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製勝法則就是攥緊了手中的馴獸皮鞭。

FBI的交際自控訓練——獵取人脈圈子

FBI由於工作的特殊性質,隻有不斷擴大人脈,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源,因此他們不斷訓練此類方法,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交際麵更廣。在眾多的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種就是將總統當成自己的最好朋友。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然而FBI真的就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前FBI局長弗裏赫說過一句話:“提升人脈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別人的力量,別人的權力越大,對自己提升人脈的幫助就越大。而將自身人脈提升至極致的人隻有總統一人。”

可能很多人都在懷疑,FBI到底用了什麽方法讓總統“為之傾倒”的呢?其實,FBI在這方麵有很多實例可以證明,最典型的就是和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交往。

在尼克鬆任職期間,五角大樓發生了一起軍事機密泄露案件。在尼克鬆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召集國防部長、國會議員以及FBI局長一起討論處理方案。為此,尼克鬆征求大家對這件事的意見,結果人們礙於事件的重大都不說話,最後還是FBI局長說:“總統先生,據我初步分析,軍事機密很可能經由內部人員之手泄露出去的。”這句話一出口,立即招來了大家的鄙夷,國防部長甚至當麵批評了FBI局長的草率判斷。不過,FBI局長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並要求由他們來接手這個案子,尼克鬆同意了。

由於案件涉及了美國高層太多人的切身利益,導致調查開展得非常不順利。一天,國防部長和副國務卿找到了FBI局長,讓他停止調查並揶揄他根本查不出真相。FBI局長意識到問題有些蹊蹺,於是連夜將這個信息告訴給了尼克鬆。尼克鬆聽完之後也目瞪口呆,不過他很快又鎮定下來,對FBI局長說:“你盡管放心去調查,我會幫你掃除一切阻力。”FBI局長心裏有了底,因為總統還是信任他的。很快,FBI通過調查發現軍事機密泄露案件和一個國會議員有牽連,尼克鬆得知以後認定這不是一起簡單的泄露事件,而是一個有組織的內部泄密案件,於是授權FBI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對調查到的信息進行反饋,並專門開設了一條秘密專線和FBI聯絡。

後來,尼克鬆在會上公開發表了講話:“為了盡快調查出泄露軍事機密的真相,從現在開始,所有人員一律要協同和配合好FBI的調查工作,如有阻撓調查工作者,將嚴懲不貸。”國防部長和副國務卿聽了之後,立即亂了陣腳。FBI經過半個月的調查終於讓真相浮出水麵:國防部長和副國務卿被一個境外組織收買,將美國先進的戰鬥機的資料賣了出去。

這件案子之所以能夠成功告破,除了FBI自身的辦案素質之外,最主要的還要依賴於總統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總統的支持,FBI不僅在調查中要遭受重重阻力,恐怕其自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那麽,FBI究竟是如何獵取到總統這個重要的人脈呢?

第一,贏得總統的信任

要想和總統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係,必須要先獲得總統的信任才行,因為信任是良好關係的基礎。因此,在五角大樓機密泄露事件發生後,FBI馬上站出來進行分析,讓總統發現了FBI與眾不同的氣質,對他們自然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才授權FBI專門負責調查此事。

第二,通過總統擴大人脈。

隻有借助強權人物才能增強自身的人脈。所以,在和總統建立合作關係之後,就能夠順利地借用總統的人際關係。有了這一層關係,FBI在日後的調查取證中,就會獲得更多的信息渠道支持,將極大地促進他們的辦案進程。

第三,獲得總統的支持。

由於軍事機密泄露事件非同小可,單憑FBI一己之力難以完成,所以他們迫切需要總統的支持,才能提高FBI破案的效率。盡管在具體調查的時候FBI遭遇了來自國防部長和副國務卿的阻撓,假設不能引起總統的足夠重視的話,FBI還會在調查中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所以,總統為了幫助FBI減壓,發布了支持FBI調查的命令,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地開展調查。

