起一股濃濃的殺氣,雙眼之中也滿是向往戰鬥的火焰。

李佑很滿意薛仁貴的戰鬥精神,接著又問向他的水軍將領道:“劉仁軌,你看我們勝算有幾成啊?”

在李佑看來,劉仁軌的身上還有著一股儒雅之氣,乃是一員上馬定國,下馬可安邦的儒將,說出的話定然不會像薛仁貴一般的不講道理。

然而,劉仁軌卻也是輕輕一笑道:“王爺,依小將之見,這一戰我們一點輸的理由都沒有啊。”

“都不用薛大人的騎兵出馬,就是我萊州水師,都可以擊潰這些高句麗軍隊。”

這話說完,李佑還沒說什麽,薛仁貴卻是有些不高興了。

“劉大人,我看你還是讀書人呢,怎麽也如此大言不慚。”

“就憑你這一萬水師,也敢和對麵十萬整裝待發的高句麗軍博弈麽?”

“劉大人,立刻知道前麵這十萬人乃是蓋蘇文手下最為精銳的部隊,而且其中還有五六萬人一直駐守平壤,可以說是以逸待勞。”

“這一戰你這一萬人怎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