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佑的心聲,李世民自然也堅定了拒絕和親的要求,接著開口道:“讓侯君集繼續調動大軍,這一次,無論他降還是不降,大唐的軍隊都要大得他投降。”

“告訴鬆讚幹布,吐蕃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真心投降,就帶著家人來長安,朕賜他一棟大宅!”

“如果這一次他還敢耍滑頭,我即便是行軍緩慢,我大唐軍隊也必定踏平吐蕃。”

聽到李世民如此強硬,李佑也是不住點頭。

【吐蕃那點大的地方,早就該拿下了。】

【不就是高原反應麽,讓人多準備一點紅景天給進入吐蕃的士兵和將領吃,就可以大大緩解高原反應了。】

【等到把吐蕃滅了,我中華的版圖也算是差不多了,阿三那邊還是太遠了一點,不要也罷。】

作為現代人,李佑對於中華版圖的概念也就是這樣的一個輪廓,雖然想過要征服世界,但卻也隻是臣服而已。

就像那句話說的,當具備了最強的武力之後,外國人想的都是征服世界,為中華想的永遠隻是用來保衛自己的國土。

也正是因為這樣,曆代中華帝王都會修整長城,便是要讓中原更加安全。

幾天後,前線傳來消息,這一次鬆讚幹布仍然采用一樣的辦法,口頭上說投降,但是對於前往長安一事卻是隻口不提。

李世民自然不會容他三番五次出爾反爾,朝會之時便宣布了出兵吐蕃的決定。

一時間眾將紛紛請求出戰。

麵對躍躍欲試的眾將,李世民卻是有些犯難。

如今李靖年邁,正在堪稱帥才的便要數李績和蘇定方了。

然而這兩個人一個坐鎮遼東,一個鎮守西域,一時間都無法調派。

目前的前線元帥侯君集和牛進達雖然都是難得的將才,但李世民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想到這裏,李世民不由得又把目光投向了李佑。

上一次,李佑在遼東一戰中的出色表現,李世民到現在也是記憶猶新。

如果不是聽寶皇女說起李佑暈倒的事情,估計這一次李世民便會直接點將了。

見到李世民的目光投向自己,李佑連忙向後一縮。

【李二又想幹嘛?難不成又想讓我去?】

【這山高路遠的,我家孩子還小呢!】

【大不了我齊州多讚助一點軍費唄,我可不想去那麽遠。】

然而李佑不想去,卻並不代表著其他的皇子也不想去。

就在此刻,蜀王李恪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請求帶領蜀中將士出戰!”

說起來,因為李佑的出現帶來最大的改變並非是大唐的強大,而是各個皇子的命運。

其中最讓李佑欣喜的改變便是來自於太子李承乾。

在腳傷被治好以後,李承乾洗心革麵在吏治方麵做出了不少的成績,朝中百官對於這個大唐太子也是極為認可的。

在此基礎上,李泰這個李承乾的親弟弟自然也沒有生出想要當皇帝的心思,反而成為了李承乾最為得力的助手。

而目前唯一對皇位還有興趣的就要數蜀王李恪了。

李恪自身勤奮,不光將自己的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更是在與西南少數民族的戰鬥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績,為大唐西南版圖的擴張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如此成就,讓他除了得到不少前朝大臣們的支持以外,更是得到軍方的支持。

李恪和李承乾兩人一文一武,在朝堂形成了兩股相互競爭的勢力。

對於這樣的良性競爭,李世民也是樂於見到的。

他一方麵呼籲兩人公平競爭,另一方麵也不斷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甚至李世民最想要的還是李佑也加入到這場競賽中來。

不過依照李世民對李佑的了解,他還是果斷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李佑這條鹹魚對皇位是最沒有想法的。

這一次李恪返回長安本就是為了吐蕃而來。

在他的經營之下,蜀地已經與吐蕃接壤,而在李恪的手下也有一支長期混跡在高原的部隊,可以說李恪一直在為進攻吐蕃做著準備。

上一次李佑帶著齊州兵馬參與到遼東一戰,讓李恪紅眼了好久。

這一次吐蕃的戰爭,他一定不能放過。

李世民秉承著自己一貫的思路最後任命了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總覽全局,同時又和上次征討遼東一樣,任命李恪為先鋒,令他率領蜀地兵馬先行出擊。

聽到李世民的任命,李恪也是一臉激動。

如今周邊大國或占領,或投降,放眼大唐邊境,吐蕃之後十年之內都不會再有大戰了。

趕上這最後的機會,讓他對帝位繼續保留了一份希望。

看著一臉喜滋滋的李恪,李佑卻是突然閃過一絲的擔心。

【這一次的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可是太子的人,李承乾光明磊落倒是不會做什麽,但是這個侯君集就不敢保證了。】

【如果這個人在後麵做點什麽手腳,那還真的不好說了。】

李佑的擔憂也被李世民聽到了心裏,同時也是一驚。

在李佑點名之前,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可能性,但是現在他卻是越發地覺得可能了。

不過現在任命已經下達了,在沒有確定證據之前臨時換將,那也是兵家大忌。

無奈之下李世民也隻能讓李君羨的百騎司盯緊一點,如果有什麽風吹草動立刻回來匯報。

‘希望佑兒隻是想多了吧。’

一個月後,前方傳來消息,蜀王李恪從蜀地出發大勝吐蕃先頭部隊,三戰三捷,如今已經深入吐蕃內部作戰。

而侯君集的大軍也從原吐穀渾所在的青海,開始向著吐蕃內部進發。

如果沒有意外,兩個月後,兩支部隊將會在吐蕃聖城拉薩城外匯合,一同對吐蕃的最後聖城發動攻擊。

而李佑之前推薦的紅景天也在這一次的作戰中發揮了極大的效果。

這一次大軍進入吐蕃之後的戰鬥力得到了有效的保持,讓各路唐軍對未來的勝利更是信心十足。

李世民聽到之後也是大為高興,之前被李佑提起來的擔心也終於放了下去。

李世民讓兩路大軍放緩推進速度,務必讓士兵適應高原反應之後,再緩緩加大體力消耗。

李世民要的不光光是勝利,而是一場漂亮的勝利。

接下來又是一整個月的捷報頻傳。

就在李世民覺得這一次也能順利拿下吐蕃的時候,意外還是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