FBI正是通過上述辦法,通過巧妙的社交自控能力,為自己贏得了以總統為核心的新人脈圈子。FBI正是不斷通過這種人際交往思路,為自身創造了更多良性的社交機遇,對他們日後的工作鋪開了新的道路,也贏得了總統的尊重和人民的信任。

將“0恐懼”和“憂慮”扔掉

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隻能說有些人命中注定會成為英雄,但是他的勇氣也是需要經過後天的培養和訓練才能得以成型。其實,任何人都會有恐懼、憂慮等負麵情緒。即便是最勇敢的FBI,也不會像一塊石頭麵對災難全然不覺。隻是,他們更加懂得怎樣去克服恐懼,通過專業的訓練讓恐懼的情緒從腦子裏被趕走。而且,經過科學家的證實,恐懼和勇敢並非隻是一種簡單的心理活動,它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加強或減弱的。

根據以色列的科學家們研究表明:在人們的頭腦中產生恐懼感之後,一些特定的區域會變得非常活躍,而這塊區域控製的就是勇氣。另外,美國的科學家們經過研究也發現,人腦中前扣帶回膝狀下部皮層的活躍程度,能夠反映一個人是否能戰勝恐懼。換句話說,這部分區域的活躍程度提高,會增加一個人的勇氣,讓一個人在麵對恐懼的時候可以從容不迫。

據說,很多FBI女探員都害怕蟑螂,為了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她們會主動樹立起“我不怕”的信念,把一個裝著蟑螂的玻璃瓶子擺在身邊,讓這些小家夥徹底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於是,這些經常和蟑螂打交道的女探員,漸漸對蟑螂產生了親近感,不再恐懼了。僅僅是通過這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FBI在克服恐懼方麵所付出的努力。

當然,FBI讓自己克服恐懼感是有著一套係統的訓練方法的。在具體的方法實施之前,FBI會告訴自己:想要讓自己增強勇氣,就必須克服恐懼,隻有奠定了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讓他們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訓練之中。

第一,用呼吸來控製。

FBI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會和普通人一樣呼吸急促。每當這個時候,他們會馬上逼迫自己鎮定下來,利用呼吸來進行調節,通過緩慢的呼吸來讓心情放鬆,充分感覺呼吸的節奏,這樣一來,緊張激烈的情緒就得到了有效的控製。

第二,讓自己不斷向前。

FBI在恐懼的時候,往往會有猶豫不決的反映,通常在這個時候他們會給自己施加一定的壓力,告訴自己如果不向前邁出這一步就不會有任何收獲。在他們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之後,就有了接下來的第二步、第三步……直至將心中的恐懼完全驅走。

第三,增強自信心。

心理學家們認為,人的精神係統有時候是比較呆笨的,因為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和影響。因此,當FBI感到恐懼的時候,他們會不斷暗示自己其實並沒有緊張,隻是暫時處於情緒波動的狀態。這種方法聽起來有些幼稚,但在實施的時候效果非常明顯,它會讓人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診療,通過潛在的自控力來優化自我的心理狀態。

除此之外,FBI還會通過一些小動作訓練法,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盡管這些小動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進行長期的訓練,也會讓自己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種生活習慣就會讓自己克服恐懼。比如,在FBI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會試著用目光直視對方,因為這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提升自身勇氣的最好辦法;在公共場合的時候,FBI會要求自己向前站,不要有“萬事不出頭”的想法,要勇敢地“高調”起來:在和別人爭論的時候,不要擔心自己的觀點會被人恥笑和抨擊,要大膽地講出來,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和盤托出……正是有了這種日積月累的訓練,讓FBI摒棄了一切消極的心理意識,養成了積極的行為習慣。

