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位於雲中郡西北,靠近黃河“幾”字型河套地形的第二個彎,然而周邊突兀聳立的山峰卻很難使之與相鄰的滔滔黃河水緊密聯係起來。在距離九原縣城東三十裏的百裏山,是單於指定鄭綸軍撤退的第一個山口,而單於的前哨站也設立於此。
匈奴的哨騎不斷地向單於匯報著鄭綸軍的動向,而居高臨下的視角,足以使單於對漢軍的陣型一覽無遺:整齊的陣容,有條不紊的行軍,側翼騎兵極有戰術性的保護,一切都昭示著這是一支具有超強紀律性的隊伍。
單於不禁產生了深深的憂慮,要麵對如此幾乎不曾露出半點破綻的軍隊,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原先估計的損失繼續增加,而這個增加的幅度,慢慢地已經超出了單於的心理底限。右賢王顯得遠比單於焦慮許多,在他看來,隻要等鄭綸軍完全通過百裏山口,那就意味著鄭綸就成了甕中之鱉,而本方需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右賢王更願意品嚐一血前恥的痛快。
單於遲遲沒有下達出擊的命令,哪怕殿後的趙雲騎兵也已經進入山口,右賢王已經記不清楚是第十五次還是十六次催促:“單於陛下,我們該出擊了!”
單於搖頭,再搖頭,“鄭綸是有著充分準備的,如果換作是你,也許你會輕易放棄對山口的控製,可是很明顯,他們已經察覺到了危險,隻要那最後一股騎兵不放棄山口,我們都必須觀望下去。”
“可是,鄭綸的先頭部隊隻怕都已經快接近雲中了……”
“那又怎麽樣?我不信他鄭綸會完全放棄山口的這支騎兵,整個雲中郡下屬十一縣,我們已經集中了所有能投入戰鬥的勇士,他們的戰線拉得越長,對我們就越有利!耐心點,你還怕鄭綸能跑得出去嗎?”單於不滿地喚過幾名衛士,吩咐道,“右賢王累了,需要休息,你們帶他先回去吧。”
百裏山有兩層含義,既說明山勢之高,又說明山地綿延之廣。鄭綸的大軍在狹窄的山路中行進,隊型勢必被迫從並排四個隊列減少為兩列,軍隊隊列立刻就延長了一倍,而且速度也大大減緩。郭嘉果斷地將破虜營博陵老軍以及整編之後的青州營,發揮其山地作戰的特長,替換了兩翼的騎兵,繼續保持足夠的警戒,一旦發現伏兵,立即剪除。
鄭綸在典韋的保護下,率先抵達雲中城外攬雀坡,果然發現了許多漢人俘虜,他們散落地居住在坡地上,沒有任何匈奴人的看管,完全處於一種無序的、近乎自生自滅的狀態。鄭綸找遍了所有的帳篷,都沒有打聽到任何關於蔡琰或者王戚的消息,那些俘虜根本不知道,鄭綸和單於的交換要求,當他們得知將被釋放回鄉的時候,頓時爆發出陣陣歡呼。
“看來我們需要采取攻擊狀態了,隻有搶在匈奴人之前發動,我們才能抓住戰機。”郭嘉一聽到鄭綸從攬雀坡傳來的消息之後,馬上停止了隊伍的前進,同時吩咐徐晃帶了三千騎兵,原路返回百裏山口,與趙雲會合,務必在山口繼續駐紮三日。
鄭綸立即返回中軍,與郭嘉等人迅速統一了戰略,利用匈奴的遲疑,趕在對方出擊之前,發動對雲中、九原兩處的奇襲。華雄親率輕騎,從百裏山繞道取了九原;太史慈則從山路直撲雲中郡城,郡城中幾乎沒有守衛,鄭綸輕易地將所有的輜重押送入城。
單於聞訊大怒,將部署在雲中各處的軍隊,迅速向雲中、九原調集,並且命右賢王的五萬精騎,直插百裏山口。右賢王心中冷笑,立即派遣大將呼爾興、紮格從百裏山北封鎖趙雲、徐晃撤回陰山的歸途;趙雲、徐晃順利完成疑兵任務之後,悄然從百裏山東山沿山麓徑直向南趕往雲中。右賢王下令追擊,趙雲占據高地,見匈奴人追趕甚急,不由冷笑,對徐晃道,“數倍的敵人就在我們身後,被人攆著屁股跑的滋味可不好受,我去斬了來將,公明可趁勢回兵殺出,番奴必敗!”
徐晃應諾,將一萬多騎兵就地隱藏在山林中。
趙雲單槍匹馬攔在大路中央。
紮格是右賢王麾下最勇猛的將軍,早在雁門關外就與趙雲交鋒,此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拍馬舞刀就朝著趙雲衝了過來,“又是你!這次我看你還往哪裏跑!?”
趙雲哈哈大笑,“我等得就是你,受死吧!”
話音未落,趙雲的涯角槍就已經到了紮格麵前,紮格措手不及,心窩早中了槍,倒栽馬下;趙雲催馬上前,再補一槍,結果了性命。匈奴人都被趙雲的神勇驚呆了,呼爾興在後麵救應不及,頓時又驚又怒,使一條銅棍衝了上來。趙雲冷笑,“又來一個送死的,我便成全了你!”
呼爾興的馬極快,轉眼殺到,掄開銅棍照著趙雲的腦門就要砸落;卻不想趙雲輕輕巧巧地撥轉馬兒,避開了銅棍,呼爾興用力過猛,收刹不住身體,空門大開。趙雲從容地拔出佩劍,一劍削去番將半個腦袋。
兩員主將都死在趙雲手中,追兵頓時群龍無首,皆麵有懼色。後麵徐晃借機殺出,匈奴人大敗,山路狹小,騎兵大受影響,死傷不計其數。趙雲和徐晃趕殺了一陣,奪了許多戰馬,返回雲中。
然而雲中的局勢卻並未匈奴失了先機而有任何影響,二十多萬匈奴騎兵把雲中和九原兩城圍了個水泄不通,單於叫囂著揚言,要把鄭綸徹底困死在雲中,隻要鄭綸敢出城決戰,等待他的將是數十萬匈奴人最瘋狂的報複!
蔡琰在哪裏,這是鄭綸最關心的,而他目前被圍困在雲中,也是因為蔡琰。可是,讓鄭綸困惑的是,單於居然沒有用蔡琰來威脅自己,甚至連一點消息都沒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王戚絕對是一個危險的家夥,而蔡琰的處境則簡直不敢想象。
雲中城外的單於,正處於狂怒暴走的邊緣,不但錯過了對鄭綸軍的突襲機會,而且還將兩個草原上為數不多可以充分守衛的城池拱手讓給了對方,最糟糕的是,損兵折將!右賢王早已將這次戰略失利以及兩員大將的死,完全怪責在單於的指揮不當,因此單於在匈奴人中的地位開始動搖,人們開始懷疑自己的領袖是否還能擔當領袖!
王戚見乖識趣地躲了起來,除非單於親自召喚,很少出現在重要的軍機商議場合,幸好,單於急於為了重新樹立自己的威望,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攻城的謀劃中,而沒有直接拿他王戚問罪。
可是,王戚並不認為鄭綸困守在雲中能有什麽樣的前途,至少相對盤踞陰山的時候,鄭綸已經徹底失去了機動作戰能力,長期下去,城破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