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之前李佑擔心的那樣,李恪出事了。

不過這件事的起因和侯君集一點關係都沒有。

讓李恪倒下的乃是高原反應。

其實李恪在剛剛進入高原的時候,就已經有一些高原反應了。

但是李恪自負從小習武,覺得稍微習慣幾天也就好了,便沒有服用紅景天。

然而李恪卻不知道,關於高原反應民間有著一種身體越好,反應越嚴重的說法。

這種說法並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

身體強壯者或者胖人相比瘦小者來說,其身體的耗氧量也就越大,同等環境下,其缺氧的程度就越高,高原反應就越強烈。

同理,男性相比於女性、年輕人相比於老年人,其新陳代謝、能量消耗都要快得多,身體耗氧量也就越大,高原反應也就越強烈。

再加上李恪立功心切,又經常熬夜思考戰術,所以在嚴重的高原反應之下,他病倒了。

一開始,李恪麵對頭痛、頭暈、心悸、氣短、食欲減退、消化不良和手足麻木的症狀還能強忍住,但是在一次短暫昏迷之後,他卻是瞞不住了。

情況很快便在軍營中傳開,連帶著一股不安的情緒同時彌漫了出來。

而唐軍的停滯不前,也惹來了吐蕃軍隊的特別關注。

雖然李恪嚴令不許消息外泄,但終究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蜀王李恪病重的消息還是傳到了鬆讚幹布的耳中。

鬆讚幹布不愧為一代梟雄,他果斷地重新調配了吐蕃的兵力,很快便集中了二十萬人,將李恪的這支蜀軍包圍起來。

這一次李恪為了能贏得足夠的軍功,他也學著李佑出征遼東時,精簡兵馬,一共隻帶了五萬人出來。

原本按照他的計劃,他們一路勢如破竹,在不進攻城市的情況下,即便不能提前攻入拉薩,順利和侯君集大軍會合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李恪的重病,卻讓這支部隊的進度嚴重地減慢了。

由於軍醫判斷李恪的病情是因為高原反應引起的,所以他們也不敢繼續進發,而李恪又不願意退去。

一來二去之下,這時唐軍便失去了最佳的撤退路線,被吐蕃大軍圍了個正著。

所幸李恪也並非庸才,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他找到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勢,將唐軍帶到了那裏。

“大軍堅持住,隻要我們在這裏拖延住吐蕃大軍,大唐主力便能尋找戰機,無論他們是來救援我們還是直搗黃龍拿下拉薩,吐蕃軍必敗。”

在李恪看來,他們雖然人數劣勢,但是在武器裝備的加持下,依仗地形硬守還是問題不大的。

他們還有一個多月的糧食,如果節省一點,兩個月也能夠用。

而兩個月的時間,侯君集無論如何也能解除他們的困境。

然而,李恪卻是沒有想到,侯君集在這個時候動了別樣的心思。

侯君集原本也是經曆過玄武門的功勳之臣,後來又跟隨李靖學習兵法,在征討吐穀渾的戰鬥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正是因為這樣在李靖淡出朝政之後,侯君集便接過了李靖手中的大權。

但是侯君集這人從小便自命不凡,為人也比較浮誇。

在高昌一戰中,侯君集雖然順利擊敗高昌大軍,攻入高昌城,卻在未奏請李世民的情況將一些沒有罪的人發配,又私自將高昌國寶物據為己有。

他的手下自然也是有樣學樣,最終導致事情被揭發,被禦史彈劾。

眼看侯君集要因此下獄,太子李承乾出來幫他說了句話,說侯君集乃是有功的大臣,不能因為一點財物而加以屈辱,如此做法隻能讓前線將士寒心。

後來李世民也接受了李承乾的建議,改為訓斥和罰款。

因為這件事,侯君集便堅定地站在了太子一方,算是太子在軍界最為得力的助手。

原本這一次的吐蕃之戰,侯君集在知道李恪帶領蜀地軍隊加入之後,他的想法是加快行軍,先行搶功的。

既然李恪想要憑借征討吐蕃來拿軍功,他侯君集就先把功勞都拿到,讓李恪隻拿到個苦勞。

然而李恪自己生病卻是給了侯君集看到鏟除李恪的機會。

於是乎,侯君集便和鬆讚幹布派出來拖延他腳步的吐蕃軍打起了配合。

他一麵按照李世民的命令減慢行軍的速度,另一麵卻是隻要有一點吐蕃軍的風吹草動便擺出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就這樣,十天的時間裏,侯君集大軍隻推進了不到一百裏地。

消息傳到長安,李世民心中頓時咯噔一聲,大叫一聲不好。

‘真的好的不靈,壞的靈。居然這一次又被那個混小子說中了。’

‘不行,這都是他想出來的禍事,還得讓他自己來收拾。’

當即李世民便將李佑召了進來。

吐蕃發生這樣的大事,李佑自然早已經知道了,但是他並不想去吐蕃。

李佑不想去,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但這個時候召集他來,自然也是無奈之舉。

“你皇兄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如今二十萬大軍包圍蜀軍,而侯君集的大軍卻被吐蕃軍牽製住,如今的局麵佑兒覺得朕該當如何?”

【該當如何,你來問我?】

【到底你是皇帝還是我是皇帝啊!】

【該怎麽辦就怎麽辦,我沒意見,反正別讓勞資出戰,即便是你任命我出戰勞資也會稱病不去的!】

李佑在心裏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但是明麵上還是開口道:“兒臣一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父皇有話直接吩咐,為了救皇兄,兒臣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看著李佑這一副為兄弟兩肋插刀的樣子,李世民就氣不打一處來。

‘如果不是朕知道你在想什麽,還真的就給你這個混小子騙過去了。’

‘不過這一次,你還非得出力不可。’

李世民忍住怒氣道:“要解恪兒之圍,定然要派兵前去相救。”

“總管西北、西南各路兵馬,朕覺得就數你的河西軍最合適。”

“佑兒,可願意讓你的河西軍出戰?”

李佑心中盤算一番,立刻明白李世民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河西軍便是以前的河西衛,隻不過現在人數增加,所以換了個名字而已。

雖然河西軍也不過兩萬人,但李佑可以保證,這兩萬人絕對是大唐最強大的兩萬人。

而且河西軍不光是清一色的騎兵,更是經常在吐穀渾等地操練,對於高原作戰沒有絲毫的影響。

以河西軍的戰力,隻要給他們足夠迂回的空間,不要說吐蕃大軍號稱二十萬了,就是四十萬大軍也是完全不怕。

以河西軍去救援李恪,的確是個靠譜的主意。

然而李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接著便又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