傑克是一名經驗豐富的FBI。他有一個乖巧聰明的女兒,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是女兒一直有一個心結:因為她從小被一條大狗撲倒過,所以對狗產生了極大的恐懼,甚至因為這段經曆變得沉默寡言、膽小怕事,幾乎很少跟同齡孩子一起玩。當傑克領著女兒外出散步的時候,隻要看到狗她就會緊張得大氣都不敢喘,哪怕僅僅是一條溫順的小狗。為了讓女兒重建自信,不再畏懼狗,傑克特地買了一條牧羊犬,讓女兒直麵她的恐懼源泉。起初女兒相當害怕,傑克就讓她在心中不停地默念著“狗並不可怕”、“狗非常可愛”、“狗不會傷害你”等概念。然後,傑克讓女兒用手輕輕撫摸狗的腦袋,漸漸地,女兒被狗的可愛和忠誠所感動,開始享受和狗之間的親密接觸。終於,傑克的女兒不再害怕狗了,膽子也變得大起來,和小朋友們也能玩到一起去了,得到了大家的歡迎。

雖然人們倡導三思而後行,做事須謹慎,但這句話的含義隻是勸慰大家不要衝動行事,而不是做什麽都要細致地考慮一番。很多時候,過細的思考反而會讓人產生更多的焦慮甚至是恐懼。盡管人人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感到恐懼,但相比之下,還是勇敢的人更容易贏得勝利,因為他們敢於衝破心中的夢魘,而軟弱者卻永遠生活在陰影的魔咒之下。其實,恐懼和憂慮的本源並非來自外界,而是源於不堪一擊的內心。

造出聲勢,拉開包圍圈

一個人對一件事的期望有多大,做事的勇氣就有多大,而他做這件事的氣勢就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隻要敢於向前衝,就會營造出一種壓迫性的氣場傳遞給別人。對於經常要緝拿罪犯的FBI來說,氣勢是他們最需要的一種個人魅力。氣勢是一種神秘的力量,能讓FBI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並最終將對手擊敗。氣勢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自身的爆發力,是震懾對手的最好方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些人不能形成一種強大的氣勢感,這是因為他們在和人交往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弱勢:不敢正眼看別人、不敢大聲說話、不敢做出決斷……在這種負麵心理的影響下,你的對手怎麽可能會被你擊敗呢?在FBI看來,沒有勇氣的人,內心世界就是自卑和懦弱的,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更不可能緝拿凶手。

FBI有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要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創造有利於抓捕的強大氛圍,這樣才能有效地打擊對手。”FBI在實戰中反複默念這句話,因為他們深信在和對方交手的時候一定要為自己創造利於抓捕歹徒的氛圍,其中包括兩條原則:

第一,心理上做好準備。

在和對方展開心理交鋒的時候,要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在實戰中,他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外表看似強大實際內心脆弱的人,對付這一類人的方法就是從心理上摧毀對方,讓他們被迫折服於自己。通常,FBI會將使用一些慣用語句來威懾對方,比如:“你已經處於包圍圈內,還是放棄無謂的反抗吧”、“你的同夥已經將你供述出來,並且他們也已經落入法網”、“擺在你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放下手中的武器,否則,你必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通常在這些話說出口之後,不少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線就崩潰得差不多了。

第二,為抓捕創造條件。

抓捕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高超的技巧和過人的膽識,還要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因此,要想成功抓捕罪犯就要創造有利於抓捕的氛圍,比如找好抓捕地點、選擇抓捕時機,等到時機成熟了就開始實施抓捕。在這種嚴密措施的控製下,罪犯是很難逃脫的。

1991年,在德克薩斯州的一個小鎮發生了一起命案,一共有12人被害。根據目擊者描述,是在當地的中午時分,一個戴著黑色墨鏡的男人開著一輛微型卡車停在了一家餐館門前,他用手中的半自動手槍對吃飯的顧客進行掃射,頓時,餐館裏血流成河。很快,凶犯離開了現場。FBI趕到現場之後馬上進行了勘察,發現凶犯沒有開車離開而是采用其他方式逃走的。得知這個線索之後,FBI認定凶手走不太遠,於是便對小鎮附近進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同時還讓其他警員封鎖各條公路的路口,對過往行人進行嚴密的盤查。

