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每隔一段就會出現一個學習懈怠期?
你的孩子有沒有對學習漸漸失去動力和熱情?
你的孩子是將學習當成一項任務,還是當成一種興趣?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妨對他用一用“鯰魚效應”。
什麽是鯰魚效應?它是說當一條鯰魚進入小魚的生存環境時,它會激發出小魚的求生能力。同理,當一個沒有競爭且失去**與動力的人突然遇到一個競爭者時,他會被激起競爭求勝心,繼而重拾**與動力。
這種方法放在孩子身上同樣適用,因為孩子出現學習懈怠或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歸根結底是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目標或缺乏競爭對手。倘若為孩子選擇一個旗鼓相當的同學作為假想敵,作為競爭對手、追逐目標,那麽毫無疑問,孩子會想方設法地超越他,而超越的前提就是勤奮與努力,就是重拾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冬冬上小學一年級了,每一次考試他都能考滿分,穩居班裏的第一名。可是,這樣的好成績不僅沒有令媽媽自豪,反而還很不滿意。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在冬冬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授過他一些一、二年級的知識,所以冬冬能考滿分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令媽媽不滿意的是,冬冬仗著自己已經學過且都懂,就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每天放學回家,他都會先看電視,然後再打遊戲。甚至有好幾次夜裏,他趁著爸爸媽媽睡著後偷偷爬起來玩遊戲。
媽媽發現後,就嚴厲地批評他:“冬冬,你玩遊戲玩到這麽晚,第二天還有精力好好學習嗎?”
冬冬卻毫不在意地說:“我都已經會了,不需要老師教了,而且我每次考試都會考滿分。媽媽,你真是太大驚小怪了。”
幾次之後,媽媽很後悔當初那麽早教授冬冬一、二年級的知識,不然冬冬應該和普通孩子一樣,每天放學回家寫作業,預習功課。
爸爸察覺到媽媽每天都唉聲歎氣,就問怎麽回事。媽媽將冬冬對學習懈怠的事情和爸爸說了。爸爸聽後,笑著說:“這很簡單,你看我晚上怎麽治一治這小子。”媽媽很懷疑爸爸說話的真實性,要知道她可是好說歹說了一大通,冬冬都沒有聽進去。
晚上,一家三口吃過晚飯,冬冬照舊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爸爸坐過去裝作不經意地說:“冬冬,你還記得前些天來我們家做客的李叔叔嗎?”
“當然記得,李叔叔是你同事,他的女兒李靜還是我們隔壁班的同學。”冬冬回答的時候眼睛依舊看著電視。
“是的。今天你叔叔和我炫耀,說他女兒李靜的成績特別好。”爸爸循序漸進地說。
“她考滿分,我也考滿分,你也可以跟他炫耀,說我的成績也特別好。”冬冬自信地說。
“冬冬,我可不好意思對你李叔叔那麽說。你知道嗎?李靜不僅平時成績考滿分,前一段時間,她還被選中參加市裏的數學競賽,並且得了一等獎。據說,競賽的題目都特別難。”爸爸說。
“競賽?我怎麽沒有聽說過?”冬冬的注意力終於被爸爸的話吸引了。
“應該是你平時表現不出色,且你們學校的競賽名額隻有一個,所以老師沒有選你吧!不過,爸爸這兒有一份李靜競賽時做的試卷,你做做看,看是不是比李靜更好。”爸爸從公文包內拿出預先打印好的數學競賽試卷。
冬冬一聽,趕緊連電視都不看了,趴在桌子上做起了數學試卷。
這張卷子的題目不多,但每一道都很有誘導性,並且越到後麵越難。直到過了兩個小時,冬冬還有題目沒做出來。
最後,爸爸替冬冬判了一下試卷,冬冬考了80分。爸爸說:“這張卷子,李靜考了90分,你比她差十分,也很不錯。不過,這也說明老師的眼光很準,知道你考不過李靜,所以才沒有選你去參加競賽。”
爸爸的話讓冬冬很生氣,他才不想被李靜壓下去,他隻是沒有好好學。所以,自那以後,冬冬一改之前的學習態度,他不僅每天認真聽課了,而且回家也積極學習,重拾了對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事例中的爸爸並沒有訓斥冬冬,而是說了同事家孩子的成績與表現,目的就是給孩子塑造一個成績旗鼓相當的假想敵,讓冬冬知道他是因為學習不積極才落人一截的,繼而激起爭強好勝的心。而冬冬想要趕上競爭對手,隻有努力學習,重拾對學習的興趣。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假想敵,因為假想敵是孩子學習、做事的動力。然而,父母不能隨意為孩子塑造一個假想敵,它是有一定標準的。
首先,假想敵是真實存在於孩子身邊的。相信很多父母會指著電視劇裏某個演出來的小天才,然後對自己孩子說:“你瞧,這個小天才真厲害,這麽小就被國外某個著名大學錄取了,你要以他為目標。”孩子雖然年紀尚小,但時代的快速進步早就讓他們明白電視劇中的小天才、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是虛構出來的,孩子不會將父母的話聽進心裏,也不會將虛擬的人物當作自己的競爭目標。所以,父母要為孩子挑選一個真實存在的假想敵,且這個假想敵就在孩子身邊。隻有孩子能切身感受、看見假想敵的強勁之處,孩子才會對學習更加有動力,更加有興趣。
其次,假想敵的實力與孩子旗鼓相當,或是高出一小截。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白領,你會將亞洲首富作為競爭對手嗎?顯然,這是很不符合實際的。所以,選擇假想敵要選擇一個處在相同環境中的人物,而白領的假想敵應該是一位與他實力相當,或實力高出一小截的人。
父母為孩子選擇假想敵時,也應該遵從這樣的標準,讓孩子有種“這個競爭對手隻要我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超越他”的感覺,這樣孩子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就像心情一樣反複多變。父母要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為孩子選擇一個高質量的假想敵,這樣孩子才能重拾對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