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二從親衛駐紮的房舍裏出來後,借著夜色的遮掩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徐天仍於房中靜坐思索,想著王珪死後自己將被皇上懷疑的後路在心裏擬好說辭,隻要沒有證據是自己麾下之人所為,徐天有把握將自己置身事外,別人怎麽懷疑那是別人的事,想到能報仇給死去的兄弟們一個交待,這便夠了。
想清此事後徐天似沒事人一般出屋繼續與程處默吃肉聊天,直至夜深方各自回房安歇,程處默硬是沒從徐天那裏發現有絲毫的端倪。
……
第二日、天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如約而至,徐天已於房中吐納完畢收起盤膝的身軀出得房舍,灰蒙蒙的天空下演習一番“玄天功”中招式,待得天光大亮之後使人喚出程處默與自己同往縣衙與劉縣令相會。
來到縣衙便見劉縣令早於縣衙相候,相互見禮後徐天也不多話,隻是催促劉縣令帶路往長安縣最大的村子而去。
劉縣令得徐天吩咐後立馬傳縣裏衙役們開路往長安縣“趙村”出發,此村算是長安縣最大的村子,其人口與土地的數量俱是長安縣裏最多的村子。
“趙家村”的土地數日前得官府通知在冬季農閑時就翻挖出來,村民俱不知官府何意,怨言官府沒事幹拿人消遣,許多人不願出力卻奈不住村正的嗬斥而勉強開幹,挖開被雪水凍得堅硬的土地後村民們很快便發現土中聚集許多白色的蟲卵,這現象讓村裏那些活了數十年的老農戶心裏起了種不好的預感,他們終是有些明白官府的意思,在這些年老而又有威信的老農鼓噪下,全村人再不敢偷懶,人人出力,很快就將全村的土地翻開。
此時、全村人俱是在土地上等候朝廷及縣衙中來人幫他們殺死這些土塊裏白色的蟲卵,他們從縣衙中先行派來的衙役那裏得知今日朝廷將會有人來村裏指導村民如何使用石灰滅殺蟲卵的方法,這些村民們俱是自備扁擔、籮筐準備一會去村邊靠山的地方運送石灰,要說劉行敏這個縣令當得著實不錯,早在工部匠人下來指導燒製石灰時,他便要求在長安縣的每個村都設置燒製石灰的土爐,以便就地取材,這樣一來可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和人力。
更有那村裏的長者與曾在外見過世麵的讀書人將些祭祀上天之物擺在田間地頭,待得朝廷中人到來便欲率全村人先行拜過蒼天,祈禱上天能降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徐天與劉縣令率人進到“趙家村”裏便看到田間地頭上已是人頭湧動,村裏的村正見本縣縣令陪著個年歲不大的朝廷官員在護衛與數十千牛衛軍士的簇擁下走來,猜想此人便是今日來此的朝中大臣,村正不敢怠慢,急率村中長老和讀書人上前躬身便拜,其態度甚是恭敬。
徐天與村正等人相見後,在村民祭祀上天之時與劉縣令做了分工,凡工部來此的官員指導農戶們在每畝地最多不能超過一百公斤的石灰施放,且還要指導農戶在施放石灰後為了均勻而深翻土地,劉縣令則與來此的長安縣官員與衙役們去吩咐村民多割些茅草用來覆蓋土地,使土地升溫而更有效殺死蟲卵。
諸事分派完畢,徐天與程處默便於村中土地上東走走、西逛逛,從那些深處翻出的泥土裏徐天發現蟲卵的數量實是驚人,如果再不處理,待得春暖花開之時,蝗蟲的數量怕是將以億萬計成蟲,那時再談滅蟲一切將之晚唉。
就在徐天引“趙家村”人忙於滅蟲之時,長安城到長安縣的官道上,李世民率朝中大臣在數百禁軍的護衛下正往“趙家村”疾馳,一時馬匹在泥濘的道上濺起泥丸無數,沉悶的馬蹄聲震得大地抖顫。
早有開路的禁軍先鋒旋風似衝入“起家村”裏,見著人便大聲呼道。
“皇上駕到!皇上駕到!”
正在地裏幹活的農夫與忙著運送石灰與茅草的男女村民聽到禁軍叫聲,從滿是吃驚的驚愕中放下手中的活路就地跪了下去,低頭不敢亂看,此景直嚇得那些在田間地頭與大人們送水端茶的小孩徑往自家的大人身前躲藏。
徐天率程處默、劉縣令等衙門官員道旁迎接,待見到李世民近前徐天單膝著地笑著拜道。
“微臣徐天率千牛衛郞將程處默、長安縣令劉行敏及長安縣民等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皇上萬歲、萬萬歲!”
程處默、劉行敏等“趙家村”民隨著徐天呼聲大聲叫道。
李世民及隨來的一幹朝廷大臣望著徐天、程處默、劉行敏官袍上染上的黑白之物,知幾人定是與村民們在田間地頭一同忙碌,對這樣盡責的臣子李世民是大為欣賞,遂麵目含笑說道。
“都平身吧!劉愛卿督促村民加緊工作,徐天、程處默陪朕四處走走。”
話落、李世民率先下馬,隨行的眾臣也是匆匆從馬背上翻下,君臣一齊隨徐天往那正在灑下石灰的土地近前觀看。
行走中徐天隨意從地裏抓來幾塊泥土掰開,將其中密集的白色蟲卵指與皇上和隨行的大臣們觀看,見著那泥土裏滿是白色的蟲卵,李世民麵色凝重,輕言與徐天說道。
“小子、你這方法到底效果如何?朕可是將滅蟲的希望放在你的身上,你可不能讓朕失望啊!”
徐天聞言,慎重而道。
“皇上、小子不敢說百分之百完全消滅蟲災,起碼能將蟲害減少到大半吧,剩餘的蝗蟲如是各地的衙門防範得當,再采取人工捉拿、家禽吃食等多種方法共舉,這樣就可在蝗災卵成蟲時大大減少蝗蟲數量,待得蝗災形成時損失也會降到最小,屆時、我大唐百姓當不會出現流離失所,四處災民的情況。”
聽完徐天所說李世民如吃了顆定心丸般心中大定,望著身邊這始終將大唐百姓放在心裏的小子,李世民甚是欣慰。
君臣一路邊走、邊看,李世民見徐天每到一處,凡見那土地中農戶做事不得其法的必定要上去演說一番,不禁在心裏想到,這小子雖說脾氣倔強卻也對大唐的興衰十分關心,所做之事無不是朝中大臣們聞所未聞、想做又不知如何做的妙事,此子的大腦究是如何長成,怎地會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