在做完上述工作之後,FBI沿著凶犯逃走的痕跡進行追蹤。當他們來到一處長滿雜草的橋下時,發現了一個鬼鬼祟祟的人正在包紮著傷口。為了不驚動對方,FBI命令全部警察對這個地區進行包圍,同時隱蔽在草叢中等待抓捕凶手的命令。過了20分鍾,一個FBI接近了凶犯15米的距離,然後對他進行了仔細的偵查,發現他不僅有一支半自動手槍還有兩支來複槍。這時凶犯也發現了有人在監視他,於是趕快跑到了橋墩下麵藏了起來,由於凶犯所處的位置在橋下的角落裏,看起來比較隱蔽但是隻有一條路可以逃跑,這為抓捕凶手創造了有利條件。

FBI見時機成熟了,立即從草叢裏跳出來,高聲對凶犯喊到:“我是FBI,請你立即放下手中的武器,接受我們的調查!”凶犯被這聲音一嚇,身體開始不斷地發抖,FBI緊接著又喊了一句:“你已經進入到我們的包圍圈中,插翅難飛了!”凶犯被嚇得手足無措。這時,一架直升飛機出現在上空,全副武裝的FBI舉起了狙擊步槍瞄準自己,凶手見自己無路可逃,於是乖乖地束手就擒了。

前FBI局長弗裏赫說過一段話:“無論對手多麽強大,你們都要使出渾身解數,為抓捕行動立威造勢,並不斷研究有利於抓捕行動的氣場氛圍。隻有這樣,你們才能在與對手展開對決時獲勝。”由此可見,FBI要想取勝必須要掌握立威造勢的技巧,隻有這樣才能順利抓捕罪犯,同時為自己塑造強大的氣場,給對方以致命的震懾。

氣勢是什麽?它是對氣場的一種自控力的表明。隻有將自控力協調到一個興奮點上,才能將存儲氣勢的閘門大開,讓氣勢如滾滾洪水一般傾瀉出來,給對方以強大的心理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人才能掌控主動權。所以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終日與罪犯鬥智鬥勇的FBI,還是過著平常生活的良好公民,都需要將自身的氣場提升到“勢不可擋”的刻度上,讓潛藏的能量爆發出來,在給別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塑造全新的自我。

用說話的藝術反戈一擊

說話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技藝,也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問。每一個FBI,不僅身懷絕技,更是能說會道。雖然在FBI的新人訓練營中,並沒有專門設立傳授談話技巧的課程,但是每個人都知道談話的重要性。正如美國司法史上著名的辛普森謀殺案一樣,雖然有很多證據都指向了辛普森,然而在他強大律師團的如簧之舌地反駁下,直接證據也都變成了間接證據,甚至成為了無效或者違法的證據,最終,辛普森無罪釋放。很多時候,FBI也會像一位出色的律師那樣,利用口才讓自己擺脫困境。

雷斯勒是一名學者型的FBI,體格不是非常強健,但是頭腦比較清醒。有一次,他奉命去采訪一位名叫奇普的連環殺人犯。這個家夥身高206公分,體重150公斤,殺父弑母,無惡不作。當時,雷斯勒在進入審訊室之後,獄警關上門之後就離開了。等到采訪結束後,雷斯勒按鈴叫獄警進來,可是卻沒有反應。當雷斯勒再次按鈴的時候,奇普忽然笑了起來:“他們把你忘了,可憐的專家。”說完,奇普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露出了他超長的手臂和堅實的肌肉。隨後,奇普極其蔑視地對雷斯勒說:“好吧,FBI,現在就隻有我們兩個人了,如果現在我想要逃走,你應該不會阻止我吧?”

雷斯勒十分清楚,自己對奇普來說就是個肉做的玩具,對方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的腦袋擰下來。但是,雷斯勒知道自己不能表現出恐懼來,他必須用自控力讓自己鎮定下來。於是,他很冷靜地對奇普說:“不必擔心,我是一名專業的FBI。”奇普問他還有什麽理由,雷斯勒說他自己有武器,讓奇普再跟他聊一會兒。奇普知道來探視犯人的工作人員都不準許帶武器,所以他大著膽子對雷斯勒說:“得了吧,他們不會讓你把武器帶進來的。怎麽,想說你的鋼筆實際上是一支可怕的手槍嗎,FBI?”

