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新買的電動汽車,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生日時送給他的工藝品小木船,也被孩子拆解成一塊塊……

這幾乎是絕大部分家長都會遇到的情況,孩子的“破壞力”真的讓人頭疼。那麽作為父母,我們要怎麽應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呢?大聲喝止,還是耐心地勸導,以便孩子之後不會隨意地破壞玩具或是有價值的東西?

不!我們為什麽不淡定一些,讓孩子適當地保持著這種“破壞力”呢?事實上,孩子的這種破壞行為都是無意的行為,由於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迅速發展,好奇心越來越強烈,所以,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去認知和探索這個世界。他們對很多東西都非常好奇,喜歡研究它們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搞破壞”的過程中,孩子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也懂得了很多道理,享受了很多樂趣。所以,作為父母,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在“搞破壞”中思考、提高創造力,豈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林林是一個九歲的男孩,平時最喜歡調皮搗蛋,不知道摔壞了多少東西,弄壞了多少玩具。看看他的玩具箱吧!沒有一個玩具是完整的,小汽車被拆掉了輪子,不倒翁“狗狗”被鑿開了肚子,音樂盒也被弄得七零八落……凡是讓他感到好奇的東西,都逃不了被拆卸的命運。

可偏偏林林的爸爸是一個生活嚴謹、做事刻板規矩的人。他實在不能忍受林林每天把好好的東西給弄壞,更不能忍受孩子整天不知疲倦地拆東西。盡管爸爸沒少教訓和打罵他,可不管爸爸怎麽打罵,林林就是改不了這個毛病。於是,性格迥異的兩父子每天都發生衝突。

爸爸非常喜歡在夜晚觀看星空,感受宇宙的浩渺與神秘。一天,他購買了一個新的天文望遠鏡,當天晚上還帶著林林觀看了獵戶座和天秤座。結果,第二天下班回來,爸爸就看到望遠鏡被林林大卸八塊兒了,各種零件散落了一地。

爸爸立即暴跳如雷,把林林拎起來痛罵一頓,還準備動手打他一頓。

這時候,林林媽媽攔住了他,勸說道:“你這樣對待兒子,實在是太過分了!”

爸爸火冒三丈地說:“是他過分還是我過分!你看看,我新買的望遠鏡被他弄成了什麽樣子!”

媽媽耐心地說:“孩子就是好奇心重,想要研究這東西是怎麽回事。”

“這並不是第一次,你看看家裏的東西哪一個沒被他拆過,哪一個玩具是完好的?這一次就更加過分了,這望遠鏡是我花好幾千元買的,昨天才用了一次,竟然就被他拆掉了。難道這還不能教訓嗎?如果不好好地教訓他,恐怕哪一天他就拆房子了!”

可媽媽卻沒有做出讓步,繼續勸說道:“林林是喜歡搞破壞,但是你認為一個望遠鏡、一些小玩具比孩子更重要嗎?每個小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他們搞破壞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果你一味地製止、打罵,恐怕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扼殺了又一個‘愛迪生’。”

爸爸的怒氣還是沒有消除,氣憤地說:“你不要給孩子找借口,他就是太頑皮了。”

這時,一旁的林林哭著說:“我不是故意要弄壞望遠鏡,我隻是想看看,它為什麽這麽神奇……”

聽了林林的話,媽媽繼續說:“孩子搞破壞,這是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表現。我們應該做一個明智的父母,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給孩子思考和探索這個世界的機會,否則隻能扼殺了孩子的創新和想象力。”

這番話給了林林爸爸很大的觸動,他感慨道,雖然自己生活穩定舒適,可骨子裏卻始終缺少創新和想象力。一旦自己在這件事情上不理解孩子,那麽孩子豈不是也會成為另一個自己?當天晚上,他就來到了林林的房間,對林林說:“林林,之前爸爸時常因為你‘搞破壞’而打罵你,現在爸爸向你道歉。我知道你好奇心強,想要研究這些東西,以後我不會再打擊你的好奇心。但是你也應該記住,不能隨意地亂拆東西,除非你能保證可以重新安裝好。而且,如果你有問題也可以問我和媽媽,我們會和你一起解決。”

聽了爸爸的話,林林笑著答應了。在之後的日子裏,林林和爸爸不再水火不容,兩個人還一起組裝以前拆掉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爸爸才發現自己的孩子頭腦非常聰明,手指也非常靈巧,竟然修好了大部分玩具。而林林也不再隨意拆掉貴重的東西了,而是通過請教爸爸媽媽、查看書籍和網絡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幸好林林的爸爸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否則一個充滿創造潛力的孩子,就會因為他的打擊和製止而停止了創造性的舉動。所以,當孩子出現破壞性行為的時候,父母不要心疼那些玩具,動不動就把孩子狠狠地訓斥一頓,而應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上。

隻要我們能夠尊重孩子的天性,積極正確地引導孩子,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那麽就可以把孩子的“破壞力”轉化為“創造力”,培養出一個富有想象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