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仙逝數年時間之後,雖大唐歌舞升平,風調雨順,然、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似也走到了尾聲。

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便在徐天率諸位夫人回齊州曆城 “玄園”中府邸與家人團聚,過完三十七歲生日返回長安城的途中,遇朝廷派往 “齊州”急召他回京的信史,望著太子李治書信,這廝知事態緊急,吩咐親衛頭目周倉率大部親衛護著夫人等繼續往長安城 “齊王府”府邸,自己卻是帶數名親衛隨信史往京城縱馬疾馳。

卻是太子李治信中告訴徐天,父皇李世民生命已然於彌留之際,為穩定父皇駕崩後政權的順利交割,需要徐天往京城坐鎮,威懾敢於覬覦皇位的亂臣賊子。

其時,徐天職位除輔佐太子的職責外,兼職掌管大唐左右兩衛禁軍,整個皇宮皆在他保護之之中,這廝卻是甩手掌櫃當貫了,竟是將此重任吩咐給尉遲敬德代為掌管。

途中,徐天吩咐隨行的報務兵聯係長安城中留守 “齊王府”的親衛做好戒備,使人傳令尉遲敬德加強皇宮戒備,請求叔父徐世勣和千牛衛將軍程咬金,兵部尚書李靖等調動長安守軍,加強管控長安城四門並注意長安城情勢。

一路上馬不停蹄,人不下鞍,終是以最快的速度進入京城,可憐不少良駒因太過疲累,路途中便倒地不起。

剛入皇宮便聽得李世民駕崩的消息,還是沒趕上見這皇帝老兒最後的一麵啊。

待李治順利登基,繼承大統之後,徐天方有心思探尋李世民死因,其時,周倉率親衛已將諸位夫人安然護送回府。

李治順利登基後,長安城中緊張的情勢得以緩解。

在整理李世民死因時,根據記錄皇上生活起居的史官敘述,卻原來這皇帝老兒被徐天拔出丹毒後,仍是心心念念長生不老之法,沒有了袁天罡煉製的丹丸,卻得王家族人王玄策把俘虜的天竺國方士那羅邇娑婆獻給皇上。

那羅邇娑婆初見李世民便妄言自己已然活了二百歲,有長生不老之法,且、還能使人升天當神仙,並於李世民皇宮中,利用最簡單的聲光學,化學原理做出些神神叨叨之事。

李世民信了這神棍所說,吩咐其為己煉製長生丹丸,那時、皇帝老兒為躲避徐天知道他繼續服用丹丸,竟是將國事交與李治,帶著皇宮妃嬪和那羅邇娑婆居於 “終南山”行宮之中,如不是因染上 “癰疽”之症,這皇帝老兒怕是那時便會死在 “終南山”的行宮。

回到皇宮的李世民因病痛,使其產生焦灼的情緒,常常於睡夢中看見已故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及 “玄武門”事變中被誅殺的大臣向自己索命,白晝裏又仿若與父皇李淵一樣,深受皇子爭奪皇位,相互殘殺的痛苦。

萬般的折磨與痛苦使李世民喪失了自信之心,卻是尋求虛無飄渺的精神寄托。

那羅邇娑婆的到來正好填補這皇帝老兒空虛的心,終日隨其追尋長生不老之法,為求得心靜,傳旨再入“終南山”行宮,任是誰也不敢勸諫,直至李世民死於終南山 “翠微宮”裏。

其時、孫思邈因皇上不聽勸諫,一意孤行服用那羅邇娑婆煉製的丹丸,心灰意冷之下,便在徐天回 “曆城”之時,悄然離開皇宮往四海雲遊,使不明皇上病情起因的禦醫束手無策,隻得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診療。

李世民一世英明,費盡心力治理一生,最後卻是被拙劣的江湖騙術給毀了,這等荒唐之事如是傳出宮外,豈不讓人笑掉大牙,所以史記中並沒有多少記載大唐太宗皇帝的死因。

問明皇上大致死因之後,徐天也是感慨萬千,想人生無常,便是如李世民這等雄才,一旦心中有了違背自然規則的執念,便是離死不遠的節奏。

安撫好夫人長樂公主因父皇駕崩帶來的悲痛,為使長樂公主盡快走出失去親人的憂傷,同朝廷重臣在 “鹹陽”九嵕山 “昭陵”完成皇上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儀式後,徐天因要留在京城輔佐太子李治,勒令麾下三百親衛,保護長樂公主於九嵕山 “昭陵”邊搭建的房舍守孝數月,待守孝結束便護送長樂公主回 “曆城”家中,遠離長安傷心之地。

對夫君的安排,長樂公主甚是感謝,其時,公主所生的兒子徐曉樂已經有四歲,小家夥同樣與徐天的其它兒子一般,早早便在與 “玄園”相接的鬆林山 “清風觀”中接受虛木道長教導,使藥物鍛體完成 “築基”體質。

回到曆城家中,長樂公主正好可以與夫君諸多子女相聚,同時成為執掌 “玄園”徐府的女主人,這卻是因春香、萍兒乃是徐天侍妾身份,終登不得大堂所致,原本由盧月兒掌管的徐府之事,盧月兒往長安城 “齊王府”後,家中的事皆落在徐天母親秋娘身上,畢竟人老了沒有那麽多精力,長樂公主回到 “玄園”徐府,既能解憂,又能幫助婆母處置家中瑣事,豈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長安城裏,李治於太極殿登基,改年號 “永徽”年,意為對先皇 “貞觀”年的延續,其治國的理念將繼續秉承先皇李世民的遺訓和治國思想。

李治繼位之後,封徐天首輔大臣,執掌中書令,長樂公主封大唐孝安長公主,其子徐曉樂封五品騎都尉,其餘夫人、子女皆有不同封賞。

新皇臨朝,一幹朝臣山呼 “萬歲!”

李治貼身太監瑞安,趾高氣揚尖著嗓門高呼。

“召翰林學士宣讀皇上聖旨!”

翰林學士奉旨,手捧書冊高聲而道。

“ 賜封徐世勣儀同三司、輔政大臣。禮部尚書、黎陽縣公於誌寧為朝廷侍中。原太子東宮詹事、尚書左丞張行為兼侍中,刑部尚書。原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高陽縣男許敬宗為禮部尚書。”

當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待翰林學士宣旨完畢,瑞安再是尖聲喝道。

“諸位大人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朝廷諸多大臣皆是發言有本要奏,李治允準,有新任輔政大臣徐世勣奏道。

“ 啟稟皇上;朝廷諸多部門商議,欲使治書侍禦史改為禦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郞為奉禮郞,此為避諱皇上名諱之故,還望皇上允準。”

李治聞言,沉吟少許,開口言道。

“ 先帝名諱有世民二字,而世間之民皆為世民,何來避諱之說,你等所提,暫且不準。”

皇上話音落下,再有朝臣奏報。

“ 皇上此言不妥,想先帝兩個名字,在禮製上不偏向某一避諱,而皇上既是單名,做為臣子如何敢於往後的朝政中指斥這諸多帶有皇上名諱的官員,改這些官職自是為了行事之便,望皇上允準。”

再聽大臣所言,李治卻是不得不允準,他也不想為此等小事寒了朝臣之心,畢竟自己才剛剛登基,屁股下的皇位還未坐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