雷斯勒說:“這個你大可放心,FBI有你很多不知道的東西。”他說完這句話,原本站著的奇普再次坐了下來,兩個人又繼續聊了一會兒。雷斯勒努力不讓談話陷於停頓。終於,獄警走了進來,將奇普帶走了。在奇普臨走前,還特意拍了拍雷斯勒的肩膀:“別介意,我隻是和你開了個玩笑。”

事實上,雷斯勒身上根本沒有武器,但是他通過高明的談話技巧使對方受到了迷惑,讓這個殺人狂沒有做出瘋狂的舉動來。雷斯勒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利用了很多語言技巧讓奇普下不了動手的決心,最核心的一條就是“震懾”。

第一,背景震懾。

當奇普覺得自己占據了絕對的心理優勢時,雷斯勒卻反複強調他是一名專業的FBI,其暗示的意義就是讓對方不要膽大妄為。顯然,雷斯勒充分利用FBI本身具備的神秘色彩和實力來恐嚇對方。如果雷斯勒隻是一名普通的警察,或許這種震懾就沒有殺傷力了。

第二,武力震懾。

奇普認定雷斯勒沒有武器,但是雷斯勒卻暗示他有武器,這讓奇普不得不謹慎對待。眾所周知,FBI有很多特權,他們的花樣也非普通警察所能比。奇普隻是凶殘但不是弱智,他不會去跟一個攜帶武器的人對抗,盡管他也不敢十分確定,可這種事是不值得冒險的。

第三,自信震懾。

雷斯勒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一個連雙親都能殘忍殺害的人,沒有什麽事兒是幹不出來的。但是雷斯勒卻用自控力使自己平靜下來,因為他沒有任何武器可以亮出來嚇唬對方,所以隻能通過表情上的處亂不驚來迷惑對方。這種從內向外的自信讓奇普不得不相信,眼前的這個FBI確實帶著家夥。

第四,氣氛震懾。

FBI對罪犯的心理往往掌控得十分到位,雷斯勒正是如此,他知道要想讓奇普老老實實呆著,必須讓他安靜下來,不能去刺激他,因此雷斯勒將話題轉向了輕鬆的地方。據說,英國社會雪茄林頓曾經發表過這樣一個觀點:當你感覺到對方心存惡意的時候,最好的選擇是不動聲色,假裝自己什麽也沒有發現然後見機行事,如果貿然地表現出懷疑甚至是攻擊,將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正是基於這種理論,雷斯勒才選擇了用喋喋不休的談話將奇普的攻擊意識淡化,而一旦倆人陷於沉默,奇普很可能會再度燃起施暴的欲望,甚至認為雷斯勒對自己充滿戒備心理。雷斯勒的選擇非常正確,他若無其事地跟對方談話,並將話語的主動權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第五,“軟話”震懾。

有時候,狠話的威懾力要遠遠小於軟話的威懾力,因為狠話會讓人做出下意識的對抗準備,反而不會讓對方感到害怕,所以剛柔並濟、綿裏藏針往往更具效果。雷斯勒沒有直接對奇普的攻擊行為加以譴責,而是話裏有話地暗示他不要“輕舉妄動”。

麵對危機,雷斯勒用震懾的談話方式讓自己擺脫了險境,同時給了奇普一定的心理壓力,讓他即使再有類似機會也不敢輕舉妄動,為下一次采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雷斯勒的震懾也被包裹在了“溫柔”之下,他和奇普友好地聊天,這本身也是一種示弱的表現,讓奇普在不敢動手之餘,心理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滿足,心中的惡念也就漸漸消失了。

FBI運用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於,不是一味地逞強,也不是一味地示弱,隻有強弱結合,讓自己在擺脫困境的同時將對手征服。

一招製敵的語言攻勢

語言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造成的殺傷力通常都是精神層麵的,讓人防不勝防。一個優秀的溝通大師,必然是一個能將語言運用得爐火純青的高手。一個人能否對遣詞造句進行良好的自控,決定著他在和別人進行精神較量中的勝敗。

FBI前探員喬·納瓦羅曾經說過一句話:“憑借強有力的語言攻勢,鎮住對手的同時,其製勝的概率也將會大大提高。”這句話的意思是,語言攻勢的力量並不比暴力手段要弱,甚至在某些場合下能夠發揮身體攻勢所不具備的優勢。

哪怕是和自己熟識的人交往,也同樣需要注意語言攻勢的重要性,比如當一個老朋友突然向你提出了過分要求的時候,這時你要是選擇了沉默,他可能會提出更過分的要求,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用語言將他“攔住”,防止對方“蹬鼻子上臉”。

朋友尚如此,對一個不了解底細的陌生人來說,更需要加強在語言上的氣勢,才能讓對手被你製服。

1964年的一天,在紐約大街315號,有一家珠寶店在正常營業。就在這家店準備打烊的時候,突然有一輛白色的林克小轎車衝到了店門口,從上麵下來兩個帶著口罩的黑衣人,每個人身上都背著一個黑色的帆布袋,手中拿著手槍。店員們立刻意識到,這是有搶匪過來搶劫珠寶了,於是趁著對方不注意馬上報了警。接下來,兩名搶匪走到店員跟前,要求他們將珠寶放進帆布袋中,店員為了等待警察到來而故意拖延時間。五分鍾過後,接到報案的警車呼嘯而來,從車上跳下來一名FBI。店裏的搶匪看見FBI之後,隨即用槍指著兩名店員的腦袋,喊道:“你不要過來!站在原地不要動,否則我就要開槍了。”

為了人質的安全,FBI立即退到了警車的後麵,同時對搶匪說:“你不要激動,我們馬上退回來!”說完,其他的警察也紛紛後撤。這時,FBI拿著一個擴音器對搶匪喊道:“嘿,朋友,你晚上想吃法國菜吧,那你就放下武器,走出來,這樣你才不會在監獄裏待一輩子。”

搶匪一聽,連忙讓FBI閉嘴,然而FBI卻繼續勸他們繳械投降:“我們調動了37名FBI特工,還有5名狙擊手,如果你不想死在珠寶店,就趕快放下武器!”搶匪有點兒不知所措了,可是他的嘴還是很強硬:“退後,否則我就殺人質了。”FBI見狀,立即展開了語言攻勢:“好!我們馬上退後。但是你不想吃法國菜了!即使你不想吃法國大餐,但是你的兒子想吃,你的老婆想吃,甚至你的父母也想吃。如果你殺了人質,你就成了殺人犯,就得一輩子待在監獄裏。你的家人也會為你感到羞恥的,不要說法國菜,就連漢堡他們也吃不上了!”

FBI的連珠炮讓搶匪頂不住了,他們手中握著的槍開始不斷地顫抖起來。FBI告訴他們,警方給他們三分鍾的考慮時間,一分鍾過後,FBI的5名狙擊手就會對準他們的腦袋。由此,警方和搶匪進入了對峙狀態。當時間過去一分鍾之後,FBI又在提醒著搶匪:“你們還有兩分鍾的時間。我需要提醒你們的是,你們已經落入了天羅地網,趕緊將手裏的武器放下!”

搶匪似乎被FBI的話激怒了,他們大喊道:“趕快給我們貯備一輛車,不然我就開槍殺了他們!”麵對窮凶極惡的歹徒,FBI並沒有慌亂,還是用平靜的語氣對他們說:“你們還有一分鍾的時間,一分鍾之,狙擊手隨時都會開槍!”

正在這時,善於觀察細節的FBI忽然發現,兩名搶匪手中的槍好像是玩具槍,他頓時喜出望外,衝著搶匪喊道:“先生們,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你們手中的槍是兒童玩的仿真槍吧?”搶匪一聽到這句話,不禁打了個哆嗦,FBI再次向他們施加壓力:“好了,先生們,不要演戲了,束手就擒是你們現在唯一的選擇了。”說完,FBI抬頭看了對麵樓上荷槍實彈的狙擊手,兩名搶匪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他們很快扔掉了手中的玩具槍,乖乖舉起了雙手走出了珠寶店。

在這個實戰案例中,FBI正是通過語言攻勢和犯罪分子進行了正麵交鋒並成功鎮住了對方。由此可以發現兩條震懾對手的語言法則:

第一,抓住對方的弱點。

不管多麽狡猾的罪犯,在製定犯罪計劃時也會有百密一疏的情況,而通常這些細節上的錯誤是很致命的,因為它能將對方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徹底曝光。所以,一旦發現這些“馬腳”就要緊抓不放,一攻再攻,利用語言上的壓製讓他們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第二,語言聲調上保持氣勢。

在和對手交流的時候,說話的聲音一定要大,這樣才能在心理上占據優勢地位。反過來說,如果聲音太小低於對手的話,就在心理上讓自己處於了弱勢狀態,就很難震懾住對手。根據美國一家心理研究中心的報告證明:人講話的音量高低與其是否自信有關。通常那些說話聲音小的人都是缺乏自信的人,如果以這樣的姿態和對手過招怎麽可能鎮住他們?因此,FBI將說話聲調的強弱當成是壓製對方的關鍵性因素。倘若沒有洪亮的聲調做基礎,接下來的談判也難以為繼。

由此可見,FBI通過實戰經驗的積累,不斷地練習“一槍致命”的語言攻勢,在製服犯罪分子的同時,也讓自己在交流中處於主導地位,這是FBI折服對手的常規武器之一。

用冷峻的沉默擊垮對方的心理防線

沉默,有時候不僅是一種以靜製動的策略,更是一種“殺人於無形之中”的策略。適當的沉默,能夠給予對方可怕的壓迫感。在這種壓迫感的作用下,再穩固的心理防線,都有可能在瞬間被擊潰。原因在於,沉默會激發人們無限的想象和恐懼,這種無上限、無底線的交流方式,會讓一個人徹底迷失自我,從而拿不出負隅頑抗的決心。

FBI在實戰中,經常會通過冷峻的沉默來震懾犯罪分子,讓他們臣服於這種自控力的壓迫之下,喪失反抗意識,乖乖繳械投降。

2009年,德克薩斯州的胡德堡陸軍基地,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槍擊案件,一共造成13人死亡,幾十人受傷。製造這起慘案的並非是什麽恐怖組織,而是胡德堡陸軍基地的一位名叫哈桑的巴勒斯坦裔軍醫。很快,地方警察將這名暴徒抓獲,隨後進行了嚴密的審訊,可是在審訊的過程中,哈桑始終不肯說話,用消極的沉默狀態來和警方進行對抗,於是審訊被迫終止。德克薩斯州的警察沒了辦法,隻好向FBI尋求支援。很快,FBI就派出了談判高手。

當FBI來到哈桑麵前時,這個殘忍的罪犯依舊保持著剛才的狀態:一語不發,低著腦袋。FBI意識到,這個罪犯不是害怕遭受刑罰,而是有著極強的心理素質,故意和警方拖延時間,如果硬是接著審訊還是會一無所獲。於是,FBI沒有馬上開口訊問對方,而是用冷冰冰的目光注視著哈桑,那表情活像是一頭蓄勢待發的惡狼。起初,哈桑對FBI的這個表情無動於衷,甚至還有點兒嘲笑的意思。可就在這時,FBI忽然轉過身子,先是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後圍著哈桑開始踱起了步子。FBI一邊走著,一邊還故意踩著腳下的靴子,在地板上發出了很大的聲音,還時不時地盯著哈桑看上幾眼。就這樣,FBI走了一圈又一圈,當他走到第十一圈的時候,哈桑突然瞪大眼睛喊道:“不要再走了!”隨後,他雙手緊緊地抱著自己的腦袋。

FBI見時機成熟,立即停止了踱步,飛快地坐到凶手麵前。緊接著,FBI從桌子上拿出一根香煙,用非常誇張的動作點燃了它,隨後朝著哈桑吐出了一個很大的煙圈。哈桑在聞到香煙的氣味之後,十分冷靜地抬頭看著FBI說:“給我一支煙,我說!”FBI見狀,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將手中的香煙遞了過去。在哈桑接過香煙之後,一邊顫抖地吸著,一邊將自己的犯罪事實向FBI徹底坦白了。

哈桑告訴FBI,雖然他被美國軍方派到了伊拉克執行任務,但還是很樂於向駐紮在那的士兵提供心理輔導的,但是他卻忍受不了自己信奉的伊斯蘭教遭到同伴們的恥笑和侮辱,所以他才產生了報複心理,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個隨時可以拿來當作笑柄的小醜,沒有人願意真心和他交朋友……在這些心理壓力之下,哈桑積鬱了越來越嚴重的精神疾患,最後他通過製造槍殺案來釋放心中的壓力。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FBI對待哈桑這樣心靈扭曲的人,沒有采用大吼大叫的訊問方式,而是選擇了適當的沉默逼迫對方主動交代罪行。可見,FBI有著豐富的溝通技巧,主要有以下三條:

第一,能少說就不多說,能沉默就不說。

也許一些人會對FBI的沉默策略感到不解:如果罪犯不開口怎麽給他們定罪呢?又如何從他們那裏搜集到有價值的信息呢?其實在FBI看來,喋喋不休地審問罪犯未必是最正確的方法,因為很多罪犯對“話癆”警察相當反感,你說得越多他越喜歡緘口不言。所以,在FBI看來,想要讓對方開口,要選對一個恰當的時機才行,這樣會給對方一種神秘感,讓他們很難保持淡定的情緒,最終因為心理防線的坍塌而不得不交代罪行。

第二,不要直接對沉默的罪犯展開訊問。

有些犯罪分子的心理素質極高,不會輕易向警方交代自己的犯罪過程。這一類人通常懷有僥幸心理,認為隻要自己不開口警方就無法給他們定罪。根據FBI心理研究所的報告證實,這種罪犯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強,所以會選擇頑抗到底的方式和警方進行對峙。因此,FBI對這類罪犯一般不會采用直接審問的方式,因為當他們產生“心理疲勞”之後,會拒絕回答那些被警方反複提出的問題,這就給案件的成功審問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所以應對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就是自控情緒,以沉默來撬開對方的嘴巴。

第三,無聲的肢體動作更能給對方震懾。

在和罪犯進行溝通的時候,無聲的肢體動作往往更具殺傷力,比如嚴肅冰冷的眼神,能讓對方產生畏懼;緊握拳頭所傳遞出的力量,能讓對方放棄反抗的念頭;踱步時發出的聲響,能讓對方的心理承受力減弱……通過這一係列的方法,可以多角度地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讓他們不敢再和警方對抗。

雖然FBI的這些溝通技巧是從和罪犯打交道的實踐中得來的,但是對普通人來說也同樣適用。比如,當你的朋友犯了錯卻不肯承認時,你就可以用冷峻的沉默來逼迫對方說實話;當你的孩子桀驁不馴不服管束的時候,你也可以采用FBI的心理震懾法讓他乖乖服從命令……當然,震懾對方不是目的,讓人和人的思想產生互動才是關鍵。

在現實生活中,但凡涉及到人際交往,你就很難保證跟每個人都能和諧相處,所以在麵對那些不好對付的角色時,要調動自控力來增強語言的“殺傷效果”,以冷峻的沉默給對方製造壓迫感,從而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罪責,由此打開橫亙在彼此之間的溝通障礙。當你順利地營造了這種溝通氛圍之後,距離折服對方、樹立威信的時刻就不遠了。